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 专题04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6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 学案 2 次下载
- 专题05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5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 学案 2 次下载
- 专题07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6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 学案 0 次下载
- 专题08 海水与海-气相互作用(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6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 学案 0 次下载
- 专题09 岩石圈物质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思维导图+6大知识点+5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 学案 0 次下载
专题06 常见天气系统(思维导图+3大知识点+6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常见天气系统(思维导图+3大知识点+6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共2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冷锋与暧锋的判读,等压线图的判读,副热带高压对我国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打牢基础,构建知识框架
1. 回归课本,梳理知识点 2. 理解原理,深化概念
3. 练习题海战术,巩固知识
第二部分:提升能力,拓展思维深度
1. 强化地图技能,提升空间思维 2. 分析热点问题,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3. 模拟考试,适应考试节奏
一轮复习结束后,要进行至少一次的全真模拟考试,以检验复习效果,并适应高考的考试节奏。模拟考试后,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要学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确保在真实考试中能够稳妥应对。
专题06 常见天气系统
内容速览
►高考考情·速览(三年考情分析)
►知识体系·构建(思维导图建构)
►基础知识·清单(3大知识点)
●锋面与天气●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锋面气旋与天气
►关键能力·拓展(6个能力点)
能力点一 冷锋与暧锋的判读 能力点二 影响中国的准静止锋
能力点三 等压线图的判读 能力点四 台风与寒潮
能力点五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的影响 能力点六 强对流天气
►素养提升·训练(模拟+真题)
►核心概念
气团、冷锋、暧锋、准静止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锋面气旋
1.气团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2.锋面
锋前、锋后是根据锋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决定,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为锋前,锋线后为锋后。
3.锋与天气
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低气压带与低气压不是一回事。低气压带是呈带状的气压较低的区域,其影响范围较大;低气压是指中心气压较四周低的块状气压分布,其影响范围较小。
等压线是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都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1.台风
(1)台风的结构及天气
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三部分。
(2)台风危害大的原因和防御措施
2.影响我国的寒潮
1.认识副高
2.副高对我国锋面雨带的影响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经常处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
(1)正常规律:冬季副高脊线位于15°N附近,伴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副高脊线缓慢地向北移动。
(2)异常年份
①副高强的年份(副高较常年偏北),副高西伸北进快,夏季风北移速度快,北方雨季提前,雨季延长,降水增多;而南方雨季变短,降水变少,易出现北涝南旱。
②副高弱的年份(副高较常年偏南),副高西伸北进慢,夏季风北移速度慢,雨带长时间滞留在南方,导致南方雨季延长,降水增多;而北方雨季变短,降水减少,容易出现南涝北旱。
3.副高对台风的影响
(1)影响台风的形成
副高南侧纬度低,海水温度高,能为台风提供足够的热量;台风是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副高是高压系统,气流下沉,二者势力上是此消彼长,垂直方向气流相互抑制。距离副高近的区域,气压、气流均有相互抵消的趋势,台风很难形成;只有低压系统势力很强大、距离副高稍远一点的南部海域才利于台风的形成。
(2)影响台风的移动
台风移动方向基本上取决于副高四周的引导气流:如果副高西伸并加强,或者台风发生在副高南部边缘,台风就在东南风引导下沿副高南侧西行;如果副高东退或断裂,台风就可能在高压的西缘或裂口处转向北行,当绕到高压北部边缘,在西南风影响下,就向东北移动。
(2024·浙江·高考真题)2023年某日,一场源自地中海的风暴席卷黑海北岸,给甲地带来强降水。下图为该日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甲地出现强降水,主要因为甲地( )
A.大气受热上升强B.位于高压脊附近
C.位于气旋中心D.位于锋线前方
2.未来两日,甲地风向变化最大可能是( )
A.东北→西南B.东北→西北
C.西南→东南D.东南→西北
