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一个小孩吹气球,由于用力过猛,“啪”的一声气球吹破了,这响声是由于( )
A. 球皮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 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C. 吹气时球内气体振动发出的响声
D. 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2. 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生活现象是( )
A. 岸上的人能听到河水流动的哗哗声音
B. 海边的人能听到波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C. 水中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
D. 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马蹄声
3. 二胡是弓弦类最具我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有关二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B. 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 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 二胡发出的优美声音一定是乐音
4. 如图所示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B. 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谁唱的歌声
C. 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D. 播放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水中传播的速度
B. 地震发生时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 Hz
C. 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 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 它的响度太小
B. 它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C. 它的响度太大
D. 它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7. 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很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 )
A. 音色和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响度和音调
8. (2023·陕西)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转轴拨弦三两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 “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
9. (多选)如图所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速度可达120 km/h,此时车内听到的噪声有风噪、胎噪和发动机噪声,因此高速行驶时都会关闭车窗。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 关闭车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高速公路旁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减速下高速时风噪声减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胎噪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eq \(\s\up7(),\s\d5(第9题图)) eq \(\s\up7(),\s\d5(第10题图))
10. (2023·随州改编)(多选)如图甲、乙所示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图甲所示是居民小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5分贝。图乙所示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512、1 024、2 048(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B 分贝是音调的单位
C 2 048 Hz的音属于次声波
D 256 Hz的音和2 048 Hz的音比较,256 Hz的声音音调更低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1.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__ __的种类;人能辨别出是琴声还是鼓声,主要是声音的__ __不同,由于发出的歌声的__ __不同,音乐上才划分出高、中、低音的歌唱演员。
12. 木琴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其琴键皆以木片制成,且从左到右琴键体积逐渐减小;将木制琴键置于共鸣管之上,以琴棒敲击,琴键__ __就可以产生旋律,当用琴棒从左到右敲击琴键时,所产生旋律的音调逐渐__ __(填“变高”或“变低”)。用轻重不同的力敲击最左侧的键,所发出声音的__ __不同。
13. 交警利用某种速度测定器来探测公路上汽车是否违章超速,该仪器是利用__ __(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下同)的相关原理工作的;现代科学家已成功研制一种叫作“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__ __,从而预报海上风暴,这种声音的频率__ __(填“高于”或“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14. 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__ __(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__ __(填“信息”或“能量”)。
15. (2023·绥化)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我们在教学楼周围植树,这是在__ __(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 __。
16. 有一口竖井,深度未知。在井口大喊一声,0.5 s后听到井底回声,则井深__ __m;在井口向井内抛下一个石子,5.25 s后听到石子落到井底的声音,则石子下落的平均速度为__ __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三、作图题(5分)
17. 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振幅是原来的一半、振动频率是原来2倍的声音波形图。
四、简答题(4分)
18. 有一句成语叫“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据说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有一古钟,经撞击后发出的声音不仅洪亮浑厚,而且停止撞击后还良久不绝。于是有人得出结论:物体停止振动后仍然能够发声。请你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9题14分,第20题10分,第21题10分,共34分)
19.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小明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 __产生的,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方法叫作__ __。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 __。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 __可以传声,在月球上__ __(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丁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__ __。
(5)小华实验时发现用不同的力敲图甲中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不同,由此他推出响度的大小与__ __有关。
20. 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 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 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__ __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即使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也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 _ __。
(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__ __。
21. 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箱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_ __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__ __。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 __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什么要素?__ __。这里采用了怎样的研究方法?__ __。
六、综合应用题(12分)
22. 如图所示,列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它的正前方B处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在A处必须鸣笛,司机鸣笛1.2 s后,在C处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求:
(1)列车听到回声时行驶的路程s1是多少?
