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主题思想加上合适的艺术形式,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作品。这种说法勉强也能成立,只不过,那是指常规的好作品,而不是指真正的杰作,更不是指伟大的作品。
②伟大的艺术作品,没有清晰的主题思想,也没有简明的结论。现在我们似乎说得出几句它们的主题思想和结论,但那是后人强加给它们的。后人为了讲解它们、分析它们,就找了几条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拐杖”,其实那些“拐杖”都不属于伟大作品本身。例如,人们常常会说《离骚》的主题思想是“怀才不遇的爱国主义”,说《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歌颂封建家庭叛逆者的爱情”,其实都是不对的。在西方艺术中,荷马史诗,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几部最好的悲剧,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罗丹的绘画和雕塑,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也都不存在明确的主题和结论。讲得越清楚,就离它们越远。
③要用艺术方式来表现大科学家伽利略,有两种常规选择:一、通过伽利略对天文的观察和发现,表现人类与自然的贴近和较量;二、通过伽利略与罗马教会的冲突,表现科学与迷信、人格与神格之间的较量。但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摒弃了这两种选择,他在剧作《伽利略传》中故意安排了一个最为难的结构;伽利略在教会的火刑威胁前屈服了,公开宣布自己的科学发现是谬误,教会因此赦免了他死罪,而他原先的学生和朋友也从道德上把他流放了,再也没有人理他;孤独的老人在二十年后又有了重大的科学发现,甚至比二十年前的发现更重要。这让他的学生们产生了困惑:他当初该不该屈服?当初如果不屈服,必定死亡,那也就说不上后来的科学成就了;但是,屈服又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显然,布莱希特自己也没有结论,甚至连偏向都没有,他让广大观众与自己一起卷入苦恼。但对艺术而言,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方正在这里,它让人们因苦恼而高贵。
④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也是如此。在这个简单的故事中,作者对于老人与海的搏斗展开了很有力度的描写,但这并不是这个作品走向伟大的理由。它走向伟大的理由只有一个:谁也说不清老人究竟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如果有一个读者说老人是胜利者,那么,就一定会有另一个人拿出充分的理由说老人是失败者。彼此相反的理由可以是四条、五条、六条,乃至无穷,条条都有驳难者。于是,人们不能不想起,人类历史上的胜利和失败几乎都是如此:永久的两难,永久的转换,永久的无解。
⑤其实,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对这种两难早就有过深入论述,他把两难结构的哲学原理,归结为“两个片面都具有充足理由,相持不下又相辅相成的悖论”,也可称之为“二律背反”。由于“背反”的是“律”,而不是故意设计的戏剧情节,因此这种“背反”是两强共构。如果对峙的两方面有了强弱,那就很快构不成对峙,对峙成了虚假。黑格尔认为,古希腊悲剧中的几个最高典范,都是两难结构。
⑥伟大的艺术作品,都存在两难的结构。那这两难结构能在中国作品中获得印证吗?当然也能。从《离骚》到《红楼梦》,最伟大作品的背后,也都埋藏着“二律背反”的两难。
⑦两难结构有一个巨大的陷阱,让大量有可能问鼎伟大的作品失足其间,结果只能保持杰出,却与伟大无缘。这个巨大的陷阱,可称之为“两难的调解方案”。这种调解方案,是出于世俗心理而在万丈深渊上勉强勾画的安慰之桥。勾画这种安慰之桥的,首先是评论家。他们首先要安慰的不是民众,而是自己,因为他们的天赋和心力理解不了万丈深渊。例如评论《伽利略传》,评论家最常规的说法是,布莱希特塑造了一个“既伟大又渺小的科学家”,伽利略是“科学上的巨人、人格上的矮子”等,硬是让一个人的“自身矛盾”来解释世间人生的共同难题。不少评论家还会寻找政治原因、历史原因对作品的两难进行解释。而对于创作者来说,艺术创作中,最怕“洞察一切”“看透一切”的宣教。《三国演义》开宗明义,一上来就把书中的故事全都高屋建瓴地看透了,从这一点上说,《三国演义》是优秀作品但不是伟大作品。
⑧伟大作品的一个重大秘诀,在于它的不封闭。不封闭于某段历史、某些典型,而是直通一切人,也不封闭于各种“伪解决状态”,而是让巨大的两难直通今天和未来。一般说来,不封闭程度越高,也就越伟大。
