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省东莞市某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广东省东莞市某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字声)起平收的原则,上联为,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姓名往往包含着大学问,人们在取名字时很多时候会参考古诗文。如有人将名字取作“一帆”,你就知道它出自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浅显的诗句里蕴含着深深的友情。千百年来,这些诗句感动了无数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递着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与友人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感慨。
【答案】(1)枯藤老树昏鸦 (2)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3)秋风萧瑟
(4)杨花落尽子规啼 (5)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6)随君直到夜郎西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文物 灿烂文明, 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为我们zhù xù的珍宝,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我们必须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管理好,保护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jìng mò的文物说话,引领我们穿过历史的棱镜,看到五千多年华夏文明之路。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控诉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在未来唱响liá liàng的胜利之歌!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zhù xù( ) ②jìng mò( ) ③liá liàng( )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和 传承 承载B.但 记载 传承
C.也 承载 传承D.就 承载 传承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必须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管理好,保护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的力度
B.我们必须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
C.我们必须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管理好,保护好,同时加强利用和研究
D.我们必须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利用和研究
【答案】2.①贮蓄 ②静默 ③嘹亮 3.C 4.B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zhù xù——贮蓄:指储存和积聚。
jìng mò——静默:寂静;没有声音。
liá liàng——嘹亮:(声音)清脆响亮。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和”表示并列关系;“但”表示转折;“也”表示递进或并列,“就”表示条件或结果。根据语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可知,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并且关系词出现在后一分句中应使用“也”,表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双重重要性;
第二三空:传承:指传授和继承,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承载:指支撑或容纳,适用于描述物体或精神层面的支撑。记载:意思是指把事情记录下来,也指记录事情的文字。根据语境“文物 灿烂文明, 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可知,句中用来表示文物容纳包含着灿烂的文明,同时也传授着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故第二空填“承载”,第三空填“传承”。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画线句语序不当。“管理好,保护好”语序不当,应先讲“保护好”再讲“管理好”,因为保护是对文物最基础的要求,故将“管理好”和“保护好”互换位置。
2024年是龙年,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中华儿女是“龙的传人”。学校将举行“龙年说龙”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5.任务一:上图是龙年发行的邮票。请你从两张邮票中任选一张,为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向同学们说说你取名的缘由。
6.任务二:校门口贴的龙年对联寓意很好,对联包含以下6个短语,请你把这些短语组合起来,按照上下联的顺序,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擎砥柱 智通八方 学贯中西 铸栋梁 届届英才 代代良师
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
【答案】5.示例一:我给图一取名为“天龙行健”,图中的这条龙昂首奋发,像是要一飞冲天,正象征着我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示例二:我给图二取名为“辰龙献瑞”,图中两条龙环绕着一块写有“祥瑞”字样的玉盘飞舞,它们似乎在献出祥瑞玉盘,给我们庆贺美好的新年。
6.①届届英才智通八方擎砥柱 ②代代良师学贯中西铸栋梁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图一中的龙姿态飞扬,生动地展现出龙在空中翱翔和舞动的形象,故命名为《腾飞龙舞》,寓意飞黄腾达,。图二中的龙形态庄重大气,象征着祥瑞之气,故命名为《祥龙献瑞》,寓意吉祥如意,万事顺利。
示例一:我给图①命名为“腾飞龙舞”,图案展现了一条昂首奋发的金龙,象征蓬勃向上、生龙活虎、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示例二:我给图②命名为“祥龙献瑞”,图中的形态庄重大气,象征着祥瑞之气,展现了四海升平、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
注意上下联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词性相对,仄起平收。
