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专题3.2熔化和凝固(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专题3.2熔化和凝固(原卷版+解析)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专题3.2熔化和凝固(原卷版+解析)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专题3.2熔化和凝固(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熔化和凝固,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2 熔化和凝固
    学新课标对课节知识点要求
    【课程标准】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知道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5.掌握熔化和凝固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
    6.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学习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特点。
    【学习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
    学课节知识点
    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物质有三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三种状态之间能发生相互变化。
    2.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注意区别熔化和溶化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加热。所以用“火”旁“熔”,例如加热冰熔化为水,蜡加热要熔化。
    溶化指固体溶解,是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此过程不需要加热,但是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糖水。
    3.固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1)注意:酒精灯外焰加热,水浴加热、并且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者海波(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
    (2)现象: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完后,温度才继续上升。停止加热,变成液态的海波又逐渐变成固态,温度还是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等到所有的海波全变成固态时,温度才又继续下降。
    石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停止加热,由稀变软,又变成固态,温度不断降低。
    知识点2. 熔点和凝固点
    根据物质在熔化时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可将物质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如海波、冰、石英、所有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如石蜡、沥青、玻璃、橡胶等。
    2.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如冰的熔点是0℃、海波的熔点是48℃、萘的熔点是80℃。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的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知识点3.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1.晶体熔化需要两个条件:温度必须达到熔点;让晶体继续吸热。晶体凝固也需要两个条件:温度必须降到凝固点;让晶体继续放热。
    2.晶体在处于熔点和凝固点时,可能处于液态,可能处于固态,也可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注意: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讲课节知识点的例题解析
    考点1. 熔化和凝固
    【例题1】(2023湖南岳阳)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 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 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 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对点训练】(2021安徽)在我国“祝融号” 火星车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
    考点2.熔点和凝固点
    【例题3】(2023湖南怀化)图甲是探究晶体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由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保持不变”或“降低”)。BC段对应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海波的熔点是______,可选用______(选填“实验室温度计”或“体温计”)进行测量。

    考点3.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例题3】(2023山西)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B. 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
    C. 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
    D. 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对点训练】(2022苏州)下列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 夏天,山顶上形成薄雾
    C. 秋天,草叶上形成露珠D. 严冬,树枝上出现雾淞
    强化知识点的达标问题精练
    1. (2021江苏泰州)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冬天河水结冰 B. 铁丝网上的霜
    C. 冰袋给病人降温 D. 冒出的“白气”
    2. (2021山东菏泽)下面四幅图片所展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滴水成冰
    C. 气结成露 D. 气凝结霜
    3. (2022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 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B. 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
    C.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升华现象D.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感到凉快是液化现象
    4. (2022湖南湘潭)下列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积雪消融B. 湿手烘干C. 瓦上结霜D. 湖面起雾
    5. (2022青海省)每年4月,随着气温转暖,青海湖的冰层开始消融,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开湖”。其中“冰层消融”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 汽化B. 熔化C. 液化D. 升华
    6. (2022四川广元)唐诗宋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指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7. (2022湖南岳阳)下列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熔化B. 夏天,大雾弥漫——汽化
    C. 深秋,霜打枝头——凝固D. 冬天,冰封江面——凝华
    8. (2022北京)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9. (2022湖南衡阳)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 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 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10.(2021长春)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 蜡B. 海波C. 松香D. 沥青
    11. (2022湖南长沙)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 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 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 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12.如图所示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
    13.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 )

    A.壶口附近的“白气” B.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
    C. 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 D. 铁矿熔化成的铁水
    1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15.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叫 .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如冰、海波、石英、水晶及各种金属.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16. 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
    17.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经过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再冷却后得到的。下面表格中的几种金属,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______。
    18. (2023安徽)某小组加热一杯冰水混合物,探究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测量数据在图示坐标纸上描出了相应的点。
    (1)请把图上的点连接起来,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_;
    (2)实验表明:在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________(选填“保持不变”或“不断上升”)。

