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福建省柘荣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福建省柘荣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01
    福建省柘荣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02
    福建省柘荣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柘荣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柘荣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友情提示: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考场号与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
    3.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图为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历程。这些考古发现( )
    A.增进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 B.印证早期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C.表明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D.证实中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新石器时代(中国)。良渚遗址发现大量宫殿遗址、古城遗址和水利系统,这些考古发现丰富了人们对良渚遗址的认识,增进了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A项正确;良渚文明并未进入奴隶社会,排除B项;材料没有将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对比,无法表明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排除C项;良渚文明属于长江流域,并不在中原地区,通过材料并不能证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排除D项。故选A项。
    2.山西陶寺遗址的王级大墓中出土了龙盘、陶鼓、漆柷、玉饰法衣等礼仪用品,还随葬了成组精美的玉礼兵器钺、戚、弓、矢等。这表明当时()
    A.贵族垄断祭祀权力 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本题材料可知,陶寺遗址的王级大墓中出土了礼仪用品,成组的精美的玉礼兵器,这就有了礼器、阶级阶层分化等色彩,这表明国家初始形态具备,C项正确;材料只是表明国家初始形态具备,无法得出贵族垄断祭祀权力,排除A项;中央集权正式确立于秦朝,时间不符,排除B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是奴隶社会时期的特征,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文献记载,商王太甲崩后,“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商王太戊即位后,“殷复兴,诸侯归之”。该记载可用于研究商代实行()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商代(中国国)。根据材料商王太甲崩后,“诸侯或不至”,商王太戊即位后“殷复兴,诸侯归之”,这说明商代的附属国对商朝叛服无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对附属国的控制力较为有限,因此出现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B 项正确;商代并未实行禅让制和分封制,排除A、C项;嫡长子继承制指的是王位继承制度,与材料中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一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白虎通·宗族》记载“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记载“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材料中反映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体现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和宗法制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选贤任能制度,材料未涉及,A选项排除;世袭制的方式主要分为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材料未涉及,B选项排除;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材料未涉及,D选项排除。
    5.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古典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孔子的做法()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C.推动了官学的繁荣发展 D.开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春秋时期(中国)。孔子对古典文献进行整理,最终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经典,被后世儒家学者奉为圭臬,传承了中华文化,B项正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排除A项;孔子开创了私学,而非推动官学的繁荣发展,排除C项;百家争鸣局面并非孔子开创,排除D项。故选B项。
    6.西周至春秋时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但到了战国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世袭制瓦解 B.社会的转型 C.士阶层崛起 D.律法的严苛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到“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的变化,反映出当时分封制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原有的社会等级秩序被打破,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故答案为B项;当时分封制出现瓦解,世袭制没有瓦解,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士阶层的崛起,材料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状况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律法的严苛,排除D项。
    7.下表为战国时期墓葬出土的铁器清单。
    而同时期出土的石器、骨器、蚌器农具较少。这说明()
    A.北方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B.北方地区已经全面推广铁犁牛耕的技术
    C.北方冶炼技术超过南方
    D.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犁、镢、锄、铲、镰、镐等均属于铁农具,它们的普遍出现以及“同时期出土的石器、骨器、蚌器农具较少”,说明北方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故选A项;材料仅提及三个地区,无法看出“全面推广”,且材料仅提及“铁犁”并未提及“牛耕”,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南方的铁器出土情况,无法将北方与南方进行对比,排除C项;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地点
    铁器清单
    河南辉县固围村
    179件,其中犁4件,镢4件,锄36件,铲10件,镰1件。
    河北易县燕下都22号墓
    65件,其中镢6件,锄1件,铲1件,镰1件。
    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
    80件,其中镢60件,锄2件,镰2件,镐1件。
    8.秦朝铺设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驰道,并修筑了直达河套地区的直道及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这些举措( )
    A.实现了秦国的长治久安 B.抵御了来自匈奴的侵扰