(2023·江苏·高考真题)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 )
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
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
4.此刻影响西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 )
A.冷干B.冷湿C.暖干D.暖湿
5.未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华中地区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2023·广东·高考真题)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
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7.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对流旺盛B.逆温增强C.暖锋经过D.冷锋过境
(2024·安徽六安·模拟预测)2024年4月30日上午,“强对流刺客”——飑线扫过福建,受其影响,福州出现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飑线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具有不同性质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稳定层结,是飑线形成的必要条件。下图示意该日某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图中阴影区为飑线,粗线为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在垂直方向上,有利于飑线形成的气团分布是( )
A.高空干冷,低空暖湿B.高空暖湿,低空干冷
C.高空干暖,低空冷湿D.高空冷湿,低空干暖
9.夏季午后“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减弱B.热量加强C.水汽得到补充D.湖面摩擦力小
10.图中飑线的移动方向是( )
A.东南B.西南C.西北D.东北
(2024·湖南·模拟预测)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 )
A.位置偏北,风速偏大B.位置偏北,风速偏小
C.位置偏南,风速偏大D.位置偏南,风速偏小
12.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 )
A.台风形成B.寒潮结束C.沙尘肆虐D.对流加剧
13.现代商用飞机可利用温带急流加速,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的航线是( )
A.北京飞往乌鲁木齐B.香港飞往堪培拉
C.东京飞往莫斯科D.旧金山飞往纽约
(2024·安徽安庆·三模)由于台风周围气压分布的疏密程度不均匀,其强风区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在西北太平洋,一台风自东向西(或西北)移动时,通常在台风的右半圆内风较强,而在左半圆内风力较弱。所以台风的右半圆称“危险半圆”(Ⅰ、Ⅳ),左半圆称“可航半圆”(Ⅱ、Ⅲ)。图为台风区内“危险象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航行在台风外围风圈的海轮上,海员在甲板上背风而立,台风眼最可能位于其( )
A.左前方B.右前方C.左后方D.右后方
15.Ⅰ区域因风速大、海浪高、航行风险最大,称为台风危险象限。原因是Ⅰ区域( )
①海洋宽阔面广,摩擦力很小,风浪会加大
②风向与台风移向一致,两者叠加风速增大
③与副热带高压相邻,气压梯度大,风力大
④因风向右转,船只易被吹进中心,难驶离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6.为制作台风可能登陆地区的灾害风险强度评估图,可借助( )
A.RS和GPSBB.RS和GISCC.RS和电子地图D.GIS和数字地球
(2024·辽宁辽阳·模拟预测)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立冬后,影响我国的冷锋活动逐渐增多。下图为2023年秋末我国部分地区的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此时最可能天气晴朗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8.比较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及原因是( )
A.甲地小于乙地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B.乙地大于甲地乙地近地面摩擦力较小
C.乙地小于甲地甲地近地面摩擦力较大
D.甲地大于乙地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19.此时山西大部分地区盛行( )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2024·江西南昌·模拟预测)下图是E地5月9日8:00天气形势,5月9日20:00锋线经过E地,5月10至11日E地日平均气温上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5月9日12:00时,E地( )
A.气压下降B.风力增大C.气温降低D.相对湿度上升
21.导致5月10至11日E地日平均气温上升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C.气团性质D.气流方向
(2024·浙江杭州·模拟预测)锢囚锋是由冷锋追上暖锋或由两支冷锋迎面相遇,将锋前的暖气团抬离地面,近地面由原来的两个锋面合并后形成的新锋面,叫锢囚锋。下图示意甲地附近某次锢囚锋形成过程及当时该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2.根据气流运动判断,该锢囚锋形成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Ⅰ、Ⅱ、ⅢB.Ⅲ、Ⅰ、ⅡC.Ⅱ、Ⅲ、ⅠD.Ⅰ、Ⅲ、Ⅱ
23.下列叙述最能说明甲处该时段天气特点的是( )
A.阴雨连绵无晴天B.风和日丽冰雪寒C.狂风暴雨秋意浓D.晴空艳阳春风暖
24.(2023·辽宁·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
(2)指出7月影响甲地的主要天气系统,分析该系统对甲地天气的影响。
(3)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
