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反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反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第1页
    反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第2页
    反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反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反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电信诈骗的定义、类型、手段及危害,增强对电信诈骗的认知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对电信诈骗的警惕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目标‌:掌握预防电信诈骗的基本方法,能够在遇到电信诈骗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别诈骗手段‌: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和特点,如冒充公检法、虚假中奖、网络购物诈骗等,提高防范意识。
    ‌防范方法‌:教授学生有效的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和技巧,如核实信息、保护个人信息、谨慎投资等,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
    ‌知识转化为行动‌: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防范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有效识别和避免电信诈骗,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避免因贪小便宜或急于求成而陷入诈骗陷阱,从根本上预防电信诈骗的发生。
    通过本次班会,旨在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电信诈骗的真实案例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视频内容可以选取一个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如冒充公检法人员、中奖诈骗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电信诈骗的危害。
    案例一:
    李某(10岁)在其家中玩手机时,有人通过快手给其发信息,让其扫码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其按照对方要求扫码后,出现一个中二等奖的页面,随后对方以交认证金、解冻账号、任务未完成为由让其陆续向对方扫码付款3887元。截至2023年2月6日3时49分,其通过微信和支付宝扫码共付款3887元。
    案例二:
    张某女儿(10岁)拿着其手机玩耍,一某书app好友给其女儿转发了一张图片,并称转发该图片到其他群聊即可获利200元,其女儿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后,对方给发了一个收款二维码,其女儿扫码向对方转账后,对方称因其女儿是未成年人转账,导致对方账户被封,要求其女儿按照对方要求继续转账,其女儿继续扫对方收款二维码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18笔,共计40180元,后被李女士发现遂报警。
    案例三:
    赵某(12岁)在看某手上看到一个视频可以免费送某游戏皮肤,让添加他的群聊,后对方发二维码让用QQ扫码进入领皮肤,在确认领取的时候跳转页面变成了QQ群页面,其加入群后对方说支付1.88元,免费领取游戏皮肤,通过扫码微信支付并将支付截图发给对方,接着对方说其是未成年人,导致他们的商户被司法冻结6万,需要付款用户的配合激活账户来解冻商户余额,如不配合激活操作,将向法院起诉,接着对方指导其于2023年1月3日19时向对方指定微信账号转账3笔,计24200元。
    案例四:
    李某(13岁)在玩手机时,在某直播上看到可以免费领某游戏皮肤的视频,其添加上对方QQ群,群内有人发微信二维码,称添加微信可以领取游戏皮肤,其添加上对方微信号,开始和对方微信视频,对方通过视频指导其用手机使用微信扫码支付28笔,共计被诈骗3106元。
    案例五:
    有人将张某(14岁)拉进一个卖明星签名照的QQ群,然后一个陌生人加了其QQ好友,对方称买卖明星签名照属于侵犯明星隐私,要其接受调查,将要进监狱,然后其因害怕,就完全听从对方指示,对方通过QQ视频远程指挥其用父母的手机在某巴APP上付款,总计用其父母的支付宝在某巴平台上向对方账户付了35笔钱,共被骗15842元。
    案例六:
    李某(11岁)在网上搜索其喜欢的明星,并添加了明星的助理,对方让其给某愿公益转账后对方称其是未成年人导致其公司账号冻结,不冻结追究其责任,其按对方指导操作在2023年1月1日16时通过其舅妈的云闪付给某商城转账被骗33035元。
    ‌教师提问‌:看完视频后,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视频中的受害者是如何被骗的?
    电信诈骗有哪些常见手段?
    我们应该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二)知识讲解
    ‌电信诈骗的定义‌:简要介绍电信诈骗的概念,强调其利用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进行诈骗的特点。
    ‌电信诈骗的类型‌: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信诈骗类型,如冒充公检法人员、中奖诈骗、退税诈骗、网络购物诈骗、投资理财诈骗等。
    ‌诈骗手段分析‌:针对每种诈骗类型,分析其常用的诈骗手段、话术和心理战术,帮助学生了解诈骗分子的伎俩。
    (三)案例分析
    ‌校内案例‌:选取本校或周边学校近期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例,详细讲解受害者的被骗经过、损失情况以及警方破案过程,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警惕性。
    ‌社会案例‌:展示一些社会上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特别是那些涉案金额巨大、影响恶劣的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电信诈骗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① 刷单返利诈骗
    B某在微信群内看到了“免费送礼品、点赞评论返佣金”的信息及二维码,扫码联系上客服并按要求下载了一款APP,随后在 APP 内“接待员”的指导下做了5单小额刷单任务,并收到了对应的佣金,成功提现。随后,B某开始认购金额更大的组合任务单,投入总本金11万元,但在按要求完成后发现无法提现。APP“接待员”称因B某操作失误造成“卡单”,需要投入更多本金认购新的组合任务。B某方才发觉受骗。
    ② 网络交友诈骗
    某高校D同学出于好奇点击了网站上的同城交友广告,添加了一位头像为美女的网友。聊天中,D同学与对方的感情日渐升温,受对方诱惑答应裸聊。不久,对方以存有D同学的不雅照片及通讯录为由,以“将不雅照片发给通讯录里的人员”威胁其进行转账。D同学立即求助保卫处,未造成损失。
    ③ 网游产品虚假交易诈骗
    S某在玩游戏时看到一条“进群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的消息,申请进群后,一位网名“派送员”的人告诉S某扫描群内二维码便可领取大量游戏福利,S某扫描二维码并填写相关信息后,网页忽然显示微信将被冻结。S某联系“派送员”求助,对方称系S某操作不当所致,并向其推送至一位网名为“处理员”的人。“处理员”称需要通过转账证明微信是本人使用,验证后将如数退还所有资金。S某便按对方要求,先后向指定账户转账 18000 元,后因被对方拉黑才发觉被骗。
