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母鸡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289454/0-172984409360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下母鸡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289454/0-172984409366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下母鸡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289454/0-17298440936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朗读课文,概说理由,探究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对比阅读,抓住关键语句,探究老舍对母鸡由“一向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
2.通过研读文中细致传神的具体描写,品味母鸡负责、慈爱、勇敢、坚强的品质。
3.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异同,体会同一作家是如何表达对不同动物的感情的。
教学重难点:
1.对比阅读,抓住关键语句,探究老舍对母鸡由“一向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
2.通过研读文中细致传神的具体描写,品味母鸡负责、慈爱、勇敢、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师:(指板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
生:《母鸡》。
师:今天我们有三个挑战活动。首先是读好课文,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没有谁自告奋勇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生积极举手)那我就请大家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一生朗读第1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你一开口,我的眼前就浮现出那一个个画面了。
[九位学生站起来轮读课文第2~10自然段,师相机正音:一撮(zuǒ)毛。]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下面,读课文的小考验来了:请大家把课文读成11个自然段。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要把课文的其中一段分成两段来读。
师:你太聪明了!那赶紧想一想:哪一段可以分成两段?要动脑筋哦。
生:我觉得应该是第6自然段,从“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到“让它的儿女吃”为一段,后面的为一段。
师:谢谢你第一个发言。但是不正确,还要再动脑筋。
生:我觉得是第9自然段。从“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后面就分成另一段。
师:你看到没有“,辛苦”后面是一个逗号,逗号这里肯定不能分。再接着想。
生:我觉得是第1自然段。从“我一向讨厌母鸡”到“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为一段。后面的句子为一段。
师:这位同学倒是找对了地方,不过分段还不正确。对了一半也了不起!
生:我觉得第1自然段的“我一向讨厌母鸡”可单独成一段,后面的内容为一段。
师:请你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分。
生:因为前面是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后面的句子解释了讨厌母鸡的原因,所以我觉得可以再分成一段。
师:有道理!第一句为什么要单独成段呢?因为,这句话管的可不止第1自然段呢。
生:它管的是第1~3自然段。
师:对了!这位男生太厉害了。读课文的第二个小考验:请大家再把课文读成10个自然段。
生:那不是又合在一起了?
师:有点怀疑陈老师脑子有问题了吧?
(生笑)谁懂我的意思?
生:老师,我懂。不是把刚才的第1自然段重新合回去,而是再找找看哪两段能合并。
师:聪明!想一想哪两段可以合并。生:第9和第10自然段可以合并。师:不对,请你继续思考。
生:我觉得是第5和第6自然段合并。
师:你的理由?
(生说不出来)
生:我觉得是第6、第7自然段合在一起。
师:不对。
生:第7和第8自然段?
师:你们开始瞎蒙了是不是?觉得是第7和第8自然段合在一起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你们全错啦。再仔细读读、想想,不然你们就这样被打败了!
(学生再次默读、思考。)
生:老师,是第5和第8自然段吗?
师:为什么把这两段合在一起?有跟她想法一样的吗?(有几人举手)你们能说说理由吗?
生:感觉是这样。
师:感觉非常对!正确答案:第5和第8自然段可以合在一起。谁能说出理由?
生:我感觉第5和第8自然段都提到了母鸡保护孩子。
师:对,它们写的是同一个内容,都是写母鸡保护孩子。区别是一个写夜里,一个写—
生:白天。
师:哪段写的是白天?
生:第5自然段。
师:哪段写的是夜里?
生:第8自然段。
师:可不可以合到一起?
生:可以。
师:你们看,读书要动脑筋。
二、概说理由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挑战活动:概说理由。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是有理由的。我们都知道,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
生:讨厌。
师:然后是——
生:喜爱。
师:但不仅仅是喜爱——
生:尊重。生:敬佩。生:欣赏。
师:是的,作者对母鸡的态度转变,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和你周围同学讨论一下:作者讨厌母鸡有哪几条理由?尊敬母鸡又有哪几条理由?
(生讨论)
师:作者讨厌母鸡有几条理由?
生:三条。
师:好,我找三位同学来汇报。
生:作者讨厌母鸡的第一个原因是它的声音很难听,而且很吵。
师:能不能把它浓缩为四个字?
