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蓝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蓝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文件包含蓝溪中学2024年秋高二月考1生物参考答案docx、蓝溪中学2024-2025学年秋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卷docx、蓝溪中学2024年秋高二月考1生物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分析】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详解】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的含量最高,A错误;
B、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正确;
C、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因此,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
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正确。
故选A。
2.B
【分析】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淋巴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淋巴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
【详解】A、淋巴液汇入血浆、来源于组织液,根据箭头的方向和个数推断,图中甲为细胞内液、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A正确;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而内环境主要由乙(组织液)、丙(血浆)和淋巴液组成,B错误;
C、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向组织液渗透,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丙是血浆,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3.A
【分析】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
【详解】静脉注射的药液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浆,然后经过组织液作用于靶细胞,故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A符合题意。
故选A。
4.C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淋巴液,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细胞内液。
【详解】A、①②③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等,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④表示细胞内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A错误;
B、②表示血浆,其中含有血浆蛋白、尿素等物质,而糖原存在于细胞内,B错误;
C、④中的细胞呼吸产物如二氧化碳,可以影响内环境pH平衡,C正确;
D、氧气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若④为肌肉细胞,则④细胞内液氧气浓度低于③组织液,D错误。
故选C。
5.C
【分析】1、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2、内环境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细胞外液中溶质分子的数量,溶质分子越多,渗透压越大。
【详解】A、细胞外液(占1/3)的含量低于细胞内液(占2/3),A错误;
B、消化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进行物质交换时需要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参与,C正确;
D、内环境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细胞外液中溶质分子的数量,D错误。
故选C。
6.D
【分析】“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原理是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详解】A、本实验应设置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如肝匀浆或稀释的鸡蛋清)三组实验进行对照实验,A错误;
B、在各组中分别滴加盐酸和NaOH溶液并测定pH,而不是先滴加盐酸后滴加NaOH溶液,B错误;
C、实验过程中若每5滴测一次pH,滴加30滴HCl时,加上实验前测1次pH,共需要测7次,C错误;
D、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各组pH变化的曲线,D正确。
故选D。
7.D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A正确;
B、人体内具有酸碱缓冲对,喝碳酸饮料不会使体内pH大幅下降,B正确;
C、人体可以通过呼吸系统与内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C正确;
D、严重腹泻不仅会导致水分流失,还会导致电解质和其他重要物质的流失,补充仅仅含有盐分的淡盐水是无法全面恢复内环境的各成分,D错误。
故选D。
8.B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这种唾液成分更适合于食物的化学性消化,因为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然而,由于水分少,这种唾液在润滑和稀释食物方面的作用较弱,可能不利于吞咽,A正确;
B、这些支配唾液腺分泌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为传出神经,B错误;
C、自主神经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主调节生理功能,但它同时也受到高级中枢(如大脑)的调控。大脑可以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来间接控制唾液的分泌等生理过程,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D正确。
故选B。
9.B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1)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功能: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故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A正确;
B、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的症状的出现是因为交感神经占优势抑制了胃肠蠕动导致的,B错误;
C、焦虑属于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消化不良、呼吸急促的情况,故这一烦躁情绪若持续时间较长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C正确;
D、脑干是呼吸中枢,二氧化碳可作为体液调节因子起作用,呼吸急促可能是内环境中的CO2刺激脑干的呼吸中枢所致,D正确。
故选B。
10.D
【分析】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详解】A、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A正确;
B、树突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的突起,通常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树突增大了其细胞膜面积,有利于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B正确;
C、神经元的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就构成了神经,C正确;
D、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其数量少于神经胶质细胞,D错误。
故选D。
11.C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等,A正确;
B、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由树突、轴突、胞体构成,B正确;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运动神经),C错误;
D、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外周神经系统,D正确。
故选C。
12.C
【分析】分析图解: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存在Ⅱ神经节),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
【详解】A、③是神经中枢,⑤是效应器,A错误;
B、渐冻症患者运动神经元发生病变,感觉神经元及神经中枢等正常,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可以感觉到疼痛,B错误;
C、在反射弧中,效应器确实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就像我们日常的一些动作,比如伸手拿东西,大脑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递到末梢,然后支配肌肉做出伸手的动作,这里的肌肉就是效应器的一部分,C正确;
D、渐冻症患者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受损而导致的疾病,其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能受到损伤,不能正常传递兴奋,D错误。
