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多份(附答案)
吉林省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三古诗文对比阅读试卷(附答案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三古诗文对比阅读试卷(附答案部编版),共8页。
专项三 古诗文对比阅读一、 [宿迁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召忽:春秋时齐国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行拂乱其所为 (2)发于声,而后喻 (3)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4)及小白立,为桓公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吾 始 困 时 尝 与 鲍 叔 贾 分 财 利 多 自 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管仲的“生于忧患”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5.学贵有疑,小文在读完【乙】文后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管仲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主要是因为鲍叔牙的举荐、忍让和大度,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鲍叔牙才是主要人物。但是司马迁专门为管仲立传,这是为什么呢?请联系《周亚夫军细柳》中刻画人物的写法,谈谈你的理解。二、 [南通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甲】登萃景楼李之椿半壁东南看化工①,楼头佳气日青葱。溪山斜枕蛇龙②立,江海平吞天地空。越国帆光危塔外,吴门练影③乱云中。登高不作悲秋賦,寄兴沧溟万里艟④。【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丙】游狼山记[清]张裕钊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⑤焉。既望,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踞山颠,万景毕内。迤⑥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敻⑦。所至僧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回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⑧。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中⑨,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见。余与莼斋顾而乐之。(有删改)【注释】①化工:自然形成的工巧。②蛇龙:指山上所植苍劲屈曲的树木。③练影:这里指水波流光。④幢:大船。⑤过:拜访。⑥迤:斜行。⑦敻:远,深远。⑧户牖:门窗。⑨时秋殷中:时令正值中秋。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1处)(1)蝉 则 千 转 不 穷。(2)与 莼 斋 游 于 州 南 之 狼山。7.根据表格中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8.用现代汉语写出【乙】【丙】两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余与莼斋顾而乐之。9.【甲】诗和【丙】文都描写了江海之景,能否用【甲】诗中画线的“江海平吞天地空”替换【丙】文中的“江海荡天”?为什么?10.【甲】诗和【乙】文都给人以积极、奋发之感。请分析其表达的情感。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甲】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乙】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节选自《山海经·海内经》)【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节选自《列子·汤问》)11.解释下列加点字。(1)以堙洪水 (2)年且九十 (3)叩石垦壤 (4)惧其不已也 1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标出朗读停顿。(限两处)帝 令 祝 融 杀 鲸 于 羽 郊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14.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中“微木”“沧海”形成对比,突出了精卫的弱小、复仇的艰难,表现了精卫形象的可悲可怜。B.“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高度概括了刑天的故事,极为简练传神,“舞”“猛”两字强化了刑天力大无穷、凌厉勇猛的外在形象。C.“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两句是对“猛志固常在”的进一步发挥,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精卫、刑天精神的高度赞美。D.结笔二句,叹惋精卫、刑天徒存昔日之猛志,然而复仇雪恨的时机终未能等到。诗情至此由豪情万丈转为消沉黯然,充满悲剧色彩。15.哈佛大学教授大卫·查普曼认为,中国神话里表现的文化核心,只有两个字——抗争。请结合上面的古诗文,探究这种抗争精神的具体内涵。专项三 古诗文对比阅读1. (1)违背 (2)了解、明白(3)侍奉 (4)等到2.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3. (1)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2)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4. 管仲的“生于忧患”具体表现在生活贫困、多次做官被赶走(仕途不顺)、曾被关在深牢中遭受屈辱。5. 《周亚夫军细柳》中通过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军门都尉和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文帝及群臣的反应,来侧面衬托周亚夫治军严明的形象。本文写鲍叔牙的举荐、忍让和大度,实际上是为了侧面衬托管仲是一个不拘小节、能屈能伸、有远大抱负的贤者。同时也表达了司马迁渴望像管仲一样能觅得知音,一展才华的心愿。【乙参考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贫困,经常欺骗鲍叔,但鲍叔始终友善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就是齐桓公,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多拿一些,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艰难,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势有顺利和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君主赶走,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此自杀,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以小节为耻,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二、6. (1)蝉/则千转不穷。 (2)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7. (1)断绝 (2)高 (3)④8. (1)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2)我和莼斋看到这里的美景感到非常快乐。9. 示例:可以。二者的意思相通,都描绘出江海波浪翻滚,铺天盖地的雄伟气势,所以可以替换。10. 【甲】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破浪前行的雄伟气概,构思沉着,笔调劲健,表现了诗人豪放的情怀。【乙】文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丙参考译文】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在通州做主管税务的官,我去拜访他。十六日,与他到州南的狼山游玩。山上多古松、桂树,桧树、柏树好几百株。傍着山势建筑成寺庙,寺庙在树间错落分布。最上面的是支云塔,高高地踞于山巅,万种景象尽收眼底。斜行下去就是萃景楼和准提、福慧等寺庵,也都极为幽深。所到的僧舍,房廊曲折,左右苍翠环绕,与世俗尘世隔绝。侧身回望,江海滔天,几乎就在门窗之下。江那岸昭文、常熟各山山色高出蔚然的林际。时令正值中秋,海潮怒涨,澎湃的波涛向西奔腾,好似素白的虹霓,时隐时现。我和莼斋看到这里的美景感到非常快乐。三、11. (1)填,堵塞 (2)将近 (3)敲,打 (4)停止 12.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13. (1)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铺填土壤平治洪水来安定九州。(2)(他)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14. C 点拨:A.有误,“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中“微木”“沧海”形成对比,突出了精卫的弱小、复仇的艰难,表现了精卫的雄心壮志。B.有误,“猛志固常在”不是写刑天的外在形象。D.有误,由豪情万丈转为悲慨深沉,充满悲剧色彩。15. 【甲】诗:通过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的故事,诗人看到了他们共有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乙】文:通过鲧堙洪水和大禹治水,反映了人类那种执着的信念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丙】文: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由此可知抗争精神的内涵: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不渝的决心,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执着的信念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乙参考译文】大水漫上天际,鲧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不等待天帝的命令。天帝命令祝融在羽山近郊杀死鲧。鲧又生出禹,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铺填土壤平治洪水来安定九州。文言词句方法解释(1) 猿 则百叫无绝参考成语法:滔滔不绝 (2)危踞山颠课内迁移法:危楼高百尺 (3)万景毕内查阅词典法:①里边,与“外”相对。②内心。③内室,卧房。④接纳,交纳,后作“纳”。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