生:叫声难听。
师:是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比难听还让人觉得难听的词——可恶。
(板书:叫声可恶)那第二条理由?
生:欺软怕硬。
师:大家同不同意?
生:同意。
师:好的,也是四个字。对应“叫声”,欺软怕硬这属于一种——
生:行为。
师: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生:可耻的行为。
师:(板书:行为可耻)第三条是什么?
生:居功炫耀。生:居功自傲。
师:是的,居功自傲,爱炫耀,告诉别人:我可是功臣,我了不起啊。这属于一种—
生:态度。
师:能不能换个更准确的?这已经不是叫声,也不是行为的问题了,这是—
生:人品的问题。
生:鸡品的问题。(全班大笑)
师:你们也太有才了!人有人品,鸡有鸡品。居功炫耀,属于品质问题,品质——
生:品质可恶。
师“:品质可恶”和前面“叫声可恶”重复了。在老舍先生的眼中,这种行为、这种品质,他欣不欣赏?
生:不欣赏。
师:特别反感,对不对?
生:对!
师:我们反感一个人到了极致,就是非常非常讨厌,一般用什么词?
生:鄙视。
师:是的,这种品质真是可—
生:可鄙。
师:(板书:品质可鄙)同学太厉害了!我们来看这三条理由,第一条叫声可恶,讨不讨厌?
生:讨厌!
师:第二条行为可耻,讨不讨厌?
生:讨厌!
师:尤其是第三条,品质可鄙,讨不讨厌?
生:讨厌!
师: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概括作者后来又变得特别尊敬母鸡的理由。
生:母鸡很有母爱。
师:它的母爱体现在哪里?
生:保护小鸡雏。
师:也就是文章的第几自然段?
生:第5和第8自然段。
师:好的,尊敬母鸡的第一条理由出来了,我们可以说它护雏—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护雏勇敢。
师:是的,很勇敢,在母鸡看来,没有什么可以畏惧,因为它的眼中只有鸡雏。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总是勇敢地冲出去,这真是护雏——无畏!(板书:护雏无畏)第二条理由是—
生:舍己为人。
师:舍己为人,为谁?
生:鸡雏。
师:课文哪里写到了?
生:第6自然段,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就会给它的小鸡吃。
师:对,因为小鸡还不具备觅食的本领,母鸡只要发现一点儿吃的,全都给自己的宝宝,它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作为母亲,它是多么无私啊!(板书:喂雏无私)
师:第三条理由—
生:辛苦负责。
师:辛苦负责地干什么?
生:教鸡雏各种生存的本领。
师:教自己的孩子各种生存的本领,母鸡这是在干吗?
生:教雏。
师:把“教”换一个词。父母让你们吃饱后,就细心教你们,他们这是在育儿。那母鸡在干什么?
生:育雏。
师:是的,育雏怎么样呢?聪明的同学,看着黑板上的板书“护雏无畏“”喂雏无私”快想想“,育雏”怎么形容?
生:无休。
师:还有没有更好的说法?你们再想想:母鸡无休无眠,再累它也不后悔,这叫什么?
生:无悔。
师:有一个四字词——无怨无悔,说的就是妈妈们。你们看,作者笔下的鸡妈妈,为了养育自己的雏鸡,有没有怨言?
生:没有。
师:母鸡从不抱怨,我们就用育雏无怨来概括。(板书:育雏无怨)
师:作者尊敬母鸡的三条理由,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第一条—
生:护雏无畏。
师:勇敢无畏地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母鸡值不值得尊敬?
生:值得。
师:第二条—
生:喂雏无私。
师:为了把孩子养大,几乎把所有能吃的全部给了孩子,这样的母鸡值不值得尊敬?