【试题解析】
【答案】1.D 2.A
【解析】1.读图可知,甲处附近有低压槽分布,该低压槽位于气旋偏东侧,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侧低压槽处气流由南部纬度较低的暖气团主动向北部纬度较高的暖气团移动,容易形成暖锋,甲位于暖锋的锋前,因此出现降水,D正确;甲处并没有位于气旋中心,大气也没有受热强烈上升,AC错误;甲处附近分布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且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B错误。故选D。
2.读图可知,甲地目前位于低压中心偏北侧,气压梯度力指向偏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偏北风);之后随着风暴中心的移动,两日后甲位于低压中心的偏南侧,气压梯度力指向偏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3.B 4.C 5.C
【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蒙古气旋与周围地区之间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且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说明冷锋活动强于暖锋,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乌尔特地区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此时为4月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乌尔特地区气候干旱,所以该地气团性质为暖干,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5.我国东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近,且位于其移动路径之上,受其影响较大,C正确;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远,受其影响较小,ABD错误。所以选C。
【答案】6.A 7.D
【解析】6.由材料可知,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水汽不会凝结。读图2可知,18日14时一20时气温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形成降水,且风速逐渐增大,应为风雨交加;同时在18日20时左右,离地2m气温开始逐渐低于0℃,降水容易以固态的形式呈现且气温依旧达到露点温度,在此阶段经历了大风、降雨、降雪且持续降温过程,因此天气变化依次为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此地位于我国吉林省,且在18日14时—19日20时经历了降水、大风、降温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此时为11月中旬,故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8.A 9.A 10.D
【解析】8.飑线属于强对流云带,气团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要有利于形成对流运动,高空气团干冷,容易产生下沉运动,低空气团暖湿,容易形成上升运动,A正确,B错误;按照气温越低,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越少的原理,干冷和暖湿气团容易形成飑线,相反,干暖和冷湿的气团性质搭配不容易形成,CD错误。故选A。
9.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此时湖面温度较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热量补充减少,"飑线"天气系统势力逐渐减弱,A正确。湖面摩擦力小、水汽得到补充、热量得到加强会使飑线天气系统势力加强,BCD错误。故选A。
10.依据图中的天气形势(等压线分布)判断,锋面以北为一股强冷空气,气团中心气压高达1070hPa,高压脊在飑线的西北方向,南部高压的中心气压在1040hPa,在飑线的偏南侧,由于两个高气压之间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低气压带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向,受南部高气压的阻塞作用,飑线无法向南移动,且西北侧有明显的高压分布,所以飑线只能随低气压带向东北方向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11.C 12.B 13.D
【解析】11.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与夏季相比,北半球冬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温带急流位置也应偏南,排除AB;北半球冬季温带地区地面温差较大,根据材料可知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温带急流风速也应偏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12.结合图示100 hPa等高线的分布可知,L处高空为低压中心,故L处近地面应为高压中心,受高空温带急流的推进,高空低压中心会向东南方向移动,进而促使近地面高压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该天气系统自高纬向低纬地区移动,易导致途经地区寒潮爆发。图中温带急流的路经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即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运动,冷空气南下运动被抑制,因此往往象征着寒潮结束,B正确。台风主要发生在热带海洋,与温带急流关系不大,且台风形成、沙尘肆虐、对流加剧都会使大气运动更加剧烈,ACD错误。故选B。
13.温带急流大致流向为自西向东,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的航线是旧金山飞往纽约,D正确。北京飞往乌鲁木齐,东京飞往莫斯科,都是飞机向西北飞,香港飞往堪培拉,飞机自北向南飞,都不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ABC错误。故选D.
