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05-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98800/0-17300929770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05-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98800/0-173009297710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05-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98800/0-173009297713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05-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05-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整合难点,实现新的突破,串联考点,实现解与练的融通,四句中写了山农“焙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整合难点,实现新的突破。所谓整合,就是把复习的重点与第一轮复习中暴露出的薄弱点、疑难点予以有机结合。
二、串联考点,实现解与练的融通。所谓融通,是指第二轮复习要打破专题与专题之间的阻隔,通过增强能力、提高素养这根主线,把分散的考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实现解与练的融通。
此外,还可以将答题要点与理解文本进行融通。在第二轮复习中,考生需要提升思维能力,要读懂文本,学会有层次、有步骤地读文章,把文本读深读透,更深刻地回答问题。
(5)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鉴赏。
送苏尚书赴益州
【唐】郑惟忠
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
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
1.下列与这首诗体裁不同的一项是( )
A.《竹里馆》B.《逢入京使》C.《晚春》D.《次北固山下》
2.诗歌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中的具体词句进行赏析。
3.如果从诗中选两句送给即将外出求学的好友,你会选哪两句呢?简述理由。
阅读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①焙茶②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嗔:责怪,埋怨。②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4.诗人写了自己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______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5.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纪事①
文天祥(宋代)
英雄未肯死前休,风起云飞不自由。
杀我混同江外②去,岂无曾翰③守幽州。
【注释】①该诗写于宋军兵败,文天祥代表朝廷与元军谈判,被押禁元营之时。②江外:江南。“混同江外去”:江南江北连成一片。③曹翰:北宋初年名将,曾为幽州行营都部署。
6.“岂无曹翰守幽州”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7.本诗及下面诗句中的“死”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英雄气概?请概括。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8.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9.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0.从______、______等景物可以看出甲诗描绘的是钱塘湖的初春景色。
11.赏析乙诗“花开红树乱莺啼”中“乱”字的表达效果。
12.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②长啸:长声呼啸。
13.刘力想给王维的《竹里馆》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选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渔樵互答》,旋律悠然恬静,节奏轻快。
B.《将军令》,旋律激昂铿锵,节奏明快。
C.《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D.《十里埋伏》,曲风凄冷悲壮,激昂慷慨。
14.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释】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②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景自然流畅,于景物描绘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精神面貌。
B.颔联“野菊开时酒正浓”,描绘了深秋时节野菊竞相开放、诗人与郡僚举杯畅饮的画面。
C.颈联中“青松”意象耐人寻味,在斜日映照下,给人苍翠挺拔之感。
D.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悲愤之情。
16.赏析“霜林落后山争出”中“争”的妙处。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7.下面诗句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B.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8.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为例简析这首诗所用的描写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9.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和_______,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0.“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①
[唐]刘禹锡
候吏②立沙际③,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④鼓,茅屋午时鸡。
鹊嗓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注释:①潜水驿:汉水支流,即潜江市境内的芦洑河。驿:驿站,这里指设在芦洑河的一座驿站。②候吏:驿站的管理人员。③沙际:水边。④社日:古代祭祀社神的日子。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介绍了潜水驿的环境:宁静清新,一派田园风光,一派水乡野趣。
B.颈联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以鹊躁,蝶飞衬托禾地草畦宁静的田园风光。
C.尾联两句写远行之人看到驿站后的心情,马匹也一次又一次发出欢乐的嘶鸣。照应诗题,点明诗歌主旨,呼应首句。
D.诗人从村内写到村外,从人类写到鸟雀昆虫,描绘了一幅祥和温暖的农村安居图。
22.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空缺部分。
“社鼓”“鸡鸣”“鹊噪”“马唭”是从听觉上写景,“田家连竹溪”“蝶飞秋草畦”则是从________上写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体裁辨析。
“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全诗每句五字,共四句,属于五言绝句。
A.《竹里馆》(独坐幽篁里)是五言绝句;
B.《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是七言绝句;
C.《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是七言绝句;
D.《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全诗每句五字,共八句,是五言律诗;
故选D。
2.答案:首句中的“离忧”二字,体现离别时的愁苦与不舍之情。“将岁尽”,是说忧思将随着新年的到来而结束,隐含着“万象更新”的美好希望。
“归望逐春来”一句,说明归期不会遥远,必将追逐着春天的脚步重新回来,鼓励朋友展望那充满希望的明天。正如诗人雪莱所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解析: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分析。
结合题目“送苏尚书赴益州”可知,首句中“离忧”点明了友人离别时的愁苦与不舍之情。“将岁尽”意思是:将要跟随着新年的到来而结束,直至消失殆尽;“新年新气象”,在这个离别之际,人尽起忧情之时,诗人并没有沉陷进离情别绪之中,反而劝解朋友说一切困难都将过去,暗含“万象更新”的美好希望。“归望逐春来”意思是:归期必将追逐着春天的脚步到来。鼓励朋友展望那充满希望的明天。
“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意思是:庭院中栽种的花木,如果它们也有情意的话,肯定会含苞不放,等待着在欢迎你返回的日子里释放出无限光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乐观的笔触蕴含着对新生与希望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3.答案:选择“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来”送给好友,庭院中栽种的花木,如果它们也有情意的话,肯定会含苞不开放,等待着在欢迎你返回的日子里,以便尽情地释放出无限光彩。运用此句,能够表达期待朋友归来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意思是:离别时各种忧思将要跟随着新年的到来而消失殆尽,归来的日期必将追逐着春天的脚步重新回到京城来。庭院中栽种的花木,如果它们也有情意的话,肯定会含苞不放,等待着在欢迎你返回的日子里释放出无限光彩。“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乐观的笔触蕴含着对新生与希望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适合送给即将外出上学的好友,有鼓励和期许之意。
4.答案:晒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过山农家》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访问山农的六言绝句。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