    C.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D.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了以都城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同时修建了针对北方匈奴的直道,修筑了通往云贵地区的五尺道,这些举措有利于政令传达,便利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要,D项正确;“实现了秦国的长治久安”夸大了修建交通设施的作用,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抵御了来自匈奴的侵扰”只是体现了直道的作用,其他的交通设施的作用没有体现,排除B项;秦朝铺设驰道与直道,发生在秦朝统一之后,“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的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9.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 D.经济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朝结束了几百年的国家分裂和战乱时期,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汉代对于这一制度进一步巩固,因此秦汉时期是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B正确;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A错误;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错误;经济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D错误。
    10.汉武帝曾多次大规模“巡狩”,视察地方,发现很多郡国监御史玩忽职守,地方许多问题没有及时奏报中央政府。为此,汉武帝()
    A.确立察举制 B.设立十三州刺史 C.实行“推恩令” D.发兵平定地方叛乱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置十三州刺史,负责监察地方,B项正确;材料明显反映 是要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不是察举制,排除A项;推恩令是为了削弱诸侯王,而不是监察地方的郡县长官,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到地方郡国监御史玩忽职守,并没有反映出平定叛乱,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1.据《春秋繁露》记载,君主“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若“逆天”,自然界就会出现诸如日蚀、地震等灾异。这一主张
    A.强化了君主的绝对权威 B.体现了道家的治国理念
    C.彰显了儒家的治国思想 D.消弭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的主张其实就是以灾变来约束君主,彰显了儒家的治国思想,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道家的治国理念,B项排除;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
    12.依据朝代更替顺序,下表中“?”应填入
    A.春秋战国 B.南北朝 C.五代十国 D.辽夏金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589年隋完成统一,结束分裂局面,故选B;春秋战国时期处于西周与秦朝之间,故排除A;五代十国处于唐朝之后,故排除C;辽夏金元是与宋朝并立的民族政权,故排除D。
    13.两汉时,桑树种植以黄河流域为主。东晋时,长江以南的太湖、鄱阳湖流域的桑树种植得到推广,这些地区蚕一年达到四五熟,能进行高等级丝绸的生产。这可用来说明
    A.南方地区的开发 B.区域经济的平衡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经济结构的调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东晋时长江以南的太湖、鄱阳湖流域桑蚕业发展,反映了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经济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长江以南的太湖、鄱阳湖流域桑蚕业发展,无法体现区域经济的平衡,排除B项;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三国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 →


    14.如表所示内容当属我国古代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考试项目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参加者身份和第一名称号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故答案为D项;世官制下世袭为官,不存在考试,排除A项;察举制是自下而上举荐人才的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对人才进行等级评定,不需考试,排除C项。
    15.《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省)、门下(省)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当行驳正”。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A 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三省的职责是: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由此可知,材料“国家本置中书(省)、门下(省)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当行驳正”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是门下(省),故C正确,AB错误;枢密院是宋代负责军事的机构,故D错误。
    16.唐代在长安,胡饼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异域美食,许多从西域传来的食品如毕罗、奶酪、黄油等食品越来越受到上流社会的喜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的引导 B.经济重心南移
    C.民族交融的加深 D.大运河的开通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的饮食传入长安城,主要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不断加深导致,C正确;政府政策的引导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A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和大运河的开凿都有利于国内南北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中“西域传来的食品”信息不符合,B和D错误。项目
    乡试
    会试
    殿试
    参加者
    生员及监生
    举人
    贡士
    第一名
    解元
    会元
    状元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县大约于春秋中叶在楚国产生,当时楚灭掉其北部若干小国,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实施的目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用人方式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 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并举一例说明秦以后“封建体制的反动”都“没有好下场”。
    【答案】(1)制度: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从世袭到国君任免。
    (3)措施: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郡县制。
    举例: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或“导致了七国叛乱”)。
    (说明:学生若能答出其他事例,只要与史实相符,说明恰当,亦可得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制度:根据材料“其兄弟之国”“姬姓之国”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分封制。目的:结合所学从巩固西周的统治概括分封制的目的。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可概括出从世袭到国君任免。
    【小问3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措施是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郡县制。举例: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或“导致了七国叛乱”)。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府初立九品,按人才优劣定品第,这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汉末察举制被名门士族所操纵的弊端。但九品中正制中各地中正的人选皆由在朝为官的世家大族兼任,人才的任用升降实质上仍然完全掌控于门阀士族的手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要巩固和加强集权显然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庶族地主的力量却在门阀士族逐渐衰弱的趋势下不断壮大,他们对于选官制度产生了新的政治诉求,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摘编自李烁《浅析唐朝科举制度与朋党政治》