【答案】14.A 15.C 16.B
【解析】14.台风是低压中心,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背风而立,低压在前方;由于台风的水平气流是在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而形成,所以低压应该在左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各象限内摩擦力无太大差异,①错误;一般台风东侧临近副高,气压梯度大,风力更大,③正确;台风系统整体向行进方向右侧移动,与台风内部水平气流偏转方向一致,叠加效应增大风速,船只更易被吹进中心,难以驶离,所以称之为危险象限,②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台风风险强度的评估涉及台风的位置需要获取影响及可能登陆地相关地理数据(地形、人口和城市分布等)的分析、处理和判断,可借助RS和GIS系统,B正确;GPS主要用来定位、导航,A错误;电子地图,即数字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对制作评估图作用小,C错误;“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制作评估图不需要用到数字地球,D错误。故选B。
【答案】17.C 18.B 19.A
【解析】17.根据图示信息,甲地和乙地位于冷锋锋后,多降水,故A、B错误;丙处于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C正确;丁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故D错误,故本题选C。。
18.风力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等有关。与甲相比,乙地等压线较稀疏,气压梯度力较小,但都位于冷锋锋后,差异较小,故A、D错误;乙地处于海域,近地面摩擦力小,加大风力,故乙地风力大于甲地,故B正确、C错误,故本题选B。
19.根据图示信息,山西北部是高压,气压梯度力由北向南递减,结合地转偏向力等进行判断,风向为东北风,故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
【答案】20.A 21.A
【解析】20.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图中冷锋锋线位于低压槽线,5月9日20:00锋线经过E地,5月9日12:00时,处在冷锋过境前,随着锋线的推进,E地距槽线也越来越近,故气压下降,A正确;图中等压线疏密变化不大,风力未显著增大,B错误;些E地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未明显降低,C错误;受单一气团控制,相对湿度不会明显上升,D错误。故选A。
21.5月10至11日E地日平均气温上升,是因为锋线过境后天气转晴,云量减少,太阳辐射增强,所以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A正确;天气转晴,云量减少,大气逆辐射弱,B错误;5月10至11日E地的气团性质是冷气团取代了暖气团,气温应下降,C与题意不符;气流方向不是导致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A。
【答案】22.B 23.A
【解析】22.根据材料“锢囚锋是由冷锋追上暖锋或由两支冷锋迎面相遇,将锋前的暖气团抬离地面,近地面由原来的两个锋面合并后形成的新锋面”可知,。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图Ⅲ时刻),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图Ⅱ时刻为锢囚锋。因此该锢囚锋形成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Ⅲ、Ⅰ、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锢囚锋锋线两侧都为冷气团,分别是原先冷锋后面的冷气团和暖锋前面冷气团,暖气团被抬离地面,锢囚在高空,近地面冷气团的上方。锢囚锋具有冷暖锋的特点,锋面过境时,两侧均为降水区,先是暖锋云系和连续性降水,而后转为冷锋云系和阵性降水。因此甲处此时以降雨天气为主,BD错误。秋季气温较高,冷气团势力弱,不易形成锢囚锋,因此C选项错误,故选A。
24【答案】(1)1月甲站受偏西风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该站周边及上游地区位于风场辐合区;该地地势起伏较大,西南风迎风坡抬升气流显著,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和增强。
(2)反气旋性环流。该地位于反气旋环流东侧,西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反气旋控制下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3)夏季气温较低,冬季寒冷;夏季降水较甲地偏多,冬季少雨;整体降水季节变化较甲地小。
【详解】(1)依据图中信息,1月甲地出偏西风,偏西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该站周边及上游地区位于风场辐合区,偏西风风向、风速变化区,加西南风迎风坡地形抬升影响,使气流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降温,水汽容易凝结,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和增强。
(2)依据图中信息,7月存在反气旋性环流(风场顺时针旋转),环流中心位于里海南部,高压或高压脊控制时,风力一般较弱。甲地处于反气旋性环流的东侧,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另外受反气旋控制时,以下沉气流为主,多晴热(晴朗)天气。
(3)根据1月和7月环流分析可知,1 月主要盛行西风环流,7月高压北抬,西风环流减弱。乙地终年盛行西风(深居内陆,水汽到达量小),为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季气温较低,冬季寒冷,而甲地三面环山,冬季阻挡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使冬半年的气温相对温和。乙地夏季降水较甲地偏多,冬季较甲地少雨, 整体降水季节变化较甲地不明显。
知识点
三年考情
具体考点
锋与天气
2024山东、2024吉林、2023广东、2023山东、2022重庆、2023浙江、2023湖南、2022海南
冷锋、准静止锋
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2023辽宁、2023湖南、2022海南
高压(反气旋)、低压(气旋)
锋面气旋与天气
2024山东、2023江苏、2022天津、2022江苏
锋面气旋、等压线判读
概念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
分类
温度比移经地区气温高的气团叫暖气团,比移经地区气温低的气团叫冷气团
天气
单一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的区域,天气现象单一,多晴朗天气
概念
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作锋面,如图中B。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作锋线,如图中C。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天气特征
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别很大,锋面附近常伴有云、大风、降水等天气现象
类型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
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移近