(摘编自余秋雨《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才不遇的爱国主义是人们为了解读《离骚》而强加上的普遍都能理解的主题。
B.西方艺术作品主题思想和结论比较模糊,没有统一的理解,更接近伟大作品本身。
C.黑格尔论述了《伽利略传》和《老人与海》中的两难,认为其是文学典范的必备条件。
D.拐杖和两难调解方案,都是人们基于世俗心理做出的封闭解读,远离了作品伟大之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期以来人们对好作品的标准普遍存在着认知偏差,容易影响对伟大作品的判断。
B.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对胜利与失败无果而终的论辩,都是因为双方论据势均力敌。
C.“万丈深渊”指的是两难结构,批评家自身无法理解,他们提出的调解方案依然是“伪解决状态”。
D.伟大作品的创作最忌开宗明义、洞察一切,而应把作者与观众一起带入作品中,去主题化、结论化。
3.下列《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两难的一项是( )
A.妙玉内心善良,作为出家人她以慈悲为怀。她非常瞧不起身份低微的刘姥姥。
B.史湘云在群芳射覆游戏中私传谜底给香菱,被当场拿获。对待主仆不分厚薄。
C.薛宝钗出手相救使香菱避免沦落薛蟠之手。她明知金钏死因却说她贪玩,失足落水。
D.王熙凤精明能干,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她心狠手辣“反误了卿卿性命”。
4.请依据《老人与海》课文节选部分分别阐述老人是胜利者和失败者的理由。
5.材料第⑧段认为“伟大作品的一个重大秘诀,在于它的不封闭。”请用第③段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我当时十分清楚,要是我自己不采取行动,我就没有逃离这种生活的希望。谋得斯通小姐很少给我来信,谋得斯通先生更是只字未写。他们只给过我两三包现成的或修补过的衣服,由昆宁先生转交给我。每次只在里面夹个字条,上面写的大意是:简·谋希望大卫·科努力工作,专心尽职——我除了老老实实安心做个苦力外,是否还有别的什么指望,他们连一丁点儿暗示也没有。
就在第二天,我心里正在为自己打定的主意七上八下时,事实已向我证明,米考伯太太并不是无缘无故说到他们要走的。他们在我住的那家租了个地方,说好只住一个星期,到期后,他们就要动身去普利茅斯。当天下午,米考伯先生亲自到货行账房间,告诉昆宁先生说,到他动身那天,他不得不撇下我了,而且还对我的人品大大称赞了一番,我相信,对这种称赞我是当之无愧的。于是,昆宁先生叫来了车夫蒂普,他是个结了婚的人,而且有一个房间可以出租。昆宁先生定下这个房间,让我寄住在他家——他有一切理由相信,我们双方一定都会同意,因为我什么话也没说,虽然此时我已经下定了决心。
在我跟米考伯夫妇住在一起的那几天里,晚上我都是跟他们一块儿度过的。在这几天里,我觉得我们相互之间更加亲密了。最后那天星期天,他们请我吃中饭。我们吃的是猪腰肉蘸苹果酱,还有一个布丁。在头天晚上,我买了一只带斑点的木马,送给小威尔金斯·米考伯——那个男孩;又买了一个布娃娃,送给小艾玛,作为临别的礼物。我还给了那个孤儿一个先令,她就要给遣散回去了。
这天我们过得很愉快,尽管我们想到即将到来的离别,心中都有些伤感。
“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以后只要提到米考伯先生这段艰难的日子,我决不会不想起你。你的所作所为都表明,你是一个最能体贴别人、最肯帮助别人的人。你决不是我们的房客,你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我的亲爱的,”米考伯先生说,“科波菲尔。”近来他已经习惯这样称呼我了,“这孩子心眼好,别人有困难、不得意时,他能同情他们;而且头脑灵活,会打算,有一手——简而言之,有能耐,能把用不着的东西处理掉。”
对他的这番称赞,我表示领受,同时说,我为我们的即将分别,心里感到很难过。
“我亲爱的年轻朋友,”米考伯先生说,“我比你年长几岁,在做人方面总算有点经验了,而且——简而言之,在对付困难方面,也算有点经验了,总的说来是这样。眼下,在我还没有时来运转之前(我可以说,我时刻都有可能时来运转),我无可奉赠,只有几句忠告。不过我的忠告还是很有价值的。我自己——简而言之,我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接受这一忠告,才成了”——米考伯先生一直眉飞色舞,有说有笑,可是说到这儿,却一下停住了,皱起了眉头——
“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
“我亲爱的米考伯!”他太太求他不要这样说。
“我要说,”米考伯先生回答说,这时他已完全忘了自己,重又微笑着,“成了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我要给你的忠告是,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阴之窃贼。要抓住他!”