故选C。
13.D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图中反射弧结构依次为: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
【详解】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缩手反射的完成必需依靠反射弧结构,A正确;
B、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的④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B正确;
C、图示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组成,其反射发生过程中经过的反射弧的组成是: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C正确;
D、若该同学的⑤传出神经受损,用针刺其手指,感受器能产生兴奋,并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进而表现为有痛感,但不能完成缩手反射,因为反射弧结构不完整,D错误。
故选D。
14.B
【分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该反射过程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具有分泌唾液的功能,A正确;
B、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错误;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完成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C正确;
D、若以后长时间只打铃不喂食物,铃声将与没有食物相联系,可能成为抑制唾液分泌的信号,D正确。
故选B。
15.D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B、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其中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会使消化液分泌减少,AB正确;
C、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运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C正确;
D、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肠胃蠕动变慢,D错误。
故选D。
16.D
【分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考查考生识图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理解兴奋的传导过程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图,共有两个神经元,且左边神经元长的轴突末端形成突触前膜,可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兴奋只能由左边的神经元向右传递给下一神经元。
【详解】在b点刺激时,兴奋同时到达a和c处,因此A1不偏转;当兴奋继续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先向左偏转,后向右偏转);在f点刺激时,兴奋不能由突触后膜传向前膜,兴奋能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因此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向右偏转)。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7.C
【分析】分析示意图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结构①突触小泡中,②是突触间隙,③存在于突触后膜上专门和神经递质结合的多巴胺受体。
【详解】A、据题意“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使多巴胺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功能”,结合图可知,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使多巴胺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A正确;
B、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B正确;
C、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的结构③是特异性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并与突触后膜上的③特异性受体结合,不会进入突触后膜的神经元内部,C错误;
D、多巴胺使人产生快感,瘾君子产生了多巴胺依赖性,不吸食毒品会表现精神萎靡、焦虑、失望、抑郁等情绪,D正确。
故选C。
18.D
【分析】题图分析:图1装置A所测为静息电位,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时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相当于图2中的A点的电位。装置B所测为动作电位,神经细胞兴奋状态时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相当于图2中的C点的电位。神经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Na+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B段。
【详解】A、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所以图1中A能测出静息电位的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A正确;
B、图2中C点表示动作电位峰值,是 Na+ 内流所致,所以若细胞外 Na+ 浓度适当升高,两侧浓度差增大,则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动作电位会增大,图2中C点上移,B正确;
C、神经纤维的状态由A转变到B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膜对 Na+ 的通透性增大, Na+ 以协助扩散方式内流,不需消耗细胞产生的能量,C正确;
D、在测出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予神经纤维一个有效刺激,即可测出动作电位,不需要多个图1装置测量神经纤维不同位点的电位变化,D错误。
故选D。
19.A
【分析】1、在中枢神经系 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叫作反射。除了缩手反射,常见的反射还有眨眼 反射、膝跳反射等。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 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详解】A、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导,在突触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冲动以电信号的方式传递是实现脑机接口的生理学基础之一,A正确;
B、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并书写出汉字的过程仅涉及到化学信号的传导、电信号的传递,B错误;
C、用“意念”控制机械臂书写未经过完整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不属于反射,C错误;
D、该案例说明“脑机接口”可帮助修复人的躯体运动功能,而不是自主神经系统功能,D错误。
故选A。
20.B
【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可以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A正确;
B、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有脑神经和脊神经,B错误;
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图中①脑和②脊髓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C正确;
D、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某人头部受到猛烈撞击,心跳、呼吸停止,受损的部位可能是脑干,D正确。
故选B。
21.C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A、毒扁豆碱等物质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分解,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电位的变化,不会影响突触前膜,A错误;
B、利多卡因可阻断神经纤维的Na+通道,胞外钠离子不能借助该通道进入细胞内,故神经元胞内外的Na+浓度趋于变大,B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形式的转换,C正确;
D、利多卡因可阻断神经纤维的Na+通道,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则大脑等高级中枢不能调控经利多卡因麻醉后的部位,D错误。
故选C。
22.C
【分析】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A、排尿过程受脊髓中低级中枢控制,但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控制,A正确;
B、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B正确;
C、V区是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的V区受损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而不是看不见,C错误;
D、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D正确。
故选C。
23.B