暖气团主动移近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相同点
气团位置
①冷气团密度大在下;
②暖气团密度小在上;
③锋面两侧气温气压差异大,风力大
不同点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均力敌
雨区位置
锋前锋后都有,以锋后为主
锋前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雨带宽窄
雨带较窄
雨带较宽
雨带最宽
降水
持续时间短,强度大,阵性
时间长强度小,持续性
时间最长
移动速度
速度快
速度慢
原地徘徊
锋面坡度
坡度最大
坡度较小
坡度最小
暖气团上升状况
被迫抬升
主动爬升
缓缓上滑
图
例
侧
视
图
锋面
符号
天气
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阴天、刮风、降雨(雪)、降温
阴天、降雨、持续性降水
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取代原有暖气团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晴)
暖气团取代原有冷气团位置,气温升高,气压升降低,天气转晴(暖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
冬季的寒潮、夏季的暴雨、秋季的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华南准静止锋:清明时节雨;
江淮准静止锋:梅雨(6-7月长江中下游);昆明准静止锋(冬):贵阳天无三日晴;天山准静止锋:冬、春降水较多
低气压(气旋系统)
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气流形成
(北半球)
风
向
北
半
球
逆时针流向中心
顺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南
半
球
顺时针流向中心
逆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
形成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概念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上图所示:
锋面的位置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锋面的类型
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其冷锋的位置总是在气旋(低压)中心的西侧和西南侧,如上图中M;暖锋的位置总是在气旋(低压)中心的东侧、东北侧和东南侧,如上图中N
锋面的移动
南半球锋面气旋的冷锋和暖锋的位置和北半球相同,但其移动方向和北半球相反
锋面附近的风向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
天气特点
暖锋N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看符号
看冷气团运动方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看锋面坡度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不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方为锋前,锋线后方为锋后
看过境前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过境前
气温高,气压低
过境后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过境前
气温低,气压高
过境后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根据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差异判断
冷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节的沙尘暴,都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而暖锋对我国的影响比较小
华南准静止锋
形成原因
冷空气南下后势力减弱和南岭山脉的阻挡等所致
影响范围
锋区多停滞于22°~25°N之间,主要活动于南岭山脉或南海地区
出现时间
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出现于冬、春两季和秋末
主要影响
冬季降水不强,春夏季可发生暴雨,持续数天,甚至10天以上
江淮准静止锋
形成原因
六月中旬,冷空气势力还比较强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
影响范围
江中下游地区和台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
出现时间
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
主要影响
形成梅雨,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昆明准静止锋
形成原因
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冬半年,锋面呈西北—东南走向,南下冷空气在向西南移动过程中,受云贵高原阻挡而停滞与西南暖湿气候相遇,形成准静止锋
影响范围
贵阳与昆明冬季气候不同成因:贵阳位于锋面的冷空气一侧,气温较低,多阴雨天气。昆明位于锋面的暖空气一侧,天气晴朗且冬季气温较高
出现时间
冬半年
主要影响
贵阳:降水多于昆明,气温低于昆明。
昆明“春城”成因:冬半年昆明准静止锋;夏季海拔高气温不高
天山准静止锋
形成原因
不太强的冷锋进入准噶尔盆地后,被天山阻挡,使冷锋停滞不前,常形成地形锋性质的天山准静止锋
影响范围
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
出现时间
冬、春降水较多
主要影响
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造成阴雾或微雪天气
判读气压形式
低压中心(如图中D处):等压线为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如图中C处):等压线为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如图中E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处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低压槽(如图中F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处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鞍部(如图中B处):两个低压或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中A处吹偏南风)
判断南、北半球
风向箭头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风向箭头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判断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中A地)
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中B地)
判断季节
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判断天气状况
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中D处和F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中C处和E处
组成
天气
天气特征
外围大风区
风速由外向内增加