后两句“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的意思是:不要责怪烘茶冒出青烟,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所以,三、四句中写了山农“焙茶、晒谷”两个劳动场面。据此可知可填入:晒谷。
5.答案:①.潺潺的流水声;②.茅屋、阳光、人、鸡;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诗句赏析。
第①空:“板桥人渡泉声”意思是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此句截取了作者过山农家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所以画面声音应该是泉水声,根据第二行“悠长的鸡鸣”使用偏正短语进行回答,故画面声音应该是修饰词+水声,示例:淙淙的流水声,哗哗的山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意为: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鸣。这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鸡鸣并不新奇,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茅檐”,景物是茅草房;“日午”,日近正午,景物是太阳(或阳光);“鸡鸣”,鸡的叫声,景物是“鸡”。
6.答案:“岂无”的意思是“难道没有”,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即便诗人惨遭杀害,也一定会有像曹翰那样的忠勇之士保家卫国。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和分析。
“岂无”是反问的语气,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即“难道没有”。在文天祥的诗句中,他用反问来强调,即使自己被俘虏或者牺牲,仍坚信会有人站出来捍卫国家。“曹翰”是北宋初年的名将,他曾在幽州(现今北京一带)驻守,是勇猛的象征。文天祥以曹翰为例,表达了对忠勇将领的敬仰,同时也暗示自己对于国家的忠诚。“守幽州”指的是保卫边疆,对抗外敌。文天祥用此句表达,即使自己不能再继续战斗,但国家仍会有其他忠勇之士继续抵抗侵略,保卫家园。
7.答案:以死明志(舍身取义),视死如归(至死不渝),誓死报国(忠君报国),不屈不挠(决不投降)。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纪事》“英雄未肯死前休”可知,英雄在有生之年不会轻易放弃,即使面临生死,也要坚持抗争,展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和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根据《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知,文天祥认为死亡是无法避免的,但重要的是要保留下忠诚的心,让自己的事迹和精神流传于史册,这表现了他以死明志、视死如归的精神。根据《南安军》“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可知,文天祥宁可饿死也不愿屈服于敌人,梦中寻觅周朝先贤的遗迹,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不屈不挠的决心。因此,文天祥的“死”字在不同诗句中体现了以死明志、舍身取义、视死如归、誓死报国、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8.答案: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百般红紫斗芳菲”意思是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斗”字赋予花草树木人的动作和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9.答案: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此题扣住“杨花”的特点以及“漫天飞舞”的情景,描绘出柳絮朵朵、漫天飞舞的美丽景象即可。注意描述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有诗意。如:阳光下,杨絮纷纷扬扬,漫天飞舞,好像下了一场奇妙的“太阳雪”。
10.答案:①.示例:早莺;②.新燕;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用“早莺”“新燕”“浅草”等富有早春特点的词,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11.答案:“乱”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繁花密林中传出的此起彼伏的莺鸣声,还表现出莺们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态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
乙诗“花开红树乱莺啼”意思是: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乱”字用得很好,它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那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结合前面的“花开红树”可知,这一动一静给春景又平添了几分魅力,诗人以浪漫、具有强烈情感的红色为基调,点以明快、活泼的黄色,形成鲜艳夺目的暖色调,从而产生了亢奋向上之情,成功地完成了画面气氛的渲染。
12.答案:都表达了诗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中的轻松与喜悦之感,以及对所赏美景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感情理解。
根据甲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点明自己的喜爱(爱)之情和乙诗“风日晴和人意好”(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直接点明自己喜悦(好)的心情可知,都表达了诗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中的轻松与喜悦之感,以及对所赏美景的喜爱之情。
13.答案:A
14.答案: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解析:
15.答案:D
16.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霜下树林里树叶凋尽、众山显现的情景,表达了昂扬向上、豪放达观的人生态度,表现出诗人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
1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A.句意是: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抒发了诗人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与例句情感相近;
B.句意是: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抒写了诗人对爱情的灼热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与例句情感不同;
C.句意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爱国之情。与例句情感不同;
D.句意是: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色的赞美之情。与例句情感不同;
故选A。
18.答案:示例: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千寻”正面写峰高、塔高,听到“鸡鸣”即“见日升”从侧面衬托峰高、塔高。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千寻塔”意指塔有千寻之高,诗人说塔高,而塔又在飞来山上,这是从正面描写飞来山的高、塔高;“闻说鸡鸣见日升”,雄鸡打鸣,扫尽残星,红日东升,“先鸡鸣,后日升”从侧面衬托峰高、塔高。因此这两句诗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
19.答案:①.比兴;②.重章叠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手法的把握。比兴,是《关雎》一诗反复运用的艺术手法。比如,诗的一开头就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后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流转的歌唱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切。诗歌各章,只变换个别词语,形成重章叠句。据此分析填空作答即可。
20.答案: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意思是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其中的两个“悠”字把这个青年男子因为思念心上人而深夜难眠、辗转反侧的情态表现了出来。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ACD.正确。
B.有误,颈联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鹊躁,蝶飞衬托禾地草畦宁静的田园风光。
故选B。
22.答案:视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写景的角度。“田家连竹溪”意思是农家连着竹林中的小溪。“蝶飞秋草畦”意思是蝴蝶在秋草垅上翩翩飞舞。这些都是看到的景色,所以是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的。
画面内容
画面声音
预期表达效果
板桥人渡泉声
山溪、木板桥、诗人
①______
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神怡
茅檐日午鸡鸣
②______
悠长的鸡鸣声
田园的悠闲和诗人的闲适自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8)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含解析),共13页。
这是一份(7)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含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6)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含解析),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