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二课外文言文阅读试卷(附答案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97202/0-17300394050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二课外文言文阅读试卷(附答案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97202/0-173003940503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二课外文言文阅读试卷(附答案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97202/0-173003940505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多份(附答案)
吉林省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二课外文言文阅读试卷(附答案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二课外文言文阅读试卷(附答案部编版),共12页。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曹公有马鞍在库,为鼠所伤,库吏惧,欲自缚请死,冲谓曰:“待三日。”冲乃以刀穿其单衣,若鼠啮者入见谬①为愁状。公问之,对曰:“俗言鼠啮衣不吉,今儿衣见啮,是以忧。”公曰:“妄言耳,无苦。”俄而库吏以啮鞍白②,公笑曰:“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竟不问。(节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注释】①谬:装作。②白:禀告,报告。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为鼠所伤____________(2)竟不问______________2. 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若 鼠 啮 者 入 见 谬 为 愁 状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曹冲是个怎样的人。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①,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②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③,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节选自刘基《百战奇略》,有删改)【注释】①赢粮:余粮。②疽(jū):毒疮。③旋踵:掉转脚跟。指退缩。4. 对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其疽/ 何哭也?B. 子卒也而将军/ 自吮其疽/ 何哭也?C.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D. 子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6. 吴起何以能够在诸侯之战中胜率这么高?三、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管仲得其所欲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①。施伯②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③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鲁君欲杀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乃束缚而槛④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节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注释】①鲁:鲁国。当时,管仲被囚于鲁国。②施伯:鲁国大臣。③夷吾:即管仲。④槛(jiàn):把人关在牢笼里。7.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人请管仲于鲁 使:派B. 寡君欲亲以为戮 欲:欲望C 欲速至齐 至:到D. 其所唱适宜走 走:奔跑8. 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寡 君 欲 亲 以 为 戮 如 得 尸 犹 未 得 也。9. 选文中管仲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杜环,庐陵人。其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常母张氏年六十余,无所归,行至环家。环见张氏,大惊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以母事之。常母性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越十三年,母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葬之,岁时常祭。(节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改)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母泣告以故_________________(2)环具棺椁殓殡之礼__________________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12. 杜环“以母事之”,具体表现在哪里?五、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②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③,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④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注释】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②禽:捕捉,捉住。后作“擒”。③白马:地名。④封:封存。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14. 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曹 公 知 其 必 去 重 加 赏 赐 羽 尽 封 其 所 赐 拜 书 告 辞。15. 面对曹公厚赐,关羽“终不留”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六、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①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有删改)【注释】①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16.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濯去泥土__________________(2)置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苍然于几案间。18. 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七、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久而俱化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予得双雁于衢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①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一块②独无俦③。