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铜梁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铜梁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铜梁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铜梁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铜梁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铜梁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然能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可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就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但现在许多建筑却片面地求新求异,照搬照抄西方建筑,完全失去了传统精神。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地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今后为适应科学动向,我们在建筑上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但一切为自觉的建设。
    世界建筑工程对于钢铁及化学材料之结构愈有彻底的了解,近来应用愈趋简洁。形式为部署逻辑,部署又为实际问题最美最善的答案,已为建筑艺术的抽象理想。今后我们自不能同这理想背道而驰。我们还要进一步重新检讨过去建筑结构上的逻辑;如同致力于新文学的人还要明了文言的结构文法一样。表现国家精神的途径尚有许多,“宫殿式”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要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必须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的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现在我们不必削足就履,拿自己的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地应用。
    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地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英、美、苏、法、荷、比、北欧或日本都曾造成他们本国特殊作风,适宜于他们个别的环境及意趣。以我国艺术背景的丰富,当然有更多可以发展的方面。
    (选自梁思成《我国建筑今后新表现的趋势》,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从而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而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效果。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现今学建筑的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学习和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
    如果说中国的皇家宫殿以及寺庙形式都有些相像,那么,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
    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它们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的指标,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膨胀的情况下,却能让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四合院的温馨、街巷风情以及里弄亲情,住过这些老居民区的人们会有那些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
    这些年,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这些年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
    (选自阮仪三《呼唤中国建筑内涵的回归》,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会导致国家的文化衰落,甚至消亡。
    B.在最新法的结构原则下,无论何种材料都可能创造出富于风格趣味的“国际式”建筑。
    C.中国建筑从出现就尊重自然,这与西方近些年来倡导的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是一致的。
    D.现在用西方模式建造的许多民居虽然很先进、很科学,但没有了温馨融洽的邻里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才能提炼其中包含的中国质素。
    B.我们的传统习惯和趣味有很多表现方式,这些表现方式可以在建筑上呈现出来。
