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南省桐柏县方树泉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 lì 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 lìn sè。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淅( )沥 ②瓢泼( ) ③lì___临 ④lìn sè__________
【答案】①xī ②pō ③莅 ④吝啬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淅沥:xī lì,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
瓢泼:piá pō,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下得非常大。
莅临:lì lín,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吝啬:lìn 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2.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写在横线上。
(1)“山东省第一届应往届毕业生综合类大型人才招聘会”在省城济南的历山剧院召开____。
(2)云南昆明滇池的蓝藻大量繁殖,湖水如绿油漆一般____。
(3)在感恩新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一个小水窖,里面贮满了清水____。
(4)老舍研究专家和老舍作品翻译家保尔·巴迪先生呼吁尽快地“实事求是”地澄清老舍之死的真相____。
【答案】(1)jǐ (2)zǎ (3)zhù (4)chéng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1)济南:jǐ nán,山东省省会城市。
(2)蓝藻:lán zǎ,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3)贮满:zhù mǎn,装满,蓄积。
(4)澄清:chéng qīng,弄清楚(认识、问题等)。
3.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来了!
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春天来了!
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夏的繁茂,秋的成熟……
A.文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小草以人的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万象更新的景象。
B.文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
C.文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
D.文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答案】D
【解析】 A.“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说的是春天,是赋予春天以人的行为,而不是赋予小草,所以A项错误;
B.“从……来”的排比句式,有力地写出了春天无处不在的情景,而不是写“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所以B项错误;
C.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是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不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所以C项也是错误的。
4.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过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弟弟的去处,张三说:“舍弟刚往泰州城。”
【答案】B
【解析】B.“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此处是为朋友的父亲祝寿,对他人的父亲应称呼“令尊”。故选B。
默背《天净沙·秋思》完成小题。
5.下列选项中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这篇作品的具体名称。
B.作品基本是名词的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
C.作者将很多独立事物纳入一个画面,画面中动与静相结合,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相映衬。
D.这是一篇抒情作品,抒发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枯藤”一句揭示作品主旨。
6.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答案】5.D 6.B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曲内容理解。
D.“‘枯藤’一句揭示作品主旨”表述有误。《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它表达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而“枯藤老树昏鸦”只是描绘了一幅凄凉黯淡的秋日黄昏景象,用以烘托游子的思乡之情,并未直接揭示作品主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曲内容理解。
B.“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表述有误,这首小令的诗眼是结尾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它表达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不是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
7.根据提示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答案】(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综合性学习。(7分)
8.口语交际。
“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去寻觅春的芳踪。
(1)【赏春景】春天到了,小明同学去踏春,欣赏春天的美景,拍摄了三张照片,想要各用一个成语给照片取题目,请你帮他从下列成语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备用成语:A.春暖花开 B.桃李芬芳 C.春回大地
( ) ( ) ( )
(2)【品春韵】春联为春天增添了喜庆气氛和文化韵味,有一种对联叫“集句联”,是从名人诗文中分别选取两个句子,组成一对联句。有人用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水如碧玉山如黛”作为上联,请你从备选的诗句中选出恰当的一句作下联。
A.杨柳阴阴细雨晴(唐·武元衡) B.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
C.新春偷向柳梢归(宋·张耒) D.云想衣裳花想容(唐·李白)
(3)【描春色】请联系全诗,仿照划画线的诗句,将下面这首小诗补充完成。
春天的色彩
东风吹开了河面的薄冰/多彩的春姑娘便亮相了——/洁白的头巾上/闪烁着纯真与无邪/
湛蓝的眼眸里/透露出憧憬和希望/ / 。
【答案】(1)C A B
(2)D
(3)翠绿的衣裙间/展现出青春与美丽(结构与内容基本恰当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综合练习是语文考查的重点。本题要抓住题干的要求,来具体分析问题。题目设置是有关“春天”的话题,问题也紧扣春天来设计,第一小题是有关春天的成语,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可以较容易的选出,注意第三幅图,画面是师生春游的景象,这正好和“桃李芬芳”相匹配。第二小题发现题干中的“水”、“山”,就可以选出“云”、“花”,这是对联的一般格式。第三小题是针对句子仿写的,注意使用春天的一些意象,运用和例句相似的句式来仿写。
点睛:
语言综合实践活动类型的题目是考查的热点,题目设置比较灵活、方式多样,一般设计类型有:情景表达、句子仿写、对联,新闻概括等,完成题目时要紧扣题目要求,将语言表达的具体充分,意象选择要适合,观点表达要明确。
二、现代文阅读(19分)
(一)(7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作者:老舍)
9.选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10.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从加点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答案】9.作者按照空间顺序,将雪后小山的光、色、态由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有顺序、有条理、有层次的一一展现出来,突出了雪后小山的娇美情态。
10.①“镶”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夕阳斜照下呈粉色的薄雪拟人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羞涩、娇美、可爱的情态。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景顺序及作用。
根据语段“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等内容可知,作者先写山上“矮松”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再写“山尖全白了”,然后写“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最后写“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可见,作者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到山尖,再到山坡,最后到山腰,层层推进,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小雪覆盖下的小山各个部位的色彩、情态,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作者按照空间顺序,将小雪覆盖下的小山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既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又突出了济南冬天小雪后的秀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据此作答即可。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①“镶”的意思是把东西嵌入另一物体或在另一物体周围加边儿。“山尖全白了”描述了山上的雪景,“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形象地表现了白色的山尖与蓝天相接的景观,仿佛山尖上的雪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被精心装点上去的,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银边,与蓝天相映成趣。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②语句中“忽然害了羞”一句赋予薄雪以人的情态,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微黄阳光斜射下微微露出粉色的情景,体现出夕阳斜照下薄雪羞涩、娇美、可爱的魅力,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雪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12分)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春天是一点儿一点儿化开的
迟子建
①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冷月和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儿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异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枝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④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⑤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儿一点儿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⑥春天在一点儿一点儿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11.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结构文章的?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顺序?
