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光华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任何一种伟大的学说,想要传播得更广泛更深入,需要其两翼同时发力,且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一翼为理论,一翼为实践。庄学发展中的两翼,一是义理庄学,也就是学术庄学;一是人间庄学,也就是实践庄学。经过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义理庄学一翼独大,研究成果几乎汗牛充栋,相对而言,人间庄学的践行则较为薄弱,未能得到广大平民阶层的认可,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在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这一局面已经到了非转变不可的时候了。
②如果从《庄子·天下》算起,传统的庄学研究已经进行了两千多年,其中有文献学研究,有思想文化研究,也有文学研究,在义理、辞章、考据三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前人对庄子思想的研究不是单一的,自古以来就有以道(教)解庄、以佛解庄、以儒解庄等不同的解读方式。近代以来盛行以西方哲学解庄,学者们采用西方本体论、认识论等归纳方式,用相对主义、不可知论等概念系统和评价体系来分析解读庄子哲学。凡此种种,无不彰显出庄学研究在思想文化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将会持续深入发展。
③应该承认,在实践层面,前人对庄子思想的践行也不是一张白纸。但是,与义理庄学相较,人间庄学迄今未能受到充分重视。造成人间庄学未能进入平民视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④其一,历史上那些失意文人士大夫偏爱庄子思想,夸大了庄子思想中的消极成分,实则带偏了部分读者。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早年一般所读的圣贤书都是儒家的经典,他们进入仕途之后,以平治天下作为自己的追求。但是当他们在官场失意,被动地退出官场之后,往往会主动投靠庄子,把庄子思想视为一种心灵的安慰剂。这时的士大夫把官场与田园对立起来,把孔子与庄子对立起来,他们常常会主动过滤掉庄子思想中蕴含的积极成分,只是沉醉在他们所理解的庄子的消极思想中。
⑤其二,庄子思想本身是深奥精微的,常人难以理解。例如《齐物论》既有文字上的障碍,也有意在言外的表述,其哲学思想深不可测。《齐物论》全文3000多字,通过是非、有无、物我等范畴,讨论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具有极高的抽象分析能力。从古至今,对庄子思想的高端研究大都局限在象牙塔中,远离了普通大众。庄子学说中既有形而上的问题,也有形而下的智慧,而义理庄学重点关注庄子哲学中形而上的部分。表面上看,庄子哲学讲究无用之用,无法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这样的理解也影响了庄子思想向社会下层的传播。
⑥其三,特殊年代形成的错误认识对庄子思想的传播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封建时代,有些极端的儒家学者将庄子视为寇仇,恨不能灭之而后快。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用阶级斗争观点解读庄子,认为庄子是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表,批判庄子提倡鬼混的人世间,庄子思想代表了醉生梦死、精神堕落、自欺欺人。这一观点在学术上早已站不住脚,但在普通民众当中并没有完全消失,很多人迄今认定庄子是消极思想的代表。
⑦研究庄子思想,践行庄子哲学,并不是要排除其他思想而独尊庄学。只有庄子思想与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好的社会功用。在此以儒道两家为例,儒家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道家主张自然无为,逍遥自在。儒家重现世,尚事功;道家重超越,尚思辨。儒家思想更关心群体,社会;庄子学说更关心个体,精神。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促进了封建时代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特别是其中的礼与法家的法结合起来,形成了礼法社会,对现实社会影响极大;庄子擅长以道德、无为、无己、无用、无情、自然、逍遥、齐物、安命等概念构筑人的精神境界,表面上与礼法制度鼎足而立,但事实上可以与儒家思想形成一种互补。《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代表了道家思想,阳代表了儒家思想,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干。今天的社会中不仅仅需要加强法制和礼制,同时也需要践行庄子的若干学说。
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学说去对症治疗。在这个时代里,人们面临着种种生存挑战,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由于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具有情绪低落,精神痛苦,情感脆弱,缺乏朝气等严重的心理障碍。要解决心理障碍问题,可以从《庄子》等经典文本中吸取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庄子思想与现代社会关系密切,是一剂治病救人的良药。
⑨当然,庄子思想不是万能的,更不是解除所有痛苦的灵丹妙药。只有把庄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等相关学说融合起来才能看清道家思想的整体面貌,只有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等学说融合起来才能看清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面目,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学说融合为一体,才能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重视个人、群体、社会之间的关系,保持心理平衡、乐观处世心态,是每一个现代人的人生追求。如何让义理庄学走向人间,成为大众庄学,这是一个长久的课题,需要很多庄学工作者一起努力。
