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89596/0-17298456465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89596/0-17298456465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89596/0-172984564660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1.(2分)图片中的内容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A.用燃气炒菜
B.生产色泽鲜艳的服饰
C.生产钢材建筑桥
D.使用手机方便沟通
2.(2分)下列描述叙述正确的是( )
A.道尔顿提出分子学说
B.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C.“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D.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都发生化学变化
3.(2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2分)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
A.燃烧匙B.试管C.蒸发皿D.量筒
5.(2分)如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生锈B.白糖溶于水
C.植物光合作用D.木柴燃烧
6.(2分)下列描述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性质的是( )
A.米酿成醋、水在0℃能结冰
B.灯泡发光、铜丝能导电
C.食物会腐烂、汽油易挥发
D.医用酒精能消毒、食盐溶于水
7.(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俗称胆矾
B.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用焰心加热
C.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D.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8.(2分)下列物质应用正确的是( )
A.玻璃用来制船体
B.灯泡中充入二氧化碳作保护气
C.氧气可以作高能燃料
D.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
9.(2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空气中稀有气体的质量分数约为0.03%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
10.(2分)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外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11.(2分)下列反应表达式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硫+氧气二氧化硫
D.氧化汞汞+氧气
12.(2分)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空气瓶内的木条正常燃烧,呼出气体瓶内的木条熄灭( )
A.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
D.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13.(2分)在实验室里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均正确的是( )
A.AB.BC.CD.D
14.(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色烟雾
C.将稀盐酸加入大理石固体中:白色固体逐渐减少,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15.(2分)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读数为40mL,俯视读数为3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等于10mLB.大于10mLC.小于10mL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6.(5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铝元素的符号 (填符号)。
(2)用来填充飞艇的气体是 (填符号)。
(3)薯片开袋后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 (填符号)。
(4)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时间久了会变白色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 (填名称)。
(5) 俗称是酒精(填名称)。
17.(3分)“上善若水,水利善万物而不争”。水在化学实验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的操作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2)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防止胶塞弹开,吸收五氧化二磷,减少空气污染。
(3)小七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留有少量水,此处的水能否用细砂代替? (填“能”或“否”)。
18.(5分)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用化学符号和字母填空。
(1)如图所示,甲代表空气中的 ,乙代表空气中的 。
(2)甲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于 ,乙支持燃烧,因此常用于 。
A.焊接金属时用作保护气
B.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C.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医疗急救
E.气割
(3)丙中的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 。
19.(4分)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准确反映空气质量状况。
(1)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空气污染指数越大,污染越 (填“轻”或“严重”)。
(2)某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根据以上信息可知,该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 ,空气质量状况为 。
(3)2023年中国环境日主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B.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扩大绿化种植面积
20.(5分)杭州亚运会主火炬使用的燃料是甲醇。甲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甲醇可以与氟气、氧气等气体发生反应,甲醇还可以用来生产甲醛,甲醛可用来生产胶粘剂。
(1)甲醇的物理性质有: 。
(2)甲醇的化学性质有: 。
(3)甲醇的用途有: 。
(4)甲醇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5)实验室里,把少量甲醇保存在 里。(填“广口瓶”或“细口瓶”)
21.(3分)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的是不能反应的物质才能按照足迹顺利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1)“氧气”的行走路线如图,“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甲处的物质是 (填字母)。
A.硫
B.水
C.氦气
(2)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对应三个不同的化学反应 。这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填“相同”或“不相同”)。
三、实验题
22.(8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十七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氧气的性质,结合教材完成了以下实验
(1)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 色火焰;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 ,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实验中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验证产物是二氧化碳的操作是 。
(5)从反应角度分析,以上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 (填字母序号)。
A.都是氧化反应
B.都放出热量
C.生成物常温下都是固体
D.都是化合反应
四、科学探究题
23.(7分)十七中化学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和再认识。
(1)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如图1)。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结论和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汞槽(不含玻璃钟置)内的液面上升
B.生成物加强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2)小石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将燃烧匙内的红磷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若结果小于预期值,则可能是 (填字母)。
A.红磷过量
B.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C.装置气密性差
D.集气瓶中事先加入的水太少
(3)图3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如下: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C.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D.将足量红磷装入试管中,将注射器活塞置于20mL刻度处,并按图3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
E.检查装置气密性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字母序号) 。
(4)小七同学按图3开始实验时,先将弹簧夹松开,给足量的红磷加热,一开始活塞的运动方向为 (填“向左”、“向右”或“不动”),反应完全并冷却至室温后,注射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约 mL刻度处。
(5)小好同学查阅资料:食品脱氧剂(以铁粉为主的物质组成)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固体),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并用图4装置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量筒中的液面不断下降,水被吸入广口瓶中 ,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在压强差作用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范畴、化学学科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A、用燃气炒菜,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生产色泽鲜艳的服饰,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B错;
C、生产钢材建筑桥,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C错;
D、使用手机方便沟通,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
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是弄清楚哪些问题是化学研究的范畴。
2.【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因此道尔顿提出分子学说错误;
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C、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故选项正确;
D、中国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发生化学变化,发生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分析】①用胶头滴管在滴瓶中取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药品前要先将胶头挤压尽空气,不能伸入药品后在挤压胶头,以防药品变质;
②酒精灯使用中要注意检查酒精的多少,酒精不少于酒精灯容积的,不多于酒精灯容积的;
③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一般用量筒,量筒必须平放,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④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对准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缓慢倒入.
