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一单元峥嵘岁月——第3课 创作手法(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一单元峥嵘岁月——第3课 创作手法(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1页
    第一单元峥嵘岁月——第3课 创作手法(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2页
    第一单元峥嵘岁月——第3课 创作手法(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美术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第3课 创作手法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第3课 创作手法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目标,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表现形式》教学设计
    作者:kx
    单元概念
    美术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方式
    二、单元目标
    1.欣赏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
    2.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感受作品中蕴含的革命情感。
    3.理解“美术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方式”。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的内容意在通过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与探究,总结艺术家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所展现的基本的创作手法、技法、题材、色彩、构图及内容等,利用不同的创作技法在美术作品中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想法,从而提高学生自己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美术课本走进生活,主动的去学习和欣赏生活中的优秀的美术作品,并能够从美术作品中去感悟革命精神。
    课标引领
    1.审美感知:通过对同一个题材,不同形式的作品进行分析和探究,感悟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方法,并尝试运用基本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静姐大胆的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与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与美术作品的欣赏与探究,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去总结艺术家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所展现的基本的创作手法,并掌握基本的创作手法,能够将所学习到的基本的创作技法运用于实践当中,自主进行作品的分析与探究。
    3.创意实践:通过对同一个题材,不同形式的作品进行分析与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同一个题材下不同形式作品的创作风格与创作技巧,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总结出不同形式作品的创作技法,感悟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并能够简单的对作品进行分析与探究。
    4.文化理解:通过视频欣赏与作品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去弘扬中国的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能够从美术作品中去感悟,艺术家们是如何利用美术作品来传递革命精神,从而形成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探究,总结出美术作品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所学自主对作品进行分析与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视频资料等。
    学生:准备纸、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创作手法
    题材、构图、色彩、情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
    【视频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提问
    师:观看视频,你知道视频中记录的是哪一个事件吗?
    生:自主回答
    【教师进行引导并展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观看的视频的内容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召开的开国大典的相关视频,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教师继续展示课件图片并引导
    师:通过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在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中,艺术家们通过对重要历史时刻、重大历史事件的描绘,用画面定格了一个个值得铭记的历史瞬间,艺术家们是怎样表现这一历史时刻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创作手法》。
    (教师展示课题并进行板书)
    《创作手法》
    设问法
    讲授新知
    构建体系
    1、创作手法的种类
    【图片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
    师:看图欣赏,说一说艺术家在表现主题方面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法。
    生:观看课件
    【教师进行引导】
    作品1:开国大典 (油画) 董希文
    作品2:开国大典·人民万岁 (油画)李成民
    2、作品《开国大典》鉴赏与分析
    作品1:开国大典 (油画) 董希文
    【视频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提问:
    师:观看视频,欣赏作品《开国大典》探究作品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生:自主回答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了艺术家在创作这个作品时,所投入的个人的思想与情感以及独特的创作技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幅作品!
    1.作品的创作特点
    【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并提问】
    师:画家运用了哪些元素烘托画面氛围?画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生:自主回答
    师:积极引导
    图1:金色的菊花,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精神与品质;
    图2:红色的灯笼,为开国典礼增加喜庆、欢快的节日氛围;
    图3:白鸽,象征中国人通过艰苦奋斗赢得的和平自由的生活;
    2.作品内容分析
    【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并提问】
    师:看图分析,作品中都描绘了哪些人物?为什么这样组织画面?
    生:自主回答
    师:整个画面形成了左实右虚、左近右远,但又相互呼应的布局,毛泽东主席魁梧的身姿处于画面的中心,体现了领导我们党、领导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的地位。
    3.作品的构图技巧
    【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并提问】
    师:看图分析,作品的构图特点有哪些?