(摘编自孙明君《从义理庄学走向人间庄学》)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学术层面的庄学研究相比,实践庄学并未得到平民认可,也并未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B.对庄子思想的研究涉及义理、考据、辞章等内容;解读形式多样化,甚至出现了以西方哲学解读、分析庄子思想的热潮。
C.不管是封建时代还是近现代,都出现过对庄子思想的错误解读,这些错误解读导致很多普通民众认定庄子的思想是消极的。
D.不同时代会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这就需要不同的学说去解决。当下,在一定程度上,庄子的学说可作为一剂治病救人的良药。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哲学讲究无用之用,对人们的实际生活来说缺少具体的践行意义,这是庄子思想未能在社会下层传播的原因之一。
B.一直侧重于对庄子思想学术层面的研究,使得庄子思想未能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这影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C.庄子思想常人难以理解,同时也包含消极成分,在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错误认识,这导致庄子思想未能受到重视。
D.把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融合起来有利于看清道家思想的整体面貌,这也是看清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面目的基本条件。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古代文人将庄子思想作为心灵安慰剂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时期士人们报国无门,无从谈起建功立业的志向,因而只能在出世思想的影响下,开始在山水间寻求慰藉。
B.李白在被“赐金放还”准备离开长安时,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名句来安慰自己。
C.晚年的李清照集亡国之恨、丧夫之痛于一身,她只能借酒消愁,依靠酒来短暂逃避现实生活,寻求内心的宁静。
D.陶渊明的安贫乐道是对自己品德情操的要求,他努力追求高洁的品德,不愿意为世俗的污浊所玷污,毅然辞官。
4.请分析文章第⑦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
5.作者认为在当今时代应该发展实践庄学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述。(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渡江
孟超
叫明的公鸡,已经“喔喔喔”地三唱了。
年轻的祖逖睡不宁静,跳下榻来,从枕边摸出长剑舞了起来。
窗外秋风潇飒,静夜寒气逼人。潇潇沙沙桐叶飘飞,一阵急风伴着沙尘吹过,又一阵骤雨,正如千军万马,在疆场上奔驰。
正如他所预言的,晋室的国难已经到了空前严重的时候,不但疆土一天一天削弱,整个中原,完全遭受了胡骑的蹂躏。这些民族的耻辱,当时的四方豪士哪一个能够忍下声吞下气去,更何况祖逖有着绝大的抱负和果断的谋略呢?
晋元帝虽然已经南迁,在江左立下了偏安的王业,许多的大户巨室,一族一族跟着朝廷向南迁徙。祖逖则认为在避难中可团聚自己的乡党族人,像项羽的八千子弟兵那样,在国难与家仇中可以结合成功。他计划如何带领他的乡党和族人,一开始就要使他们像军队一样。
当寇警传来最紧的一天,祖逖召集了乡人。大家都争着问他:
“怎么办啊,匈奴兵来了?我们不能就让他们糟蹋啊!”
“我们有什么办法呢?还是要请你出个主意哩。”须发斑白的老头儿,恳切地催促着他。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实在忍不住了:“你有什么主意赶快说吧,我们一定照办就是了!”
祖逖沉吟了一刹:
“我想,我们应该向着淮泗一带进发,然后再渡过长江。不过,这里到底是我们的家,等到我们把自己训练成军队一样,就要赶快地打回来,救我们的家乡,把胡人逐回漠北去!”
“对呀!”青年都摩拳擦掌。
大家也都被他感动了,振奋欢呼起来。
次日晨,鸡叫两遍。附近十几个村子,好几个族户,五六百人口,携着老幼,车马载着食粮,像军队一样的,离开了他们的故乡。
他们一直南奔,到了扬州。沿路上,四方难民中,不断有人加入他们的队里,而且这里边包含着无数的壮丁勇士;同时,四方的杰士也远道奔来。
祖逖和他的队伍从扬州直渡长江。望着涛涛的江水,祖逖潸然泪下:我还要回去的!
晋元帝在南迁之后偏安一隅。祖逖认为只有北伐才能使江南稳固,只有北伐才能使天下的士气兴盛,晋室最终得到匡复。于是,他便贸然地上了一道请缨的表章。
晋元帝接到了祖逖的表章,一字一字地读下去。晋元帝动容了,他的眼前显露出一线光明,一直进到最遥远的地方,匡复的壮图,铺展在他的心里,他不自觉地对祖逖起了倚重的念头。立刻召见祖逖,特别下旨封他做有威将军兼豫州刺史,专主北伐。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黎明时分,一大队人民的军队,已经进行到中途了。
别看他们服装并不齐整,别看他们军械并不一致,然而每个人都抱着必胜的决心,士气也正如前面的长江一样澎湃激荡。
鲜明而庄严的大旗上,高扬出“有威将军祖”的字样;祖逖骑在一匹健壮的白马之上,英武而又蕴藉的风度,正象征着汉族的河山。
远的山,近的水,今天是特别明媚,翠妍,也似乎为了祖国而刷上清新的色彩。
队伍一批一批渡到江的中心。祖逖看着那四周的风物,心飞跃了,感到自己的雄伟,人民队伍的雄伟,和不能描绘的大自然的雄伟溶化成一片。
岸边上,村落里的鸡高唱了最后的一两声。祖逖想着自己的这番功业,豪放地笑了。
船已到江中,江水流得更急,他看着他的部属,击着船舷,誓师般地吼出他肺腑里的壮语:
“我祖逖如果不能清除中原,就和这奔流的江水,誓不再回!”