    C.中国建筑比西方建筑更抗震,是因为中国人造房子用的卯榫结构具有减震功能。
    D.中国讲究个人的安居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不同于西方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大连水世界公园修建了一座威尼斯水城,连意大利最著名广场的“塔楼”也在其中,许多外国游客都慕名前来参观。
    B.苏州博物馆的片石山墙和假山景观与附近的江南园林交相辉映,黑白两色的建筑色调更是体现出了江南民居的特点。
    C.广东省开展不规范建筑名称清理整治工作,要求去洋名。如“保利拉菲小区”“圣地亚哥公馆”等都在要求整改之列。
    D.山西临汾斥巨资修建了外貌逼真的“天安门”,还在尧庙广场建造了高50米的华门,当地人称之为“天下第一门”。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为迎接“世界建筑日”的到来,学校开展以“新时代的建筑如何传承传统精神”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北上[注]·1900年—1934年,沉默者说
    徐则臣
    你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我从城里回来,半道上遇到蕙嫂的孙子二蛋。十五岁的二蛋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哑巴爷爷哑巴爷爷,每一个字都噎得伸长脖子,出——出事了!我问什么事。二蛋说,如——如——如玉奶奶被日本人的狗咬——咬——咬死了!我头脑嗡地响起来,右腿被坏掉的左腿绊了一跤,摔到地上。二蛋把我扶起来,终于理顺了舌头,哑巴爷爷,咱们先回家再说。我把毛驴和褡裢扔给二蛋,撒开腿就往家里跑。
    院子里站满了街坊邻居。如玉的尸体停在院子里的一领草席上,盖着我们家最白的一块白布。儿子、儿媳妇、两个孙子跪在尸体旁边,小孙女被儿媳妇揽在怀里,她不知道哥哥和大人们在干什么,只是惊恐地看着白布呈现出的奶奶的身形。血渗透白布,变成紫黑色,触目惊心。邻居们给我闪开一条路,我两腿一软,跌倒在地上。如玉。我沙哑的嗓子里这辈子都没喊出过如此结实粗壮的声音,我把嗓子都喊破了。如玉。
    白布,我只掀开了一个角,惨不忍睹。如玉脸上和身上已经没有一块好皮肉,全被那条狼狗撕烂了。狼狗被放开来去抓小孙女的,如玉拦在中间,狼狗一个跃起扑上来,如玉抓住狼狗两只前腿,同时被撞倒在地上,无论狗怎么咬怎么抓,她始终都没松手。如玉的两手像两把钳子死死地固定在狗腿上,直到她被狗撕烂并抓破内脏,直到死。因为如玉拖住了狼狗,小孙女才得以逃脱,被八岁的小孙子背着跑回了家。
    三个日本兵从东岳庙回来,还要渡河到对岸。翻译问村民河工家住哪儿,直接找到我家门上。如玉正带小孙女玩沙包。隔壁儿子家的门开着半扇,儿媳妇当时在堂屋做刺绣。防止节外生枝的最好办法,就是尽快把日本人打发走,如玉决定去给他们摆渡。水不凶猛的时候,如玉经常帮我摆渡,她的两只手因此骨节粗大,东西抓得牢靠。她把小孙女抱进儿子家的院门,然后关上门,跟着日本人和翻译去了渡口。快到码头,小孙女追过来了,身后跟着小孙子,他被他娘派出来看着妹妹。儿媳妇根本不知道日本人找上门要摆渡。
    日本人走得快,已经上了船。仁丹小胡子拍起了手,说我小孙女长得像西洋娃娃。后边的日本兵就开始叫唤,翻译官把他们的要求翻译给如玉听,他们想看看生娃娃的女人,肯定是个漂亮的西洋女人。如玉让小孙子赶快带妹妹回家,她要往船上走;船动了,事就没了。小孙子背上妹妹往回走,这时候牵狗的日本兵松开了狗绳,狼狗迅速跳上岸要去追小孙女。如玉一闪身堵住狼狗的路,狼狗受了刺激,一跃而起向如玉扑来。
    蛮子营最靠边的住家离河边还有一段距离,邻居们听见有人叫了几声又没了声息,就没当回事。等两个孩子回到家词不达意地叫来我儿子,如玉已经仰面朝天死在荒草里,衣不蔽体,整个人被狼狗撕得稀烂。为了从狗腿上掰下她的手,如玉的十指的骨节被日本人生生折断。日本人自己把船渡到对岸,缆绳都没系,跳上岸就跑。船顺水漂流,搁浅在一个弧形的拐弯处。
    我守了如玉两天,白天黑夜地坐在她身边。天热了,不能再不入土。我让儿子、孙子和二蛋把河滩上所有的野花都采回来,放进如玉的墓穴里。她的身底下铺满了花,她的身上盖满了花。我要让她像我第一次闻见她时那样香,让她带着一身的香味离开这个世界。我和儿子在她的墓穴旁边又挖了一个坑。儿子问,挖这个干吗?我说,死了埋我。坟墓在河滩上,儿子和蕙嫂他们都不赞同,发大水了容易被冲掉。我说冲掉了正好顺水漂流,回到风起淀。
    葬完如玉,我这一生也可以结束了。马可·波罗说,中国是世界的尽头。我去日本兵小分队驻扎的营地附近仔细转了一圈,回来把如玉埋的坛子从院子里的银杏树下挖出来。左轮手枪还在,三十三年不用还跟新的一样;子弹也一颗颗精神饱满,一点锈迹都没生。吃过晚饭,我把小孙女抱在怀里,跟儿子、儿媳妇和两个孙子说,我去看看你们的娘和你们奶奶。我让儿子、儿媳看好三个孩子,让两个孙子看好妹妹。天太黑,他们以为我去如玉的坟边坐坐。
    我的确去了如玉的坟边。我坐在她身旁抽了一袋烟,跟她说了几句话。到头来我竟不知道该跟她说什么了。站起身时我说,如玉,等等我,到那边我还要对你好。我摸摸腰后和裤兜,枪硬邦邦的,子弹哗哗地响。
    (有删改)
    文本二:
    北上·2014年,在门外等你
    徐则臣
    马思艺三岁那年,日本鬼子越过山海关进犯通州,放狼狗咬死了马思艺的奶奶,她爷爷不干了。马福德对老婆之好,成了传奇和佳话,现在还在蛮子营流传。他要为老婆报仇。孤身一人夜闯日本鬼子小分队的驻地,一口气灭了十几个小日本,那条狼狗更是被他活活撕成两半。那天夜里,如果不是有个小日本好东西吃得太多,消化不了拉肚子,一个活口都不会留下。那小日本在背后给了马福德两枪。蛮子营的老少爷们儿去收尸时,马福德的两只眼还大睁着。那真是个纯爷们儿。蛮子营的男丁从那时候起,就被家人教育,做男人要向马福德学,一定要对老婆好,不惜拿出命来对她好。二蛋就牢记了这个教导,后来二蛋娶了马福德的孙女。