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而色泽飞鸣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验焉。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上书,以谓圣功远被④,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铸金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节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注释】①驯扰:顺服。②块:孤独。③俦:伴侣。④被:遍及。19.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一块/独无俦 B. 两下不相/宾接C. 宛如同巢/而生者 D. 今人/呼鹅为舒雁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因念白鹅正同色__________________(2)怡然同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如是五日,渐复相就。22. 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是什么?八、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①,然非精洁即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③至酉④,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⑥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⑦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⑧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节选自《宋史·岳飞列传》,有删改)【注释】①斛(hú):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②介:给……披甲。③午:午时,相当于现在的11 点到13 点。④酉:酉时,相当于现在的17 点到19 点。⑤褫(chǐ):脱去,解下。⑥受大:指饮食量大。⑦逞:显示(自己的才能、威风等)。⑧秣:吃(饲料)。2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比行百里始奋迅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无事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满目萧然 若无事然B. 域民不以 封疆之界 不幸相继以死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介而驰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驽钝之材也25.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此 其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2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27. 作者表面上是谈论马,实际上是以马喻人,请简要说说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九、 [2024·宁波月考改编]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班级公众号准备发布一则以“品·君子之风”为主题的推文。有一位同学为公众号提供了以下文章作为素材,但还留有一些问题,请你帮他解决。何武①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东海徐公君猷②,以朝散郎为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③而已。每岁之春,与眉阳子瞻游于安国寺,饮酒于竹间亭,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公既去郡,寺僧继连④请名。子瞻名之曰“遗爱”。时谷⑤自蜀来,客于子瞻,因子瞻以见公。公命谷记之。谷愚朴,羁旅人也,何足以知公?采道路之言,质之于子瞻,以为之记。(节选自苏轼《遗爱亭记》,有删改)【注释】①何武:西汉名臣。②徐公君猷:即徐君猷,当时黄州的知州,苏轼的好友。③啸咏:歌咏。④继连:僧人名。⑤谷:即巢谷,字元修,苏轼同乡,此行来探访苏轼。28. 查工具书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查阅词典并结合语境,可以判断出“质之于子瞻”中“质”是第________个义项。①抵押,典当;②质证,对证;③本质,本体。29.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夫 君 子 循 理 而 动 理 穷 而 止 应 物 而 作 物 去 而 复30. 本文和《醉翁亭记》分别为两处名胜作记,亭子的名字各有千秋,结合文本内容和所学知识,简要说一说欧阳修和苏轼如此取名的原因。31. 小语对本文入选“品·君子之风”主题推文提出疑问:本文只是简单介绍了徐君猷为官从政的事迹,未能体现君子之风,为什么能入选?对于小语的疑问,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1. (1)被 (2)竟然2. 若鼠啮者/入见/谬为愁状3. 从曹冲能想办法为管库房的小吏开脱死罪,可以看出他善良、体恤下属;从曹冲能想出用刀戳破衣服,说是老鼠咬破的,从而让曹操原谅小吏,可以看出他机智聪慧、善察人心。【参考译文】曹操有一副马鞍放在库房中,被老鼠咬了个洞,管库房的小吏害怕(曹操怪罪),想把自己捆起来(向曹操认罪)请死,曹冲对他说:“(不急着禀告,)等三天再说。”曹冲就用刀把衣服戳了个洞,看起来好像是被老鼠咬的,(然后穿着)去见曹操,装出一脸愁苦的表情。曹操问他原因,曹冲回答说:“听人说老鼠咬破衣服不吉利,今天我的衣服被咬了,因此担心。”曹操说:“那是迷信,别放在心上。”一会儿,库房小吏进来报告马鞍被老鼠咬坏的事,曹操笑着说:“衣服在我儿身边都还会被老鼠咬破,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竟不追究此事。二、4. A5. 魏文侯因为吴起用兵廉洁公平,深得士卒的心,派他镇守西河。6. ①吴起和士卒同甘共苦,真正做到了爱兵如子;②吴起用兵廉洁公平,深得士卒的心。【参考译文】魏将吴起镇守西河,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坐不铺席子,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包裹余粮,帮士兵分担劳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毒疮。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了,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毒疮,怎么还哭呢?”母亲说:“不是这样啊。以前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死在什么地方。因此哭他。”魏文侯因为吴起用兵廉洁公平,深得士卒的心,派他镇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了七十六场,其中有六十四场大获全胜。三、7. B8. 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9. “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管仲担心鲁庄公追杀而想快速到达齐国;“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是速”,他唱的歌曲适合奔跑,能让士卒不易疲倦,能更快地到达齐国。【参考译文】齐桓公因为鲍叔牙的推荐,派人到鲁国去请管仲。施伯(对鲁庄公)说:“这一定是将要重用管仲,如果管仲为齐国效命,鲁国就危险了,不如杀了管仲,把尸首交还给齐国。”鲁庄公想要杀掉管仲,齐国的使者说:“我国的君王想要亲手杀死管仲,如果得到管仲的尸体,就如同没有得到他一样。”