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08-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98803/0-17300929842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08-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98803/0-17300929843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08-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98803/0-1730092984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08-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08-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整合难点,实现新的突破,串联考点,实现解与练的融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整合难点,实现新的突破。所谓整合,就是把复习的重点与第一轮复习中暴露出的薄弱点、疑难点予以有机结合。
二、串联考点,实现解与练的融通。所谓融通,是指第二轮复习要打破专题与专题之间的阻隔,通过增强能力、提高素养这根主线,把分散的考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实现解与练的融通。
此外,还可以将答题要点与理解文本进行融通。在第二轮复习中,考生需要提升思维能力,要读懂文本,学会有层次、有步骤地读文章,把文本读深读透,更深刻地回答问题。
(8)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这首词上片由“挑灯看剑”写起,描述_____________。下片首先描写战斗场面,继而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一句,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
2.这首词处处扣着“壮”来写,风格雄壮。结合画线句中体现“壮”的形象,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①,石中火②,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③、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隙中驹:“隙”指墙壁缝隙,“驹”指日影。这里形容时间飞逝。②石中火:击石发出的火星。③陶陶:欢乐的样子。
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
小语:甲诗首联中一个“_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_________”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小文:乙词开篇描绘出一幅_________的图景,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喧嚣判若两个世界,从中能看出苏轼对争名夺利的俗世的厌弃。
小语:两首作品中都有一“闲”字,但感情上有所异同,都值得细品。
小文:是的,我们仔细分析就可以知道,两首作品都流露出诗人对清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但是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请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5.校音乐团为崔颢的《黄鹤楼》谱曲,并准备将其拍摄成音乐短片。请你为拍摄组简要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示的画面,并针对取景工作提出建议。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
【注】西汉时,傅介子受朝廷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天山雪”起笔,与标题形成呼应,点明“塞下”这个独特的地点,极力写出边地的苦寒现状。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C.尾联“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D.本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达壮志未酬的抑郁。
7.“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字换成“枕”字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8.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新年已到,花却未开,透露出人们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
B.第二句写二月亦无花,期待中却见“草芽”萌发,分外惊喜。
C.三四句是说有雪无花,百花盛开的春色还未到来,主要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怅惘和遗憾。
D.三四句是神来之笔,自然界没有春色,作者借春雪飞花幻化出一片春色来,期待中有欣喜、有情趣。
9.诗中“惊”在最值玩味,赏析它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小题。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选自《宋诗钞》)
10.诗人“不见家”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11.此诗与李白的《送友人》都写到了“落日”这一景象,其中寄托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述观点及理由。
文言文阅读。
观猎①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②,千里暮云平。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①这是王维青年时期的诗作,是一首写将军打猎的诗。诗题又作《猎骑》。②射雕处:《北史·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都督”。
12.下列诗词与两首诗词风格一致的一项是( )。
A.杜甫《石壕吏》B.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C.李商隐《夜雨寄北》D.秦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3.自古宝马配英雄。请从上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说一说对马的描绘是如何突显英雄形象的。
14.两首诗词的画线句,在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上有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津桥①
白居易
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
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②春傍窈娘堤。
柳丝袅袅风缲③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鸟不成啼。
注释:①天津桥,位于洛阳,隋唐时为连接洛河两岸的交通要道。诗中神女浦、窃娘堤均为地名。②脸波:女子目光清澈,流转如波。③缲(sā):缫丝,抽茧出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诗人出游的地点,诗人到此之后,该地的景象激发了他的创作意愿。
B.颔联中“眉”字写出空中的月亮弯而细的形状,“脸波”写出当晚月光的清澈。
C.尾联写诗人游兴正浓时,前面的游人提醒他不要大声欢呼,以免破坏眼前美景。
D.本诗选取天津桥一带的景物,描绘了美丽的春日图景,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16.“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写得极妙。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酒家。
17.联系全诗,体会首联的作用。
18.下列各项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字里行间洋溢着进取的激情。
B.颔联运用反语,“知君惯度祁连城”一句说“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高度概括了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说明李副使屡屡驰骋疆场,却无建树,不无遗憾。
C.颈联中诗人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化惆怅为豪放,别有新意。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功名只向沙场取的决心。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①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③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④待我归。
注释:①黄鸟:即黄鹂、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②辛夷:即木兰花,一称木笔花,又称迎春花,比杏花开得早。③怜:喜爱。④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19.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晚春》这首诗在诗人的笔下,花草树木这些植物仿佛都有了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