(2)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的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空气=340 m/s)
(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2还有多远?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教师版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一个小孩吹气球,由于用力过猛,“啪”的一声气球吹破了,这响声是由于(D)
A. 球皮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 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C. 吹气时球内气体振动发出的响声
D. 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2. 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生活现象是(C)
A. 岸上的人能听到河水流动的哗哗声音
B. 海边的人能听到波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C. 水中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
D. 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马蹄声
3. 二胡是弓弦类最具我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有关二胡的说法正确的是(A)
A. 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B. 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 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 二胡发出的优美声音一定是乐音
4. 如图所示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B. 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谁唱的歌声
C. 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D. 播放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水中传播的速度
B. 地震发生时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 Hz
C. 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 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D)
A. 它的响度太小
B. 它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C. 它的响度太大
D. 它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7. 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很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D)
A. 音色和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响度和音调
8. (2023·陕西)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B)
A “转轴拨弦三两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 “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
9. (多选)如图所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速度可达120 km/h,此时车内听到的噪声有风噪、胎噪和发动机噪声,因此高速行驶时都会关闭车窗。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 关闭车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高速公路旁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减速下高速时风噪声减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胎噪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eq \(\s\up7(),\s\d5(第9题图)) eq \(\s\up7(),\s\d5(第10题图))
10. (2023·随州改编)(多选)如图甲、乙所示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图甲所示是居民小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5分贝。图乙所示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512、1 024、2 048(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B 分贝是音调的单位
C 2 048 Hz的音属于次声波
D 256 Hz的音和2 048 Hz的音比较,256 Hz的声音音调更低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1.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__介质__的种类;人能辨别出是琴声还是鼓声,主要是声音的__音色__不同,由于发出的歌声的__音调__不同,音乐上才划分出高、中、低音的歌唱演员。
12. 木琴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其琴键皆以木片制成,且从左到右琴键体积逐渐减小;将木制琴键置于共鸣管之上,以琴棒敲击,琴键__振动__就可以产生旋律,当用琴棒从左到右敲击琴键时,所产生旋律的音调逐渐__变高__(填“变高”或“变低”)。用轻重不同的力敲击最左侧的键,所发出声音的__响度__不同。
13. 交警利用某种速度测定器来探测公路上汽车是否违章超速,该仪器是利用__超声波__(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下同)的相关原理工作的;现代科学家已成功研制一种叫作“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__次声波__,从而预报海上风暴,这种声音的频率__低于__(填“高于”或“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14. 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__音色__(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__信息__(填“信息”或“能量”)。
15. (2023·绥化)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我们在教学楼周围植树,这是在__传播过程中__(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能量__。
16. 有一口竖井,深度未知。在井口大喊一声,0.5 s后听到井底回声,则井深__85__m;在井口向井内抛下一个石子,5.25 s后听到石子落到井底的声音,则石子下落的平均速度为__17__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三、作图题(5分)
17. 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振幅是原来的一半、振动频率是原来2倍的声音波形图。
答图:
四、简答题(4分)
18. 有一句成语叫“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据说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有一古钟,经撞击后发出的声音不仅洪亮浑厚,而且停止撞击后还良久不绝。于是有人得出结论:物体停止振动后仍然能够发声。请你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该结论是错误的。古钟振动产生声音,当停止撞击古钟后,古钟仍然在振动,所以人仍能听到声音。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9题14分,第20题10分,第21题10分,共34分)
19.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小明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振动__产生的,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方法叫作__转换法__。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在桌面上撒上沙子__。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空气__可以传声,在月球上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丁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__真空不能传声__。
(5)小华实验时发现用不同的力敲图甲中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不同,由此他推出响度的大小与__振幅__有关。
20. 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慢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低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__频率__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即使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也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钢尺的振动频率小于20_Hz__。
(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__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__。
21. 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箱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_声音__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__能量__。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距离发声体的远近__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什么要素?__响度__。这里采用了怎样的研究方法?__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__。
六、综合应用题(12分)
22. 如图所示,列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它的正前方B处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在A处必须鸣笛,司机鸣笛1.2 s后,在C处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求:
(1)列车听到回声时行驶的路程s1是多少?
(2)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的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空气=340 m/s)
(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2还有多远?
解:列车的速度v1=72 km/h=20 m/s。
(1)1.2 s内列车前进的距离:s1=v1t=20 m/s×1.2 s=24 m。
(2)列车鸣笛后1.2 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空气t=340 m/s×1.2 s=408 m。
(3)司机听到回声时,距隧道口的距离:s2= eq \f(s声-s1,2) = eq \f(408 m-24 m,2) =192 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