生:值得。
师:第三条理由—
生:育雏无怨。
师:为了教孩子长大,无怨无悔,这就是文中的母鸡。同学们,我们合作读课文。先读读作者讨厌它的理由,再读读尊敬它的理由。请同学们接着我的话往下读—
师:(朗读)我一向讨厌母鸡。
生:(朗读)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师:这是第一条理由—
生:叫声可恶。
师:(朗读)我一向讨厌母鸡。
生:(朗读)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咬下一撮儿毛来。
师:这是第二条理由—
生:行为可耻。
师:(朗读)我一向讨厌母鸡。
生:(朗读)到下蛋的时候……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师:这是第三条理由——生:品质可鄙。
师:我现在找三个人,跟我一起合作读读尊敬母鸡的理由。
师:(朗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生:(朗读)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师:这是作者尊敬母鸡的第一条理由。
生:护雏无畏。
师:(朗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生:(朗读)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师:这是作者尊敬母鸡的第二条理由。
生:喂雏无私。
师:(朗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生:(朗读)它教鸡雏们啄食……它一声也不哼。
师:这是作者尊敬母鸡的第三条理由。
生:育雏无怨。
师:这样的母鸡,其实就是一位母亲,所以老舍先生这样称赞它—(出示第9自然段,生齐读。)
师:你们觉得老舍先生这个时候仅仅只是在歌颂那只母鸡吗?
生:我觉得他不只是歌颂母鸡,他还在歌颂母亲与母爱。
师:对,他歌颂自己的母亲,也歌颂天下所有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是不是这样的?
生:是的。
师:请再次齐读这三句—
生:(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师:这里有一句话堪称经典,是哪一句?
生: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师:来,一齐背一遍。
生: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三、探究方法
师:我们的第三个挑战活动是要探究方法。什么方法呢?作者写了自己讨厌母鸡,也写了自己尊敬母鸡。写“尊敬”的绝招就是四个字——实事求是。母鸡它怎样无畏,怎样无私,把它们写出来就可以了。但写“讨厌”可不一样。不仅要写出自己对它的讨厌,还得让所有读者变得跟自己一样讨厌这只母鸡,这个难度其实蛮大的。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运用了多种方法才达到效果。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作者为了表达出对母鸡的讨厌,用了什么绝招?
(生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师:谁有什么发现?
生: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师:哪里夸张了,举个例子。生:第3自然段里“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因为聋人根本听不见任何声音,还会受不了吗。
师:说得好,这就叫夸大其词,把那一点点的讨厌无比放大。请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写尊敬,能不能夸大其词?
生:不能。
师:写讨厌,还有什么绝招?
生: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对比。课文说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这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态度,形成强烈对比。
师:对呀,它对公鸡什么态度?对鸭子什么态度?对待自己的同伴另一只母鸡什么态度?是不是能从中看出它的品质?
生:是。
师:作者用对比手法,表现对母鸡的讨厌。这位同学很细心,了不起!这是你们的第二个发现。
生:我发现还有拟人手法,作者把母鸡当作人来写。
师:可是后面写尊敬母鸡,作者也用了拟人的手法。所以这也不算是独特的方法。来,我们一起梳理方法。要表达讨厌,你觉得是要写它的优点还是缺点?
生:写缺点。
师:你看,叫声可恶是不是缺点?
生:是。
师:行为可耻是不是缺点?
生:是。
师:品质可鄙是不是缺点?
生:是。
师:好,请记住:要表达出讨厌的第一个绝招就是“专挑缺点”来写。缺点越多,就让人——
生:越讨厌。
师:第二个绝招是“故意丑化”。同学们,平心而论,母鸡有那么讨厌吗?它的叫声有那么可恶吗?可是作者偏偏把它当作一位怨妇来写,故意丑化它,你们看,(出示)预备读——
生:(齐)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师:是不是在故意丑化母鸡?
生:是。
师:作者用的第三招“夸大其词”,就是刚才第一位同学发现的—
生:夸张。
师:第四个绝招——对比突出。我们刚才是不是也发现了?
生:对!
师:其实,作者还有一招,就是“感觉强化”。“感觉强化”就是在写讨厌母鸡理由的过程中,不断加入自己的感受、感觉,让你受到影响,跟他一样去讨厌母鸡。看第一处——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这是作者内心的感受。第二处——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这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作者不断强化这样的感受,这就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你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作者写尊敬就四个字—实事求是,写讨厌却用了这么多的方法—
生:专挑缺点、故意丑化、夸大其词、对比突出、感觉强化。
师:如果以后能够用上两三招,你们就太厉害、太了不起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来品品这篇课文的语言。下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