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展开课程:高中历史
教材版本:统编版(2019)
册别:必修上册
单元: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课次:第7课
章节: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题: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时间:两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的主要变化与创新,了解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分析制度变革:能够分析隋唐制度变革的原因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
比较分析:能够将隋唐制度与前代制度进行比较,理解其继承与突破之处。
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增强对历史事件和制度变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
文本分析:通过阅读课文,理解隋唐制度变革的具体内容和历史背景。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隋唐制度创新的具体表现及其意义,促进合作学习。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探讨制度变革的实际效果和历史影响。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制度实施情况,增强直观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历史认同:通过学习隋唐制度变革,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批判思维: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制度变革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文化传承: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隋唐时期主要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如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等。
制度变革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
理解各项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分析制度变革对隋唐社会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熟悉课文内容:全面理解《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的内容和历史背景。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隋唐时期的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
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学术论文等,便于课堂深入讨论。
设计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题目、案例分析等。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通读《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标注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思考问题:思考隋唐制度变革的可能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10分钟)
导入活动
展示图片:播放隋唐时期的绘画作品或展示相关图片,如隋炀帝大运河图、唐代科举考试场景等,营造历史氛围。
引导提问:
你们对隋唐时期了解多少?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件或人物?
隋唐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处于怎样的地位?为什么?
教师提问
“今天我们将学习《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许多制度的变化和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家对此有怎样的初步认识或感受?”
二、文本朗读与理解(15分钟)
朗读课文
教师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节奏,帮助学生感受文字的韵律和内容的深度。
学生朗读:学生跟随教师逐段朗读,体会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文本展示
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的全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清晰看到。
初步理解
分段理解:
将课文分为若干部分,逐段解析其内容和核心观点。
提问与回答:
隋唐时期进行了哪些主要的制度变革?
这些制度变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隋唐制度变革的背景介绍(10分钟)
历史背景
隋朝的兴衰:
隋朝统一南北,修建大运河,但因劳役繁重和统治暴政导致民变频发,最终灭亡。
唐朝的建立与稳定:
李渊建立唐朝,采取一系列宽政措施,恢复经济,稳定社会,为制度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制度变革的原因
隋朝的教训:
隋朝过度劳役和中央集权导致社会动荡,唐朝需要通过制度创新避免重蹈覆辙。
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力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繁荣,为制度创新提供了经济基础。
文化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复兴和科举制度的推广,推动了官僚制度的改革。
四、隋唐主要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5分钟)
1. 科举制度的完善
隋朝的开创:
隋炀帝时期设立科举考试,但考试内容和形式较为简单,影响有限。
唐朝的完善:
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考试内容更为广泛,形式更加规范,选拔人才更加公平。
科举制度的推广,有助于打破门阀士族的垄断,促进社会流动,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
2. 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三省制度:
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集中决策权力。
门下省:负责审核中书省的决定,起到制衡作用。
尚书省:执行国家事务,分管各个行政部门。
六部制度: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管理人事、财政、礼仪、军事、司法、工程等事务。
制度创新的意义:
分权制衡,防止权力过于集中。
提高行政效率,专业化管理国家事务。
3.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均田制:
实行土地均分制度,限制土地兼并,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稳定社会基础。
租庸调制:
租税制度,农民按照土地面积和劳动力缴纳租税和劳役。
简化税制,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4. 行政区划的调整
道县制:
将全国划分为若干道,每道下设府、州、县,层级分明。
提高地方治理效率,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府州县制的细化:
各级行政单位职责明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5. 军事制度的改革
府兵制:
以农民为主的军事编制,农民在平时务农,战时服役。
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提高军队战斗力。
边防制度的完善:
加强边防建设,防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安全。
6. 经济制度的创新
大运河的开凿:
连接南北水路,促进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
增强国家统一,提升商业繁荣。
商业管理制度:
政府对商业活动进行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要点
隋唐时期的主要制度变革:科举制度的完善、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均田制与租庸调制的实施、行政区划的调整、军事制度的改革、经济制度的创新。
制度变革的原因及意义:避免重蹈隋朝覆辙,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增强国家治理能力。
隋唐制度创新对后世的影响:为后来的宋元明清制度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
提问检查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有哪些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如何改善了唐朝的行政管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的主要制度变革,包括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等。大家能简要回忆一下这些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吗?