    (有删改)
    [注]2019年,徐则臣的《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小说叙写了1901年—2014年这个时间段关于京杭大运河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近现代中国史。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开头写二蛋前来给“我”报信,文本二中写二蛋娶了马福德的孙女,前后呼应,可以看出小说结构上的巧妙布局。
    B.文本一用较大篇幅描绘如玉被狗撕烂并抓破内脏的惨状,突出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本性,也反衬出如玉铁一般的意志。
    C.文本一中“我”“又挖了一个坑”、“葬完如玉,我这一生也可以结束了”以及挖出手枪等情节,都表明了“我”要去报仇。
    D.文本一对“我”报仇之前的心理和准备的叙写较简略;文本二对报仇进行了详细描写,清楚地交代了故事的最终结局。
    7.关于文中如玉遇害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兵的狼狗跳上岸要去追小孙女,如玉为了保护小孙女而堵住狼狗的路,日本兵使唤着狼狗向如玉扑来。
    B.无论狗怎么咬怎么抓,如玉抓住狼狗两只前腿的手始终都没松。因为如玉拖住了狼狗,小孙女才得以逃脱。
    C.二蛋告知如玉的死讯,“我”不相信;但“我”回家时,如玉的尸体停在院子里,她脸上和身上已没有一块好皮肉。
    D.“我”让儿子、孙子和二蛋把河滩上的野花都采回来,放进如玉的墓穴里,“我”去了如玉的坟边和她畅叙往事。
    8.有评论认为徐则臣的《北上》突出表现了一个“情”字,小说《北上》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
    9.同样是叙述马福德报仇之事,文本一和文本二叙述人称不同,作者为什么要运用不同人称来叙述呢?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节选自苏轼《荀卿论》)
    材料二: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商鞅教A孝公燔B诗书C明法D令E设告坐F之过G禁游H宦之民。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怪,惊异,感到奇怪,与《促织》中“怪石乱卧,针针丛棘”的“怪”字含义不同。
    B.让,谦让,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其言不让”的“让”含义不同。
    C.因,凭借、依靠,与《烛之武退秦师》“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含义相同。
    D.使,假如,与《阿房宫赋》中“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使”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人惊异李斯师从荀卿却又焚烧他的著作,并且改变先圣的法度,苏轼认为读了荀卿的著作后,会感到这不足为怪。
    B.荀卿主张人性本恶,苏轼认为他为人固执、不知谦逊、喜为异说,而李斯作为他的弟子,与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C.姚鼐认为苏轼不应将李斯为害天下的罪过推及荀卿,李斯并未用荀卿的学说为秦做事,秦朝的法度也不需等李斯来制定。
    D.姚鼐认为李斯并非是在施行荀卿的学说,只是趋炎附势罢了,如果他遇到的是其他君王,便一定会践行荀卿的学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
    (2)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14.“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你认为这句话出自哪一则材料?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注]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此词作于绍定六年,在与金通好九年之后,趁蒙古灭金之际,宋出师北上谋复河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词人回忆从军经历,写出了书生从戎时壮志满怀、才华横溢的得意情态。
    B.“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诗句,再现了当年奔赴战场从军杀敌的场景。
    C.上阕李广与下阕烛之武两处用典对比鲜明,写得既壮怀激烈又哀婉悲愤。
    D.本词与辛词风格相近,报国之志与豪放之风相辅相成,表达了词人壮怀难伸的愤慨。
    16.词人“生怕客谈榆塞事”,与题中“忽动从戎之兴”是否矛盾?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都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励志演讲中,老师鼓励学生:“正如李白《将进酒》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遭遇挫折时,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3)“雁”是古代诗歌常用意象,用来表达离别思念、孤寂落寞、忠贞不渝等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言谈间本该(A)的话,再三斟酌下还是铺垫了好几句。“不知道说的有没有道理”“绝没有别的意思”“退一万步讲”等一番限定与修饰下来,交流的畅快也急转直下。
