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第1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第2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22页。
    A.脱离空间站B.自由下落
    C.外壳烧蚀D.打开降落伞
    2.(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B.​加热固体
    C.​过滤D.​量9.5mL液体
    3.(2分)下列关于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C.用胶头滴管加液时,胶头滴管应悬空在容器口上方
    D.酒精灯内酒精溢出着火,马上用水扑灭
    4.(2分)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一一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用凉开水养鱼,鱼很快就死了一一凉开水中含有的氧原子较少
    D.酒精挥发一一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5.(2分)实验室用100g溶质质量分数20%的双氧水与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为使反应慢点进行而又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则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逐滴加入双氧水B.加水稀释
    C.减少双氧水的用量D.降低温度
    6.(2分)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 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氦(相对原子质量为 4)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元素周期表中目前没有它的位置
    7.(2分)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B.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稀有气体
    D.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
    8.(2分)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总会发光、发热
    B.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和植物的光合作用都属于缓慢氧化
    D.物质在纯氧中燃烧会更剧烈,有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可以获得更高的温度
    9.(2分)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H2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
    B.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元素
    C.中的“2”表示2个铵根离子
    D.SO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10.(2分)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不符合如图关系(a、b并列关系,分别包含c、d)的是( )
    A.AB.BC.CD.D
    11.(2分)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12.(2分)某实验小组为探究氧气的性质,利用传感器绘制氧气浓度与时间的曲线图。曲线在AB段时,隔板未提起,隔板稍微向上提起。通过该实验不能得获取的信息是( )
    A.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约为20%
    B.AB段氧气浓度增大,说明氧气在空气中能够较快地大量下沉
    C.C点之后,氧气浓度减小,左侧区域中带火星的蜡烛剧烈燃烧
    D.实验结束时,氧气被完全消耗
    13.(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质一定由一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同种分子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C.氧化物都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化合物一定由不同元素组成,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
    二、填空题:共47分(方程式每空2分,16题和21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4.(4分)“冰丝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场地的冰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将水冷却制得。用微粒的知识回答:
    (1)水是由 构成的。
    (2)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是分子 的结果;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在液态和气态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分子之间的 。
    (3)制冰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 。
    15.(8分)小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并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明矾,操作①的名称是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没有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应选用图2装置的 (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 变化(“物理”或“化学”)。​
    (3)小李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说明液体D是 水。操作③应选用图装置的 (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小李重复上述实验 。
    (4)水的净化再利用是天宫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重要措施。“生命吸管”是一种户外净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超滤膜可以过滤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
    B.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
    C.通过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纯净水
    D.椰壳活性炭消除异味、提升口感,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
    16.(12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柴头中含有硫、氯酸钾、二氧化锰,火柴盒侧面含有红磷。划火柴时摩擦生热红磷首先燃烧,红磷燃烧的明显现象是 ;红磷燃烧放热使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反应的表达式或方程式为 ;产生的氧气与硫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 ,燃烧放热点燃火柴。
    (2)木炭和蜡烛在空气中燃烧都属于(填“氧化”或“化合”) 反应,这两个反应的共同现象是 。
    (3)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O2、CO2、H2O2中都含有氧元素,都含有氧分子
    B.保健药补充钙铁锌指的是元素
    C.一种元素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电子数关系密切
    E.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17.(3分)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发展方面具有广泛应用,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同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上述四种变化中 。
    (2)2021年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火星拥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一些资源。火星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①为鉴别一瓶模拟“火星低层大气”组成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可选用的用品是 。
    A.澄清的石灰水
    B.带火星的木条
    C.燃着的木条
    ②化学家提出“镁粉在火星上可以扮演地球上煤的角色”,结合火星低层大气成分推测Mg还能在 气体中燃烧。
    18.(8分)如图是密闭容器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
    (1)变化Ⅰ所表示的变化类型是 。依据是 。
    (2)微观上看,变化Ⅰ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 (填名称)。
    (3)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
    B、分子变小
    C、分子间距离变小