【解答】解:操作①中胶头滴管伸入药品后再挤压,试剂瓶内出现了气泡;
操作②中试管内溶液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因此操作②不正确;
操作③中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但是要看有刻度的一侧;
操作④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
故选:D。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在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对于药品的取用、药品的称量、药品的加热、过滤等基本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要了然于胸.
4.【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名称。
【解答】解: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集气瓶、胶头滴管。
故选:D。
【点评】要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和用途,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
5.【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铁生锈、植物光合作用、木柴燃烧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B、白糖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
C、植物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故选项错误;
D、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分析】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常常有一些表示能力的词语,如:能、会、易、可以、具有等。
【解答】解:A、米酿成醋生成了新物质,水在0℃能结成冰是物理性质;
B、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铜丝能导电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B错;
C、食物会腐烂是化学性质,故C错;
D、医用酒精能消毒是化学性质,是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7.【分析】A、根据硫酸铜溶液的俗称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进行分析;
C、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
D、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五水硫酸铜俗称胆矾,故A说法错误;
B、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故B错误;
C、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一些现象、放出气体,但基本特征为有新物质生成;
D、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性质不变。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五水硫酸铜的俗称,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化学变化的特征。
8.【分析】A、根据玻璃的密度大于水进行分析;
B、根据灯泡中充入氮气作保护气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D、根据氮气可用于磁悬浮列车进行分析。
【解答】解:A.玻璃的密度大于水,不能用来制船体;
B.灯泡中充入氮气作保护气,故B错误;
C.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高能燃料;
D.氮气可用于磁悬浮列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用途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9.【分析】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34%;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
【解答】解: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C说法正确;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3以及臭氧等物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和用途。
10.【分析】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解答】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压强增大,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锥形瓶内压强变小.
故选:A。
【点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常考的实验题,也是一个难点,掌握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可以通过改变体系内的压强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分析】根据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分析】根据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呼出的气体和空气,只能证明氧气含量的多少,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无法证明是否有氮气,故A错误;
B、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所以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
C、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少,故C正确;
D、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呼出的气体时,说明呼出的气体不全是二氧化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3.【分析】A、根据铁片能被磁铁吸引而铝片不能,以及铁片和铝片都是银白色的金属来分析;
B、根据实验室严禁品尝药品的味道,以及白糖和食盐都能溶于水来分析;
C、根据酒精能燃烧而水不能,以及酒精和水都是无色液体来分析;
D、根据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会正常燃烧,在呼出气体中会熄灭,以及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不能来分析。
【解答】解:A、铁片能被磁铁吸引而铝片不能;铁片和铝片都是银白色的金属;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严禁品尝药品的味道;白糖和食盐都能溶于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酒精能燃烧而水不能;酒精和水都是无色液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会正常燃烧,用燃着的小木条能区分空气和呼出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能区分二者。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而不是白色烟雾。
C、向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为白色固体会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5.【分析】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仰视时读数偏低,俯视时读数偏高。
【解答】解:该学生开始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读数为40mL,采用俯视读数为30mL,实际体积小于30mL。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了解量筒使用时正确的读数方法,以及仰视、俯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6.【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分析;
(2)根据氦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3)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5)根据乙醇的俗称分析。
【解答】解:(1)当元素符号由两个字母组成时,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l;
(2)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稳定,其符号为He;
(3)薯片开袋后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水蒸气的符号为H2O;
(4)二氧化碳具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所以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5)乙醇的俗称是酒精。
故答案为:
(1)Al;
(2)He;
(3)H2O;
(4)二氧化碳;