    额外的限定语,事实上起到的是补充与解释的作用。“甲_”,往往隐含着“你说的可能有道理,但我们不妨再讨论一下”的意味;“_乙_”,经常作为“接下来我要开始陈述观点了”的开场白;“_丙_”,__丁__。这些“限定语”或许都没有什么实际上的语义指向,但一般都能起到缓和与留有余地的交流效果,就像是一种语言的润滑剂,让聊的天不至于生硬尴尬,让说的话不至于“掉在地上”。
    如此(B),图个啥?反复纠结的社交“套话”背后,一定有难言之隐。不少人心里直犯嘀咕:一句无心之语,会不会冒犯到身边的同事、朋友和家人?脱口而出的心里话、张口就来的口头禅,是不是暴露了自己的“粗鲁”?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怕被误解,怕惹是非,怕生嫌隙,自然也就会在铺垫和说明上多此一“句”。结果就是,交流变得索然无味,理解变得无比奢侈。难怪有人总结现在聊天的套路:打破尴尬,用“哈哈哈”;表达开心,用“哈哈哈”;不知如何回复,也用“哈哈哈”。其实,是不是真的想“哈哈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不太会让人出错”。
    言谈间限定语越来越多,①目的旨在彼此能够避免误会、获得认同。②纵观现代人的社交网络,③坚强与脆弱、独立与依赖构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④这些情感与思绪的交织,⑤许多人只好在言语中采取“试探”的策略,⑥为自己提前圈定了一个语言的“紧箍儿”,⑦不求“动人”,但求“不得罪人”。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多次使用引号,下列选项中引号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这些“限定语”或许都没有什么实际上的语义指向,但一般都能起到缓和与留有余地的交流效果。
    B.让聊的天不至于生硬尴尬,让说的话不至于“掉在地上”。
    C.反复纠结的社交“套话”背后,一定有难言之隐。
    D.脱口而出的心里话、张口就来的口头禅,是不是暴露了自己的“粗鲁”?
    20.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用‘哈哈哈’来打破尴尬、表达开心和应对不知如何回复时的窘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2.第二段的举例论证不完整,请将第一段中加着重号的三个限定语填入甲、乙、丙三处,并在丁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丁处不超过18个字。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下班的“最美快递员”汪勇,用生命践行诺言的“英雄父子兵”张从顺、张子权,一生为国铸核盾的“中国核司令”程开甲……我们感动于他们心中无我的境界。
    这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与释放,我们喜欢生活的随性之乐,我们不断地制造着“小确幸”与“仪式感”……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
    “BEST合作体”学校团委将组织以“心中无我与心中有我”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如果……会导致……”强加因果,原文是“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地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B.“无论何种材料”错误,原文是“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地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D.“虽然很先进、很科学”错误,原文是“似乎很先进、很科学”。
    2.答案:C
    解析:“中国建筑比西方建筑更抗震”于文无据,原文是“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从而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而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效果”,没有同西方比较。
    3.答案:B
    解析:材料二的观点是“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A.生硬模仿西方建筑。C.名称的整改与建筑内涵无关。D.生硬模仿传统建筑,不符合当地风格。
    4.答案:①破立结合,文章既批驳了现在许多建筑片面模仿西方的错误做法,又强调了应该坚持传统精神。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采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假设论证等,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解析:
