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同步练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
1.如表是考古出土的部分地区战国时期物品统计表(部分)。此表反映出当时( )
A.铁农具运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
C.小农经济地位日益巩固D.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
2.传统天命观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任何后天人为争取的余地,一切都由至上神“天”来“命”定。东周以来,孔子对天命观进行改造、墨翟以“天志”取代“天命”、老子否定天命、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以上对传统天命观的看法
A.推动当时社会思想解放B.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C.得到了各个诸侯国支持D.未能顺应当时社会需要
3.考古学家在辽宁西北部牛河梁遗址中发现了女神庙遗迹,以神庙祭坛为中心,周围分布着众多积石冢组成的基群。女神庙、祭坛、积石冢都是一种特权象征,这说明当时该地区( )
A.原始先民的手工艺水平精湛B.代表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
C.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D.产生了等级分化和神权色彩
4.汉武帝以后,诸侯王占地不过一郡,王国主要官吏由汉中央任免,他们失去直接治民统兵的权力,变成衣食租税的大贵族地主。这说明
A.分封制失去存在的基础B.汉初治国策略得到有效调整
C.宗法制仍受到君主重视D.威胁皇权的因素已经被解决
5.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属于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是( )
A.创立禅让制B.建立内外服制C.实行分封制D.推行郡县制
6.下列文物图片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熟练掌握制陶技术B.舞蹈艺术水平高超
C.农业与畜牧业发达D.普遍饲养家禽家畜
7.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
A.“天下一家”“大一统”B.“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世袭制兴,禅让制灭B.层层分封,等级分明
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D.各自为政,此消彼长
9.下表反映出汉初
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
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
10.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三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垦田生产。这些措施( )
A.形成了地方的割据势力B.抵御了匈奴对边疆的侵扰
C.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D.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1.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以及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这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时期( )
A.专制王权兴起B.青铜制造开始C.礼乐制度确立D.文明逐渐形成
12.春秋时期鲁国大夫臧文仲,因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而被斥为”不仁”之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也因从事货殖活力而被指责为不安本分。该现象
A.是产品经济日益活跃的反映B.反映了私商成为商人主体的现实
C.反映了政府抑商的政策导向D.背离了春秋时期的主流价值取向
二、材料分析题
13.(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14.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从材料一图1、图2中分别提取至少两项历史信息,并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针对材料一图1时期制度的弊端,图2时期实行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是哪制度?图二是哪制度?后者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三、论述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计表反映了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铁器大多属于生产工具,而生产工具中铁农具又占据了绝大多数,这说明当时铁农具被大量运用于农业生产,A项正确;统计表没有涉及牛耕,而且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刚刚出现,而且铁器数量无法说明小农经济的地位情况,排除C项;铁器数量无法体现政府对生产工具革新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对西周的天命观进行了改造,这本身就是思想争鸣的表现,所以A项为正确答案;新兴地主阶级崛起促使了思想解放,B项说法因果倒置,不符合题意;诸子对西周的天命观得到了各个诸侯国支持不符合史实,所以C说法错误;百家争鸣思想解放运动顺应了社会转型,所以D项说法错误。
3.D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牛河梁遗址中发现了女神庙遗迹,以神庙祭坛为中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地区产生了神权色彩,并且“女神庙、祭坛、积石冢都是一种特权象征”说明该地区产生了等级分化,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女神庙遗址的情况,没有涉及到手工艺的质量水平高低,排除A项;生产力水平的代表是生产工具,材料并没有涉及到该地区的生产工具,排除B项;中原地区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该地区为辽宁西北部,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经过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之后,地方诸侯王实力被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说明汉初治国策略得到有效调整,B项正确;分封制的基础是井田制,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对宗法制的态度,排除C项;相权威胁皇权,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5.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在全国推广郡县制,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D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制度,秦朝实行世袭制,排除A项;内外服制是商朝制度,排除B项;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而且分封制也不能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原始社会。三个图中都是精美的陶器,说明当时居民已经熟练掌握了制陶技术,A项正确。三张图中只有图三马家窑舞蹈纹彩陶盆能看出舞蹈水平,排除B项;当时是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农业和畜牧业不发达,排除C项;D项“普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总体特征。回忆、再现所学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总体特征,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我国古代自奴隶社会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都倡导“天下一家”、“家国一体”、“大一统”的理念。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是皇帝制度的特点,排除BC;D项表述明显不符合题干意思,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总体特征·“天下一家”、“家国一体”、“大一统”
8.C
【详解】材料“‘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是对皇帝制度的描述,该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和皇位世袭,C项正确;夏朝开启了王位世袭制,排除A项;B项是分封制的特征,排除;各自为政描述的是分封制下各诸侯国混乱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根据题干“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可知汉初为加强皇权及中央集权,借儒家思想施行相关措施,C正确;题干并未强调儒学动摇黄老学说,A排除;题干不能反映思想的活跃局面,排除B;儒家独尊出现在汉武帝时期,D排除。