他的话刚刚说完,四面飞起了欢呼的、雄壮的吼声。
船,他,和着这一群人民的队伍,迅疾地渡过了长江。
祖逖大破石勒兵万余人,在敌人的后方建立起他的军事力量。这样,黄河以南,很快地就收复了晋室的失土。
士兵,人民,是多么地兴奋,连祖逖自己也觉到北伐的成就,给恢复的事业立下了强固的基石。他多么愉悦地看着自己亲切的父老、亲切的队伍,团聚在自己的身边,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
他想到闻鸡起舞,也想到击楫渡江,他集合他的部下,高举酒杯:“大家欢饮一杯,让我们明天把胡人赶回沙漠!”
大家欢呼了一阵,献上颂歌:
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
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
全场的人听了他那恳挚的话,听了这动人的颂歌,看着那新登场的谷禾,看着这旺盛的士气,脸上都刷上了新的光辉。
一只公鸡“喔喔喔”欢快地叫着。天边的曙色透出了一层光明。
(初载1942年《抗战时代》,有删改)
文本二: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历史有着各种不同的感受和表现历史的方式,而所有这些方式,实际都是一种历史的观念,是在特定境遇中自然产生有时又自然消亡的历史的观念。爱国主义题材的历史小说是在民族危机中产生的,创作者自然地把中国历史视为爱国者和卖国者两类人的斗争历史;在爱国者的经历上,往往服从于现实的需要,从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的历史人物中发掘并设计出符合进步观念的情节,以此揭示爱国者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至于爱国者形象本身,并不着眼于复杂性,而是着眼于倾向性,着眼于人物的气节和品质。从正史而来的爱国者形象,既有正史的影子,又不完全等同于正史,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主观性,是一种特定的历史观念和表现历史方式的存在。
(摘编自王富仁、柳凤九《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论》)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描写的景物不仅创设了人物活动的场景,还和人物的心理相一致,与故事情节的展开也有着内在联系。
B.祖逖与众人商量向南避难,既表现了他的深谋远虑与组织领导才能,也形象地刻画了他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C.“别看他们服装并不齐整,别看他们军械并不一致”,凸显祖逖的军队虽然条件艰苦,但士气高昂、信心十足。
D.民众给祖逖献上发自肺腑的颂歌,鼓舞人心,表明只要心中装着人民,保护人民,就会得到人民的感恩和拥戴。
7.关于文本一以“渡江”为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写了两次渡江,略写第一次,详写第二次,体现了作者突出祖逖北伐的创作意图。
B.祖逖闻鸡起舞以及召集乡人商量南渡的情节,都是为写祖逖后来带领军队收复失地等作铺垫。
C.北渡过程中,作者客观描写了江水的汹涌澎湃,渲染了北伐锐不可当的磅礴气势,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统一。
D.渡江后的宴饮既表达了庆功的欢畅之意,又写出了统帅与士兵众志成城、勇往直前的豪情。
8.文本一中的几处鸡叫声都能反映祖逖的心理,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二说“从正史而来的爱国者形象,既有正史的影子,又不完全等同于正史”。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节选自《墨子校注》)
材料二: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①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退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是故逼臣伤君,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②,上必有谔谔③之下。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噤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节选自《墨子·亲士》)
【注】①丑:羞耻、耻辱。②弗弗之臣:指敢于诤谏之臣。③谔(è)谔:说话正直。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臣下重其爵位A而不言B近臣C则喑D远臣E则噤F怨G结于民心。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劫夺财物的人,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自贼者也”的“贼”意思不同。
B.“家”“国”,词义与现代汉语不同,材料中分别指卿大夫的封地和诸侯的封地。
C.安,安宁、安定,与《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意思相同。
D.归,赠送,与《〈论语〉十二章》中“天下归仁焉”的“归”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论述践行兼爱之道的方法,要爱人若爱其身,视人家国若其家国;得出结论“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材料二以齐桓、晋文、勾践等贤君与桀纣等昏君对待贤人的不同态度为例,证明能否用贤亲士,关系着国事成败。
C.材料二强调亲士的重要性,墨子说“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表明定要招贤纳士为己所用,实现己安国强。
D.材料一、二体现了墨家主张:强调兼爱,反对战争;强调亲士重贤,反对世袭特权;注重道德实践,反对纸上谈兵。