【分析】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生理活动。缩手反射为非条件反射。
【详解】A、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A正确;
B、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表达用词语表达思想,B错误;
C、短时记忆的形成与海马区有关,损伤发生在海马体时,患者可能很难形成短时记忆,C正确;
D、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因为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D正确。
故选B。
24.A
【分析】1、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2、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3、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详解】A、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语言功能涉及到兴奋的传递,语言功能涉及到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条件反射的建立也是动物学习的过程,C正确;
D、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像海马的脑区有关,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52分。
25.(16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B
(2)Na+和Cl-(4分)
(3) ④ 6
(4)③⑥
(5)氧气和营养物质等(4分)
【分析】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环境。由此可见,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1)据甲图可知,A与D、A与C之间可以相互渗透,说明A、C、D为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那么B应该是淋巴液,淋巴液来自组织液,流向血浆,说明A是血浆,C是组织液,那么生活在血浆中的细胞主要是血细胞,因此D可能是血细胞内液,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液,图中B是淋巴液。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酸碱度)和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3)图乙中①具有盲端结构,表示淋巴液,②表示细胞内液,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血浆,⑤表示血细胞,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④血浆。毛细血管中的葡萄糖分子被附近的肌肉细胞利用,葡萄糖的利用在细胞质基质,因此至少要通过毛细血管壁(2层膜)→肌细胞细胞膜(1层膜),即穿过3层膜,6层磷脂分子层。
(4)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错误;
②胃蛋白酶存在于胃液(消化液)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错误;
③尿素是代谢废物,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
④ATP合成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
⑤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
⑥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⑥正确;
⑦溶酶体酶位于溶酶体内,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⑦错误。
综上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③⑥,故选③⑥。
(5)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随血液从A处流向B处,氧气和营养物质等不断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被肌肉细胞吸收,因此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和营养物质。
26.(18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正电位→负电位(4分)
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4分)
(2) 未受到 有
(3) 不会 不变 减小
【分析】1.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其中,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图中反射弧包括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共由3个神经元组成;2.神经细胞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1)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的部位会由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膜外电位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兴奋在突触间进行传递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进而产生动作电位,因此,此时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2)“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③传出神经的细胞体,而②传入神经和脊髓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由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正常,因此,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能传至神经中枢,进而传向大脑皮层,因此患者对刺激会有感觉。
(3)给e点一个强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乙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将不变,因为静息电位的产生与钾离子外流有关,与钠离子浓度的改变无关,若给b点一个强刺激,动作电位将减小,因为动作电位由钠离子内流形成,当降低外界溶液Na+浓度时,此时给与一个强刺激,钠离子内流的量将减少,因此会导致相应部位动作电位的值减小。
(18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分级
高级神经中枢可以对低级神经中枢进行调控(4分)
(2) 副交感神经 收缩 泌尿
(3) ②
膀胱感受器→⑤(传入神经)→脊髓→①→大脑皮层(4分)
【分析】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可控制低级中枢脊髓的生理活动。
【详解】(1)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对脊髓存在控制作用,排尿受意识控制,如果没有大脑皮层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也不能受意识控制,这体现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过程的特点是高级神经中枢可以对低级神经中枢进行调控。
(2)膀胱充盈时,膀胱壁上的感受器收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排尿中枢,同时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引起尿意,兴奋通过传出神即自主神经系统中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收缩,导致膀胱缩小,从而促进排尿;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组成,故参与该过程的膀胱、肾脏等器官属于人体内的泌尿系统。
(3)尿意在大脑皮层产生,不能自主控制排尿而出现尿失禁,说明大脑不能控制脊髓的生理活动,推测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②;当膀胱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到脊髓,再经过①传入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可表示为膀胱感受器→⑤(传入神经)→脊髓→①→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C
C
D
D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B
D
D
C
D
A
B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C
C
B
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侨光中学2024年秋季高二年第1次阶段考生物试卷docx、侨光中学2024年秋季高二年第1次阶段考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侨光中学2024年秋季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生物试卷docx、侨光中学2024年秋季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生物试卷pdf、侨光中学2024年秋季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docx、侨光中学2024年秋季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pdf、侨光中学2024年秋季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生物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