B.《晚春》中“漫天”一词写出了杨花榆荚随风飞舞、欲与飞雪比美的情态。
C.钱诗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待我归来的亲情。
D.钱诗后两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20.这两首诗都写暮春景色,描绘的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军旅生活;可怜白发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这首词上片由“挑灯看剑写起,描述了词人梦回军营、与部下分食烤肉的场景,也写出了军中奏乐、沙场点兵的雄壮气势。这正是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从“看剑”“吹角”“分麾下炙”“塞外声”秋点兵”可以看出写的是“军旅生活”;“可怜白发生”意为“可惜我如今白发已生”,一方面表明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以实现,此句变雄壮为悲壮,表现了词人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2.答案:画线句抓住了战场上最具典型特征的“马”和“弓”,写出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情感豪迈,风格雄壮。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这首词处处扣着“壮”来写,风格雄壮。画线句中“的卢马和“弓”体现了“壮”的形象。“的卢”为古代名马,跑的飞快,写出了战马之勇猛。箭发也如霹雳,极言战斗之激烈,从侧面衬托词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而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使诗的风格既有雄壮,又有悲壮。
3.答案:足;莫笑;月夜饮酒;乙词中的“闲”字,还流露出诗人虽有才华,但不被赏识的苦闷心情,产生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之意。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与情感主旨。第一、二空:结合甲诗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可知,诗句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第三空:结合乙词开篇“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对月,须尽情享受。据此可知,开篇描绘了一幅月夜饮酒(对月饮酒)的图景;第四空:结合甲诗“从今若许闲乘月”可知,诗句的意思是: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闲,闲游之义;结合乙词“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可知,诗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可以隐居起来,做个闲散清静之人。闲,闲散清净之义。因此,两句中的“闲”字,都流露出诗人对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结合乙词中的“不如归去”还可以看出,此中的“闲”字,还流露出诗人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之意。
4.答案: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诗歌朗读节奏。一般来说,七言的律诗采用的是四三,可细分为二二三。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句意: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黄鹤"作主语,“一去”作谓语,中间应该断开一处,“不复返”是对“一去”的补充,中间也应断开一处,“白云”做主语,“千载"作状语,“空悠悠”作谓语,中间各断开一处,故断句为: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5.答案:示例:这两句诗描绘了在晴天,隔水相望的汉阳城中清晰可见的树木和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展示出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我觉得应该用远景,选择有古代建筑、高耸的大树、水中有洲的地方进行拍摄,这样才能拍摄出空明、悠远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和意见看法。“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作答时要抓住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晴川”“树”“芳草”“鹦鹉洲”几个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描绘。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D.该诗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描绘了守边将士在沙场上征战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忠心报国的英勇精神,没有表达“壮志难酬的抑郁”;故选D。
7.答案:示例:不好。因为“抱”是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体现了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用“枕”字有安逸舒适的含义,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把“抱”换为“枕”不好;“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意思是: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抱着马鞍睡觉。“抱”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将士们怀抱马鞍的目的是,随时做好应战的准备,想要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体现了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枕”是很舒服的感觉,枕在马鞍上睡觉,不如“抱”表达的程度深,表现不出将士们的这种随时迎战的迫切心情;所以,把“抱”换为“枕”不好。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有误,三四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是说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这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并无怅惘和遗憾之情。故选C。
9.答案:诗中“惊”字表达效果卓越。它巧妙描绘了诗人在二月时分初见草芽的意外与惊喜,突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与期待。同时,“惊”字也生动展现了春雪穿树飞花、装点春色的灵动与美妙,为整首诗增添了生动与活力。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惊”字准确地描绘了诗人在新年之际,期待春天的心情。新年已过,却仍未见到花开的景象,正当诗人感到些许失落时,二月初突然看到了草芽的萌发。这里的“惊”字,既表达了诗人意外发现草芽的惊喜,又突显了他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与期待。其次,“惊”字也生动展现了春雪与草芽之间的美妙互动。诗中的春雪并非单纯地覆盖大地,而是“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在这样的背景下,草芽的出现更显得弥足珍贵,令人惊喜。因此,“惊”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展现了自然界中春天到来的生机与活力。综上所述,“惊”字在诗句中既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又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生动与美妙,为整首诗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10.答案:由“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可知是离家距离遥远;由“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可知是由于青山、暮云把路途阻隔,所以“不见家”。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意思是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诗先以落日处即天涯作衬,使后句望不见故乡的失望更重更深。“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意思是正在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重重暮云,又把青山密遮。这两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已恨”句转折巧妙,既承接上句,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度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所以通出一个“恨”字来。第三句用“已恨”二字领起,无限感慨已在其中。第四句再递进一层,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恨恨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
