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人种和人口——三大人种、人口的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地区;
(2)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区规律和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种的分布特点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的思想。
【教学重点】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2.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读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和世界人口的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讨论探究、对比、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美国的课堂情景: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图A是美国某小学上课时的场景,请仔细观察图中的几名学生,尽可能多地描述他们在相貌方面的不同之处。(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从肤色、头发、眼睛、鼻子、嘴唇等方面进行描述。
过渡: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体貌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二、新课学习
(一)三大人种
明确:人种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肤色。按照肤色差异,可以将世界人口分为三大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小组探究活动1:
学生分组探究:三大人种在肤色、眼睛、头发、鼻子和嘴唇形状等方面的差异。
明确:
黄色人种:肤色呈黄色,眼睛为褐色或黑褐色,头发黑且直,鼻梁不高,嘴唇稍凸且厚度中等。
白色人种:肤色浅白,眼睛呈碧蓝色、褐色或浅灰色、浅褐色,头发多为金黄色或棕色,且为柔软的波浪状或直发,鼻梁高,鼻尖突出,嘴唇薄。
黑色人种:肤色黝黑,眼睛也是黑色,头发黑且多弯曲,鼻宽且鼻梁较矮,嘴唇厚并凸起。
小组探究活动2: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明确:
(1)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原住居民也是黄色人种。
(2)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中亚、南亚以及北非。随着殖民扩张,白色人种的分布扩展到美洲和大洋洲。
(3)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美洲和大洋洲也有大量黑色人种分布。
播放视频: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连连看:
白色人种 亚洲
黄色人种 欧洲
黑色人种 非洲
讲解:在三大人种分布的交界地带和人口迁移频繁的地区,因人种间的通婚,还形成了混血人种。
提问:人种有高低贵贱之分吗?(学生回答)
明确:人种的不同,只表现为人的生理特征方面的差异,人种并没有优劣之分。
阅读:“人种特征的形成”。
黑色人种:黑色素可防止紫外线对皮肤造成伤害,卷曲的头发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
黄色人种:眼部有内眦褶(即眼内角的特殊皮肤褶皱,可在一定程度上防风沙),还有宽且富含脂肪的面颊,较平的鼻部和额部,这可能与亚洲中部寒冷、多风沙的地理环境有关。
白色人种:居住在北欧的白色人种,鼻管狭长,有助于使吸入的空气变暖,防止肺部受寒。
(二)人口的分布
过渡: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我们一般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的疏密。
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某区域的人口数/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
活动1:找出图中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的地区和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的地区?(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的地区有欧洲西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北美洲的东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的地区有北冰洋沿岸地区、格陵兰岛、撒哈拉沙漠、青藏高原、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亚马孙平原和南极洲。
小组探究活动3:
学生分组探究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和人口分布稀疏区。
明确:
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
分布地区:欧洲西部、亚洲东部、南部、东南部、美洲西部。
分布规律:北半球、热带、亚热带、温带、近海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
分布地区:撒哈拉沙漠、青藏高原、北冰洋沿岸、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亚马孙平原。
分布规律:沙漠地区、高山地区、雨林地区、高寒地区。
活动2:
(1)世界人口在不同纬度地区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世界人口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1)中、低纬度人口分布比重较大,高纬度人口比重小。原因是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或炎热,高纬度气候寒冷。
(2)北半球比南半球的人口比重大,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南半球海洋面积大。
活动3:
(1)距海岸200千米以内的地区约占整个陆地面积的16%,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的多少?
(2)距海岸500千米以上的内陆地区,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是多少?(学生读表回答)
明确:
距海岸200千米以内的地区约占整个陆地面积的16%,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的22.7%;距海岸500千米以上的内陆地区,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是17.7%。
小结:一般而言,距海越近,人口越稠密;距海越远,人口越稀疏。大陆内部的广大地区人口比较稀少。
思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
明确:
自然因素: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
社会经济因素: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舒适等。
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拓展延伸:
让我们来选个“家”。
展示图片:欧洲西部平原、极地地区、撒哈拉沙漠、内蒙古大草原、喜马拉雅山区、长江中下游平原。
提问:你愿意把“家”选在哪里?理由是什么?(学生回答)
明确: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三大人种的特征和分布地区;世界上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的近海平原。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除了地形、气候、交通等自然因素外,还有社会经济因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学会了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世间万象的方法,用所学知识坚决地向种族主义者说不。世界不同人种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种族之间的人们应该和平相处,共同建设人类的家园。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教学中通过读图、运用图表、计算和对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世界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整堂课中,教师起引导作用,通过大量的活动设计,把时间交给学生,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很高,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影响因素
表现
规律
自然因素
纬度
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人口稠密;寒带和干旱地区人口稀疏
世界8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20°N至60°N的地区
地形
地势低平地区人口稠密;地势高峻地区人口稀疏
世界约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地区
海陆
距海近,人口分布稠密;距海远,人口分布稀疏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快,生活环境舒适的地区人口稠密
地点
是否“安家”
理由
欧洲西部平原
是
地形平坦,气候适宜
极地地区
否
气候严寒,冰天雪地
撒哈拉沙漠
否
降水稀少,沙漠广布
内蒙古草原
是
地形平坦,草场广布
喜马拉雅山区
否
地势高峻,气温较低
长江中下游平原
是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渗透,不同的人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晋教版七年级上册5.1人口和人种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渗透,不同的人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