    D、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4)根据图中信息能得到变化Ⅰ的一条微观信息是 。
    (5)A图中物质属于 (物质类别)微观依据 。
    (6)变化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9.(6分)图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A﹣E是粒子结构示意图。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②图除了原子序数以外你还能得到的信息是 。(一条)
    (2)A﹣E共有 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3)表示原子的粒子有 (填字母,下同),表示阴离子的有 。
    20.(6分)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本质。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1)用“”可表示的微粒是 (填标号)。
    A.两个氮原子
    B.一个氮分子
    C.一个氧分子
    (2)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标号)

    (3)氨气(化学式NH3)的合成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N2和H2为反应物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氢原子、氮原子不变
    B.氨气(化学式NH3)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C.反应结束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加
    D.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氨分子
    三、实验题:共27分(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21.(1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有关问题:
    (1)实验室若用A装置进行一种固体纯净物制氧气,其需要进行改进,其改进的目的是 ,其表达式或方程式是 ,开始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导致 。
    (2)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的燃烧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原因是 。
    (3)F装置用途广泛,要将储存在F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 (“a”或“b”)口进入。
    (4)能用D收集氧气能体现出氧气 的性质,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导管的位置要 ,目的是 。
    (5)小郝同学用B装置制取氧气,表达式或方程式是 ,B装置的优点是 ,小郝同学在观察到集气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时,开始用D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都未见到木条复燃,出现该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6)将装置G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可制得气体。下列制取气体的方法可选G的是 。
    A.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C.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氧气
    D.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甲烷
    22.(12分)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活动,请按要求回答问题(已知:铜加热时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
    (1)选用磷、铜等物质均可以完成该实验,选择反应物的主要依据是(填序号) 。
    A.反应物是固体
    B.在空气中反应且只消耗氧气
    C.燃烧有明显现象
    D.生成物不是气体
    (2)小明由该实验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实验,但是他看到的现象是水面并没有上升至集气瓶容积的约五分之一处,原因是 。
    (3)用甲、乙两套装置进行实验(装置不漏气)
    ①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填序号) 。
    A.都只能在实验结束后,推测出氮气是无色气体
    B.甲燃烧匙伸入速度太慢,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大
    C.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
    D.甲比乙更节约能源
    E.乙比甲测量结果更准,更环保
    ②利用乙装置实验时,加热使红磷反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观察。反应前后各数据及结论如下
    (4)反思:结合铁丝在空气(氧气的含量约为21%)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能燃烧的实验事实 。
    化学社团的同学对“测定空气中O2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深入探究。
    【活动1】证明红磷熄灭后,氧气还有剩余
    ①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 ,所以说气球的作用是 。
    【活动2】探究影响剩余氧气浓度的因素,得到数据如表。
    ②通过对比表中白磷和红磷的数据可得出影响剩余氧气浓度的因素可能是 。
    ③结合以上探究及实验数据,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通常使用红磷而不用木炭的原因可能有 、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脱离空间站,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错误;
    B.自由下落,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错误;
    C.外壳烧蚀,有新物质生成,故C正确;
    D.打开降落伞,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导管伸入试管内太长。
    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三靠”的原则、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D、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量取一次,量取9.5mL液体,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分析】A、根据加热固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进行分析;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B、加热液体时,否则可能导致液体加热时喷出造成危险;
    C、用胶头滴管加液时,以免沾污滴管污染药品;
    D、不慎碰倒酒精灯,可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故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基本实验操作,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4.【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故B解释正确;
    C、用凉开水养鱼,是因为凉开水所含的氧分子很少;
    D、酒精挥发,故D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分析】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很多,如催化剂二氧化锰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另外反应物的浓度或溶液的温度等,也会影响化学反应快慢.
    【解答】解:A、逐滴加入双氧水,但生成氧气的总量不变;
    B、加水稀释可以使双氧水的浓度降低,但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
    C、减少双氧水的用量只能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C不能达到目的;
    D、降低温度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D能达到目的。
    故选:C。
    【点评】能够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接触面积等因素,解题时要注意考虑全面.
    6.【分析】根据“四中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四中子”是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微粒中无质子,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则知它不是某种元素,而只有中子,又知中子不带电.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
    A、由于中子不显电性,所以不显电性;
    B、因为中子的质量≈质子的质量,故B正确;
    C、由于该微粒中只有中子,故不会化合价为+;
    D、因为它不是某种元素,故周期表中没有该“元素”的位置。
    故选:C。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中子质量约等于质子质量,记住元素周期表的排列依据.