隋唐时期进行制度变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深入赏析(20分钟)
1. 科举制度的深入分析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隋朝设立科举,但规模和影响有限。
唐朝扩大科举考试的范围,增加考试科目,确保选拔人才的公正性。
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
打破贵族垄断,促进社会流动。
提升官僚队伍的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激励士人学习,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局限性:
偏重儒学经典,限制学术多样性。
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考试腐败和买官卖官现象。
2. 三省六部制的功能与作用
三省的权力制衡:
中书省负责起草政策,集中决策权。
门下省审核政策,起到制约作用,防止决策失误。
尚书省执行政策,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六部的具体职责:
吏部管理官员人事,确保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户部管理财政,维护国家经济稳定。
礼部管理宗教、礼仪,促进社会和谐。
兵部管理军事,保障国家安全。
刑部管理司法,维护法律秩序。
工部管理工程建设,推动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
制度的优势:
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行政效率高。
制衡机制有效,防止权力滥用。
3.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的深层次探讨
均田制的实施:
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限制土地兼并,防止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过度集中。
租庸调制的改革:
简化税制,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促进农民积极生产,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制度的社会影响:
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农村社会。
支持国家财政,增强军事和行政能力。
4. 行政区划的调整与优化
道县制的优势:
行政层级分明,管理高效。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割据。
府州县制的细化:
各级行政单位职责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增强地方治理能力,促进社会稳定。
5. 军事制度的改革与边防建设
府兵制的实施:
以农民为主的军事编制,灵活应对战争需求。
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增强军队战斗力。
边防制度的完善:
加强边防建设,防御外敌入侵。
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6. 经济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大运河的经济意义: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增强国家统一。
推动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商业管理制度的实施:
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商业繁荣。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支持国家建设。
7. 制度变革的综合影响
政治方面:中央集权加强,国家治理能力提高。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增强。
社会方面: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社会稳定。
文化方面:文化教育发展,士人阶层壮大。
互动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隋唐时期的制度变革如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隋唐制度变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哪些必要性和必然性?
隋唐制度创新对后世有哪些深远影响?
教师引导
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讨论结果,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升历史分析能力。
三、课堂活动(15分钟)
情景模拟
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分组,分别扮演隋炀帝、唐太宗、科举考生、官员等角色,模拟隋唐时期的制度实施过程,体验制度变革的具体操作和社会反应。
情感体验:
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唐朝的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感受制度变革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种感受。
创作练习
仿写短文:
请学生尝试模仿隋唐时期的文风,写一段描述科举考试的情景,运用具体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对隋唐制度变革的看法,借鉴课文中的分析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论述。
四、例题与解析(20分钟)
例题1
问题: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扩大考试范围,增加考试科目,规范考试形式,提高选拔人才的公平性。
解析: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由隋朝初创,唐朝进一步完善,考试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规范,有助于打破贵族垄断,促进社会流动。
例题2
问题: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对唐朝的行政管理有何影响?
答案:提高了行政效率,分工明确,权力制衡,有效防止权力过于集中。
解析:三省六部制通过分权制衡,确保各部门职责明确,增强了国家的治理能力和行政效率。
例题3
问题:均田制的实施对唐朝农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限制了土地兼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均田制通过均分土地,保障农民的生产资料,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稳定了农村社会。
例题4
问题:以下哪一项不是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
A. 公开考试
B. 广泛选拔
C. 只限贵族子弟参加
D. 注重儒学经典
答案:C. 只限贵族子弟参加
解析:唐朝科举制度旨在打破贵族垄断,广泛选拔各阶层的优秀人才,不限于贵族子弟。
例题5
问题:府兵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以农民为主,平时务农,战时服役,灵活应对战争需求。
解析:府兵制通过农民兵的组织,既保障了农民的生产,又在战争时提供了充足的军队力量,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例题6
问题: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答案: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增强了国家统一,推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大运河连接南北水路,便利了物资运输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国家统一。
例题7
问题:三省六部制中的尚书省主要负责什么事务?
答案:执行国家事务,分管各个行政部门。
解析:尚书省作为六部的上层机构,负责国家日常行政事务的执行和管理,确保政策的落实。
例题8
问题:以下哪一项是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A. 公共土地所有制
B. 土地均分给农民
C. 土地私有化
D. 土地租赁制度
答案:B. 土地均分给农民
解析:均田制通过均分土地,确保每个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限制土地兼并,保障农民的生产资料。
例题9
问题:唐朝实行的租庸调制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简化税制,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解析:租庸调制通过统一税制,简化农民的税负,减轻生产负担,同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支持国家建设。
例题10
问题: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
答案:起草诏令,集中决策权力。
解析:中书省负责政策的起草和决策,是三省六部制中的核心决策机构,集中国家最高决策权力。
例题11
问题:科举制度的推广对唐朝士人阶层的影响是?
答案:扩大了士人阶层的规模,促进了社会流动,提高了官僚队伍的素质。
解析:科举制度为更多士人提供了进入官僚系统的途径,打破了贵族垄断,提升了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治理能力。
例题12
问题:以下哪一项不是三省六部制的组成部分?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都督府
答案:D. 都督府
解析:三省六部制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不包括都督府。
例题13
问题:府兵制的优点包括?
答案:减少国家财政负担,提高军队战斗力,保障农民生产。
解析:府兵制通过农民兵的组织,减少了对专业军队的依赖,降低了国家的军事开支,同时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活动,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例题14
问题:大运河的开凿对唐朝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增强了国家统一,推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大运河连接了南北水路,方便了物资运输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商业繁荣,增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经济实力。
例题15
问题:以下哪一项不是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
A. 科举制度
B. 三省六部制
C. 封建土地所有制
D. 府兵制
答案:C. 封建土地所有制
解析:隋唐时期实行的是均田制,限制封建土地所有制,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创新。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课堂小结
主题回顾:总结隋唐时期的制度变革,包括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府兵制、大运河等,强调这些制度创新对唐朝乃至后世的深远影响。
制度变革的原因及意义:回顾隋唐时期进行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理解制度变革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综合影响:重申隋唐制度创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强调其历史意义。
提问检查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隋朝初期相比有哪些重要变化?
