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评价科学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评价科学试题(无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共8页,有四大题,32小题,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8页,有四大题,32小题。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祝你成功!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表为人体内部分体液正常范围,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血浆 B.胰液 C.胃液 D.胆汁
2.某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含有下列物质,其中属于钾肥的是( )
A. B. C. D.
3.实验操作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药品 B.测定溶液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4.手机芯片材料——硅晶圆的制作流程如图,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稀盐酸和稀硫酸是常见的酸,鉴别两者可选用( )
A.石蕊试液 B.氧化铜 C.氢氧化铜 D.氯化钡溶液
6.1070铝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铝、镍、锌,该铝合金和铝的部分性质如下表。与铝相比,1070铝合金的优点是( )
A.增大强度 B.增大密度 C.增强抗氧化性 D.升高熔点
7.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片状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固体密封保存,其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从海水中可提取碘,其中有一步反应为:。该反应类型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如图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组装器材时,先固定试管,再放酒精灯 B.先检验氢气纯度,再向试管中通入氢气
C.先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再向试管中氢气 D.反应结束后,先停止通氢气,再移开酒精灯
10.小明在研究酸的性质时,开展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由实验①的现象可知稀硫酸具有酸性 B.实验②和③产生相同的气体
C.由实验③的现象可知碳酸钠具有碱性 D.实验④和⑤溶液都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11.如图是小明绘制的硫酸铜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其中绘制错误的是( )
A.铁 B.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12.某科学兴趣小组用下列实验来验证铁、铜与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13.某溶液含有下列离子,这些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14.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是铁元素的价类图,图中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 C. D.
15.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没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为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他可以继续向试管中滴加( )
A.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铜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现有四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氯化钙中的一种,因失去标签需鉴别。
小明各取少量上述粉末分别放入试管,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1)观察到只有一种物质不溶于水,它是________。
(2)在溶于水的三种物质中,可以快速判定出硫酸铜,其依据是________。
(3)要鉴别另两种溶于水的物质,方法是:________。(写出一种)
17.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时,瓶口出现白雾,室温下,将白雾导入盛有溶液的试管中,直至溶液的,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变化如图所示。
(1)浓盐酸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________性。
(2)试管中的溶液变为7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18.《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人挖煤时的情景“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指挖煤时发现一种“毒气”(现俗称瓦斯)。瓦斯无色、易燃、有毒、密度比空气小,主要成分是甲烷,含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
(1)甲烷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
(2)古人挖煤时,先打通竹子中的节,并将一端削尖,插入煤层中,待“毒气”沿竹子内部通向高空后,矿工再下到煤井挖煤。这种做法主要利用的瓦斯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3)现代人们用氢氯化钠来吸收“毒气”中的硫化氢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请将空格处补充完整。
19.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化学试剂,可以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质。下图展示了它的发现及发展历史。
(1)小明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红茶茶叶来初步测定自己汗液的酸碱性,发现茶叶颜色变红,则说明小明汗液呈________性。
(2)为进一步精确地获取汗液的酸碱度,小明利用试纸进行测定,操作方法是________。
(3)关于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及发展历史,下列观点正确的有________。(可多选)
A.现代的酸碱指示剂能够更加精确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因此石蕊试液会被淘汰
B.酚酞可以用来区分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
C.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善于发现、勇于探索
D.人们对于酸碱指示剂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的过程
20.实验室用含有杂质的锌粒(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实验结束后,容器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
(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________。
(2)判断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剩余,下述方法可行的有________。(填序号,可多选)
①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有硫酸
②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有硫酸
③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④将剩余固体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⑤往容器内滴加无色酚酞,如果没有变色,说明溶液中没有硫酸
21.某工厂欲从含有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流程如图。
(1)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为“加入过量物质A”,其中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为“加入适量稀”,写出该步骤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2.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试管A、D中加入酚酞试液后均会变为红色,原因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电离时都产生了________(填写微粒符号)。
(2)写出试管F中出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3)将试管BCEF中的物质倒入烧杯G,得到无色溶液,烧杯G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金属与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现探究酸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室提供如图甲器材和颗粒均匀的锌粒、铁片、盐酸、盐酸、盐酸、碎冰、水等药品。
甲 乙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
②打开止水夹,往长颈漏斗中倒入毫升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
③从加入盐酸开始,每隔30秒,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读数分别为毫升、毫升……,直至量筒中水的体积不变为止,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读数为。
④用等量和盐酸替换的盐酸,重复实验步骤②③;
⑤取等量的铁片替换锌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
实验结论:恒温下,盐酸的质量分数越大,金属反应越快。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用止水夹夹住a处橡皮管,往漏斗中加水,液面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实验中试管总是固定在冰水混合物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第一个30秒时反应得到的气体体积为________。