    7.【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矿泉水、稀有气体、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部分结冰的蒸馏水还是水分子,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B、经过沉淀、水等,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属于混合物;
    D、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分析】A、根据氧化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纯氧比空气中氧气浓度高,燃烧更充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不是总会发光,发生缓慢氧化时会放出热量,故A叙述不合理;
    B、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故B叙述合理;
    C、食物的腐烂,都属于缓慢氧化;
    D、纯氧比空气中氧气浓度高,反应温度更高,有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故D叙述合理;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9.【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A错误;
    B、3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原子;
    C、表示2个铵根离子;
    D、SO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7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0.【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属于化学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单质和化合物是并列关系,C60属于单质,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是交叉关系;铁丝燃烧是氧化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D、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食盐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分析】A、根据高锰酸钾为暗紫色粉末,氯酸钾为白色粉末进行分析。
    B、根据有产生气泡的是双氧水,无明显现象的是水进行分析。
    C、根据碳粉、二氧化锰都不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食盐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A、高锰酸钾为暗紫色粉末,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
    B、分别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的是水,故B正确;
    C、碳粉,加水后都不溶解;
    D、食盐溶于水,通过加水溶解、蒸发结晶可以分离。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2.【分析】A、根据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分析判断;
    C、根据BC段,隔板稍微向上提起,所以C点后氧气浓度减小,左侧区域中带火星的蜡烛剧烈燃烧分析判断;
    D、根据图像分析判断。
    【解答】解:A、空气中氧气约占21%,该说法正确;
    B、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该说法正确;
    C、根据BC段,所以C点后氧气浓度减小,该说法正确;
    D、根据图像分析可以知道反应完后氧气体积分数不是零;
    故选:D。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3.【分析】A、根据单质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A说法正确;
    B.同种分子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原子构成的;
    C.氧化物都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其中含有三种元素,故C说法正确;
    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质的分类。
    二、填空题:共47分(方程式每空2分,16题和21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4.【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的化学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分析。
    【解答】解:(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在液态和气态所占体积不同,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态分子间的间隔;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水和二氧化碳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水分子;
    (2)不断运动;间隔不同;
    (3)没有改变。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
    15.【分析】(1)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2)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异味。
    (3)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4)超滤膜可以过滤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通过“生命吸管”不能得到纯净水,是因为不能除去溶于水的物质;椰壳活性炭消除异味、提升口感,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
    【解答】解:(1)A物质的名称是明矾,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故答案为:过滤;ac。
    (2)操作②应选用如图装置的Ⅱ,该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Ⅱ;物理。
    (3)小李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操作③应选用如图装置的Ⅰ,小李重复上述实验。
    故答案为:硬;Ⅰ;产生大量泡沫。
    (4)A.超滤膜可以过滤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
    B.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该选项正确。
    C.通过“生命吸管”不能得到纯净水,是因为不能除去溶于水的物质。
    D.椰壳活性炭消除异味、提升口感,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6.【分析】(1)根据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硫燃烧的生成物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元素的概念、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氧气3KCl+O3,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5↑;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
    (2)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放热,有火焰,这两个反应的共同现象为放热。
    (3)A、氧气,但氧气中含有氧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C、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该选项说法正确;
    E、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
    故答案为:(1)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氯化钾+氧气或KClO3KCl+O7或2KClO32KCl+3O3↑;二氧化硫或SO2;
    (2)氧化;放热;
    (3)BD。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7.【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分析;
    (2)①根据题文信息及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②结合题文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解:(1)材料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而材料分解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2)①“火星低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最多,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A;
    ②镁粉能在火星上能燃烧,而火星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分解;
    (2)A;二氧化碳或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分析】(1)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
    (2)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
    (3)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的变化;
    (4)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的变化等;
    (5)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
    (6)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
    【解答】解:(1)变化Ⅰ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有新物质生成;故答案为: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由化学反应的实质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Ⅰ的过程中;故答案为:氧分子和氢分子;
    (3)从图可知,变化Ⅱ分子的种类不变,则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距离;
