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九年级(上)调研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九年级(上)调研化学试卷(10月份),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干冰升华C.矿石粉碎D.蜡烛燃烧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澄清石灰水
C.氮气D.海水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取用块状固体D. 读取体积
4.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b”代表的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5.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B.硫+氢气硫化氢
C.氧化汞汞+氧气
D.氧气+氢气水
7.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食物腐烂B.酒的酿造
C.动植物呼吸D.汽油燃烧
8.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切割金属等
D.含有氧气的气体一定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9.“环境保护,以人为本”.从2000年6月起,新调整的上海空气质量指标中指出( )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B.二氧化碳、氮气、氧气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气
D.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氮气
10.以下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高锰酸钾B.冰水C.空气D.二氧化碳
11.下列不能体现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的是( )
A.氧气有助燃——氧炔焰焊接金属
B.氮气性质稳定——用于医疗手术
C.酒精有可燃性——作燃料
D.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1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
A.AB.BC.CD.D
13.下列能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而不引入其他气体杂质的是( )
A.红磷B.硫磺C.木炭D.细铁丝
14.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属于阴离子的是( )
A.B.
C.D.
15.能够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好且简便的方法是( )
A.分别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B.用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
D.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16.用量筒量取12毫升的水,采用俯视读数的方法,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 )
A.=12mLB.>12mLC.<12mLD.无法判断
17.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B.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C.图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D.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18.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注射器内有液体出现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19.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AB.BC.CD.D
20.如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要确保红磷足量
B.a点时反应刚好开始
C.压强增大是由于燃烧放热使瓶内温度快速升高
D.d点时集气瓶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二、解答题
2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按要求选用适当物质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③可用于炼钢、气焊的气体是 ;
④爆米花放在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有 。
22.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3)铁是由 构成。
23.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图1实验是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 (填“向左”或“向右”)移动。
(2)将集满氧气的两个集气瓶如图2所示放置,并分别同时迅速插入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发现木条均复燃,该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
2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
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臭氧处理饮用水。早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
臭氧做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
臭氧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如表所示。
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对比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氧气(O2)和臭氧(O3)的共同点 (至少一点)。
(2)分离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类似于工业制氧气,是利用了它们的 不同。
(3)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4)从微观角度来看,氧气和臭氧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5)依据表1信息,为了快速杀灭病毒,应选择的消毒剂是 。
(6)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
D.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25.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请回答:
(1)X和氢气合成氨气(NH3)的文字表达式是 ;
(2)分离空气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Ⅰ.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N2 O2(选填“>”或“=”或“<”)。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熄灭
b.燃烧得更旺
c.先燃烧更旺,后熄灭
d.无变化
Ⅱ.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将二者进行分离。在吸附塔中,通过加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可以使分子筛重复使用
(3)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从环保角度考虑: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合理的是 (填标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工业、生活和建筑废渣,减少地面扬尘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26.(8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a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小李同学在用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慢慢变成紫红色了,原因可能是 。
(3)某兴趣小组设计如表所示的对比实验来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实验1中制取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②实验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有:氧气体积和 。
③实验时,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测量并记录数据,原因是 。
④结论: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比CuO好,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
27.Ⅰ.如图一是氧气性质的实验。
(1)写出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2)甲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
Ⅱ.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二两种实验方案。
实验二中图2、图3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1)实验二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在实验二中浓氨水被注入密闭塑料瓶中,和实验一相比较其突出优点是 。
Ⅲ.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如图所示)。
(1)现要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可分别向这两瓶气体中 (填实验操作),可得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中,不论是呼还是吸,含量最多的气体都是 。
(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与O2含量,其中含量高的是 。
28.Ⅰ.如图所示的是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 。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写一点)。
(4)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3所示。
对BC段压强变化有影响的因素有 (1~2个选项正确)。
A.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使压强增大
B.集气瓶内的氧气被红磷燃烧消耗,使压强减小
C.集气瓶内的氧气被红磷燃烧消耗,使压强增大
D.红磷熄灭后瓶内温度逐渐下降,使压强减小
Ⅱ.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常温通常指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
(5)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 有关。
(6)通过对比实验 和 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
(7)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九年级(上)调研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C、矿石粉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故A错;
B、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C、氮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故C正确;
