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石油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准确填涂。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按照题号在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56分。1-8为单选,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9-12为多选,每小题6分,每小题至少2个选项正确,选不全得3分,只要有错误选项得0分,全部选对得6分。)
1、在研究下列各种运动情况时,可以将研究对象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马拉松运动员完成比赛的平均速度
B.研究跳水运动员的入水姿势对溅出水花的影响
C.研究体操运动员的动作
D.研究发球时乒乓球的旋转对轨迹的影响
2、2021年7月27日东京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陈芋汐与张家齐夺得冠军。如图所示是她们比赛时动作高度同步的情景,说她们同步是因为( )
A.她们相对于跳台始终是静止的 B.陈芋汐相对于张家齐始终是静止的
C.张家齐相对于陈芋汐始终是运动的 D.她们相对水面始终是静止的
3、2023年10月5日的清晨7时男子马拉松比赛开始,中国选手何杰到40公里的时候加速,开始独自领跑。最终,他以2小时13分02秒的成绩夺冠,这是中国队亚运史上首枚男子马拉松金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2023年10月5日的清晨7时指的是时刻
B.何杰到40公里的时候加速,“40公里的时候”指的是时间间隔
C.2小时13分02秒指的是时刻
D.何杰到40公里的时候加速,40公里指的是位移
4、为了推行绿色出行,小明骑车出行,物理知识学习让小明对车轮位移计算产生了兴趣。对车轮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车轮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车轮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 )
A. B. C. D.2R
5、如图所示为质点的x−t图像,它对应的v−t图像是哪一幅( )
A. B. C. D.
6、汽车刹车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汽车( )
A.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1m/s2 B.汽车刹车的初速度大小是4m/s
C.汽车运动到速度为零的时间是5s D.在5s内的位移是16m
7、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如图所示,已知AB=18m,BC=30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小球在经过A、C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
A.6m/s 12m/s B.6m/s 18m/s C.3m/s 5m/s D.3m/s 7m/s
8、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时计时,第4s内的位移是14m,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第5s内的位移为18m B.前4s内的位移为32m
C.物体的加速度为4m/s2 D.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9、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s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m/s2
B.10~15s内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C.15~25s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2m/s2
D.汽车全段的平均加速度为1.2m/s2
10、甲物体的重量是乙物体的5倍,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与甲物体同时自由落下,在它们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下落1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B.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C.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11、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上,物块以大小为6m/s的初速度从A点沿斜面向上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2s后到达B点(图中未画出),物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4m/s。小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 )
A.1m/s2 B.3m/s2 C.5m/s2 D.7m/s2
12、2022年2月中国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冬奥会上的冰壶项目是极具观赏性的一项比赛,将冰壶运动简化成如下模型:从A点以初速度掷出,沿直线AD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恰好停在营垒中心点D处,AB=BC=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壶在AB、BC、CD三段上运动的时间之比=3:2:1
B.冰壶在A、B、C处的速度大小之比=3:2:1
C.冰壶从A运动到D的平均速度为
D.冰壶运动到AD中点位置的速度为
二、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每空3分。)
13、(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8V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最佳的方法是________。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B.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量取其倾角,用求出加速度
D.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由图像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电源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设A点为计时起点(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C点的瞬时速度=__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m/s2。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
14、(10分)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刹车2s后它的速度降为6m/s。求:
(1)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汽车刹车后8s末的速度大小;
(3)汽车刹车后第2s内的位移大小。
15、(10分)钢球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落地时的速度为30m/s,g取10m/s2。
(1)它下落的高度是多少?
(2)它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多少?
16、(12分)为了确保校园道路安全,学校门口道路设置有橡胶减速带如图所示,一汽车正以=15m/s的速度行驶在该路段,在车头离减速带=50m处司机发现减速带,并开始做匀减速运动,汽车车头到达减速带时车速v=5m/s,然后汽车以5m/s的速度匀速通过减速带,通过后立即以a=2.5m/s2的加速度加速到原来的速度。汽车车身长5m,减速带的宽度忽略不计。求:
(1)汽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从开始减速到恢复至原速所用的时间;
(3)汽车从开始减速到恢复至原速通过的总位移大小。
大庆石油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高一物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1-8为单选,每小题4分;9-12为多选,每小题6分)
1-8ABACDDBD 9-12AD、AC、AC、BD
二、实验题(共1小题,每空3分.)
1、C 2、D 3、1.7 6.4
三、计算题(共32分)
14.(10分)
解: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10m/s,v=6m/s(1分)
(1)m/s=−2m/s2,(2分)
即加速度大小为2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分)
(2)由得刹车时间s=5s,(1分)
即刹车后经5s汽车停下,所以汽车刹车后8s的速度大小为0。(1分)
(3)由得刹车1s后速度:
=10m/s−2m/s2×1s=8m/s,(2分)
第2s内位移:s=7s。(2分)
15.(10分)
解:(1)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m=45m;(2分)
(2)前2s内的位移为m=20m,(2分)
平均速度为m/s=10m/s;(2分)
(3)落地时的速度为=30m/s,所以总时间t=3s,(2分)
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ℎ′=45m−20m=25m。(2分)
答:(1)它下落的高度是45m;
(2)它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10m/s;
(3)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25m。
16.(12分)
解:(1)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根据
,(2分)
可得m/s2=2m/s2;(1分)
(2)则汽车减速过程的时间为
=5s,(2分)
汽车匀速运动过程所用时间为
s=1s,(1分)
汽车加速到原来速度所用时间为
=4s,(2分)
则汽车从开始减速到恢复至原速所用的时间为
=10s;(1分)
(3)汽车加速到原来速度通过的位移为
=40m,(2分)
则汽车从开始减速到恢复至原速通过的位移为
=95m。(1分)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物理试题,文件包含物理试题pdf、答案docx、物理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传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东传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传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东传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