    材料二 实际上“选举”一词很早就被使用,古代选举兼指选士与选官,如三代(夏商周)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汉代的“乡举里选制”“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隋朝开创的“科举制”。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考察、培养、选拔和任用人才的,它透露着机会平等性、选拔人才的一切以考试为尺度的客观性、组织考试的独立性、社会的稳定性和考试内容的标准化等。这在当时情形下确实难能可贵,由于“家天下”观念和伦理道德,很多被委任的官吏即使不是由人民投票产生的,也能为官清廉公正。这种制度至少给很多平民“布衣”打开了一条通往上层社会的通道,因此,中国古代的很多官吏也是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中国古代选举制度变迁的积极作用。
    【答案】(1)原因: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凸显;庶族地主力量不断壮大,提出新的政治诉求;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教育的发展,入仕风气的高涨。
    (2)趋势: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官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评选标准从血缘趋向才能;由地方评议推荐逐渐演变为以考试选拔为主。
    积极作用:一定程度的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执政能力;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为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任意答出三点)
    【解析】
    【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一“九品中正制中各地中正的人选皆由在朝为官的世家大族兼任,人才的任用升降实质上仍然完全掌控于门阀士族的手中”可推出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凸显;根据材料一“庶族地主的力量却在门阀士族逐渐衰弱的趋势下不断壮大,他们对于选官制度产生了新的政治诉求,科举制度应运而生”可推出庶族地主力量不断壮大,提出新的政治诉求;根据材料一“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要巩固和加强集权显然是不可能的”可推出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结合所学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气方面分析,可得出封建教育的发展,入仕风气的高涨。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二夏商周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汉代的“乡举里选制”“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可从选官范围、方式、标准等角度概括,可得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演变趋势为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官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评选标准从血缘趋向才能;由地方评议推荐逐渐演变为以考试选拔为主。第二小问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它透露着机会平等性、选拔人才的一切以考试为尺度的客观性、组织考试的独立性、社会的稳定性和考试内容的标准化”“这种制度至少给很多平民布衣打开了一条通往上层社会的通道,因此,中国古代的很多官吏也是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可知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变迁一定程度的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执政能力;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为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任意答出三点)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朝时期的土地开发利用取得重大成就,不仅平原地区的荒田得到进一步的昼辟,而且偏狭的山间土地以及大量的池泽湖荡也被相继耕垦。士家大族大力营建田园,把一直沉睡的荒山野岭改交成农业生产基地。······宋孝武帝大明初年颁布“占山格”,规定官吏依品占有山林川泽,第一品允许占3顷,直至“第九品及百姓一顷”。经过长期的开发,洞庭、都阳、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产区。
    -自赵毅《中国古代史》
    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答案】经济现象:南方大量土地被开垦,长江中下游成为主要产粮区。
    原因: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 生产技术与生产工具;南方相对安定;南朝统治者鼓励开发荒田;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士族拥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为南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
    【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南朝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经济现象,据材料“南朝时期的土地开发利用取得重大成就”“洞庭、都阳、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产区”可得出“南方大量土地被开垦,长江中下游成为主要产粮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具;南方相对安定;南朝统治者鼓励开发荒田;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士族拥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为南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年8月,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向公众开放。
    (一)“大一统”展厅
    (二)“大交融”展厅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其意义。
    【答案】(1)方式:和亲、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或政治宗教首领)、设立专门的军事、行政管理机构、边境贸易、会盟、人口迁徙,军事打击。
    (2)特点:形式多样;具有传承性;“恩威并施”;“因俗而治”;服务于大一统思想。
    意义: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交融;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洛阳家家学胡乐”展区
    二胡、琵琶、箜篌、唢呐等跟随胡乐从西域传到中原,成为中华民乐的代表性乐器。
    “语文互鉴”展区
    展出了用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和古壮文书写的“中华国家”四个字,这些文字受到汉字影响,有的是仿造汉字而生。
    “交往契约”展区
    展出了不同时期用不同文字书写的各类契约文书,见证了农牧互补、通贡互市、工艺互鉴等经济活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方式:根据材料“四夷尽服”“文成公主”“金瓶”等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和亲、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或政治宗教首领)、设立专门的军事、行政管理机构、边境贸易、会盟、人口迁徙、军事打击。
    【小问2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从民族交融的方式看,既有音乐也有文字和经济,形式多样;从民族交融的历程看,具有传承性;根据材料二“展出了用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和古壮文书写的“中华国家'四个字”“见证了农牧互补、通贡互市、工艺互鉴等经济活动”可知,双向交流,具有互补性。第二小问意义:民族交融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相关试卷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商朝末年,帝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战国时期各国职事官数量普遍增加,先秦有思想家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福建省柘荣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