“这是我那可怜的爸爸的座右铭。”米考伯太太说。
“我亲爱的,”米考伯先生说,“你爸爸,从他的作风来说,是很好的。老天决不会让我说损害他名声的话的。拿他整个人来说,我们也许再也不可能——简而言之,再也不可能结识到像他那样的人了。他那么大年纪,还打那样的绑腿,还能不戴眼镜读那么大的字。不过,他把那座右铭用在我们的婚事上了,我亲爱的。我们的婚事实在办得太早了,结果,弄得我永远弥补不上花掉的那笔费用。”
说到这儿,米考伯先生转脸看着米考伯太太,补充说:“我并不是为这件事懊悔。完全相反,我的宝贝。”说完这话,他有一两分钟神情很严肃。
“我另外的一句忠告,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你是知道的。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果是快乐。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果是痛苦。那样,花就谢了,叶就萎了,太阳就西沉了,只留下一片凄凉景象,这一来——这一来,简而言之,你就永远给打败了。就像我这样!”
为了要使他这个榜样给人以更深印象,米考伯先生带着十分欢畅满意的神情,喝下了一杯潘趣酒,接着还用口哨吹起了《学院角笛舞曲》。
我没有忘记要他放心,我说我一定把他的规矩牢记在心,其实我用不着这么做,因为当时这些话显然已经深深感动了我。第二天早上,我在公共马车站跟他们全家相聚,看着他们心情凄楚地上了马车的后部,坐在车厢的外面。
“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上帝保佑你!我永远也不会忘了你的一切,你知道,即使我能忘记,我也决不肯忘记。”
“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再见啦!祝你一切幸福,万事如意!要是在岁月的流逝中,我能使自己相信,我这遭受摧残的命运,能成为你的一个鉴诚,那我就会觉得,我活在世上一场,还不完全是白白地占了别人的位置。如果有朝一日时来运转(我相信会有这一天),我有能力改善你的前程,那我就太高兴了。”
我想,当时米考伯太太带着孩子,坐在马车车厢的后面,我站在路上依依不舍地望着他们,她眼前大概一下子云开雾散,看到我其实还只是一个小孩。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带着一种新的慈母的表情打手势叫我爬上车,用双手搂住我的脖子,吻了我一下,就像吻她自己的孩子一样。马车走动起来时,我差一点没来得及下车。他们朝我挥动着手帕,弄得我几乎看不到他们一家人了。马车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和孤儿茫然相对地站在路中央,随后我们就握手道别。我猜想,她又回圣路加济贫院去了,我则上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我那疲劳乏味的一天。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谋得斯通的表现使我对自身处境认识更清醒,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童工问题的关注。
B.临别前最后星期天和米考伯一家一起度过的情形,符合我年龄特征和情感表达需要。
C.我对米考伯先生的屡屡赞赏坦然接受,表现了科波菲尔年少懵懂尚未成长的一面。
D.尽管米考伯深陷困境命运悲惨,但他依然盲目乐观不切实际的相信终将会时来运转。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米考伯第二条忠告用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看似沉重,米考伯却十分得意。
B.小说对米考伯性格特点的刻画具有漫画特征,在一乐一悲的迅速转换中进行描写。
C.离别时米考伯太太“一种新的慈母的表情”,从朋友到孩子的变化,极具情感意味。
D.结尾以疲劳乏味一天的开始呼应开篇想逃离这种生活的愿望,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8.狄更斯主张小说不仅要唤醒世人对劳苦的小众的同情,还要激起世人对他们的崇敬。文中的小人物有哪些值得别人崇敬的地方?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9.此书最早的译者林纾、魏易在译序中说:“此书不难在叙家常之事,难在俗中有雅,拙而能韵,令人挹之不尽(意为丰富到无法用言语形容)。”请结合评论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登尔于茅,肖尔索绚①;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夏后氏五十而贡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籍也。龙子③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龚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④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二)
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计至宽而不可犯至密而不可察此其中必有所守,而后世或未之见也。
(选自苏轼《孟轲论》,有删改)
【注】①索绹:搓绳索。②贡,贡纳。与下文“助、彻”都是夏、商、周三代征收赋税的方法。③龙子:古代的圣贤。④盻盻(xì):勤苦不休息。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而毫厘A有所计B至宽C而不可犯D至E密而不可察F此G其中H必有所守,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治理。亟:屡次,每每。
B.恒:稳定的,固定的罔:欺骗,陷害。
C.什一:十分之一藉;借,借给