D、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镁等物质,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一不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时,图中俯视刻度。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由图可知,是氮气,c是稀有气体。
故选:A。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练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即可轻松正确解答本题。
5.【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6.【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蜡+氧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
B、硫+氢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C、氧化汞,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故选项错误。
D、氧气+氢气水,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定义可知缓慢氧化是指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其特点为放出热量但不发光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A错;
B、酒的酿造过程属于缓慢氧化反应造成的,故B错;
C、动植物的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故C错;
D、汽油燃烧有明显的发光,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缓慢氧化,明确燃烧、自燃、爆炸、缓慢氧化几个易混的基本概念是解决该题目的关键,学生应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反应来解答
8.【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没有新物质产生,错误;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错误;
C、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切割金属等;
D、含有氧气的气体不一定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氧气不具有可燃性。
9.【分析】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其中主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其中主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
A、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都是空气污染物;
B、氧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故B错误;
C、二氧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故C错误;
D、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10.【分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KMnO4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
B、冰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故B错误;
C、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
11.【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说法正确;
B、液氮汽化吸热,说法错误;
C、酒精具有可燃性,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分析】A、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高锰酸钾是暗紫色固体来分析;
D、根据酒精有特殊香味,白醋有酸味来分析。
【解答】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木条燃烧,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二氧化碳来鉴别这两种液体。
C、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所以可通过颜色来鉴别二者。
D、酒精有特殊香味,所以可通过气味来鉴别这两种液体。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分析】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
【解答】解:A、红磷和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不会增加气体杂质;
B、硫磺和氧气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硫,故此选项错误;
C、木炭燃烧生二氧化碳,故此选项错误;
D、细铁丝在空气里是不能燃烧的,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及知道反应的生成物,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4.【分析】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为阴离子;
B、由图示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示可知: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分析】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所设计的方案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难以鉴别气体是空气还是二氧化碳气体;故本选项错误;
B、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现象明显;故本选项正确;
C、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虽然能鉴别出,也过于麻烦;故本选项错误;
D、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瓶中,二空气和二氧化碳不易鉴别;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16.【分析】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若俯视读数大,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少,采用俯视读数的方法。
故选:C。
【点评】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可利用假设数值的方法进行解答。
17.【分析】A、根据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干燥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石蜡熔化、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温度越高,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B、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水蒸气的存在。
C、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石蜡熔化,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石蜡的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解答】解:当缓慢将注射器的活塞缓慢向左推动活塞时,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变大,所以看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内液面上升。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对检查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的考查,侧重学生分析实验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19.【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中水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中水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防止污染空气。
B、排水法收集氢气,后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中2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防止集气瓶炸裂。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分析】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减少的压强即为减小的氧气的体积引起的,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解:A、红磷足量,故说法正确;
B、a点时温度最高,装置中的压强增大,故说法不正确;
C、红磷燃烧放热,故说法正确;
D、d点时压强几乎不变,而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解答题
21.【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分析判断回答。
【解答】解:①氮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
④爆米花放在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答案为:①氮气;②二氧化碳; ;④水蒸气。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常见物质的构成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22.【分析】(1)根据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一般容易得到电子进行分析;
(2)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进行分析;
(3)根据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原子可以用铁的元素符号表示进行分析。
【解答】解:(1)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4O表示水分子;
(3)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原子可以用铁的元素符号Fe表示。
故答案为:(1)得到;
(2)H2O;
(3)Fe。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3.【分析】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解答】解:(1)图1实验是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氧气消耗。
故答案为:变浑浊;向左。
(2)将集满氧气的两个集气瓶如图2所示放置,并分别同时迅速插入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并且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2)根据分离氧气和臭氧的原理分析;
(3)根据臭氧处理饮用水过程考虑;
(4)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
(5)根据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对比回答本题;
(6)A、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
B、根据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考虑;
C、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臭氧属于大气污染物考虑;