12.文章的第②段对霜花的描写很精彩,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画线句加以赏析。
13.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14.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杭州西子湖畔的春天是为了与下文的北国之春作对比,以更显北国之春的美好。
B.“化开春天”之说新颖别致而贴切,写事物宛如写人物,拟人的手法使记叙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
C.作者描写春天一点儿一点儿地化开,表达对春的盼望,赞美了春天强大而不可抗拒的力量。
D.春在本文已不只是一个季节,她是芳草、碧树、飞鸟的具体形象,也是一种催人奋起的精神和力量。
【答案】11.时间顺序。紧扣文题,有层次地展示“一点儿一点儿化开”的过程。
12.由霜花展开丰富联想,(或“浓墨重彩地描写色彩变化”“运用拟人的修辞”)这样写既表现霜花的美妙,又表现出对春的盼望。
1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阳光投在有波痕的水面上的情状;有动态之美,表达喜悦迷醉之情。
14.A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及其表达效果。如“立春之时”“四月底”等词语明显表明使用的是时间顺序。这种顺序紧扣文题“一点儿一点儿化开”与文章内容。有层次地展示北国春天逐渐苏醒的过程。
【12题详解】
欣赏文句。也是在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联想与拟人。“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异的光辉了”运用了比喻手法。“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是写色彩变化。霜花形状团团簇簇,随着阳光的增强,颜色也变化多彩;霜花持续时间多,到四月底才彻底消失。
【13题详解】
欣赏文句。可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春水微波荡漾的动态美和阳光明媚,突出了春天的生机活力,表达作者对北国之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4题详解】
A项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写杭州西子湖畔春天来临的景象,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其次是用“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反衬北国春天“是一点儿一点儿化开的”。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骤:______
(2)公欣然曰 欣然______
(3)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所似:_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______
16.请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并抄写在答题卡上。(标1处)
未若柳絮因风起
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18.如果你是这场咏雪比赛的评委,你觉得谢朗和谢道韫谁的比喻更好呢?为什么?
19.假如你穿越到东晋,置身谢家,你认为这个家族有着怎样的家庭氛围?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15.(1)急 (2)高兴的样 (3)像什么 (4)大体
16.未若/柳絮因风起
17.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小辈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18.【示例一】我觉得谢朗的“撒盐空中”的比喻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此比喻,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示例二】我觉得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19.从“内集”“讲论文义”“欣然”“大笑”等内容可以看出,谢家的家庭氛围是融洽、和谐、欢快、轻松、富有文化气息的。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句意:不久,雪下得很急。骤:急。
②句意:太傅高兴地说。欣然:高兴的样子。
③句意: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何所似:像什么。
④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本句的句意: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柳絮因风起”是主谓结构,其前应断开;故断句为:未若/柳絮因风起。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和;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理。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先表态,然后结合句子的表达效果来分析即可。
例如:我觉得谢朗的“撒盐空中”的比喻更好。“盐”给人一种沉重感,将“雪”比作“盐”更能体现雪下得大和急,同时“盐”和“雪”都是白色,因此“撒盐空中”的比喻集神似和形似于一体,生动形象,因此“撒盐空中”的比喻更好。
又如:我觉得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好。柳絮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同时柳絮又是在春天盛开,在寒冷的大雪天,能够联想到春天的景物,这一意象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因而这里便有了深刻意蕴,因此“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好。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根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以及谢道韫和谢朗的比喻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撒盐空中差可拟”可知,谢家非常注重文化知识的熏陶,从中可感受到富有文化气息的家庭氛围;根据“公欣然曰”“公大笑乐”可看出谢太傅对待晚辈非常的和蔼亲切,由此可感受到谢家融洽、和谐、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参考译文: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很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4分)
20.对比【甲】【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我会用悲伤低缓的语调朗诵甲诗,因为甲诗描写的是萧瑟凄凉的日暮秋郊之景,流露的是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我会用轻快激昂的语调朗诵乙诗,因为乙诗描写的是明丽的秋景,表达的是作者昂扬奋发的豪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主旨及朗读语气。
《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流露的是羁旅之苦,思乡之切。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表现出日暮秋郊之景的萧瑟凄凉。故其语调是:悲凉、平缓低沉、缓慢的;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明丽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这里,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昂扬奋发的豪迈情怀。故读起来的语调是:轻快、昂扬的语调,充满动感和喜悦。
四、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以色彩斑斓的美景照亮我们的眼睛,灿烂我们的心情,丰富我们的感受……许多同学都曾结交过不少自然界的“朋友”,并同它们展开过心灵的对话。
请你以自然界中某个你熟识的“朋友”的身份,化身为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
要求:①以《______________的心声》为题,先补全题目,再完成作文;②字数不少于500;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略。
[语文]2024~2025学年9月河南南阳桐柏县初三上学期月考试卷(方树泉教育集团)(原题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2024~2025学年9月河南南阳桐柏县初三上学期月考试卷(方树泉教育集团)(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语文2024~2025学年9月河南南阳桐柏县初三上学期月考试卷方树泉教育集团解析版pdf、语文2024~2025学年9月河南南阳桐柏县初三上学期月考试卷方树泉教育集团原题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现代文阅读(15分),古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对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翻译下列句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选段一“我”背的书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