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95374/0-17299989076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95374/0-172999890770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95374/1-172999891341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95374/1-172999891343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及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95374/3-17299989151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及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95374/3-17299989151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及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95374/3-172999891519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及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95374/2-17299989144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及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95374/2-172999891445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及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95374/2-17299989144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TDA)诊断性测试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TDA)诊断性测试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语文试卷,文件包含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docx、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pdf、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及解析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二、非选择题。
4.(共 4 分)
宋代皇陵选址的变化体现在从以五音姓利为主要标准转向以形势宗理念为主。(2 分)
变化的原因:①包括士族门阀的式微导致五音姓利在民间的影响力减弱。②同时形势宗和理气宗在 民间形成广泛的社会认知基础。③宋代皇陵选址更注重山水形势的实际情况。④风水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也可能对皇陵选址的变化产生影响。(2 分)
5.(每点 2 分,共 6 分)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风水并非万能,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也不能完全改变一个环境的气场。因此, 在对待风水时,我们不应过分依赖或迷信,而是应该将其作为一种参考和辅助手段。
其次,我们应该结合现代科学知识来分析和判断风水观念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例如,风水观念中强调的通风、采光、环境绿化等因素,在现代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合理的风水观念,为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风水观念与现代社会文化的融合。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传承和应用风水观念时,我们应该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对其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造,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8.(每点 2 分,共 6 分)
①该段直接描绘了山谷微风的特点,为全文奠定了基调,使读者对山谷微风有了初步的认识。
②该段作为过渡,将前文对山谷微风的初步感受与后文对微风的细致描绘和深入思考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③该段为后文作者产生无边遐想提供了情感基础和启发,使得遐想更加自然流畅。
9.(每点 1 分,答出 3 点给 4 分)
①对自然风与人工凉风、历史长河中的豪杰壮举的对比思考,对自然风的恒久与历史的变迁产生感慨。
②对自然风与文学中自由精神的联系思考,对自然风与文学艺术的相通之处产生联想。
③还可能包括对童年生活、少年时期寻找穿堂风的回忆和怀念,以及对现代生活中自然风的缺失和人工凉风的普及的反思。
1
2
3
6
7
11
12
15
19
C
D
C
D
A
C
B
B
A
10.(共 3 分,每对一处给 1 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BDG
13.(8 分)
如果老百姓穷困不堪,夷狄等少数民族侵犯中原,纵然满街道上都长着芝草,苑囿中有凤来筑巢, 这与桀、纣时又有什么差别呢?
(“不足,贫困不富裕”“街衢,街道”“巢,筑巢”,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共 4 分。)
只希望陛下思虑而不懈怠,那么治国大道的功绩就可以和三皇五帝时同等兴盛,万世的福祚与天地 一样久远。
(“三五,三皇五帝”、“比隆,同等兴盛”、“祚,福气”,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共 4 分。)
14.(每点 1 分,共 3 分)
①以民为本;②宽以待民;③善于纳谏。
16.(每点 2 分,任答 3 点给满分,共 6 分)