(4)图乙是某资料中铁与稀硫酸在恒温条件下,生成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利用上述实验结果,画出铁与稀硫酸在相同温度下,生成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在答题纸上用实线画出)
24.煤含有C、H、O、S等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疏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小明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如图甲),并设计了评价表。
甲
模型评价表
(1)选择材料时,小明选择煤粉不选择煤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对模型测试时,发现该模型能除去大部分。则“指标一”评价等级为________。
(3)结合评价表,判断该模型的“指标二”评价等级为合格。原因是煤燃烧还能产生________气体,也能使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变红。
(4)结合评价表,判断该模型的“指标三”评价等级为待改进,为此小明改进模型,设计了图乙、图丙两种模型。这两种改进模型中被评为合格是哪一个,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乙 丙
25.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小明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1:固体酒精并不是固态的酒精,而是将酒精、氢氧化钠等物质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资料2:酒精的化学式为。
资料3:氯化钡、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
【实验探究】
(1)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未观察到石蕊变蓝,说明酒精溶液________(填“显”或“不显”)碱性。
(2)同学们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小明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①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酚酞变红。据此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小明在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6.小明为了探究某样品中是否存在杂质,进行如下探究。(资料: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但能溶于稀。)
甲 乙 丙
(1)步骤一中稀硝酸要足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试管乙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
(3)步骤二滴加的试剂X为________溶液,可鉴定样品中是否含有。
(4)小红认为步骤一中的稀硝酸可换成稀盐酸,小明认为不可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7.钢铁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如何减少钢铁的腐蚀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小明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①中几乎没有生锈、②中铁钉稍有锈蚀,而试管③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④、⑤中铁钉严重锈蚀。
甲 乙
(1)试管②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对于试管②中铁钉稍有锈蚀,小明继续研究,将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迅速倒入植物油铺满水面。然后将溶解氧传感器插入水中,在通风环境中持续三天采集数据,获取图像如图乙所示(室温下。自然状况的水中溶解氧约为)。据此可知试管②中铁钉稍有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取实验结束后的试管④(含生锈铁钉)加入足量稀盐酸,浸泡,以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实验中小明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成了浅绿色。为什么会变色呢?小明设计了如下表的二个实验(持续10小时):
综合分析上述二个实验,试管④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小明查阅资料获得水样温度、溶解氧为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样的关系如图丙。当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丙
四、解答题(本题有5小题,第28题8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第31题8分,第32题6分,共35分)
28.目前,我市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天然气改造,让更多的家庭使用上清洁价廉的天然气。
甲 乙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所产和气体的质量如图甲所示,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清洁能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乙中报警器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
(3)己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原本以管道煤气为燃料的家庭若要改用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可为________(填字母)。
A.增大空气的进入量 B.增大天然气的进入量
C.减小空气的进入量 D.减小天然气的进入量
(4)二氧化碳、甲烷气体都会产生温室效应,并且一定体积的气体产生的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下表为这两种气体温室效应指数及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百分比。小明选择图丙装置探究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在相同的光照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将会发现水柱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丙
29.利用图甲装置,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注射器匀速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且初温相同的稀盐酸,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得到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甲 乙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加入烧瓶中的溶液,其溶质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0.下图为在密闭容器中,久置的铝片与稀盐酸反应过程的中气压与温度变化的图象。
(1)写出铝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时,容器中的气压与温度变化均不明显,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时,容器中的气压明显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1.石灰右和稀盐酸制取后,小明想探究残留的废液中溶质的组成(石灰石所含杂质不与酸反应且不溶于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废液,滴加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②向废液中滴加溶液,测得数据如下表。
(1)表中________。
(2)残留在废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
(3)求小明所用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2.焦亚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小明用如图装置来制取。其中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图中盛放晶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为防止排放到大气中,装置C中使用漏斗,其目的是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________。 液体
血浆
胰液
胃液
胆汁
7.35~7.45
7.5~8.0
0.9~1.5
7.1~7.3
材料
密度(克/厘米3)
化学性质
熔点
强度
铝合金
2.7
在潮湿空气中不易氧化
660
较低
铝
2.7
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
660
较低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
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气体
不能除去污染气体
指标二
能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煤燃烧产生
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
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指标三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不能通过实险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序号
实验I
实验Ⅱ
实验方案
现象
溶液颜色始终呈黄色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
温室效应气体
温室效应指数
对地球温室效应贡献百分比
二氧化碳
1
甲烷
21
备注:温室效应指数是指以二氧化碳为基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第四次测量
加入溶液的总质量
10
20
30
40
生成沉淀总质量
a
0.5
1.5
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瑞安龙湾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科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西部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科学试题(无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8V,额定功率为1W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