D、根据臭氧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考虑。
【解答】解:(1)氧气(O2)和臭氧(O3)的共同点是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合理即可);
(2)分离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类似于工业制氧气;
(3)臭氧处理饮用水是利用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
(4)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从微观角度来看;
(5)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中臭氧所需时间少,快速杀灭病毒;
(6)A、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
B、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故B正确;
C、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臭氧属于大气污染物,故C错;
D、臭氧不稳定,所以臭氧稳定性差,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故选:ABD。
答案:
(1)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合理即可);
(2)沸点;
(3)化学;
(4)分子构成不同;
(5)臭氧;
(6)AB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掌握臭氧消毒的过程。
25.【分析】(1)根据流程并结合氨气的合成原理进行分析;
(2)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氮气没有,据此分析;
(3)根据膜分离技术的原理进行分析;
(4)根据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从空气中可以分离出氮气和氧气,X为氮气3)的文字表达式是氮气+氢气氨气;
(2)Ⅰ.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2<O5;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最低,随后才是氧气,隔绝了氧气,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
Ⅱ.(3)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属于物理变化;
(4)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不会减少废气的排放,故错误;
B.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工业、生活和建筑废渣,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故正确;
故选:BC。
故答案为:
(1)氮气+氢气氨气;
(2)<;a;
(3)物理变化;
(4)BC。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污染的防止措施,化学及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的流程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综合度,难度不大,理解题文信息及利用好所学知识即可解答。
26.【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或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解答】解:(1)a是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该用A作为发生装置,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高锰酸钾4K2MnO5+MnO2+O2;用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慢慢变成紫红色了;
(3)①实验6中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氧气或H2O2H2O+O2。
②实验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有:氧气体积和收集氧气需要的时间。
③实验时,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实验过程中发现U型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导致容器中压强增大。
④结论:MnO3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比CuO好,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时。
故答案为:(1)水槽;
(2)AC;高锰酸钾4K2MnO7+MnO2+O2;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3)①过氧化氢水+氧气或H8O2H3O+O2;
②收集氧气需要的时间;
③反应放热,导致容器中压强增大;
④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时,利用二氧化锰需要时间短。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7.【分析】Ⅰ.(1)根据丙实验中铁丝在氧气中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水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Ⅱ.(1)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在实验二中浓氨水被注入密闭塑料瓶中,进行分析解答。
Ⅲ.(1)根据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应使用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人体没有吸收氮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Ⅰ.(1)丙实验中铁丝在氧气中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为Fe+O2Fe3O6。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Ⅱ.(1)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运动的酚酞溶液中时,氨水显碱性,观察到的现象是图3。图2,目的是探究温度越高。
(2)在实验二中浓氨水被注入密闭塑料瓶中,由于是密闭装置,且节约药品。
Ⅲ.(1)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振荡,滴入空气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2)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中,故不论是呼还是吸。
(3)由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8与O2含量,其中含量高的是氧气。
故答案为:
Ⅰ.(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或Fe+O2Fe4O4;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Ⅱ.(1)图3、图4中小纸花先后变红色;
(2)更环保,且节约药品;
Ⅲ.(1)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2)氮气;
(3)氧气。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8.【分析】Ⅰ.(1)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据此书写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2)根据反应后实验数据偏小是由压强未降至最低分析回答此题;
(3)根据装置特点分析回答此题;
(4)根据反应过程分析回答此题;
Ⅱ.(5)根据实验变量分析回答此题;
(6)根据实验变量为温度选择实验组;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回答此题;
(7)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解答】解:Ⅰ.(1)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书写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五氧化二磷或P+O2P2O7;
故答案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P+O2P2O2。
(2)结果偏小说明压强未降至最低,若温度未降至最低,压强增大,另外红磷量不足,剩余气体增多,也造成数据减小,也会造成此种现象;
故答案为:温度未降至室温打开了止水夹(或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
(3)装置密闭进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能扩散到空气中;
故答案为:避免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4)红磷燃烧属于放热反应,造成压强增大,故选A;
故答案为:A。
Ⅱ.(5)①和②的变量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所以考查反应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
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6)变量为温度,所以此时利用③和④对比实验即可,收集气体时间变短;
故答案为:③;④;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情况下,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7)收集气体时间需要适宜,不宜过快短或过长,因此利用实验①收集氧气即可,选择5%的过氧化氢溶液;
故答案为:在20℃时,选择5%的过氧化氢溶液。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鉴别物质
实验方法
A.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其中,观察现象
B.水和澄清石灰水
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C.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
观察颜色
D.酒精和白醋
闻气味
实验
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水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干净,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化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A
B
C
D
消毒效果
消毒所需时间(0.2mg/L)
二次污染
投资成本
(900m3设备)
臭氧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芽孢等
<5min
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约45万元
氯气
能杀灭除芽孢以外的大多数微生物,对病毒作用弱
>30min
刺激皮肤,有难闻气味,对人体有害,用后需大量水冲洗
约3~4万元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实验1
5mL4%
粉末状MnO20.2g
实验2
5mL4%
粉末状CuO0.2g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人体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温度/℃
二氧化锰用量/g
氧气体积/mL
反应所需时间/s
①
5
12
20
0.2
125
11
②
30
12
20
0.2
125
2
③
30
12
40
/
125
148
④
30
12
90
/
125
8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南闸实验学校中考化学冲刺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复习模拟化学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会选择,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