根据对联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词性相对的知识可知,“擎砥柱”和“铸栋梁”相对,“智通八方”和“学贯中西”相对,“届届英才”和“代代良师”相对。
“届届英才”指学生,与“智通八方”“擎砥柱”意思相关,“代代良师”和“学贯中西”“铸栋梁”意思相关,因此两联分别为:届届英才智通八方擎砥柱,代代良师学贯中西铸栋梁。
且根据对联上下联末字仄(三、字声)起平(一、二声)收的原则,上联为:届届英才智通八方擎砥柱,下联为:代代良师学贯中西铸栋梁。
二、阅读(49分)
(一)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节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
【注】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情深义重
B.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地制宜
C.画冒雪出云之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欣然一饱/公欣然曰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2)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鸦 翻 城 角 万 壑 铺 银 无 树 飘 花 片 片 绘 子 瞻 之 壁。
10.阅读【甲】【乙】两文,说说【甲】文“公欣然”和【乙】文作者“欣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1.【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写雪,但侧重点却不相同,请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要分析选文的中心内容。
【答案】7.D 8.(1)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2)随后画了一幅雪景图,以便寄给名僧评赏。
9.鸦 翻 城 角/万 壑 铺 银/无 树 飘 花/片 片 绘 子 瞻 之 壁。
10.【甲】文“公欣然”是因为下雪触发了谢太傅赏雪写诗的雅兴和乐趣;【乙】文作者“欣然”是因为在美丽的雪景中围着火炉烤山芋的乐趣。
11.【甲】文以记叙为主,侧重烘托谢太傅温馨的家庭气氛和谢道韫的才华;【乙】文以描写为主,侧重表现雪景的洁雅,表达作者的自然乐趣。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道理,意义/情谊、恩情;
B.乘,趁/根据、依据;
C.助词,的/代词,代指“学问和事业”;
D.都是“高兴的样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1)重点字词:曰:说;差:大体;拟:相比。
(2)重点字词:作:画;寄:寄送;赏:评赏,鉴赏。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为:寒鸦在城角翻飞,山中万壑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
“鸦翻城角”与“万壑铺银”是两个并列的语句,表达独立完整的意思,彼此之间应断开,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千山万壑被白雪覆盖,如同铺上了一层银色,应和后文描述雪花飘落的情景分开;“无树飘花”与“片片绘子瞻之壁”也是两组意思相对独立的表述,前者描述雪花飘落的情景,后者则表达了这种美景仿佛被绘制在苏轼(字子瞻)的墙壁上一样,二者之间应断开,故断句为: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内容可知,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里召集家人,一起讨论诗文。突然间,雪下得大了起来,这样的景象触发了谢太傅的雅兴,他随即询问孩子们雪花纷飞的样子像什么。这一行为本身就显示了他对雪景的喜爱和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接着,兄子和兄女的回答更是增添了这份乐趣,尤其是兄女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得到了谢太傅的赞赏,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因此,“公欣然”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下雪触发了谢太傅赏雪写诗的雅兴和乐趣。
根据乙文内容可知,作者描述了四周都被雪覆盖的景象,他登上高处眺望,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文中提到“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飞霰入林,回风折竹”等句,生动地描绘了雪后的自然景象。在这样的美景中,作者不仅欣赏着雪景,还享受着围着火炉烤山芋的乐趣。这种在寒冷的冬日里,既有美景可赏,又有美食可享的悠闲生活,让作者感到十分满足和愉悦,因此他“欣然”了。这里的“欣然”既包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包含了对生活美好的享受。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甲】文《咏雪》主要记叙了谢太傅在寒雪日里召集家人一起讲论文义,并因雪引发了一场关于雪花形状的比喻游戏。文章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谢太傅一家人的温馨氛围,同时也突出了谢道韫的才华横溢。所以在这篇文章中,记叙是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过记叙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现了谢道韫的才华和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乙】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如“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等,展现了雪后自然景色的美丽和洁雅。同时,作者还通过描绘自己在雪景中的活动,如“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享受自然乐趣的愉悦心情。在这篇文章中,描写是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雪景的美丽和作者的自然乐趣。
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白玉;寒鸦在城角翻飞,山中万壑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装点,散落之粉点点如同原宪藜羹中的糁。飞散的雪花飘入林中,强劲的回风折断竹子,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描绘雪飘云出的景致,还有仆人拿来松花酒及喝茶的景致。围着火炉烤山芋,美美地吃饱,随后画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
(二)
材料一
坐对有方法
①“把背挺直”好像是坐姿的最简单、也最正确的口令。一听到“坐好”,你的第一反应是啥?是不是不自主地就开始往凳子前端挪了挪,然后把背挺起来?这只是看起来把背挺直了,其实还是“坐”错了。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坐呢?
