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5.1 法不可违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

    5.1 法不可违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第1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第2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第3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第4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第5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第6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第7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第8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前预习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违法无小事,法律法规知多少,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警惕身边违法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 法不可违
    政治认同: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培养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明确违法无小事,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责任意识: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明确违法的后果,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教学难点: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
    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4.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
    拓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拘留并处罚款。
    法律意识淡薄,不知法、不懂法,致使在不经意间违了法。
    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思考:(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为什么?
    可以避免。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从而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思考:(3)如果你是民警,在了解小勤的情况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要尊法守法,不要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了。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七天无理由退换货。2.《义务教育法》: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3.《义务教育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从以上法律内容可知,法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判一判:下列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
    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合同诈骗、土地纠纷、恶意诽谤))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网络造谣、超载)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贩毒、醉驾、持刀抢劫)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思考: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思考:民事违法行为的表现以及承担的责任分别是什么?
    侵犯财产所有权,违反了民法,是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
    思考:行政违法行为的表现以及承担的责任分别是什么?
    违反了行政法规,是行政违法行为,受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思考一:以下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在5.2《预防犯罪》一框详细讲解
    违反了刑法,是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行政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
    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行政制裁(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违反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合作探究——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关系(联系与区别)?
    (1)联系(相同点):①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②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改正,很容易发展为犯罪。
    (2)区别(不同点):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②违反的法律不同。③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判断三种违法行为的方法 :
    1.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律法规、民事法律法规、刑法)2.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看违法者受到的处罚(民事责任、行政制裁、刑罚处罚)①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处罚主体是法院)②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处罚主体是政府)③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处罚主体是法院)
    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
    判断: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一般违法行为可能会发展为犯罪
    3.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
    2.王某在网上公开谩骂侮辱他人,被人民法院判决向当事人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1.王某在家无聊,打电话到119,谎称邻居家着火了。
    4.小李醉驾开车导致五车连环相撞,被判处拘役两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5.小王因酒驾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15日拘留。
    小试牛刀:判断以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易混、易昏、易错、易丢分知识点判断、比较训练1.小明打坏我家的照明灯,是行政违法行为( )2.小明打坏5盏路灯,是行政违法行为( )3.小明损坏整个清溪镇的路灯,是犯罪行为( )解读:1.个人—个人(包括企业),情节轻微,属于违反道德或民事违法行为。2.路灯——政府公用设施(和“公家”作对),属于行政违法行为。3.“整个”镇——严重(犯罪的本质特征),触犯法律——《刑法》,要接受《刑罚》(5+4)处罚。
    酒驾 VS 醉驾
    吸毒 VS 贩毒
    欠钱不还 VS 抢劫他人财物 VS 拾得他人财物不还
    吸毒、酒驾—行政违法行为贩毒、醉驾—刑事违法行为
    欠钱不还、拾得他人财物不还—民事违法行为抢劫他人财物—刑事违法行为
    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道歉、返还、赔偿…)
    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刑事处罚=刑罚5个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4个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发生在公民之间,企业之间,公民与企业之间
    (“公家”、公民轻微违反国家管理)
    从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的危害,受到的处罚判断
    (危害 )
    (记)违法行为的分类表
    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要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根据你的经验,下列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民事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P50记)
    思考:民事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思考:启示我们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该怎么做?
    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维护自己权益,又尊重他人权益。
    违反的法律:《民法典》等;承担责任:民事责任,如: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案例:合同违约,欠债不还,拾到他人财物不归还、侵犯著作权等民事权利
    行政违法行为: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①(针对一般违法行为)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针对行政违法行为)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针对民事违法行为)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关课件

    初中人教版(2024)法不可违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法不可违评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示范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知法-守法-用法,角色介绍,1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故事一,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③强制作用,故事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页。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