    19.(2021广西贺州)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在第5分钟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冰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
    (5)甲图装置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
    20.(2021内蒙古通辽)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取两个相同的试管A、B,在A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且蜂蜡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如图甲所示,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请你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温度为 ℃。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晶体熔化特点是持续吸热, 。
    (3)22min时B试管中的水 (填“能”或“不能”)沸腾。从12min到第16min,蜂蜡的内能 (填“增加”或“不变”)。
    2023-2024学年度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人教版通用)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专题3.2 熔化和凝固
    学新课标对课节知识点要求
    【课程标准】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知道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5.掌握熔化和凝固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
    6.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学习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特点。
    【学习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
    学课节知识点
    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物质有三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三种状态之间能发生相互变化。
    2.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注意区别熔化和溶化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加热。所以用“火”旁“熔”,例如加热冰熔化为水,蜡加热要熔化。
    溶化指固体溶解,是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此过程不需要加热,但是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糖水。
    3.固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1)注意:酒精灯外焰加热,水浴加热、并且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者海波(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
    (2)现象: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完后,温度才继续上升。停止加热,变成液态的海波又逐渐变成固态,温度还是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等到所有的海波全变成固态时,温度才又继续下降。
    石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停止加热,由稀变软,又变成固态,温度不断降低。
    知识点2. 熔点和凝固点
    根据物质在熔化时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可将物质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如海波、冰、石英、所有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如石蜡、沥青、玻璃、橡胶等。
    2.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如冰的熔点是0℃、海波的熔点是48℃、萘的熔点是80℃。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的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知识点3.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1.晶体熔化需要两个条件:温度必须达到熔点;让晶体继续吸热。晶体凝固也需要两个条件:温度必须降到凝固点;让晶体继续放热。
    2.晶体在处于熔点和凝固点时,可能处于液态,可能处于固态,也可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注意: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讲课节知识点的例题解析
    考点1. 熔化和凝固
    【例题1】(2023湖南岳阳)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 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 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 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答案】B
    【解析】AB.熔化是固态变成液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
    CD.凝固是液态变成固态,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CD错误。
    故选B。
    【对点训练】(2021安徽)在我国“祝融号” 火星车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
    【答案】凝固
    【解析】正十一烷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放热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凝固。
    考点2.熔点和凝固点
    【例题3】(2023湖南怀化)图甲是探究晶体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由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保持不变”或“降低”)。BC段对应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海波的熔点是______,可选用______(选填“实验室温度计”或“体温计”)进行测量。

    【答案】 吸热 保持不变 48 实验室温度计
    【解析】由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一直在加热,需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BC段对应温度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值上大下小,为零上温度,则海波的熔点是48℃。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低于海波的熔点,不能用体温计测量,可选用实验室温度计进行测量。
    考点3.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例题3】(2023山西)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B. 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
    C. 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
    D. 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A.蜡从固态到液态是熔化过程,此过程吸热,故A错误;
    BC.青铜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是凝固,此过程放热,故B正确,C错误;
    D.青铜是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蜡是非晶体,熔化过程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对点训练】(2022苏州)下列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 夏天,山顶上形成薄雾
    C. 秋天,草叶上形成露珠D. 严冬,树枝上出现雾淞
    【答案】A
    【解析】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雾的形成的是液化,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雾淞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强化知识点的达标问题精练
    1. (2021江苏泰州)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冬天河水结冰 B. 铁丝网上的霜
    C. 冰袋给病人降温 D. 冒出的“白气”
    【答案】C
    【解析】A.冰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冰袋能给病人降温,是因为固态冰熔化过程中吸热,故C符合题意;
    D.“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2. (2021山东菏泽)下面四幅图片所展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滴水成冰
    C. 气结成露 D. 气凝结霜
    【答案】 B
    【解析】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A.固态的冰雪变成液态,是熔化,A不符合题意;
    B.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B符合题意;
    C.气结成露,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C不符合题意;
    D.气凝结霜,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D不符合题意。
    3. (2022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 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B. 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
    C.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升华现象D.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感到凉快是液化现象
    【答案】A
    【解析】A.冬天水面结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正确;
    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
    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
    D.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D错误。故选A。
    4. (2022湖南湘潭)下列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积雪消融B. 湿手烘干C. 瓦上结霜D. 湖面起雾
    【答案】A
    【解析】A.积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是熔化,故A符合题意;
    B.湿手烘干是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瓦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湖面起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 (2022青海省)每年4月,随着气温转暖,青海湖的冰层开始消融,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开湖”。其中“冰层消融”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 汽化B. 熔化C. 液化D. 升华
    【答案】B
    【解析】“冰层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2022四川广元)唐诗宋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指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B
    【解析】A.“露”是小水珠,故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冰”的形成是水变为了固态的冰,故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B正确;
    C.“泪”的形成是固态石蜡变为了液体石蜡,故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B。
    7. (2022湖南岳阳)下列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熔化B. 夏天,大雾弥漫——汽化
    C. 深秋,霜打枝头——凝固D. 冬天,冰封江面——凝华
    【答案】A
    【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
    B.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冰是固态的,是液态的水遇冷变成的,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A。
    8. (2022北京)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答案】A
    【解析】A.冰化成的水,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的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
    D.冰挂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2022湖南衡阳)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 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 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ABD.图中该物质在10~25min内吸热但温度不变,是晶体,此时对应的温度为80℃,即它的熔点是80℃,故A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第10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2021长春)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 蜡B. 海波C. 松香D. 沥青
    【答案】B
    【解析】蜡、松香、沥青无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因此都属于非晶体;海波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晶体。故ACD错误,B正确。
    11. (2022湖南长沙)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 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 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 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答案】B
    【解析】AB.熔化是固态变成液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
    CD.凝固是液态变成固态,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CD错误。故选B。
    12.如图所示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
    【答案】B
    【解析】甲图线中有一段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这是晶体的熔化图线;而丙图线有一段放出热量而温度不变的过程,这是晶体的凝固图线;乙图线是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属于非晶体的熔化图线;丁图线是放出热量温度逐渐降低,属于非晶体的凝固图线,因此只有选项B正确.
    13.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 )