D.恶:哪里,怎么没:通“殁”,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老百姓没有稳定产业的话,最终会无法无天、肆意妄为进而走向犯罪之路。
B.孟子认为夏、商、周虽然赋税制度不同,本质上却没有区别,因此也没好坏之分。
C.苏轼认为后世学者没有意识到诸子百家中只有孟子真正探寻到了孔子思想的源流。
D.滕文公若能接受孟子建议,也能像文王一样使古老的滕国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2)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4.孟子建议滕文公应如何“行不忍人之政”,请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将进酒
〔唐〕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琉璃钟”表明酒器精美名贵,“琥珀浓”“珠红”用借代表现醇香明净的酒色。
B.烹煮佳肴,欢歌曼舞,钟鼓馔玉,美妙至极,诗人展现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
C.“坟上土”与前文绚丽斑斓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境变得忽而凄凉幽冷。
D.本诗多选用珠、玉、华、雨等细美之物,有别于李白《将进酒》中的奇伟景象。
16.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请分析是如何表现这种意识的。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
(2)《春江花月夜》中思妇欲随月光到达离人身边,然而“______,______”只因路途过于遥远。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人从梦境回到现实,“______,______”凄清幽独的环境令人肝肠寸断。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67年,拉丁美洲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版《百年孤独》,短短三四十年间,《百年孤独》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世纪狂潮。
《百年孤独》采用人们鲜以为见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让作品在追求虚幻与现实中达到了一个高度的契合。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这一手法的选择与作者的成长环境是息息相关的。马尔克斯从小就在外祖父家里长大,时时处处充满着魔幻色彩的外祖父家的祭坛里供着眼睛能在黑暗中熠熠发光的使人觉得活了起来的众多神像。童年时奇特的生活环境、亲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马尔克斯认识到,虚构与真实之间、幻想与感知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界限。
《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①其主要内涵是对拉丁美洲的整个苦难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②是作家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③虽然作者的文字并不是狭隘的,④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⑤人类历史、移民文化、生命宿命的赤裸裸的整个世界的世纪孤独。
18.请将文中画框的长句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归谬法,即归结为不可能法,也就是将墨家的兼爱理论①______,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这里孟子运用的是一个隐藏了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还原一下这个三段论就是:
( )
( )
所以,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
那么孟子的这个推断成立吗?当然不成立,因为这个小前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说小前提不真实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个小前提是如何得出的,便应该清楚了。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②______;而儒家的仁爱则强调有差别,人与人之间按照关系远近而有亲疏之别。孟子因此认定墨家的兼爱是无父,以三段论推理形式可作如下分析:
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就是无父,
墨家的兼爱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
因此,墨家的兼爱是“无父”。
这个推论在结构上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大前提换一种表达就是: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有差别就是“有父”。这显然是儒家的观点。孟子批评墨家“兼爱是无父”的观点,却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非从共识出发,这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③______。