于是,鲁庄公命人把管仲绑起来装入囚笼中,派士卒用车把他送往齐国。管仲怕鲁庄公追上来杀了他,想尽快到达齐国,就对士卒说:“我唱歌给你听,你为我和拍子。”管仲所唱的歌适合跑,士卒不感到疲倦,于是越走越快。四、10. (1)原因,缘故 (2)备办,准备 11. 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扶着常母坐下,向她行礼,再把妻子儿女叫出来拜见她。12. ①告诫家人凡事要顺着张氏的心意;②亲自为张氏烹药。【参考译文】杜环,是庐陵人。他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去世,家庭破碎,常允恭的母亲张氏六十多岁,无家可归,走到杜环家里。杜环看到张氏,大为吃惊,说:“您不是常夫人吗?为什么会到这里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扶着常母坐下,向她行礼,再把妻子儿女叫出来拜见她,把她当作母亲侍奉。常母性格急躁,稍微有不满意的地方,就指责发怒。杜环私下告诫家人,凡事要顺着常母的心意。常母患有咳嗽病,杜环亲自为她煎药。过了十三年,常母去世,杜环准备了棺椁,举行入殓安葬的礼仪,买地埋葬她,每年都去拜祭。五、13. 我要在立功报答了曹公时就离开。14. 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15. 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参考译文】建安五年,曹操东征,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对他礼遇很优厚。袁绍派遣大将颜良进攻白马,关羽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要在立功报答了曹公时就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等到关羽杀了颜良后,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开,便重加赏赐。关羽封存曹操给他的全部赏赐,呈书告辞。曹操左右的人想要追赶关羽,曹操说:“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主人,不必追了。”六、16. (1)洗涤 (2)放置17. 在桌子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18. 生长条件简单,且能入药;生命力强,忍寒苦,安于淡泊。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参考译文】大凡长在石头上的草木,定要有一点泥土才能生根。比如石韦、石斛等,即使不依赖土,但是去掉它根部的土,就会枯死。只有石菖蒲和石头一起取来,洗去上面的泥土,用清水浸泡,放在盆中,可以数十年不枯萎。即使不十分茂盛,但枝叶坚瘦有力,根须缠络,在桌子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时间越久越讨人喜爱。石菖蒲的轻身延年的功效,是昌阳所比不上的。至于忍受寒冷,安于淡泊,和清泉白石为友,不需土就能生长,难道是昌阳所能学到的?我到慈湖山中游玩,挖得了几根,回来用石盆养着,放在船中。盆中放入一些有花纹的小石头,石英发出璀璨的光,香气浓郁,我十分喜爱。后来考虑到陆地行走怕无法养活它们,就留给了九江道士胡洞微,让他好好照看。我再经过此地,将问它们是否还存活。七、19. D20. (1)想到 (2)安适愉快的样子21. (它们)像这样过了五天,渐渐互相接近。22. 雁和鹅是不同的鸟,但二者颜色相同,性情也相似,因为生活在一起久了,所以能彼此融合。【参考译文】天生万物,久而久之都要发生变化,这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无论是有情感的还是无情感的,有知觉的还是无知觉的,都是如此。我从衢人郑伯膺那里得到过一对大雁,纯白色,非常温顺可爱,把它们放到云气覆盖的山谷也不远飞。没有多久,其中一只死去,另一只孤独没有伴侣。我想白鹅和它的颜色相同,二者性情也相似,于是就找来一只白鹅来与它作伴。开始的时候,两只根本不相理睬,一遇见就各奔东西,相对而立,虽然同是一盆饲谷,也不在一起进食。(它们)像这样过了五天,渐渐互相接近。十天过后,它们就像与自己的同类在一起一样,十分快活。但是它们的体形一个大一个小,而颜色、能飞、会叫都是一样的。时间长了,大雁不知道自己是雁,鹅也不知道自己是鹅了,就好像是在一个巢里出生的,世间万物久而久之都会发生变化,于此可以得到验证。如今人们把鹅叫作舒雁,有的人叫家雁,其中褐色的是雁鹅,雁最大的叫作天鹅。唐太宗时,吐蕃的禄东赞上书皇帝,说皇帝圣明功德遍及远方,即使是大雁在天上飞,也没有这样的速度,鹅也好像大雁一般,于是用黄金铸造了一只鹅来献给皇帝。原来两种禽是同一品种啊。八、23. (1)及,等到 (2)如同,像24. A25.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26. 这样的马,吃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容易力量枯竭,这是资质低劣的马啊!27. 要善待人才,要为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或:一个人只有积蓄内力,增长德行,才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或: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踏实,要沉着,要严于律己,要有大忍之心,才能成为栋梁。)【参考译文】我有两匹马,它们每天吃刍豆好几斗,喝水十斗,然而不是精细的饲料、洁净的水就不接受。披甲奔驰,一开始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里后,才开始奋起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解下鞍甲也不喘息、不出汗,就好像没有事的样子。这样的马,吃得多却不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能够到达远地的良材啊!两匹马却不幸相继死去。现在我所骑的马,每日(所吃)不超过几升,吃饲料也不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抓紧缰绳人还没坐安稳,它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是要死去的样子。这样的马,吃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容易力量枯竭,这是资质低劣的马啊!九、28. ②29. 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30. 醉翁亭: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做知州,为排遣抑郁,他寄情山水,常与宾朋来琅琊山游玩。琅琊山的和尚智仙很同情和敬重欧阳修,为了给欧阳修歇脚,智仙和尚就在山上修建了这座亭子。欧阳修自号“醉翁”,便为这座亭子题名为“醉翁亭”。遗爱亭:徐君猷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但他在黄州当政期间秉公执法、政绩卓著,在位时百姓爱戴他,官吏也不欺瞒他。为了感谢徐君猷,苏轼便给竹间亭取名为“遗爱亭”。31. 示例:徐君猷在黄州当政时,能做到“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即貌似无为而有为),并且“遗爱”于民。仁者爱人,而人自然爱仁者,徐君猷是真正的君子,他为官从政的事迹就体现了君子之风。【参考译文】何武所到之处,并没有显赫的名声,但他离开后,人们就会思念他,这就是所谓“遗爱”。君子遵循义理去行动,穷尽全部的义理就停止行动;顺应外部事物去作为,没有外部事物需要面对时就恢复常态,哪里需要什么显赫的名声!东海徐君猷,以朝散郎的身份在黄州当政,他从不发怒,而百姓也不触犯法令;他从不去探察,而官吏也不欺瞒他;他终日无为而治,只是歌唱吟咏罢了。每年春季,他与眉阳的苏子瞻在安国寺游玩,在竹林间的凉亭下饮酒,采摘亭下的茶,把它们煮好后饮用。徐君猷离任,安国寺的僧人继连想给凉亭起个名字。苏子瞻为它取名“遗爱”。当时巢谷从蜀地来访,在苏子瞻处做客,因为苏子瞻的介绍认识了徐君猷。徐君猷让巢谷为遗爱亭写一篇记。巢谷愚钝质朴,又是旅居于此的人,怎么能真正了解徐君猷呢?于是把途中听闻到的言论向苏子瞻证实,(苏子瞻代巢谷)写下了这篇遗爱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