10.D
【详解】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处于秦朝统一后;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迁移大量人口到达边疆地区,这就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根据材料“与越人杂居”可知,这些措施并不全是中央对地方的管控,排除A项;匈奴位于北方,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和象郡并不是抵御匈奴的侵扰,排除B项;这些措施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而非缓解中原地区人口压力,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以及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并结合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反映了早期国家的形成,文明逐渐形成,D项正确;宫城应当是王权的象征,A项错在“专制”二字,排除A项;材料只是表明出现了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并不能说明青铜制造开始,排除B项;材料只是表明出现了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并不能说明礼乐制度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材料中“废六关”及“子贡从事货殖活动”现象,表明当时已经存在着较活跃的商品流通的现象,A正确;材料中不能说明商人的属性及地位,排除B;材料中对相关现象提出批评的主体不是政府,排除C;D与题无关,而且春秋时期诸子思想尚未形成一种主流价值观,排除。
13.(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详解】(1)根据材料中的“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颜回尊敬老师”“践行孔子的学说”等信息归纳得出颜回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根据材料中的“尊师崇道”以及儒学在历史上的影响,从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颜回
【名师点睛】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是牢牢把握其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到的推动或阻碍作用,依据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评价。具体来说,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一分为二,辩证分析;要结合历史处境,具体分析;要坚持唯物主义,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以史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既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不能堆砌材料和史实。本题对于“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的解答,主要是根据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来说明。
14.(1)图1:信息:都城在“镐京”;分封了众多的诸侯国;西北有游牧民族犬戎。时期:西周。图2:信息:定都“咸阳”;北部有(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长城;北方少数民族有匈奴、东胡;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南海,象郡加强管理。时期:秦朝。
(2)制度:郡县制。
影响: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被后世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3)图一制度:三公九卿制。图二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职责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4)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详解】(1)图1:信息:根据材料可知,都城在“镐京”;分封了众多的诸侯国;西北有游牧民族犬戎。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图2:信息:根据材料可知,定都“咸阳”;北部有(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长城;北方少数民族有匈奴、东胡;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南海,象郡加强管理。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推行郡县制。
(2)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使诸侯国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分裂割据,针对分封制的弊端,秦朝推行郡县制。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被后世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等方面归纳影响。
(3)图一制度:根据材料“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可知,图一制度为三公九卿制。图二制度:根据材料“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可知,图二制度为三省六部制;特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职责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等等。
(4)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15.示例:
论题:铁农具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阐述:由材料所列举的各地铁器出土情况可知,在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中,生产工具是其主要的门类;生产工具中,农业生产工具又是其主要的门类。而铁农具在生产工具中占比均超过50%,说明铁器在农业生产中被大量使用。而铁器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使更大面积的耕垦农田和实行精耕细作成为可能,使-家-户的小农耕作成为可能,从而成为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一大标志。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提取两条和两条以上的信息并拟定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述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材料展示的是“铁农具的使用情况”,其比例大多超过50%,说明铁器广泛使用,然后套用公式,“信息1+说明+信息2”,即:“铁农具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次,结合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述。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铁器出土地点
铁器数(件)
生产工具数(件)
铁农具数(件)
辽宁抚顺莲花堡
80余
77
68
山西长治分水岭
36
31
21
河北兴隆古洞沟
87
85
52
河南辉县固围村
93
69
58
广西平乐银山岭
181
170
91
图1河姆渡猪纹陶钵
图2仰韶鱼鸟纹彩陶壶
图3马家窑舞蹈纹彩陶盆
图1
图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B
D
A
A
C
C
D
题号
11
12
答案
D
A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25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后作业题</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28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练习</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a href="/ls/tb_c16028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后测评</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李白曾写道,《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有学者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