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
第21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21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21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21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备知识】
一、地域差异
1.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
(1)同纬度的沿海和内陆:
(2)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2.不同空间尺度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低纬、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如热带雨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等。
(2)中纬度地区: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典型地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2)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地带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的变化。
【思考题】在如图中完善亚欧大陆东部自南向北的自然带名称。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地方性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分异原因:海拔的变化导致水热状况不同。
(2)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分布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①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
②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2.地方性分异规律
(1)概念: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2)实例:温带湿润区植被随高度变化。
【答案】针叶林;草甸
【关键能力】
一、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任何一个自然地带都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都与所处区域的气候有一定的相关性。世界陆地上的自然带与气候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思路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思路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要特别关注海拔高度的差异。
三、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处的自然带
山地基带是山麓的自然带,山地基带和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如上图中山地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说明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带谱数量越多,垂直带谱越复杂,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地区。
3.通过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一自然带在低纬度的山区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度的山区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同一山体的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海拔较阴坡高。同一山体,阳坡自然带数量较阴坡多。一般情况下,若南坡为阳坡,则该山地位于北半球;若北坡为阳坡,则该山地位于南半球,如图所示。
5.结合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山坡为背风坡,雪线低的山坡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较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较快,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垂直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同一垂直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垂直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垂直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故背风坡的垂直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四、非地带性现象与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比较
五、自然环境的非地带性现象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陆地环境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如下表:
【拓展提高】
一、影响雪线的因素
二、影响林线的因素
(1)热量因素:
(2)水分因素:
三、山地垂直自然带图的判读
1.根据基带判断山地所处的纬度及气候类型区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见下图)。因此山麓的基带与该山地所处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根据山麓基带可以判断该山地所处的纬度和气候类型区。例如某山地的山麓基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可判断该山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进而判断该山地位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2.根据自然带的数目判断山地的纬度及海拔
山坡上自然带数目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山地相对高度及山地海拔有关。一般来说,同一纬度地区,海拔高的山地自然带数目多;相同高度的山地,位于低纬度地区的自然带数目多。
3.根据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判断山地所处的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地,南坡为向阳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高于北坡,或基带的最高处高于北坡;南半球与之相反。
4.根据同一种自然带的分布判断所处纬度
纬度越高,同一种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例如,针阔叶混交林带的分布,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 m,在暖温带地区(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 m,而在中温带地区(长白山)仅达1 200 m。
5.根据自然带数目及雪线海拔判断迎风坡(背风坡)
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自然带数目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背风坡降水少,自然带数目较少,雪线的海拔较高。
【典例指引】
一、选择题
(2022·浙江6月)如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洋流 B.地形 洋流
C.纬度 大气环流 D.地形 大气环流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自然带东西延伸,由高纬度到低纬度南北更替,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是高山地区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更替;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表现为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的更替;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地形、洋流等地方因素影响下自然带的表现。
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为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平坦。根据图示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受西风带控制,由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深入内陆的分布区距离海洋较远,受洋流影响较小;纬度位置主要影响热量,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主要是因为水分条件较好。
(2021·河北)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情况。如图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3-4题。
3.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 )
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Ⅱ—Ⅳ—Ⅴ D.Ⅳ—Ⅴ—Ⅵ
4.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由于( )
①风速大 ②坡度大 ③土层薄 ④蒸发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该山体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植被带的排列相比,缺失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和苔原带。故图中Ⅳ—Ⅴ—Ⅵ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
第4题,我国东部热带地区多受台风等大风天气的影响;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不适合落叶阔叶林的生长;针叶林和阔叶林对地面坡度、土层厚度的要求相差不大,故导致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缺失的原因不包括坡度大和土层薄。
(2023·全国甲卷)如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5-7题。
5.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
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C.构造运动 D.风沙作用