    5.答案:①建筑艺术应以传统精神为基础而独立体现民族建筑技艺的特点,不要片面照搬照抄西方建筑。②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其平面部署的认识,对我们的传统建筑进行研究并加以聪明地应用。③建筑要符合中国独特的人文和历史环境的要求,能够体现中国建筑尊重自然和追求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特点。
    解析:
    6.答案:D
    解析: D.“文本一对我报仇之前的心理和准备的叙写较简略;文本二对报仇进行了详写”错误,应是文本一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详写”,而文本二对报仇的叙写“较简略”。故选:D。
    7.答案:B
    解析:A.“日本兵使唤着狼狗向如玉扑来”错误,原文是“狼狗受了刺激,一跃而起向如玉扑来”,因此是狼狗自己扑过来的。C.二蛋告知如玉的死讯,“我不相信”错误,由“我头脑嗡地响起来,右腿被坏掉的左腿绊了一跤,摔到地上我把毛驴和褡裢扔给二蛋,撒开腿就往家里跑”可知,“我”当时是相信的,选项于文无据。D.“和她畅叙往事”错误,原文是“我的确去了如玉的坟边。我坐在她身旁抽了一袋烟,跟她说了几句话。到头来我竟不知道该跟她说什么了……”,因此没有“和她畅叙往事”。故选:B。
    8.答案:①如玉对孙女的守护之情。为了打发日本人,她去给他们摆渡。当日本兵放狗去追小孙女时,她用血肉之躯拖住了狼狗,保护了后代。
    ②马福德和如玉的生死不渝之情。马福德在如玉墓穴旁挖了一个坑,生死相依;他为如玉报仇,一口气杀死了十几个日本兵。
    ③马福德对侵华日军的愤恨之情。马福德夜闯日本鬼子小分队的驻地,一口气灭了十几个小日本,将那条狼狗撕成两半,死后两只眼还大睁着。
    解析:由“狼狗被放开来去抓小孙女的,如玉拦在中间,狼狗一个跃起扑上来,如玉抓住狼狗两只前腿,同时被撞倒在地上,无论狗怎么咬怎么抓,她始终都没松手因为如玉拖住了狼狗,小孙女才得以逃脱”可知,小说叙述了如玉为了保护孙女,誓死与狼狗搏斗的情景,表现了如玉对孙女的守护之情。由“我和儿子在她的墓穴旁边又挖了一个坑。儿子问,挖这个干吗?我说,死了埋我如玉,等等我,到那边我还要对你好”“他要为老婆报仇。孤身一人夜闯日本鬼子小分队的驻地,一口气灭了十几个小日本,那条狼狗更是被他活活撕成两半”可知,小说叙述了马福德在如玉死后,不惜生命为如玉报仇的事件,并且要在死后对如玉好,体现了马福德和如玉的生死不渝之情。由“孤身一人夜闯日本鬼子小分队的驻地,一口气灭了十几个小日本,那条狼狗更是被他活活撕成两半”“蛮子营的老少爷们儿去收尸时,马福德的两只眼还大睁着”可知,马福德的妻子如玉被害后,他对侵华日军充满愤恨之情,因此孤身闯入驻地,一口气灭了十几个小日本,体现了马福德对侵华日军的愤恨之情。
    9.答案:①文本一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马福德是故事的讲述者,同时又是事件的亲历者、主人公,给人以真实感,便于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直接表达马福德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②文本二采用第三人称,以马福德的后代马思艺为叙述者,这样一种全知全能的视角,便于客观描述,也便于表达马福德报仇所产生的影响。
    ③这样叙述人称和视角的转化,让文本一与文本二所在的章节紧密联结,构成一个独立的小故事,便于读者了解马福德的后人在当下的生活。
    解析:由“我从城里回来,半道上遇到蕙嫂的孙子二蛋”等句子可知,文本一运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故事,马福德讲述了自己从城里回来,遇到二蛋,得知如玉被害,内心焦急,然后跑回家中,看到如玉被害的惨烈模样,内心愤恨,以及挖坑埋葬如玉,让如玉等着自己等事件。主人公马福德是故事的讲述者,同时又是事件的亲历者、主人公,第一人称更给人以真实感,便于展示马福德愤恨、伤心、痛苦等内心活动,直接表达马福德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由“马福德对老婆之好,成了传奇和佳话,现在还在蛮子营流传。他要为老婆报仇”等可知,文本二采用了第三人称视角讲述故事,叙述了马福德闯入日军驻地,自己消灭十几个小鬼子的故事,并且用“那真是个纯爷们儿。蛮子营的男丁从那时候起,就被家人教育,做男人要向马福德学,一定要对老婆好,不惜拿出命来对她好。二蛋就牢记了这个教导,后来二蛋娶了马福德的孙女”指出马福德报仇所产生的影响。第三人称叙述客观、冷静。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相结合,将文本一和文本二连缀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前者交代了马福德报仇的原因,后者交代了马福德报仇的结果,更便于读者了解马福德的后人在当下的生活。
    10.答案:CEG
    解析:句意:商鞅教秦孝公焚烧《诗》《书》,制定明确的法令,设置藏奸不告之罪及连坐之罪,并且禁止他国的人来游历以求仕进。“燔诗书”和“明法令”句式相同,句意相关,C处断开;“设告坐之过”和“禁游廛之民”,句式相同,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EG处断开。故CEG三处需要断句。故选:CEG。
    11.答案:B
    解析:B错误。都是谦让的意思。句意:喜欢标新立异而毫不谦让。他的话一点不谦让。故选:B。
    12.答案:D
    解析:D“如果他遇到的是其他君王,使一定会践行荀卿的学说”错误,文中没有涉及到假使李斯违其他君王的情况,选项于文无偶。故选:D。
    13.答案:(1)由此就更肯定自己愚蠢的念头,认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都不值得学习效法。
    (2)荀子追述先王而称颂儒学治世的功效,虽然其中有得有失,但大体还是找到了治世的关键。