    ④ 虚假活动票务诈骗
    某高校Y同学在购买演唱会门票失败后,通过微博超话“发帖求助”,得到了自称有内部渠道的“黄牛”评论。Y同学自以为购票经验充足,辨别能力强,不会被骗,遂铤而走险,在对方指示下转账购票,后客服以留言错误为由反复要求Y同学重新转账。Y同学拒绝后,客服要求其添加“财务”进行退款操作。“财务”要求Y同学关闭手机电诈防护并共享屏幕进行通话,引诱其购买礼品卡。Y同学识破并挂断通话,“财务”便以“中途退出将产生16580元违约金”进行威胁。Y同学遂联系辅导员,紧急冻结银行卡并报警求助。
    ⑤ 虚假物流客服诈骗
    G某在购物后接到了自称网店客服的电话,称其购买的染发剂有质量问题,现将进行退款理赔。G某信以为真,并按要求扫描二维码下载了一款APP,通过该 APP 打开手机屏幕共享功能并按照指示进行操作。随后,G某收到了银行卡被转款2万元的短信,才意识到受骗。
    ⑥ 虚假AI换脸诈骗
    L同学的小学同学通过QQ跟他借钱。对方打过来一段四五秒的视频电话,L同学看到确实是本人,便放心转账3000元。然而,他在第二次转账时感觉异常,便再次拨通对方电话,这才得知同学的账号被盗,遂报案。警方判断,那段视频很有可能是被人换了脸。
    ⑦ 邮件、短信钓鱼诈骗
    2021年9—10月,某高校针对新生开展了一次钓鱼邮件安全演练,新同学们陆续收到了一封主题为“账户活动异常”的钓鱼邮件,邮件表明如果不点击链接确认和更新邮箱账户,则会被永久停用。
    此次演练共面向新生发送模拟钓鱼邮件16000余封,其中7858名(47.5%)新生阅读了邮件,4290名(25.9%)新生点击了可疑链接,3045名(18.4%)新生在登录页面试图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输入密码时会被拦截并强制跳转到提示页面)。
    (四)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电信诈骗案例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包括:
    受害者为何会轻易上当受骗?
    诈骗分子是如何利用受害者的心理弱点进行诈骗的?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骗局?
    ‌汇报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意见。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强调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性和方法。
    防诈骗“加法”公式:
    你犯事了 + 安全账户 = 诈骗
    网恋交友 + 介绍投资 = 诈骗
    刷单 + 小额返利 + 加大投入 = 诈骗
    冒充领导或熟人 + 着急借钱 = 诈骗
    快递丢失赔偿 + 索要验证码 = 诈骗
    赠送游戏“装备”+ 扫码领取 = 诈骗
    发购物广告 + 转账付款 = 诈骗
    航班取消 + 提供退改签 + 转账付款 = 诈骗
    招聘广告 + 面试录取 + 收取费用 = 诈骗
    (五)观看反诈骗宣传视频
    (六)防骗指南
    ‌发放防骗指南‌:向每位学生发放一份防骗指南小册子,内容包括电信诈骗的常见类型、防范技巧、应急措施等。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保存好以备不时之需。
    ‌重点讲解‌:针对防骗指南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和强调。如不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密码、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等。
    提高识诈反诈能力,需要牢记:
    三要:
    1戒除贪念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麻痹,犯罪分子便无机可乘。
    2不惧恐吓
    遇陌生人以公、检、法等身份要挟时,不要恐惧,身正不怕影子歪,一律不要相信。
    3当面核实
    凡是通过电话、短信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定要当面核实。未经核实前,切勿随意转账汇款。
    六不:
    接到任何来历不明的信息,始终坚持“六不”。
    1不轻信
    2不汇款
    3不透露
    4不扫码
    5不点击链接
    6不接听转接电话
    七习惯:
    1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银行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
    2网上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工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
    3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
    4密码要设置得相对复杂、独立,避免过于简单,避免与其他密码相同,定期更换。
    5开通账户变动短信提醒,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
    6不随意链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上银行支付操作。
    7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
    (七)总结提升
    ‌班会总结‌:教师对本次主题班会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肯定学生在班会中的积极参与和表现突出的地方。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学到的防骗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共同提高防范意识。同时提醒学生关注校园安全动态及时获取最新的防骗信息。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次班会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心得体会文章并在下次班会上进行分享交流。
    四、教学反思
    本次反电信诈骗主题班会通过情境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和防骗指南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认知能力和防范意识。同时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问答等形式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电信诈骗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部分学生在情景模拟中表现不够自然流畅需要进一步加强角色扮演的训练和指导等。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相关教案

    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7: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7,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个人信息,电信诈骗认知,防范意识,宣传教育,经历与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