    A.壶口附近的“白气” B.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
    C. 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 D. 铁矿熔化成的铁水
    【答案】D
    【解析】A.壶口附近的“白气”是壶中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铁矿熔化成的铁水在熔化过程中放热,故D符合题意。
    1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冰熔化需要的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0 ℃;二是周围的温度比0 ℃高.冰的温度比0 ℃低时,冰吸热升温,但不会熔化; 周围温度不比0 ℃高时,0 ℃的冰不能从周围吸热熔化.本题的试管放在烧杯中,对烧杯加热的结果:烧杯内的冰吸热熔化,当烧杯内的一部分冰熔化,烧杯内为冰水混合物时,它的温度保持为0 ℃不变,大试管放在烧杯里,周围是温度为0 ℃的冰水混合物,大试管内的冰不能从与它温度相同的周围吸热,所以试管内的冰不会熔化,选项C正确.
    15.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叫 .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如冰、海波、石英、水晶及各种金属.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答案】熔化,凝固.保持不变.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叫凝固.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
    16. 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
    【答案】晶体;有熔点。
    【解析】根据图象是否有不变的温度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图象中每一阶段表示的含义及物质的状态。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
    17.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经过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再冷却后得到的。下面表格中的几种金属,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______。
    【答案】熔化 钨
    【解析】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经过熔化变成液体后,再冷却后得到的;从表中数据可看到,钨这种金属,当温度达到它的熔点时,它会熔化,但是其他金属会熔化并且沸腾,所以钨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
    18. (2023安徽)某小组加热一杯冰水混合物,探究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测量数据在图示坐标纸上描出了相应的点。
    (1)请把图上的点连接起来,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_;
    (2)实验表明:在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________(选填“保持不变”或“不断上升”)。

    【答案】 (1) (2)保持不变
    【解析】(1)由题图可知,反映的是加热冰水混合物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2)由题图可知,冰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0℃不变,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保持不变。
    19.(2021广西贺州)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在第5分钟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冰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
    (5)甲图装置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
    【答案】(1)晶体;(2)固液共存;(3)吸收;(4)﹣4;(5)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解析】(1)由图乙可知,该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图线中,有一段与横轴重合的线段,这就表明:在3~8min,该物质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的熔化特点,所以冰是晶体。
    (2)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由晶体的熔化特点可知,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才能继续熔化下去,否则熔化过程将停止。
    (4)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第四个,所以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
    (5)酒精灯的外焰主要集中在烧杯底部中心位置,若不使用石棉网,火焰长时间集中在烧杯中心位置可能导致烧杯爆裂。而使用石棉网,可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这样烧杯就不会出现爆裂的现象,更加安全。
    【点评】本题属于考查晶体熔化特点的基础类实验题,难度不大,却是各地中考试题中的常客。
    20.(2021内蒙古通辽)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取两个相同的试管A、B,在A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且蜂蜡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如图甲所示,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请你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温度为 ℃。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晶体熔化特点是持续吸热, 。
    (3)22min时B试管中的水 (填“能”或“不能”)沸腾。从12min到第16min,蜂蜡的内能 (填“增加”或“不变”)。
    【答案】(1)﹣4;(2)温度保持不变;(3)不能,不变。
    【解析】(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0℃以下,故示数为﹣4℃;
    (2)由图乙知,4min到10min是冰的熔化阶段,此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沸腾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由乙图可知,冰熔化为水后和蜂蜡的温度升高到98℃时温度都不再升高,说明烧杯内的水已沸腾,且沸点为98℃,由图知在22min时,B试管内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但不能从烧杯内的水中继续吸热,故不能沸腾;从第18min到第22min,蜂蜡的温度保持和水的沸点温度98℃相同,故不能从烧杯内的水中吸热,内能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熔化特点以及液体沸腾的特点,难度不大。
    状态
    形状(固定/不固定)
    体积(固定/不固定)
    固定
    固定
    固定
    液态
    不固定
    固定
    气态
    不固定
    不固定
    晶 体
    非 晶 体
    熔点和凝固点

    没有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物质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物质先变稀,
    最后成为液体。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放出热量
    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



    举 例
    海波、水晶、食盐、各种金属
    沥青、玻璃、松香、石蜡
    金属






    熔点t熔℃
    1525
    1083
    962
    1064
    3410
    660
    沸点t沸℃
    2750
    2596
    2212
    2707
    5627
    2327
    状态
    形状(固定/不固定)
    体积(固定/不固定)
    固定
    固定
    固定
    液态
    不固定
    固定
    气态
    不固定
    不固定
    晶 体
    非 晶 体
    熔点和凝固点

    没有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物质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物质先变稀,
    最后成为液体。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放出热量
    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



    举 例
    海波、水晶、食盐、各种金属
    沥青、玻璃、松香、石蜡
    金属






    熔点t熔℃
    1525
    1083
    962
    1064
    3410
    660
    沸点t沸℃
    2750
    2596
    2212
    2707
    5627
    2327

    相关试卷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 透镜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 透镜课后作业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透镜,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知道凸透镜的光心、焦点和焦距;, 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5节 光的色散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5节 光的色散综合训练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光的色散,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和应用, 感知乘客,确定是否关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4节 光的折射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4节 光的折射复习练习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 光的折射,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