    (4)变化Ⅰ是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数目不变等,数目不变等;
    (5)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图A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故答案为:混合物;
    (6)变化Ⅰ的特点是“多变一”,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含义进行分析;
    (2)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根据原子序数=元素周期数进行分析;
    (3)根据原子及离子间各微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解:(1)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为元素名称。
    (2)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A、B质子数相同,则共含有4种元素,属于原子,则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3)图中,A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粒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粒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D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E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属于原子的为BD。
    故答案为:(1)11;钠元素符号为Na(合理即可);
    (2)4;二;
    (3)BD;AE。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含义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含义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关系等为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20.【分析】(1)根据分子结构模型来分析;
    (2)根据空气中氮分子与氧分子的个数比来分析;
    (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表示氧原子,则用“”可表示的微粒是一个氧分子;故答案为:C;
    (2)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已知同温同压下。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故答案为:C;
    (3)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氮原子不变;
    B.氨气(化学式NH2)由氨分子构成的,氨分子是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C.反应结束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
    D.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三、实验题:共27分(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21.【分析】(1)根据加热高锰酸钾为固体纯净物制取氧气及反应原理、注意事项等进行分析;
    (2)根据铁丝燃烧需要集气瓶底留少量水进行分析;
    (3)根据氧气密度比水小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收集装置的选择及收集装置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5)根据B装置为固液常温装置选择药品,并根据装置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6)根据装置G为固液常温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加热时,堵塞导管;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3+MnO2+O2,化学方程式为:5KMnO4K2MnO4+MnO2+O2↑;制取气体时,否则可能导致气体不纯或不易收集气体。
    (2)铁丝燃烧时,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则集气瓶底应留少量的水,即C装置收集。
    (3)氧气密度比水小,则应将水从a口通入。
    (4)D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可选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使收集到的氧气较纯净。
    (5)B装置为固液常温装置,适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符号表达式为:H5O2H2O+O2;化学方程式为:2H6O26H2O+O2↑;B装置中,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说明没有收集满氧气。
    (6)A、锌和硫酸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
    B、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
    C、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
    D、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不可用G装置。
    故答案为:(1)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7K2MnO4+MnO3+O2或2KMnO2K2MnO4+MnO2+O2↑;气体不纯或不易收集气体;
    (2)C;可直接在瓶底留少量水;
    (3)a;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5)过氧化氢水+氧气或H2O2H2O+O3或2H2O22H5O+O2↑;控制反应速率;
    (6)A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理解实验原理、装置的选择及注意事项等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22.【分析】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加热时铜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选用磷、铜等物质均可以完成该实验、在空气中反应且只消耗氧气。
    故答案为:ABD。
    (2)小明由该实验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实验,而是集气瓶内液面几乎不变,导致瓶内气压几乎不变。
    故答案为: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导致瓶内气压几乎不变。
    (3)①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甲燃烧匙伸入速度太慢,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大、甲比乙更节约能源,更环保。
    故答案为:BCDE。

    故答案为:22。
    (4)结合铁丝在空气(氧气的含量约为21%)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能燃烧的实验事实。
    故答案为:氧气不能完全反应。
    ①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所以说气球的作用是平衡装置内外压强。
    故答案为:先变大后变小;平衡装置内外压强。
    ②通过对比表中白磷和红磷的数据可得出影响剩余氧气浓度的因素可能是着火点不同。
    故答案为:着火点不同。
    ③结合以上探究及实验数据,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木炭着火点比红磷高;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选项
    a
    b
    c
    d
    A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铁锅生锈
    蔗糖溶解
    B
    单质
    化合物
    C60
    高锰酸钾
    C
    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铁丝燃烧
    蜡烛燃烧
    D
    纯净物
    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
    食盐溶液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观察颜色
    B
    鉴别水和双氧水
    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
    鉴别碳粉和二氧化锰
    加水后,观察现象
    D
    分离食盐和沙子
    用过滤法
    气体成分
    二氧化碳
    氮气
    氩气
    氧气
    其他
    体积分数/%
    95.32
    2.7
    1.6
    0.13
    0.25
    玻璃管中原有空气的体积
    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结论
    反应前
    反应后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50mL
    40mL
    mL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Ⅰ.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
    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一段时间后熄灭
    红磷熄灭后,氧气还有剩余
    Ⅱ.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高能激光笔照射
    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烟。
    可燃物
    白磷
    红磷
    木炭
    着火点/摄氏度
    40
    240
    370
    生成物状态
    固态
    固态
    气态
    剩余氧气浓度
    3.1%
    7.0%
    14.0%
    玻璃管中原有空气的体积
    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结论
    反应前
    反应后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50mL
    40mL
    22mL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1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1月份),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14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