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第1页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第2页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中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春节放烟花B.端午赛龙舟C.中秋赏明月D.重阳插茱萸
    2.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粮食酿醋B.食物腐败;木材燃烧
    C.酒精挥发;蔗糖溶解D.水通电电解;铁杵磨成针
    3.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B.海水提镁
    C.干冰升华D.呼吸作用
    4.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场景中主要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液体B.有特殊气味
    C.易挥发D.能燃烧
    6.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用过氧化氢制得氧气
    C.用蒸馏法将海水淡化制得蒸馏水
    D.用液氢作燃料推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B.铜丝作导线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D.氮气作保护气
    8.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氧气变为液氧
    B.硫在空气里燃烧
    C.白色的硫酸铜粉末放在潮湿空气中,固体变蓝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9.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B.火上浇油
    C.立竿见影D.杯弓蛇影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贝壳生产生石灰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钢制作电线电缆D.用伍德合金制作保险丝
    11.下列是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技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AB.BC.CD.D
    12.下列物质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酒精作燃料B.用干冰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C.液氨用于冷藏血液D.用铜丝作导线
    13.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馏B.用钨丝制灯丝
    C.用小苏打做面点发酵剂D.用氦气充气球
    14.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高B.可燃性C.难溶于水D.常温下呈固态
    15.化学庄园的居民为同学们的到来准备了欢迎仪式,以下活动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扫广场B.采摘水果C.点燃篝火D.唱歌跳舞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春节放烟花,烟花中的火药等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端午赛龙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中秋赏明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重阳插茱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
    2.答案:A
    解析:A、石蜡熔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粮食酿醋,有新物质醋酸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食物腐败,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材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酒精挥发,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蔗糖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水通电电解,有新物质氢气、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铁杵磨成针,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
    3.答案:C
    解析:A、火箭发射,燃料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海水提镁,有新物质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干冰升华,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呼吸作用,没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和雪的自然现象,这个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但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的“野火烧不尽”描述的是野火燃烧的现象,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等)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描述的是大风将屋顶的茅草卷走的现象,这个过程中,只是茅草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是瀑布从高处落下的壮观景象,这个过程中,只是水的位置和形态发生了改变(如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等),但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也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D
    解析:A、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无色液体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有特殊气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易挥发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C
    解析: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用过氧化氢制得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用蒸馏法将海水淡化制得蒸馏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用液氢作燃料推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D
    解析: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A
    解析:A、氧气变为液氧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涉及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B、硫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硫,涉及了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白色的硫酸铜粉末放在潮湿空气中,固体变蓝,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涉及了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涉及了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A。
    9.答案:B
    解析:A、刻舟求剑描述的是一个人在船上掉了剑,他立刻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希望回到那个位置找回剑;这个情境主要描述的是物体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火上浇油描述了向燃烧的火中添加油,使火势更加旺盛;在这个过程中,油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立竿见影描述的是把竹竿立在阳光下,立刻就能看到影子,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寓言故事,描述的是一个人在酒杯中看到弓的倒影误以为是蛇,从而产生了恐惧。这个情境主要是光的反射现象,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A、用贝壳生产生石灰,是利用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正确;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
    C、用钢制作电线电缆,是利用钢的延展性,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错;
    D、用武德合金制作保险丝,是利用合金的熔点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A、椰雕制作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黎锦编织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海盐晒制过程中只是水分蒸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陶瓷烧制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A、酒精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的可燃性,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通过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
    C、液氨用于冷藏血液,是利用了液氨汽化吸热,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通过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
    D、铜用于制造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石油分馏制得石蜡、沥青,是通过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用钨丝制灯丝,主要应用钨的熔点高,不易熔化,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小苏打(碳酸氢钠)做面点发酵剂,过程中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钠也会与酵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使面点松软可口,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用氮气充气球,由于氮气属于稀有气体,性质比较稳定,密度比空气小,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炭黑的可燃性需要发生燃烧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15.答案:C
    解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判断。A、清扫广场,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采摘水果,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点燃篝火,物质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唱歌跳舞,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A海南椰雕
    B黎锦编织
    C海盐晒制
    D陶瓷烧制

    相关试卷

    考点四:空气、氧气—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这是一份考点四:空气、氧气—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三:化学用语与图标—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这是一份考点三:化学用语与图标—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二:化学实验基础—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这是一份考点二:化学实验基础—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