    解析:(1)是,肯定,认为正确;以为,认为;法,效法。
    (2)儒效,儒学治世的功效;间,其中;要,关键。
    14.答案:出自材料一(或出自苏轼《荀卿论》)。因为苏轼认为李斯焚孔子“六经”,灭三代诸侯等做法是受到其师荀卿的影响,这与“做父亲的杀人报仇,做儿子的也必将行凶打劫”的观点一致。
    解析:材料一中有“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资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可知苏轼认为李斯焚孔子“六经”,灭三代诸侯等做法是受到其师帕卿的影响;“做父亲的杀人报仇,做儿子的也必将行凶打劫”,意为“做父亲的杀人报仇,做儿子的也必将行凶打劫”,二者的观点是一致的,故出自材料一(或出自苏轼《荀卿论》)。
    15.答案:C
    解析:C.“上阕李广与下阕烛之武两处用典对比鲜明”错误,作者上阕借用“李广难封”的典故说明自己虽曾踌躇满志,而终于无功而归,怨愤之情,溢于言表;下阕用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语,虽有“从戎之兴”,无奈力不从心。表面上怨叹流年,实际上是感叹壮志未酬,不能一展抱负。对比并不鲜明。故选C。
    16.答案:不矛盾。“生怕客谈榆塞事”,是因为词人担心客人谈论起边疆战事,会触动自己内心的伤痛,表明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无奈;而“忽动从戎之兴”,则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词人看到宋出师北上谋复河南的机会,突然产生了从军报国的念头,希望能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两者看似矛盾,实则都是词人爱国情感的体现,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解析:“生怕客谈榆塞事”,这一句表面上是说诗人已作终老之想,无意复问边事,现在不但诗人自己不谈“平戎”,而且唯恐客人谈及。这里着意写诗人过去遭遇留下的伤痛,是抱负难展的愤激之辞,是自己不能-展抱负的无奈之语。
    但当作者知道宋想要出师北上时,一时难掩激动之情,想要从军报国,像当初一样穿金甲持雕戈,奔赴战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两者之间看似矛盾,其实都蕴含着作者的爱国之情,不管是当初从我还是现在一时兴起,都是作者踌躇满志,想要建功立业的表现。
    17.答案:(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解析:
    18.答案:A.直截了当;B.小心翼翼
    解析:
    19.答案:B
    解析:
    20.答案:(1)删除“目的”或“旨在”。
    (3)“坚强与脆弱、独立与依赖”改为“坚强与脆弱、独立与依赖的情感”。
    解析:
    21.答案:原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更加强调了“哈哈哈”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也更能突出现代人在社交中为了避免出错而使用这种方式的无奈。
    解析:
    22.答案:甲:退一万步讲
    乙:接下来我要开始陈述观点了
    丙:绝没有别的意思
    丁:经常作为“你别多心”的委婉表达
    解析:
    23.答案:略
    解析: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提供了现实生活中的两种现象:“最美快递员”汪勇,“英雄父子兵”张从顺、张子权,为祖国奉献的程开甲,他们心中无我,勇于担当,为国奉献;街舞自由与释放,生活随性之乐,“小确幸”与“仪式感”,心中有我,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然后给出了写作主题“心中无我与心中有我”,这是考生审题、立意的出发点,考生要对此写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脱离此即为偏题或跑题。“心中无我”与“心中有我”限定了考生思辨的范围和方向,考生要根据材料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理解和体会。崇尚英雄、为国奉献、崇尚自由、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材料中的这些词语暗示命题人并未否定任何一种价值观,考生不可与命题人的价值取向相背离。写作时可以用求异的方法,写无我的奉献、无我的担当,或者写心中有我,凸显青春的个性,体现人生价值;也可以用取同的方法,写以有我的人生态度,担人生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责任,付之于无我的奉献等,这些立意角度皆符合题意。
    立意:①放下自我,成就壮丽人生。②“有我”,乃是有我一份责任。③“无我”之中,凸显强大的自我。④崇尚“无我”,成就“大我”。⑥以“有我”之心,成就“无我”之功。

    相关试卷

    山东省威海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共8页。

    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名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大名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