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人教版初中最新版道法八上《遵守规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最新版道法八上《遵守规则》教学设计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政治 (道德与法治)遵守规则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遵守规则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素养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难点: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建议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近年来,某地出现了一群以大叔大妈为主的“健走队”,每天早上6点钟左右便集体列队上街,大喊大叫,敲锣打鼓,大声放音乐。无独有偶,在地铁站同样出现了集体跳“广场舞”的队伍。
    思考:“健走队”和“广场舞”是遵守规则的行为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过渡:规则需要我们的自觉遵守。如果不能遵守规则,对规则没有认同感和敬畏感。那么,规则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规则就会形同虚设。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遵守规则》。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探究一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1.阅读教材P27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电话的“自由”?
    提示:这位男士有打电话的自由,但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应该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总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阅读教材P27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为什么这两位乘客看似在行使权利,最后却受到处罚?
    提示:这两位乘客为了等到同伴上车而阻止火车启动,损害了火车上其他乘客的利益,他们的自由和权利是建立在牺牲别人的权利基础上的,因此受到处罚。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探究二 自觉遵守规则
    1.阅读教材P28“探究与分享”。
    《元史·许衡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因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有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思考:(1)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2)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提示:(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做人准则。人生有许多机会,面临许多诱惑,面对诱惑不动心,身不被物役,心不被金迷,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这是一种难得的定力,没有一定的精神支柱,没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没有高超的做人修养,是很难坚持的。
    (2)许衡心目中的“主”无疑就是自律、自重、自爱,有了这种“主”,便会洁身自好,守住小节,也能保住大节。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教师总结: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也就是说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展示图片及材料:
    靠规则不如靠自己
    观点一: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走。
    观点二: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
    观点三:我觉得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
    分组讨论:这三种观点是否正确,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交通规则?
    提示:这三种观点都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只靠外在约束,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探究三 维护与改进规则
    1.展示图片:
    思考:(1)生活中还有类似的行为吗?
    (2)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你有什么解决方案?
    提示:(1)随地吐痰,在喷泉池里洗手等。
    (2)①请相关工作人员批评教育他们。②及时制止,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
    教师总结:维护社会规则,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还应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当然,我们在善意提醒别人时要注意有“礼”、有“理”、有“节”。只有人人相互帮助,相互提醒,遵守规则,才能维护规则的尊严,才能使规则真正保障每个人的利益。
    2.阅读教材P30-31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提示:示例: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攀比吃喝穿戴等,并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又如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法总则中第十七条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做出了调整,降低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由原本的十四岁降低至十二岁。新增“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此外,本条还将原条文第四款“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修改为现条文第五款“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就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3.阅读教材P31“拓展空间”。
    思考:(1)明确网购“后悔权”,有什么积极意义?
    (2)“七天内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定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完善,给你怎样的启发?
    (3)针对网店店主所说的现象,你认为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规则?
    提示:(1)①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利益。②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消费者的信心。③促使经营者与消费者实现双赢,促使消费环境健康有序发展;等等。
    (2)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3)应该对“七天内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则进行改进,进一步明确不适用退货的商品范围和商品完好的标准,引导消费者正确行使“后悔权”,以维护经营者的利益,减小“七天内无理由退货”给经营者带来的损失。
    教师总结: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板书设计
    见课件
    当堂演练
    见课件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本节内容涉及知识点比较多,每个活动都针对具体知识点展开;由于本框教材的“探究与分享”部分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所以设计活动时多以本课背景材料为主。在维护规则部分,应适当安排学生表演规劝他人遵守规则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明白与人沟通要讲究技巧。
    道德修养
    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治观念
    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提升法治素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责任意识
    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勇于同破坏规则的行为作斗争。

    相关教案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以礼待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以礼待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老师疑虑,导入新课,新授,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走近老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走近老师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单元目标,课时规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