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来势凶猛,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旋涡风雨区
产生最强烈的降水
台风眼
无风、少云和干暖
危害大
的原因
①降水量大;②风力强、风速大;③受灾地区人口密度大;④经济发达,如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业、文化娱乐产业产值高、密度大;⑤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弱,各种减灾工程设施较少
防御
措施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②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③将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④有关部门要做好户外广告牌的加固;⑤建筑工地要做好临时用房的加固,并整理、堆放好建筑器材和工具;⑥园林部门要加固城区的行道树
时间分配
冬半年
9月至次年5月
高峰期
春季高峰期:3—4月;秋季高峰期:10—11月
发源地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路径
偏西路径
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
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
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地区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影响差异
山体北侧
受东西向山地阻挡,使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
山体南侧
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影响范围
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到两广地区
危害
影响农业
低温、大风对北方农牧业有重大危害
地区差异
北方地区因秋末寒潮带来的初霜,使晚秋作物遭到冻害;牧区因寒潮霜冻,使牧草和牲畜受灾
主要天气
北方
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
降温、冻害、雨雪等
发生频率
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防御措施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防寒准备;
②防冻寒:培育耐寒品种,采用技术措施为农作物保暖,为牲畜搭建棚舍降低死亡率;
③防雪:及时为交通和电力设施除雪,保障交通和电力的持续性;
④防风:加固户外设施,停止出海捕鱼
纬度位置
全球性大气环流系统,通常活动在较低纬度上空
海陆位置
由于海陆热力的影响,副热带高压带常分裂成几个具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体,主要位于海洋上,常年存在,夏季增强。西太平洋副高在盛夏时一般呈东西向的椭圆形,而西端的高空脊伸达我国沿海夏季可伸入大陆,所以直接影响我国天气的并不是西太平洋副高主体,而是它伸向我国大陆的高压脊
对我国的影响
影响我国的副高指的时西太平洋副高(夏威夷高压)向西伸出的脊或高压单体,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简称副高
副高控制下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易出现晴朗少云的高温干旱天气,如我国江淮地区7-8月伏旱天气;
副高控制的周边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易出现降水天气
夏季,副高强度强,范围广;冬季,副高强度弱,范围小;从冬季到夏季其势力由弱到强,自南向北移动;从夏季到冬季由强到弱(减弱),自北向南移动
时间
副高脊线位置
雨带位置及影响
4、5月
15°N~20°N
4月登陆华南,5月到南岭
6月中旬
20°N~25°N
江淮地区的梅雨(华南则转入晴热干旱的盛夏)
7 月 中 、
下旬
25°N~30°N
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江淮梅雨结束,伏旱开始;华南台风明显活跃)
7月底至
8月初
跨过30°N到达最北位置并在此停留
华北、东北
8月下旬
自北向南迅速撤退
华西秋雨(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
9月上旬
回撤到25°N附近
10月上旬
回撤到20°N以南
定义
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和飑线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它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成因
强对流其实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而导致出的天气现象
主要天气现象
飑线
气象上所谓飑,是指突然发生的风向突变,风力突增的强风现象。而飑线是指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沿着飑线可出现雷暴、暴雨、大风、冰雹和龙卷等剧烈的天气现象,它是一条雷暴或积雨云带。
飑线是受起伏地形和热力分布不均而产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的综合结果
龙卷风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由雷暴云底伸展至地面的漏斗状云(龙卷)产生的强烈的旋风,其风力可达12级以上,最大可达100米/秒以上,一般伴有雷雨,有时也伴有冰雹
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其形成和发展同飑线系统等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龙卷风更严重一些。它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大量的能量供应,因而需要有强烈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存在
冰雹
冰雹是从雷雨云中降落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降水。常见的冰雹大小如豆粒,直径2厘米左右,大的有像鸡蛋那么大(直径约5厘米),特大的可达10多厘米以上
冰雹是由于冰晶或雨滴在对流的积雨云中几上几下翻滚凝聚而降落的固体降水。它通常是产生在系统性的锋面活动或热带气旋登陆影响过程中,但也有局部性的。冰雹一般多出现在春夏之交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19 区域发展(思维导图 4大知识点 6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大都市辐射功能示意图及影响因素,产业结构的优化及产业结构升级,资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认识区域(思维导图 3大知识点 3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区域特征描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5 产业区位选择(思维导图 3大知识点 6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共3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农业主导因素分析,农业生产技术能力点四,工业集聚与分散的对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