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1.(1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材铺设成钢轨B.葡萄酿成葡萄酒
C.灯泡通电发光D.湿衣服晾干
2.(1分)下列物质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
A.臭氧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3.(1分)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 )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
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
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回原瓶内
4.(1分)区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瓶气体,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观察颜色或者闻气味
5.(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稀有气体用于作保护气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
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6.(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B.液态氧
C.汽水D.澄清石灰水
7.(1分)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右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 )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
B.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下端导管内有液柱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进入
8.(1分)如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正确的是( )
A.B.
C.D.
9.(1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0.(1分)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在化学变化的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D.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11.(1分)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正确的是( )
A.液态酒精和固态酒精都能燃烧,说明同种分子对应的物质性质相同
B.“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主要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
C.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2.(1分)下列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表示纯净物的是( )
A.B.
C.D.
二、非选择题
13.小刚同学欲量取80mL的水,他应该选择的量筒规格为 (填“10mL”、“50mL”、“100mL”),小刚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 保持水平。
14.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①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失去”)电子。
②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 决定的。
③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和 (填符号)。
15.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
(1)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
(2)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化学”)变化。
16.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等到试管冷却再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1)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2)实验中白磷燃烧的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会从原来的2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 处。
A.16mL刻度
B.12mL刻度
C.8mL刻度
D.4mL刻度
(4)兴趣小组的下列实验操作,会造成氧气含量偏低的是 。
A.装置漏气
B.白磷的量不足
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
D.没有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17.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 ;b 。
(2)用氯酸钾、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择 (填图中字母代号)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室如果用BD组合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如果用的药品是高锰酸钾,收集一瓶纯度较高的氧气,你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和 ,装置A需要稍作一点改进是 ,停止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填序号)。
①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②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通常情况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室要制取一瓶氨气,从A~E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
(4)如果要用图示装置收集氧气,应从 (填“m”、“n”)端管口通入。验满的方法是 。
18.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温馨提示: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刺激性气味,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 。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 (选填“A”、“B”、“C”)内液体变红,说明分子 。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说明 。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将答案写在题后表格内,否则不得分)
1.【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榨西瓜汁、湿衣服晾干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铺设钢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B、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故正确;
C、灯泡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D、湿衣服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2.【分析】根据国家规定的空气污染指数项目分析解题,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解答】解: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对空气污染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空气质量日报所包括的范围。
3.【分析】根据药品的取用原则、原料原则、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所需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可选用药匙。
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可用镊子。
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更不要拿出实验室,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药品的取用原则、用量原则、注意事项等是解本题的关键.
4.【分析】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空气微溶于水,均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故选项错误。
B、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能使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现象不同,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D、三种气体都是无色,不能通过观察颜色或闻气味的方法鉴别。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5.【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故A错;
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氧气化学性质稳定;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利用了化学性质;
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利用了物理性质。
故选:D。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6.【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故A错;
B、液态氧是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故B正确;
C、汽水中含有水,属于混合物;
D、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故D错。
故选:B。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7.【分析】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一般是通过压强差来产生明显的现象来判断.压强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利用温度的变化引起气体体积变化,二是利用外力产生压强差。
【解答】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
故选:A。
【点评】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现象结果,故在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8.【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A、加热试管中的高锰酸钾时,造成试管炸裂;为防止加热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故A操作正确;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为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故B操作错误;
C、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C操作错误;
D、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炸裂瓶底,故D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分析】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回答A;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收集方法可回答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可解答CD;
【解答】解:A、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
B,故B正确;
C,C正确;
D,但在常温下并不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故选:D。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催化剂的特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
10.【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性质和构成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故B错误;
C、在化学变化的前后,故C错误;
D、分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故选:D。
【点评】分子和原子之间无法比较大小,只有分子和构成该分子的原子才可以比较大小.
11.【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液态酒精和气态酒精都能燃烧,故选项解释错误;
B、“南国汤沟酒,原因是酒中含有特殊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说明了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C、热胀冷缩,故选项解释错误;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图A是一种单质分子和另一种单质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B、图B是两种化合物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C、图C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
D、图D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等,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非选择题
13.【分析】根据量筒的选择方法、读数方法以及误差分析来解答。
【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选用比量取液体体积数略大且能一次量出的量筒,应用100mL的量筒,还应该使用胶头滴管滴至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故答案为:100mL;胶头滴管。
【点评】熟练掌握在实验室中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注意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4.【分析】①根据钠的原子结构和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
②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分析。
③根据构成氯化钠的微粒分析回答。
【解答】解:①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3,小于4。
②由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知,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③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其符号为Na+、Cl﹣。
故答案为:①5;失去;
②最外层电子数;
③Na+、Cl﹣。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微观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时考查了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要结合概念的含义进行理解、判断。
15.【分析】(1)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
(2)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变化Ⅱ的中分子的变化;
(3)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
【解答】解:(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Ⅰ的过程中、氧原子;
(2)由变化Ⅱ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3)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
故答案为:(1)混合物;氢原子;
(2)AC;
(3)物理。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分析】白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向左移动,且移动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解:(1)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该操作的目的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反应。
(3)由于试管中氧气的体积为,则针筒活塞会从原来的2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20mL﹣8mL=12mL。
(4)A、装置漏气,装置中的压强减小,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B、白磷量不足,会造成结果偏小;
C、白磷和红磷燃烧均能消耗氧气,则对结果几乎没有影响;
D、没有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则进入的水的体积会偏小。
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产生大量白烟,放热五氧化二磷;
(3)B;
(4)A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组成的测定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的选择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分析;
(3)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及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a为试管。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B为固液常温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氧气,则收集装置选C,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中,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3)制取氨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极易溶于水。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氧气应从m端通入,则验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n口,则说明已收集满。
故答案为:(1)试管;集气瓶;
(2)A;氯酸钾;C;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②;
(3)A;E;
(4)m;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n口。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理解实验原理、装置的选择及注意事项等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8.【分析】(1)气体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2)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4)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解答】解:(1)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故答案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中溶液变红色,当氨分子运动到A中时,氨水显碱性,烧杯B的作用是对比,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故答案为:A;是不断运动的。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一会儿,是因为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故答案为: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4)图4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节约药品。
故填:节约药品,更环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实验室中进行如下操作,正确的是,我国已经立法规定“酒驾”入刑,下列实验方案与结论不相对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做法或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现有化学反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