①开篇两句直接赞颂李杜诗文的万丈光芒,凸显其文学成就之高。
②诗人用“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比喻,讽刺那些无知之辈对李杜诗文的诽谤,进一步强调李杜诗文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③诗人通过描绘李杜诗文的创作过程如同大禹治水般的宏大与非凡,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对李杜诗文创作才华的崇敬之情。
④诗人通过想象自己生出双翅,飞遍八荒,寻找李杜诗文的精髓,以及与李杜精诚交通,获取他们的创作灵感,表达了自己对李杜诗文的无限热爱和追求。
17.(每空 1 分,共 6 分)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8.(每空 1 分,共 3 分,必须为成语,意思用法相近可酌情给分)
①安身立命
②不容推卸
③任重道远
20.(每点 2 分,共 6 分)
①一定要追问这类重复的奥妙何在
②经典著作不可能所有部分都精彩
③阅读经典是人类成长的基本方式(经典应是常读常新的)
21.(共 3 分)
经典作品有着深刻的思想,永不蒙尘的主题,对人性和人类基本问题的某种洞察与诘问,以及经久不衰、代代传承的生命力。
22.(任选一句,共 5 分) 例:凡鸟偏从末世来
凡鸟二字属于曹公惯用的拆字法,两字合起来即是凤的繁体,指王熙凤。我们知道,凤凰是两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而曹公偏偏给了一个女子王熙凤之名,毫无疑问这是对凤姐之才的赞美。恰如秦可卿对王熙凤的评价,说她是脂粉堆里的英雄,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比过她,她是个男子万不及一的。而王熙凤从小也是被当作男孩教养的,小名叫凤哥儿,贾珍也说她从小玩笑着就有杀伐决断。
例:都知爱慕此生才
这句话说的是王熙凤的精明和才干。她年纪轻轻就深得贾母、王夫人信任和倚重,做了荣国府的大管家, 管理着大小事务,无论是贺吊往还,还是家宴年节,她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几乎从未出过纰漏,这让贾母、王夫人很是受用。
例:一从二令三人木
这句判词历来有多种解读,脂砚斋说是拆字法,由此可知,这句话里有三个关键字,即:从、令、休。“从” 可以解释为王熙凤对贾母、王夫人命令的听从,也可以理解为她对丈夫贾琏的顺从,这是刚开始嫁入贾府的王熙凤。对一切都还谨守着大家小姐和豪门媳妇的规范,并未露出其理家大才和对权势金钱的欲望。“令” 可以解释为她在理家之后的发号施令,作为荣国府大管家,她背后有贾母、王夫人的支持,因此可以对众人发号施令。也可以解释为她与丈夫在过了“蜜月期”之后,开始试着压制和命令丈夫去做事,此时也是琏凤夫妇关系紧张的开端。“休”字也有两种解释,可以理解为王熙凤的结局,即命休矣。也可以解释为贾琏对王熙凤做下的种种“罪行”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休弃了她。因此王熙凤才有了哭向金陵的结局。23.(60 分)
【材料解读】
材料以《2024 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为引子,特别强调了陕西西安在“五一”期间成为热门网红城市的现象。要抓住“西安”、“文旅融合新场景”、“传统文化输出”以及“沉浸式体验”等词汇来进行审题立意。
【角度选择】
文旅融合的角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到,西安之所以成为热门旅游城市,与其在文旅融合方面的创新密 不可分。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输出的角度:材料中提到了西安通过沉浸式体验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强劲输出。可以分析传统 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沉浸式体验的角度:分析沉浸式体验如何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以及如何在更多的文旅项目中推广和 应用这一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焕发活力。
【立意确定】
文旅融合与传统文化的新生:探讨文旅融合如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沉浸式体验与旅游业的未来:分析沉浸式体验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其对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文化自觉与旅游城市的品牌建设:从西安的案例中提炼出文化自觉在旅游城市品牌建设中的重要性。
【评分标准】
等级方面:高考作文评分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大部分。基础等级为内容和表达两项,内容主要包括题意、中心、内容、思想、感情等五个方面,表达主要包括文体、结构、语言、书写等四个方面。发展等级以深刻、丰富、文采、创新为衡量标准。基础等级分数要与发展等级分数相匹配,发展等级不能跨越基础等级。
字数方面:400 字以下的文章,3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5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只写标题的,给 2 分,不评 0 分。完全空白的,
评 0 分。
附参考译文: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我近来见人议论,认为上天呈现吉祥的征兆是美好的事情,频频上表庆贺。而我认为,只要天下太平,家家户户富足美满,即使上天没有祥瑞之兆,也可比尧、舜的清明之治了。如果老百姓穷困不堪,夷狄等少数民族又侵犯中原,纵然满街都长着芝草,苑囿中有凤来栖,这样的时代与桀、纣时又有什么差别呢?我听说后赵石勒称帝的时候,有个郡县的官员点燃连理木,煮白雉肉吃
(故意制造祥瑞)难道石勒就可因此被称作明君吗?另外,隋文帝最喜欢祥瑞,他叫秘书监王劭穿着特异的衣服,戴着奇怪的帽子,在朝堂上当着众位大臣洗手焚香,闭着眼睛,口中念念有词,读《皇隋感瑞经》。我过去看到这些人为制造祥瑞之兆,觉得可笑之极。身为国君应当治理好天下,以此来赢得百姓的拥戴。尧、舜在位时,百姓像对待天地那样敬重他们,像对待父母那样爱戴他们。不管什么事情,百姓都乐意去做,他们发号施令,百姓都乐意接受,这才是真正的祥瑞之兆啊。从今以后,各州府如果发现有祥瑞之兆, 就不要再上报朝廷了。”