②科学上认定的“好坐姿”不只是“背挺直”。科学上认为的“好”,是身体各个关节、各个部位受力都相对平均,可以避免某些部位承担过大的重量,也就是最省力的姿势——专业上把这叫作“中立位”。
③一般来说,只要是抬头、挺胸、收腹的姿势就可以让脊柱处于中立位,但很多人只记得把背挺直,却忘记了收腹的动作。对于久坐一族来说,微微后倾才是对腰椎压力更小的坐姿。
④我们可以借力椅背让你的腰“立”起来。第一步,我们优先来调整你的腰,尽可能地靠着椅背。另外,记得给膝盖后方与座椅面留一个拳头大小的距离,保证你的大腿能平行于地面。第二步,调整座椅高度。大部分人的桌子高度是不可调整的,所以调整座椅高度是为了让你的小臂在有支撑、自然放松、不耸肩的写字状态下,呈100~110度最省力的角度。
⑤基本上做好这两步调整,你的坐姿已经轻松了一大半!当然,也别忘了,没有任何一个姿势适合长久保持,每过1小时记得起来动一动才好。
(选自《武汉晚报》,有删改)
材料二
坐错危害大
①长时间挺直背坐会使背部肌肉僵硬、酸胀,影响血液循环,还可能会引起颈椎病。驼背的坐姿会造成圆肩、近视眼,还会让你的臀部压力增加,造成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臀部水肿和松弛。
②脊柱侧弯已成为肥胖、近视后,危害我国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国家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工作组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刘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估计,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3%,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③海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专家张主任说:“在青少年这个群体中,最常见的还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造成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先天遗传因素,还有一些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坐姿、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等。”
(选自“海南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某校学生写字坐姿示意图
1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A.对于久坐一族来说,微微后倾才是对腰椎压力最小的坐姿。
B.长时间挺直背坐会使背部肌肉僵硬、酸胀,影响血液循环,可能会引起颈椎病。
C.驼背的坐姿会让你的臀部压力增加,造成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臀部水肿和松弛。
D.造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原因,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生活习惯的因素。
13.材料三是某校的学生写字坐姿示意图,要求学生写字时“背部不要靠在椅背上”,这与材料一中的表述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及你的认知阐述一下理由。
14.为了宣传关于“坐与健康”的知识,班级决定写一篇文章向学校公众号投稿。下面材料能否编入这篇文章?同学们对此产生不同的看法,请说说你的看法。
鼓励各校推行课间“护脊操”,进行颈胸腰椎及四肢关节的放松和锻炼。我市教育局将会同有关专家在“护眼操”的基础上,升级创作“明眸正脊操”,供各地推广使用。
(节选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工作方案》)
【答案】12.A
13.不矛盾,因为不同情境下坐姿也会有所区别,材料一说的是一般的坐姿,而图中是指学生写字时的坐姿。背部不靠在椅背,有利于提高专注度,保持眼睛与书本的合适距离。
14.示例一:不能编入。因为推送文章的目的是宣传关于“坐与健康”的知识,本段材料说的是推行“明眸正脊操”,与“坐”关系不大。而且,同学们可能不太喜欢这类语言风格。
示例二:可以编入。本段材料告知了放松和锻炼脊柱的方法,这是习惯于久坐的同学很需要的,可以引导大家认真做好课间“护脊操”。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
A.本选项“微微后倾才是对腰椎压力最小的坐姿”中的“最小”与原文不符。根据材料一第③段内容“对于久坐一族来说,微微后倾才是对腰椎压力更小的坐姿”可知,原文是“更小”。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材料一第④段“我们优先来调整你的腰,尽可能地靠着椅背”,可知与示意图要求“背部不要靠在椅背上”表面上相矛盾;矛盾原因分析:材料一来自央视网,结合材料一第①段“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坐呢”和第②段“科学上认为的好,是身体各个关节、各个部位受力都相对平均,可以避免某些部位承担过大的重量,也就是最省力的姿势——专业上把这叫做‘中立位’”可知,材料一引导大家科学地坐;结合题干“右图是某校的学生写字坐姿示意图”可知,示意图挂在学校,用来指导学生的写字坐姿,明确了身体各个部位与桌椅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专注度,保持眼睛与书本的合适距离。两者目的不一样,有区别很正常。所以本质上是不矛盾的。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运用。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材料阐述原因自圆其说即可。
示例一:不能编入。根据题干“为了宣传关于‘坐与健康’的知识”,可知推送文章的目的是宣传关于“坐与健康”的知识,结合材料“市教育局将会同有关专家在‘护眼操’的基础上,迭代升级创作‘明眸正脊操’,供各地推广使用”,可知材料说的是推行“明眸正脊操”,与“坐”关系不大。所以不能编入。
示例二:可以编入。结合材料“鼓励各地推行课间‘护脊操’,进行颈胸腰椎及四肢关节的放松和锻炼”,可知本段材料告知了预防脊柱侧弯的方法,这是习惯于久坐的同学很需要的,可以引导大家认真做好课间“护脊操”,所以可以编入。
(三)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 的 脚 步
赵丽宏
①谁能阻挡春天的脚步呢?该来的时候,她就悄悄地来了。那奇妙的脚步声,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是冰河开裂的声音,是鸟儿欢快的鸣叫声,是暖风里花儿吐蕊。
②在我的生命中,这是第七十个春天了。人生实在太匆匆!我曾经无数次用文字描绘我看到的春天容颜,记录春天的脚步在我心里留下的回声。在我的记忆中,春天是生命的启迪,是希望和憧憬。