(5)乙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17.【分析】(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的操作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3)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留有少量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解答】解:(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的操作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
(2)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扩散到空气会造成污染,因此此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吸热、减压,吸收五氧化二磷;
(3)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留有少量水,所以此处的水能用细砂代替。
故答案为:(1)用水润湿。
(2)吸热降温减压。
(3)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分析】(1)根据N2的体积分数是78%,O2的体积分数是21%,进行分析。
(2)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3)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甲的体积分数是78%,则是N2;乙的体积分数是21%,则乙是O2;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则常用于焊接金属时用作保护气;氧气能支持燃烧;
(3)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故答案为:(1)N7;O2;
(2)AB;E;
(3)不同颜色的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书写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9.【分析】(1)根据空气质量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图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3)根据保护空气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分析,空气污染指数越大。
(2)某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8,在51﹣100之间,空气质量状况为良。
(3)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环境污染状况,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
B.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不仅可以减轻家长负担、环保等好习惯、纸张,符合厉行节俭,符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主题;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煤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对环境污染较大,故C符合题意;
D.扩大绿化种植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严重;
(2)二级;良;
(3)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空气质量的判断方法以及环保的知识等是解题的关键。
20.【分析】(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3)甲醇可用于制造生长促进剂,甲醇还可以用来生产甲醛,甲醛可用来生产胶粘剂都是用途;
(4)根据文字表达式的写法进行分析;
(5)根据甲醇的保存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题目可知甲醇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根据题目可知甲醇的化学性质有:甲醇可以与氟气、氧气等气体发生反应;
(3)根据题目可知甲醇的用途有:甲醇可用于制造生长促进剂,甲醇还可以用来生产甲醛;
(4)甲醇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甲醇+氧气;
(5)甲醇是无色液体实验室里液体药品保存在细口瓶中,故填:细口瓶。
故答案为:(1)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甲醇可以与氟气、氧气等气体发生反应;
(3)甲醇可用于制造生长促进剂,甲醇还可以用来生产甲醛;
(4)甲醇+氧气二氧化碳+水;
(5)细口瓶。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甲醇可用于制造生长促进剂,甲醇还可以用来生产甲醛,甲醛可用来生产胶粘剂都是用途,文字表达式的写法,甲醇的保存方法。
21.【分析】(1)根据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则甲处放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来分析解答;
(2)根据①代表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来分析解答;根据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选:A;
(2)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磷、硫,其中①代表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2Fe3O6,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都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A;
(2)Fe+O2Fe3O3;相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类型的判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
22.【分析】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1)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蓝紫色火焰,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实验中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C+O2CO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验证产物是二氧化碳的操作是倒入澄清石灰水。
(5)从反应角度分析,以上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淡蓝;蓝紫。
(2)火星四射。
(3)引燃铁丝。
(4)C+O4CO2;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5)A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科学探究题
23.【分析】红磷燃烧、脱氧剂都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A.汞槽(不含玻璃钟置)内的液面下降,故选项不正确。
B.生成物加强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小石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将燃烧匙内的红磷点燃后,发生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P+O2P5O5。若结果小于预期值,则可能是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故答案为:P+O2P4O5;BC。
(3)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EDACB。
故答案为:EDACB。
(4)小七同学按图3开始实验时,先将弹簧夹松开,红磷燃烧后,气体膨胀),注射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约20mL﹣(40mL+20mL)×。
故答案为:8。
(5)小好同学查阅资料:食品脱氧剂(以铁粉为主的物质组成)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4】固体),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并用图4装置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水被吸入广口瓶中,压强减小,在压强差作用下。
故答案为:气体减少。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A
B
C
D
需区分的物质
铁片和铝片
蔗糖和食盐
区分酒精和水
空气和呼出气体
第一种方法
磁铁吸引
尝味道
取样点燃
用燃着的小木条
第二种方法
看颜色
加水看是否溶解
观察颜色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十九中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十九中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113中学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113中学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0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十七中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十七中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