贞观八年,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大蛇时常出没,崤山以东及江淮地区也常常发生洪灾。唐太宗向侍臣们询问此事,秘书监虞世南说:“春秋的时候,梁山崩塌,晋国国君召集大臣伯宗查问原因,大臣伯宗说: ‘山川是国家的主脉,所以山崩溃、河断流时,大王为此应该不再奏乐,不穿华丽的衣服、乘坐没有文饰的马车,用玉帛作为祭品依礼拜祭。’梁山,是晋国属地。晋国国君采纳了这个意见,果然事后再无灾害。汉文帝元年,齐、楚之地有二十九座山在同一天崩溃,洪水泛滥,汉文帝下令周围的郡国不再向朝廷进献供奉,又向老百姓施加恩惠,远近之地的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不久,灾害自然消失。后来汉灵帝时,有人在皇帝的御座旁发现了一条青蛇;晋惠帝时,在齐地发现了一条长三百步的大蛇,这条蛇经过集市进入朝堂。一般来说,蛇应当生活在杂草丛生的荒野,而这条蛇却进入了集市、朝堂,所以大家都非常奇怪。现在有人在大山、大河边发现了蛇,深山大河必潜藏着龙蛇,这是自然现象,实不足为怪。另外,山东普降
大雨,虽是寻常之事,但时间持续过长,恐怕民间有冤情,应当重新审理官司,或许可以顺从天意。而且邪不压正,只要修炼仁德就可以使灾害自然消失。”唐太宗觉得此话有理,于是就派使者到灾区赈济灾民, 采用宽大为怀的政策重新审理官司,平反了很多冤假错案。
中书侍郎岑文本呈上了一篇奏疏:我听说创业于乱世,是非常困难的;要守住已有的基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君王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巩固基业;要有始有终,才能将基业发扬光大。希望陛下能通晓古今之事,体察政治的得失,上以国家为重,下以苍生为念,公正地选举官员,慎重地实施赏罚,提拔贤才, 斥退庸人。清楚自己的过失并加以改正,从谏如流。用人不疑,言必有信。修养上,能无为无欲,修持心性,免去游宴畋猎的欢娱;去掉奢侈,一切从俭,节省大兴土木的费用。政治上,应崇尚清静,不要无休止地开疆拓土,应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但也不可忘了军备的必要。以上几点,是治国应当坚持的原则, 陛下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不才,只希望陛下思虑而不懈怠,那么治国大道的功绩就可以和三皇五帝时同等兴盛,万世的福祚与天地一样久远。即使出现桑穀那样的妖孽,有龙蛇兴妖作怪,鸡飞到鼎上鸣叫,晋地的石头会说话这样的怪事,也会转祸为福,化凶为吉,何况雨水这样的自然灾害,是阴阳变化的常事, 怎么可以说是上天在谴责陛下,而让您如此不安呢?臣听古人说:“农民劳动而君子抚养他们,愚昧的人发表议论,聪明的人择善而从。”臣妄自陈述肤浅之见,冒死进言。看了这篇奏疏,唐太宗认为非常有道理, 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答案解析
C【解析】“如唐陵选址皆依据五音墓法”错误。根据原文材料“可见,唐帝陵选址并未依据五音墓法 ,而是与山形水势结合紧密,侧重于地理形势的选择”可知,唐陵选址并未依据五音墓法。故选 C。
D【解析】原文材料一“东晋南朝之后,在堪舆思想的影响下,帝陵对所在的山形地貌也有了特殊要求 。如《葬书》描述吉穴四方的山水形势”是为了论证帝陵看重山形地貌。
C【解析】A 项体现的是“五音墓法”,属于“理气宗”,与形势宗理念不符;B 项虽然提到了山形地势 ,但更侧重于帝王的个人意志,不完全符合形势宗的理念;D 项“明清帝陵选址以形势宗龙、砂、穴、水为主要原则,兼以理气宗星卦理论”综合了形势宗和理气宗的理念,并非只体现形势宗。C 项“南宋宁宗永茂陵选址时,奏疏描述地形环境时提到‘冈峦环抱、气脉隐藏’等”完全符合形势宗的理念,即注重山水形势的选择。故选 C。
D【解析】D 项的理解有误。文章结尾提到维吉尔的名言,并非意在强调历史上的豪杰壮举会被时间淡忘,而是借以说明即使历史上的豪杰壮举,在时间的长河中也会变得无足轻重,相比之下,自然的力量如微风则更加恒久。因此,D 项对文章结尾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A【解析】B 项错误在于,文章并未通过对比穿堂风和山谷微风的不同特点来突出山谷微风的持续性和细致性,而是分别描述了作者对两者的不同感受。C 项错误在于,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并非通过描述与邻居聊天的场景来展现,而是通过对穿堂风和山谷微风的描述来体现。D 项错误在于,文章并未表达对现代生活的批判,而是通过对自然风的描绘来展现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BDG【解析】“隋文帝深爱祥瑞,遣秘书监王劭著衣冠,在朝堂对考使焚香,读《皇隋感瑞经》。”故选BDG。
C【解析】C 项,《齐桓晋文之事》中“不识有诸”中“诸”是“之乎”合称。
B【解析】“前往江淮赈济灾民、平反冤案”错误。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崤山以东及江淮地区也发生洪灾,唐太宗派使者去了灾区,并非亲自去,且使者不止去了江淮。故选 B。
14.(1)以民为本;(2)宽以待民;(3)善于纳谏。
【解析】文中提到“太宗谓侍臣曰:“朕此见众议以祥瑞为美事,频有表贺庆。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无祥瑞,亦可比德于尧、舜”以及“太宗以为然,因遣使者赈恤饥馁,申理冤讼,多所原宥” 和“太宗深纳其言”。
15.B【解析】B 项中,“却未能领略其治水般的深远意境”的理解有误。诗中的“治水航”并非指“深远意境”,而是用来比喻李杜诗文创作如同大禹治水般的宏伟气魄和超凡才华。
19.A【解析】A 表示否定或讽刺,与文中相同。 B 表示特定称谓; C 表示特定称谓; D 表示强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TDA)诊断性测试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语文试卷(001),文件包含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pdf、2024年9月诊断性测试语文答案及解析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年1月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届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THUSSAT高三上学期11月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PDF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