③关于春天的脚步,在生命的每一段旅程中,都有不同的记录。我现在还能找到五十多年前的日记。那时,我是一个“知青”,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早晨,天蒙蒙亮时,突然被窗外的声音惊醒……
④我当时在日记上这样写道:早晨,有人轻敲我的窗户。打开窗户,发现敲窗的竟然是窗外的桃树。风吹桃树,树枝晃动,碰到了我的窗户。枝头的桃花含苞待放,早霞照在花枝上,一片玫瑰色的嫣红……我开窗,让结满蓓蕾的树枝进入我的小草屋。你好,春天,谢谢你用这样的方式来到我的身边。
⑤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那一年,我参加了高考。1978年春天,我背着行李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报到时,那是做梦一样的情景。那时,眼里看到的、耳畔听到的、心中感受到的,都是春天的气息。我们在教室里听教授们讲历史、谈文学,在图书馆里尽情阅读世界名著,在教室门外走廊的墙壁上展示新写的诗文,在收音机里收听大地上的各种好消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每天都让人激动惊喜。一次,我写了一首长诗,题为《春天呵,请在中国落户》,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一天上午,有同学跑到宿舍里告诉我:“快去看,你的长诗在报上发表了!”我走到文史楼下的报栏前,长诗发表在《文汇报》副刊上,很醒目。
⑥写这首诗,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时过四十多年,还有人在各种场合朗诵这首诗。我想,并不是这首诗写得有多好,而是人们一直心存对春天的钟情和喜爱。
⑦这两年,出门少了,坐在书房里读书写作的时间多了。我书房的西窗外有一棵大樟树,树冠总是绿意荡漾,不时有我不认识的小鸟飞到树上鸣唱。人类有树木花鸟作为朋友,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⑧春天的脚步依然如期而至,在我的心里激荡起奇妙的回声。深藏在心中的很多念头,在春天的脚步中萌动了,苏醒了。那是对生命的思索和期望,如梦中之梦,是无羁的奇思,是孩童一般纯真的幻想。去年,我写了长篇小说《树孩》。一棵生长了一百年的黄杨树,在我的小说中有了智慧和灵性。他在一场山火中死里逃生,被雕刻成一个可爱的孩童,开始了奇异的流浪和探索。树孩的流浪,止于重返大地的春天。在春的脚步声中,树孩在解冻的泥土中生根长叶,又变成了一棵年轻的树。
⑨小说的尾声,是一只黄鹂鸟在这棵树上歌唱。且让我也用歌声为这篇短文结尾吧:这生生不息的大地,让我们一起为生命歌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文章以《春的脚步》为题有什么好处?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6.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那奇妙的脚步声,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18.结合文章内容,从构思和写作方法两方面说说第③~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5.“春的脚步”,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美丽的春天会如期而至,也指作者从有关春天的人生经历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春的脚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亲切自然,表达了作者永远心怀希望和憧憬,热爱美好生命的情感。
16.(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春天的脚步回响在空气中、原野上、世界的每个角落,三个场景由近及远,意境不断扩大,表现出春天的脚步不可阻挡。同时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
(2)“裹着”指紧紧地包着。“我”用被子紧紧地包着自己,表现了天气寒冷、条件艰苦、环境恶劣。
17.①开启下文,引出下文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回忆。②点明主旨。作者回忆了自己当“知青”时的艰苦岁月,抒发了作者喜爱春天、心怀希望和憧憬的乐观情怀;恢复高考,作者考上大学,发表诗歌,赞美祖国的春天。这些人生经历让作者感悟到美丽的春天总会带来关于生命的美好感受,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18.第③~⑥段运用插叙的写法,叙述了“我”在崇明岛时桃花敲打“我”的窗户,改革开放后“我”写了一首长诗抒发迎来春天的喜悦这两件事,丰富了文章内容,交代了春天是“我”的生命希望的原因,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深化了文章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就内容看,依次描写了“我”与春天的三个故事:做“知青”时桃树枝敲窗,“我”与春天邂逅;恢复高考,“我”在春天去大学报道;疫情防来临的春天,“我”写成了长篇小说《树孩》。故这里的“春之脚步”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天会如约而至,又指作者在春天的经历,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文章抒发了“我”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生命的感慨与珍爱之情。就结构看,这篇优美的散文以“春的脚步”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就表达效果看,“春的脚步”运用拟人的写作方法,形象生动,新颖贴切,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1)结合“那奇妙的脚步声,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分析,这句中连用三个“响在……”的句式,构成排比,这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结合第①段“谁能阻挡春天的脚步呢?该来的时候,她就悄悄地来了”可知,这个句子突出了春天的脚步声给空气、原野和世界带来的影响,赞美了春天势不可挡的勃勃生机,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裹着”是指紧紧地包着,根据第④段中“那时,我是一个‘知青’,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早晨,天蒙蒙亮时,突然被窗外的声音惊醒……”可知,“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冷得难以入睡”描写了“我”当年在故乡“插队落户”时夜晚天冷难以入睡、用被子紧紧包着自己的情景,表现出当时天气的寒冷,突出环境恶劣。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