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14.要做到“亲士”,对君王应有怎样的要求?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和酬刁景纯春雪戏意①
梅尧臣
雪与春归落岁前,晓开庭树有余妍。
杨花扑扑白漫地,蛱蝶纷纷飞满天。
胡马嘶风思塞草,吴牛喘月②困沙田。
我贫始觉今朝富,大片如钱不解穿。
【注】①本诗作于皇祐五年,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刁景纯:北宋大臣。②吴牛喘月:《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酬和诗,题目交代了写诗的目的,首联照应题目,点出了春雪降临的时间。
B.清晨雪花落在庭院中的树上,如花朵一样美丽,诗人把雪比作花,写春雪的美丽姿态。
C.颈联以“胡马思塞草”“吴牛困沙田”写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尾联富有调侃意味,诗人见春雪“大片如钱”,感觉自己很富有,可惜春雪无法穿。
16.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
(2)《将进酒》中“ , ”。两句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既是诗人的豪情,又是诗人的愤慨之语。
(3)“春江”,动人心弦,是诗人钟爱的意象,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眼睛的颜色主要是由虹膜色素细胞中的色素含量和分布决定的。虹膜色素一般是黑色素:深棕色的眼睛虹膜前层中有很多黑色素,浅棕色的眼睛虹膜前层中黑色素较少,浅蓝色等其他梦幻颜色的眼睛含黑色素就更少了。 ① ,这主要表明你的虹膜前层中的黑色素可以忽略不计。虹膜中的黑色素水平影响着光的反射和散射情况,从而决定了眼睛的颜色。
研究发现,眼睛的颜色可能与皮肤和头发的颜色有关,也可能遗传了父母的眼睛颜色。最常见的眼睛颜色是棕色——世界上70%到80%的眼睛都是棕色的,包括深棕色或浅棕色。紫色的眼睛则非常罕见, ② 。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出生时全身几乎没有黑色素。白化病患者的眼睛在某些光线下会呈现紫色甚至红色,这是眼睛血管反射光线的结果。
最罕见的是一个人拥有两种颜色的眼睛!双眼颜色不同的罕见情况被称为虹膜异色症,世界上只有不到1%的人患有异色症。异色症可能是天生的,如先天性的神经皮肤综合征; ③ ,例如因为眼部损伤或青光眼等疾病获得。
18.与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几点钟?”米考伯先生问道,“我可以——”“8点左右吧。”昆宁先生回答。
B.但是我们现在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C.“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D.他说自从24号起——喔,娜拉,这三天你一定很难过。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坚硬的石头是贺兰山,粗粝的树木是贺兰山,幼嫩的草芽也是贺兰山。龟裂的石缝是山上每一种植物通往土地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裂痕,你叫细碎的草籽如何抓住那些庞大而坚硬的石头?石缝向天,承接着时光,也迎接了雨水和阳光。当种子落进石缝后,它们就会在时光中演绎出眼前的美景。石缝是贺兰山留给生命的通道。一座山的格局,不是体态的巍峨和高大,而是让所有想留下来的生命能够繁衍生息。
石苔花印刻在石面上,五彩斑斓。那石头开花的光景,仿佛是从我的梦境中来。石苔花是大自然刻在石头上的岩画,而贺兰山岩画则是远古时期的人们种在石头上的石苔花,每一幅画面,都是他们生活、思想、文明的真实记录,无论是日月星辰还是生活盛景,都留在了石头上。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时光深处的人们,笃定贺兰山就是一块宝地,便定居于此。他们的后裔在山的庇佑和黄河水的浸润下,从山川草木中汲取力量,获得繁盛。
20.下列句子中的“光景”与文中加点字“光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年光景,他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
B.我们俩初次见面的光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C.十一点钟光景,大群的债权人在林家铺子里吵闹得异常厉害。
D.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2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表假设,引导读者从另一方面思考“石缝”对植物的作用。
B.就,表示顺承关系,说明种子扎根在石缝后必然会生长成美景给世人。
C.而是,与“不是”连用,表递进关系,说明山的格局不在外形,而在实质。
D.仿佛,不同于比喻中的比喻词,这里是“似乎”的意思,带有想象意味。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贺兰山有坚硬的石头、粗粝的树木,还有幼嫩的草芽。”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云南省昆明市光华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光华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光华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光华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高一九月份月考试题docx、高一九月份月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光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光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