墨家和儒家之间,互相批评、相互指责,从而构成了彼此之间长期的思想论争。其实,墨家和儒家,在“爱”的思想上,一个从外到内,一个从内到外,如果能够充分结合起来,将有可能产生出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思想。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21.参照文中画框处的三段论推理结构,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补充完整孟子推断的三段论推理分析。
六、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Ⅱ中米考伯先生对大卫有一句忠告“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阴之窃贼,要抓住他!”拖延症目前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困扰着处于不同环境中的各类人群,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文学典范的必备条件是两难结构,不是两难。
2.答案:D
解析:D项“去主题化、结论化”错误,是没有明晰的主题,也没有简明的结论。
3.答案:B
解析:B项中史湘云心地宽阔,随性行事,善解人意,没有两难结构。
4.答案:(1)失败者:老人几经挣扎,终于捕获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2)成功者:桑提亚哥认为“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他五斗鲨鱼,坚韧不拔、永不服输,表现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
解析:
5.答案:(1)两种常规选择把伽利略表现成了典型的科学家形象,分别封闭在天文观察与发现领域和与教会冲突中。
(2)布莱希特把伽利略置于一个作为普通人该不该屈服的两难结构中,没有把他封闭在科学领域一个科学家的高尚人格定位上。
(3)布莱希特在书中没有给出自己的结论或偏向,而是把一切人都卷入到该不该屈服的苦恼中,这种艺术效果依然引发着今天和未来观众的深思,震撼人心。
解析:
6.答案:C
解析:坦然接受是因为友好相处中,我获得了他们真诚的认同。
7.答案:A
解析:米考伯得意的神情是想让我对他的忠告印象更深刻。
8.答案:(1)遭受苦难生活却依然乐观面对,如米考伯先生始终觉得自己会有一天时来运转。
(2)尊重欣赏别人,如米考伯先生对大卫的人品极为赞赏,不吝赞美,对大卫给予很多人生指导。
(3)为人正直,如米考伯先生欣赏岳父的作风,坚决不说损害别人名声的话。
(4)互帮互助,富有爱心。如我给米考伯家的孩子买礼物,米考伯夫妇和我互相帮助。
(5)积极向上,如我不甘于平庸,想要逃离庸俗乏味的生活。
解析:
9.答案:(1)文章富有人情味,用口语化语言叙述了大卫与米考伯夫妇离别前及离别时的日常情景,温情脉脉。
(2)文章中有很多雅致的句子,深刻揭示了人生哲理,如离别时米考伯对大卫的忠告“拖延乃光阴之窃贼”等。
(3)俗中有雅的文字抒情性强,抒发了大卫对疲劳生活以及米考伯对悲惨人生的辛酸感悟,感情深沉厚重。
解析:
10.答案:BDF
11.答案:A
解析:亟在文中是急忙,赶快的意思。
12.答案:B
解析:B项“也没好坏之分”错误,龙子认为没有比助法更好的,没有比贡法更不好的。
13.答案:(1)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要恭敬、节俭,对待臣下有礼,向百姓征收赋税有一定的制度。
(2)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解析:
参考译文:
(一)
滕文公问应该如何治理国家。
孟子说:“与老百姓相关的事情是不允许拖延的。《诗经》上说:‘白天去割茅草,晚上搓成绳子。赶紧修缮房子,开春又要种百谷’。老百姓生活的真理是,有稳定产业的人就有稳定生活的信心,没有稳定产业的人就没有稳定生活的信心。倘若没有稳定生活的信心,就会无法无天,毫无顾忌地肆意妄为。等到犯了罪责,然后对他们施行责罚,这相当于设下陷阱陷害老百姓。哪里有仁爱的国君执政,而做出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要恭敬、节俭,对待臣下有礼,向百姓征收赋税有一定的制度。阳虎说过:‘要发财就不能仁爱,要仁爱就不能发财’。夏朝时给每户五十亩田实行贡法,商朝时给每户七十亩田实行助法,周朝时给每户一百亩田实行彻法,本质上都是征收十分之一的赋税。什么是彻呢?彻就是‘通’的意思;什么是助呢?助就是‘借’的意思。龙子说:‘管理土地的税制中没有比助法更好的,也没有比贡法更不好的’。贡法,是指比较几年中的收成取一个平均值作为平时收税的标准。收成好的年份,到处都是粮食,铺张浪费,多征收一些赋税也不算虐待百姓,但也不会收取太多;收成不好的年份,粮食的产量还不够来年施肥的费用,这时的地租倒一定要征收到满额。君王身为老百姓的父母,让百姓一年到头辛勤劳动,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但还是没有办法赡养自己的父母,还要靠借贷来填补租税,让老人和年轻人横尸于山沟荒野,这哪里算得上是老百姓的父母呢?当官的有世代承袭的俸禄,滕国早已经实行了。《诗经》上说:‘雨水洒落在我们的公田上,同时也滋养了我的私田’。只有借力助耕才会有公田。由此看来,即便是周朝也是实行了助法的。兴办庠、序、学、校来教导百姓。庠,是教养的意思;校,是教导的意思;序,是罗列的意思。地方学校,夏代称校,商代称序,周代称庠;学是国立的学校,三代共用这个名称,这些学校教人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在上位的人明白了伦理关系,百姓自然就会相亲相爱。如果有明君兴起,必然会来效法,这样就做了君王的老师了。《诗经》上说:‘周国虽然是个古老的邦国,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却成为一个新的邦国’。这话说的是周文王。你尽力做好这些,也可以让国家拥有一番新的景象!”