根据第③段“那时,我是一个‘知青’,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可知,作者当时是“插队落户”的知青,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春天来临,姹紫嫣红的美丽景象能够让人看到希望,心怀憧憬,充满进取的力量。所以这句话能引出后文作者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忆和对春天的感悟。作者以这句话为起点,逐渐展开对自己生命中不同春天经历的叙述,使得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清晰。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当“知青”时的艰苦岁月,作者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珍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春天以桃花敲窗的形式温柔地来到作者身边,给予他希望和力量,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启迪和美好。这种体验和感受,贯穿了作者的一生,无论是在艰苦的岁月里,还是在后来恢复高考、考上大学、发表诗歌的喜悦时刻,春天都是作者心中最温暖、最充满希望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第③~⑥段内容可知,这几段回忆了“我”与春天的两个故事:做“知青”时桃树枝敲窗,“我”与春天邂逅;恢复高考,“我”在春天去大学报道并发表了长诗《春天呵,请在中国落户》,是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根据第②段“我曾经无数次用文字描绘我看到的春天容颜,记录春天的脚步在我心里留下的回声。在我的记忆中,春天是生命的启迪,是希望和憧憬”可知,这几段描写了春天带给“我”生命的启迪、希望和憧憬的两件事,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突出;交代了春天是“我”的生命希望的原因,富有层次感。根据全文内容及第⑨段“这生生不息的大地,让我们一起为生命歌唱”可知,插叙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
(四) (6分)
19.将下面选文的批注补写完整。
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批注:文中通过具体描述医生开的药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庸医的无能,讽刺了所谓的“名医”。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从全文来看,描述医生开的药方,目的是说明当时庸医的无能和故弄玄虚。如开出的方子: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纯粹是故弄玄虚之举。正好印证了鲁迅所认为的“中医都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这句话。这句话也讽刺了所谓的“名医”,表明了鲁迅对庸医害人的愤怒。据此填写即可。
20.培根说:“一个人的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结合《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一文,说说范爱农的命运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
【答案】范爱农既无法将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又不愿向命运妥协。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社会、渴望光明,却备受打击迫害,最终陷入命运的旋涡无法自拔。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根据范爱农的生平经历具体分析其命运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即可。
范爱农: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是鲁迅的挚友及同乡,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成员。他诞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幕僚家庭,早年丧父失母,由祖母抚养长大。范爱农在浙江绍兴府学堂求学期间,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深受徐锡麟赏识。1905年,他随徐锡麟赴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但因误会而心生嫌隙。后因交不起学费,范爱农辍学回国,遭受旧势力的排斥与迫害,生活困顿。1911年辛亥革命后,鲁迅请他担任绍兴师范学校监学,两人关系得以改善。然而,好景不长,范爱农因学校风波失业,最终在一次酒后不幸落水身亡,年仅30岁。范爱农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不幸,但他始终保持着正直和倔强的品格,是鲁迅笔下一位值得同情和悼念的爱国者。
示例:范爱农的命运,在《朝花夕拾》的描绘中,并非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他虽有着留学日本的经历与革命的热情,却因时代与社会的复杂背景,屡遭挫折。他性格倔强正直,不随波逐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旧势力的排挤与迫害,更是他无法单凭个人意志就能克服的外部因素。因此,范爱农的命运,既受到他个人性格与选择的影响,也深受社会环境与历史进程的制约,难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告别小学,走进初中,标志着我们正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经历如何,我们都在一天天成长,也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请以“成长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依据所选的事情或所定的中心,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广东省东莞市某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字声)起平收的原则,上联为,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