    生:自主回答
    师:几何中心是画面对角线的交点,《开国大典》中,毛泽东手里的稿件正好处在几何中心,这是作者特意安排的,那么作者想把观者的视觉中心向哪里引导,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生:自主回答
    师:在构图上,整个画左实右虚、左近右远、又相互呼应,天安门上的国家领导人和广场上的群众包含在同一个画面中,体现了“人民大团结”的意境。
    把毛泽东安排在画面正中间,其他领导人都站在左侧三分之一的画面上,形成左实右虚相差悬殊的布局;
    4.作品的色彩特点
    【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并提问】
    师:看图分析,作品的用色特点有哪些?
    生:自主回答
    师:在色彩的运用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和对比。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白云、绿树和鲜花形成强烈对比,使画面热烈而明快;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描绘,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
    3、作品《开国大典·人民万岁》 鉴赏与分析
    作品2:开国大典·人民万岁 (油画)李成民
    【图片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
    师:结合历史资料画面对比观察,艺术家是如何去处理这幅美术作品的?
    生:自主回答
    师:艺术家以满天红色或遍地红旗作为集体记忆的情感,表达人潮攒动、鼓乐齐鸣的节日氛围,载歌载舞、笑逐颜开的喜悦场面,画家们用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提炼概括后的画面形式,记录了国庆欢快热烈的情境,体现普天同庆的美好。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小组合作
    深入探究
    1、作品赏析
    作品新中国诞生 (中国画) 2012—2015年 唐勇力
    【图片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
    师:同样是“开国大典”的题材,看看这幅作品的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生:自主探究
    师:作品以中国画长卷的形式,采用广角式的表现手法,艺术性地向观者展示了开国大典的恢宏场面。
    1.作品的创作历程
    【视频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提问
    师:视频欣赏,感受艺术家是如何去创作这幅美术作品的?
    生:观看视频
    教师进行引导并继续提问
    师:作品在表现形式、画面构图、形象塑造、色彩搭配,空间处理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生:自主探究
    1、构图特点
    【图片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
    师:对比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作品,分析这幅作品的构图特点有哪些?
    生:自主回答
    师:整幅作品构图严谨而富有观赏性,人物刻画面目生动,神采飞扬,色彩运用端庄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横幅大画面一字排开正面直立的人物群像,实再现了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63位委员的风采,气势恢弘,也展示了泱泱大国的气度。
    2、服饰特点
    【图片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
    师:分析这幅作品在服装的安排上有哪些特点?
    生:自主回答
    师:在服饰上,主要国家领导人多穿中山装,民主党派人士多穿长袍马褂,归国华侨则多穿西装,服装的样式、颜色等各有差别。
    3、画面氛围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
    师:画家运用了哪些元素烘托画面氛围?画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
    师:画面中毛主席居中,正对着麦克风,发表激动人心的讲话,两侧人物根据史实,依次排列,气势宏大。人物前面,汉白玉栏杆耸立;人物背后,红色城楼雕梁画栋,大红灯笼喜庆庄严,和平鸽展翅飞翔,为画面平添了活泼与灵动。
    4、人物安排
    【图片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
    师:观看图片,说一说你认识的画中的哪些人物?
    生:自主回答
    师:看图分析,根据画家的线描创作稿,探究传统工笔画的笔墨技法及造型特点有哪些?
    生:自主探究
    师: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白描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依靠线本身的刚柔,粗细、巧拙,方圆,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
    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
    实践法、多媒体教学
    课堂实践
    巩固知识
    1、课后作业
    自选欣赏更多的作品,尝试讨论并讲述美术作品中创作手法和创作意图的关系有哪些?
    2、作品展示
    讨论法、讲授法
    课堂总结
    拓展学习
    光辉岁月,不忘初心。“美术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方式”。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动的去欣赏生活中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够从美术作品中去体验感悟革命精神,感受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将这种优良的中华文明革命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

    相关教案

    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表现形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表现形式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感知,文化理解,教师提问,图片展示,作者简介,背景介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课 情感表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课 情感表达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视频展示,图片展示,教师进行引导,教师继续引导提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