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含视频)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82634/0-17296603570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含视频)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82634/0-172966035708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含视频)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82634/0-172966035712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含视频)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82634/0-172966035715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含视频)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82634/0-172966035719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含视频)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82634/0-1729660357216/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含视频)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82634/0-172966035724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含视频)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82634/0-172966035726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
初中7* 散文诗二首一等奖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7* 散文诗二首一等奖ppt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课时,感悟母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要求第四学段学生:“通过阅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优秀文学作品,能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荷叶·母亲》出自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 单元。本单元属于“亲情单元”,从内容主题来看,都在表现亲情,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首散文诗通过描绘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动人场景,歌咏母爱,表现荷叶母亲美好而伟大的形象。《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分析荷叶与红莲的形象,学习托物言情的表现手法。
体悟诗歌中的浓浓母爱,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通过朗读,能够梳理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通过朗读和鉴赏,能够感受“荷叶护红莲”所蕴含的细腻而深沉的情感。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被称为“世纪老人”。 1919年8月,冰心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冰心的创作曾受泰戈尔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深深的哲思。 本文是作者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就好像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是一种散文化了的诗歌。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现力。
本质是歌唱生活,有诗的情绪和幻想; 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蒂( ) 梗( ) 姊妹( ) 亭亭( ) 徘徊( ) 遮蔽( ) 心绪( ) 流转( ) 荫蔽( ) 菡萏( ) 攲斜( )
字形要和“秭”区分开。
在“荫庇”一词中读“yìn”。
( )乘凉( )千乘之国
( )荷叶( )荷枪实弹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亭亭:形容高耸。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攲斜:倾斜、歪斜。攲,倾斜。荫蔽:(枝叶)遮蔽。
初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写得到两缸莲花和由此引起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
写雨打红莲的过程和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
直接抒情,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请同学们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意她的停顿和语气、语调的处理,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对她进行评价。
1.为什么文章的题目会把荷叶和母亲联系在一起? 其实就是用了一个比喻句,把母亲比作荷叶,而这一段空白的地方就表示的是联想的过程。
任务一:初读,情声朗朗
2.原文的哪一部分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3.作者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比喻呢? 作者由观看荷叶护红莲产生联想 ,想到了母亲 。
同学们,散文诗最美的是画面。请你阅读4-8自然段,找出描写红莲的句子,说一说你看到了一幅______图。以小标题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解释拟定原因。
任务二:赏荷:读出画面
红莲绽放图 红莲盛开图 红莲初开图 荷叶护莲图 雨落红莲图 红莲挺立图
你最喜欢哪幅图?为什么? 示例: 我最喜欢荷叶护莲图,因为这幅图能让我感受荷叶对红莲的爱护。我最喜欢红莲挺立图,因为这幅图让我感受到红莲是多么地坚强。
本文主要描写的是红莲,这首散文诗三次写到红莲,思考:每次看到红莲时它是怎样的情态?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作者的心绪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完成下面表格)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摇动
同学们,古有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秋天的怀念》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坚强而伟大的母亲,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谈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母亲的脚印”,这世上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自古以来,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母爱并不遥远,母爱在我们点滴生活中。今天,我们学习《荷叶·母亲》,感受冰心笔下的母亲。
1、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诗。 诗歌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作者借荷叶护莲的场景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2、作者的情绪是随着什么而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是随着红莲的状态而变化的。
因为作者从红莲的变化中想到了自身境遇,当荷叶倾斜过来保护红莲的时候,作者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呵护,由此心态发生了转变。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受了感动
3、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4、课文分别描绘了关于红莲的哪三个画面?
(1)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6、作者是如何描写红莲的三幅画面的?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
将红莲昨夜的菡萏和今晨的“开满”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的生机与活力。“亭亭”写出了红莲的娇美与可爱。
(2)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左右攲斜”形象地写出了红莲在雨点的打击下东倒西歪、无处可躲的情态,为后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庇护红莲做铺垫。
(3)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倾侧”“覆盖”等词写荷叶对红莲的保护。这正如母亲对儿女无私的关爱和无所畏惧的守护。为下文由物及人歌颂母爱做铺垫
请同学们带着对母爱的赞美之情,以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读文章,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感情美、意境美。(男生一段,女生一段)
作者借助荷叶这种具体形象来歌颂浓浓的母爱,这是怎样的一种写法?
诗人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物予以抒发。
荷叶 母亲 冰心
感恩母爱: 以寸草之心报三春之晖!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母亲那浓浓的爱。 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里有浓浓的母爱; 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里有浓浓的母爱; 用心去爱孩子已经成为您的习惯,您是我们躲避风雨的港湾。在您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会过去。 让我们为天下所有的父母亲祈祷,愿他们幸福安康!
上学时整齐的书包里有浓浓的母爱; 临睡前掩紧的被角有浓浓的母爱;
1.借物喻人,自然贴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并由此联想到儿女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儿女的呵护。作者借景写人、借物喻人,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平实中蕴含真情。
2.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雷雨之日的一朵红莲被风雨打得左右攲斜,红莲旁的一个大荷叶倾侧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平实中蕴含真情,让人回味无穷。
比较上一节课学过的《金色花》,它们有什么不同?
找出《荷叶·母亲》与《金色花》两篇文章的异同,将自己的对比分析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它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却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阅读下面描写母爱的古诗,思考散文诗有怎样的特点?
爱是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真的情感,父母对于子女之爱更是无私、无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父母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去爱孩子已经成为父母的习惯,他们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他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他们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会过去。 让我们为天下所有的父母亲祈祷,愿他们幸福安康!
作业布置: 1、将课堂上写的小诗,扩展完善后整理在作业本上。 2、课外阅读《繁星》《春水》中描写母爱的小诗,并摘抄赏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冰心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第7课《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冰心图片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课件荷叶母亲pptx、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评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热爱母亲,喜爱孩子,合作探究,想一想说一说,朗读指导,体验延伸,课后作业,走进作者,攻克字词,感知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