(二)
自从孔子逝世之后,诸子百家各自根据他们的见闻著书立说,而都没有真正探寻到孔子学说的源流,所以他们的言论没有系统的要义。可是像孟轲,可以说是深刻理解了《诗经》而又专长研究《春秋》的人。他讲的道理,从粗浅之处开始而在细微之处达到了极点。宏大到天地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毫厘之间的细小的事情有所论述。非常地广泛而没有出现漏洞,相当地细密而不能出现谬误,这其中必定有他一定的信念,而后世学者们可能还没有理解。
14.答案:(1)所有和百姓有关的事都不能拖延。
(2)向百姓合理征税。
(3)兴办学校,让百姓知伦理。
解析:
15.答案:A
解析:A项不是借代,是借喻。
16.答案:(1)从酒具、美酒、佳肴到罗帏、歌舞,诗人用华丽辞藻夸张描绘了酒宴的华贵丰盛,烘托了及时行乐的情景。
(2)落花是悲凄人生的象征。美好春光即将逝去,桃花如雨般片片凋落,人生苦短。
(3)用刘伶的典故,表达人生失意、怀才不遇的悲愁之情,劝告人们终日大醉,死后无酒。
解析:
17.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明月夜,短松冈。
解析:
18.答案:外祖父的家时时处处充满着魔幻色彩,那里的祭坛供着众多神像,它们的眼睛在黑暗中熠熠发光,使人觉得它们都活了起来。
解析:长句变短句时,首先确定句子主干:祭坛供着众多神像。
然后把“时时处处充满着魔幻色彩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熠熠发光的使人觉得活了起来的”相关修饰成分分别变成句子即可。
故长句可变短句为:外祖父的家时时处处充满着魔幻色彩,那里的祭坛供着众多神像,它们的眼睛在黑暗中熠熠发光,使人觉得它们都活了起来。
19.答案:①修改为:其主要内涵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
②修改为: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③修改为:但是作者的文字并不是狭隘的,
解析:①句“拉丁美洲的整个苦难”语序不当,可修改为:其主要内涵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
②句成分残缺,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前添加介词“对”。可修改为: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③句用错关联词,把“虽然”改为“但是”。可修改为:但是作者的文字并不是狭隘的。
20.答案:①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
②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
③因此孟子的整个推论也就不能成立
解析:
21.答案:无父(无君)是禽兽,
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
解析:
22.答案:
自律,做最好的自己
“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要留到明天”,这正如古话所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拖延乃光阴之窃贼,它无情地盗走我们的时间,让我们悔恨不已。只有自律,才能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
拖延症,这是一种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危害极大的习惯。我们常常因拖延而错过重要的机会,因拖延而效率低下,因拖延而焦虑不已。拖延症的表现形式多样,或明日复明日,或投机取巧,或害怕开始,或沉迷于无谓的娱乐……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我们的不自律。
自律,是一种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它既包括了自我约束,也包括了自我激励。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克服拖延症,才能真正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才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做到最好的自己。
要做到自律,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只有明确了目标和计划,我们才能有动力去完成任务。其次,我们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或挫折就放弃。最后,我们要学会自我监督和自我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当我们做到自律时,我们就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就能提高自己的效率,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我们就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抵制各种诱惑和拖延的冲动。我们要学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不是将任务一拖再拖。我们要学会拒绝那些无谓的娱乐和诱惑,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自律,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正如米考伯先生所说:“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要留到明天。”我们要珍惜每一个今天的机会,努力去完成每一个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自律,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拖延症是一种严重的现代社会现象,它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克服拖延症,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自律,珍惜每一个今天的机会,做到最好的自己!
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10页,《屈原列传》中太史公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滕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