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展开.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2.学会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学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教学难点:学会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教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读旁批的4个问题并猜测文中到底写了什么?1.问题一: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a.猜一猜,课文中到底写什么?生:文中一定会提到呼风唤雨这个词语。b.比对朗读1、2自然段,你发现什么?生:文中真的提到了呼风唤雨这个词语。师:那这两段中的关键词是什么?生:呼风唤雨。c.师小结:是的,我们可以针对内容中的关键词提问。2.问题二:“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读问题,猜一猜文中会写什么?生:会写到这两个词语。生:可能还会分别说说发现有哪些?发明有哪些?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生:课文中提到了这两个词语,并写出了它们的差别。总结:我们也可以抓住关键词的差别来提问。3.问题三:‘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什么?a.读问题,猜文中会写什么?生猜。b.师生共同发现:关注加引号的特殊之处来提问。4.问题四:20世纪的科学技术还创造了哪些神话?读问题,猜文中会写什么?生猜。你从还创造这个词猜猜文中会写什么?生:文中会写已创造的。生:还会关联未来生活。师总结: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已写的,结合未来提问。学习怎样提问。默看27页课后习题三个问题,分别思考一下每个问题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影响吗?生自己默看思考。生讨论。师生共同发现:第个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2、3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问题。怎样提问呢?看问题2、3师生共同归纳。关注文中引用的诗句来提问。关注为什么这样写?提出批判性的问题。师总结:今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要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练习: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飞机,更没有宇宙飞船。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问题清单:①片段最后一句话中引用了两句诗,体现的是什么?②“‘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什么?③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1)上面的问题清单中,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是( ),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是( ),可以引发深人思考的问题是( )。(2)对问题①,同学们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在你赞同的看法后面打“√”。A.科学家给世界带来了美丽景象,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B.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3)回答问题②时,同学们找到了更多“科技使幻想变为现实”的例子,选一选。A望远镜 B人工降雨 C跨海大桥 D.潜艇 E.飞机 F电话千里眼( ) 顺风耳( ) 呼风唤雨( )八仙过海( ) 龙宫寻宝( ) 腾云驾雾( )(4)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处。照样子,联系生活经验说说你的体会。例:我今年乘坐高铁出行,此去年坐普通列车快多了,高铁给生活带来了便捷。 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看提问----猜----比对有影响的问题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