6.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温度 D.土壤水分
7.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
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
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答案】5.C 6.D 7.B
【解析】第5题,该区域的基本地貌表现为地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图中并没有显示冰川作用的痕迹;流水作用形成山谷中的沉积物,但不能形成地貌的基本格局;图中植被较为茂密,风沙作用比较微弱。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坡地势较高,而山谷地势较低,造成地下水位不一,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沼泽化土壤,生长草甸植被;山坡和山谷气温、土壤温度差异不是造成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山坡和山谷地区降水量差异较小。
第7题,由材料“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可知,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地区沉积物不断增厚,地势抬升,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随着地势抬升,土壤中的水分减少,谷地植被与当地地带性植被差异将会不断缩小,非地带性植被草甸比例下降。
二、非选择题
8.(2023·河北邯郸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哥伦比亚位于赤道附近南美洲西北部,境内某山地2 000 m以下的自然植被在东坡和西坡从山麓到山顶大致呈水平状态依次更替,2 000 m以上东坡和西坡植被分布有所差异。如图示意哥伦比亚赤道附近某山地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布,图中山地顶部有降雪现象,但没有永久性冰雪带。
(1)简析西坡林线(高山森林分布上限)高于东坡的原因。
(2)该山地山顶有降雪现象,但没有雪线分布,请说明原因。
(3)指出东坡海拔1 000—2 000 m和3 500 m以上的草地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8.(1)西坡处于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太阳辐射强,地温、气温高,森林带上延;东坡处于迎风坡,降水量大,太阳辐射较弱,地温、气温较低。
(2)冬季山顶附近气温低于0 ℃,有降雪现象;夏季山顶最低气温高于0 ℃,积雪融化,难以形成永久积雪带。
(3)类型:1 000—2 000 m是热带稀树草原;3 500 m以上是高山草甸。
依据:1 000—2 000 m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充足,降水量较雨林有所减少;3 500 m以上海拔较高,气温偏低,蒸发弱,湿度较大。
【解析】(1)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一般规律为:纬度较低,最热月气温越高的山体,林线越高;水热条件充足的山体,林线越高。该地高山地区,限制林线的主要因素为热量。西坡处于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小,太阳辐射强,地温和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因此森林带上延;东坡位于迎风破,降水量大,太阳辐射较弱,地温和气温较低,热量匮乏,林线较低。
(2)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根据材料可得,该地海拔较高,有降雪的原因,是因为冬季山地附近温度低于0℃,满足降雪的条件;无法形成的常年性积雪的原因为夏季气温较高,高于山地温度高于0度,无法形成常年积雪带。
(3)1000~20000m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充足。但对流较弱,降水量较少,形成热带稀疏草原;3500m以上的草地,海拔较高,温度低,无法形成森林,但降水较多,故形成草甸。
9.(2023·广东深圳第二次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演替是指裸地上植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在800多年前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山上大量的原始植被被烧毁,导致植被重新演替。研究表明,火山灰是长白山植被演替滞后的主要原因,长白山北坡植被演替开始时间早,现已进入中后期阶段,东坡植被演替开始较晚。图1示意目前长白山北坡、东坡的植被带分布,图2示意长白山亚高山区(海拔2 000—2 200米)的植被演替模式。
(1)据图描述长白山东坡和北坡植被带的垂直分布差异。
(2)火山喷发后造成长白山北坡和东坡植被演替出现差异,推测其原因。
(3)根据长白山植被演替模式推测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分布上界的变化方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9.(1)差异:北坡植被带分布复杂,数量较多,从下到上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岳桦林和苔原;东坡植被带单一,数量较少,从下到上为针叶林、苔原。
(2)原因:北坡火山灰数量少,较早的被侵蚀殆尽,土地基础稳定,植被更替早;东坡目前还有一定量的火山灰,处于侵蚀过程中,土地基础不稳定,植被演替晚。
(3)变化方向:岳桦林向上移动。
依据:根据亚高山植被演替模式,北坡在亚高山地区火山灰数量少,地质稳定,应以苔原或森林为主;苔原最终演变成森林,所以岳桦林应向上移动。
【解析】(1)根据目前长白山北坡、东坡的植被带分布图可知,北坡从下到上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岳桦林和苔原,植被带数量多,分布复杂;东坡从下到上为针叶林、苔原,植被带单一,数量较少。
(2)根据材料“研究表明,火山灰是长白山植被演替滞后的主要原因,长白山北坡植被演替开始时间早,现已进入中后期阶段,东坡植被演替开始较晚”,可知北坡火山灰较少,更快的被侵蚀,使地面裸露出来,土地基础稳定,植被更早开始更替;而东坡目前还有火山灰覆盖,正处于被侵蚀过程中,土地基础不稳定,植被较晚开始更替。
(3)根据长白山植被演替模式可知,在土地基础不稳定的情况下,从地衣到苔原演替,最后在土地基础稳定的情况下,形成森林。北坡在亚高山地区火山灰较少,土地基础稳定,目前以苔原为主;苔原最终会演变成森林,根据垂直分布,可知森林应是岳桦林,所以岳桦林应向上移动。
地区
沿海地区
大陆内部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
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
水分
湿润→干旱
景观
湿润区景观
干旱区景观
空间尺度
特征
全球性
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较小尺度
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
更小尺度
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大陆东岸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大陆西岸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比较项目
非地带性现象
地方性分异规律
含义
非地带性与地带性对应。一般由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洋流等因素引起,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的地理环境现象,所以使地带性规律变得更加复杂
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作用下,自然环境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普遍和最低级的地域分异。如温带阔叶林带由于水分不同,形成的针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草甸带的地方分异
范围
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与地带性同一尺度,只是它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是复杂化了的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是发生在更小的尺度上的,诸如坡麓、坡面、坡顶的地貌部位差别是最重要的小尺度地域分异,岩性和土质的分异也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表现形式
非地带性自然带改变了原来地带性分布。如东非高原,热带草原带改变了原来的热带雨林带
地方性分异常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的规律。有序性指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重复性则表现为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如黄土高原在塬、梁、峁、土石山等之间的同一类地形单元里的景观
地区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
形成原因
南美大陆西岸3°S~30°S
自北向南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和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呈狭长带状分布
安第斯山脉限制荒漠向内陆延伸(东西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北长)
南美大陆南部安第斯山以东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岸为离岸风,处于背风坡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纬度较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
南半球中高纬度
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缺失
南半球相应纬度几乎全为海洋
因素
影响
温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地貌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21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21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21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9讲 植被与土壤(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19讲植被与土壤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19讲植被与土壤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8讲 河流地貌(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18讲河流地貌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18讲河流地貌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