11.答案:本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中,诗人先以落日喻天涯,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李白的《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落日”,落得徐缓,不忍遽然离开,衬托与友人分别之情意,抒发出依依惜别之意。
解析:诗人远望时正当黄昏,夕阳西坠,他遥望故乡,故乡不见,远在天涯。这时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处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见落日,却仍然望不到故乡。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诗先以落日处即天涯作衬,使后句望不见故乡的失望更重更深。李白的《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意思是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衬托与友人分别之情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出依依惜别之意。
12.答案:B
解析:考查诗歌风格。《观猎》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前期描写将军射猎情景的诗作。属于豪放风格;《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属豪放风格。A.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属叙事诗歌;B.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喻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属豪放风格诗歌;C.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属婉约风格诗歌;D.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属婉约风格诗歌;故选B。
13.答案:示例一:《观猎》中“雪尽马蹄轻”一句,写到冬天的草原雪已融化,马蹄少了羁绊,显得轻快。这里对“马”的细节描写,侧面烘托了将军纵马驰骋、骁勇狩猎的英姿。示例二:《江城子》中“千骑卷平冈”一句,写到太守率领上千的随从骑马席卷平展的山冈。这里也烘托出太守出猎的盛大气势与豪迈气概。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意象对人物形象的表现。抓住与马有关的诗句看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14.答案:都化用典故,都借此抒发出作者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的豪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能力。表现手法上“射雕处”和“射天狼”都运用了典故。《观猎》通过日常的狩猎活动,栩栩如生的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表达出诗人渴望像将军一样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的感情。《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天狼”喻西北边疆的西夏侵略者,表达了作者渴望战场杀敌,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思想。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和辨析。C.“前面的游人提醒他不要大声欢呼”错误。“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鸟不成啼”的意思是,作者告诉前面开路的仪仗人员不要大声呼喝,担心惊动了正在鸣叫的黄鸟;故选C。
16.答案:①运用叠词“袅袅”和“茸茸”,写出柳丝的细长轻柔和草叶的柔细茂盛,展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使诗歌具有画面感。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以“绿出”和“剪齐”将春风和春雨拟人化,写出春风和春雨给世间带来了绿色和春意。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赏析某一联,即诗歌的“炼句”,一般从手法入手,然后具体分析,最后点明情感。首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袅袅的柳条,好似春风缫出的柔丝;茸茸的绿草,被春雨剪得齐如茵毯,赋予春风、春雨以人的情态,极言天津桥周围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致,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其次,动词运用生动。“缲”“剪”两个动词,化静为动,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婀娜多姿的柳丝,在淅沥的春雨的滋润下,小草萌发,齐头生长的景象,让我们似乎看到了柳丝和小草由黄泛青的生长过程,也似乎看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最后,“袅袅”“茸茸”叠词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袅袅”,写出了柳丝的柔软、随风摆动的特点,“茸茸”写出了春草柔细浓密的特点,突出了春风依依,春雨蒙蒙的特点。
17.答案:突出塞外酷热、恶劣的环境,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首联“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意思是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李副使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因而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火山五月人行少”,诗人早有吟咏,况六月酷暑。作者不从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岂能愁见轮台月”,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
故选B。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B.“欲与飞雪比美的情态”错误,应是: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
故选B。
20.答案:韩诗描绘的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杨花榆荚,如雪花漫天飞舞的晚春繁丽景象。钱诗描写的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古诗中的景物描写。
根据两首古诗得题目“暮春归故山草堂”“晚春”可知,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暮春之景。
钱诗的前两句“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意思是: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描写的暮春景物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表现了春光逝去,春日的生机之景了无踪影后的一派空寂、凋零之景;
韩诗的中“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意思是: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万紫千红竞相展示美丽芳菲。写出了在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候,草木争相生长,花儿争奇斗艳;表现了草木留春,万紫千红的晚春景致。“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杨花榆荚没有这种才华情思,只懂得像漫天白雪四处纷飞。形象地写出了杨花榆荚如雪花漫天飞舞的情景,似乎也是在挽留即将逝去的春色描写的暮春景物是“百般红紫”“杨花榆荚”。整体表现的是百花未曾感觉春日逝去,反而竞相盛开的晚春繁丽景象;
钱诗和韩诗的不同在于描写的具体景物不同,最重要的是钱诗写的是暮春逝去的凋零,充满悲伤基调;而韩诗写的是暮春的繁丽,饱含昂扬激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09-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整合难点,实现新的突破,串联考点,实现解与练的融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07-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整合难点,实现新的突破,串联考点,实现解与练的融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06-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整合难点,实现新的突破,串联考点,实现解与练的融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