三省六部制如何提高了唐朝的行政效率?
均田制在保障农民权益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业布置
课文复述: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的主要内容,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赏析文章: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隋唐时期制度变革的赏析文章,分析其制度创新的内容和意义,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论证。
创作练习:尝试模仿隋唐时期的文风,写一段描述科举考试或府兵制实施的情景,运用具体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时,课堂氛围积极,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情景模拟,学生对隋唐时期的制度变革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历史分析能力。然而,部分学生在理解复杂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相互关系时仍有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辅导。未来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制度变革的实际效果和历史意义。同时,结合现代制度进行对比分析,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现实关联感。
六、拓展资源
推荐阅读
《隋唐制度史》:深入了解隋唐时期的制度变革和创新,拓宽历史视野。
《大运河与中国经济史》:了解大运河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深入探讨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和作用。
多媒体资源
纪录片:观看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纪录片,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制度实施情况。
历史地图:利用历史地图,直观展示大运河的开凿和府兵制的实施区域。
模拟动画:观看隋唐制度变革的模拟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在线资源
历史教育网站:访问如“百度百科”、“中国历史网”等平台,查阅隋唐时期制度变革的相关资料。
虚拟讨论区:参加在线历史讨论活动,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隋唐制度变革的看法和理解。
七、教学延伸活动
制度创新案例分析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选择隋唐时期的一项制度创新,进行深入研究和案例分析,撰写报告并在班级内展示。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增强对制度创新的理解。
活动安排:每组选择一项制度,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进行课堂展示。
模拟科举考试
活动内容:组织一次模拟科举考试,体验唐代士人的考试过程,感受科举制度的运作。
活动目的: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安排:设计与唐代科举相似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进行模拟考试,并组织评审和反馈。
大运河文化之旅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大运河相关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
活动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大运河的认识和历史理解。
活动安排:安排校外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回校后撰写参观报告。
隋唐军事制度专题研究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研究隋唐时期的军事制度,分析府兵制的优缺点及其对唐朝军事的影响。
活动目的:深入理解府兵制的运作机制和历史意义,提升学生的军事历史知识。
活动安排:分组进行研究,撰写专题报告,并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
跨学科融合活动
活动内容:结合地理和经济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对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的影响,制作相关的图表和报告。
活动目的: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活动安排:指导学生利用地理和经济学知识,进行大运河经济影响的综合分析,制作图表并进行展示。
八、教学资源
教材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辅助资料
《隋唐制度史》相关章节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相关论文和书籍
历史文献和学术论文
多媒体
隋唐时期的绘画作品和历史纪录片
大运河的历史地图和动画模拟
相关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和讲座视频
实验器材
无
九、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
课堂参与: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其对隋唐制度变革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
小组表现:通过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完成任务的效果。
终结性评价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全面考查学生对《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作文评价:通过学生的创作作文,评价其历史分析和表达能力。
自我评价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制定进一步的学习计划。
同伴评价
小组互评:通过小组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十、附录:经典例题
例题1
问题: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扩大考试范围,增加考试科目,规范考试形式,提高选拔人才的公平性。
解析: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由隋朝初创,唐朝进一步完善,考试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规范,有助于打破贵族垄断,促进社会流动。
例题2
问题: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对唐朝的行政管理有何影响?
答案:提高了行政效率,分工明确,权力制衡,有效防止权力过于集中。
解析:三省六部制通过分权制衡,确保各部门职责明确,增强了国家的治理能力和行政效率。
例题3
问题:均田制的实施对唐朝农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限制了土地兼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均田制通过均分土地,保障农民的生产资料,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稳定了农村社会。
例题4
问题:以下哪一项不是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
A. 公开考试
B. 广泛选拔
C. 只限贵族子弟参加
D. 注重儒学经典
答案:C. 只限贵族子弟参加
解析:唐朝科举制度旨在打破贵族垄断,广泛选拔各阶层的优秀人才,不限于贵族子弟。
例题5
问题:府兵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以农民为主,平时务农,战时服役,灵活应对战争需求。
解析:府兵制通过农民兵的组织,既保障了农民的生产,又在战争时提供了充足的军队力量,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例题6
问题: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答案: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增强了国家统一,推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大运河连接南北水路,便利了物资运输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国家统一。
例题7
问题:三省六部制中的尚书省主要负责什么事务?
答案:执行国家事务,分管各个行政部门。
解析:尚书省作为六部的上层机构,负责国家日常行政事务的执行和管理,确保政策的落实。
例题8
问题:以下哪一项是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A. 公共土地所有制
B. 土地均分给农民
C. 土地私有化
D. 土地租赁制度
答案:B. 土地均分给农民
解析:均田制通过均分土地,确保每个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限制土地兼并,保障农民的生产资料。
例题9
问题:租庸调制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简化税制,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解析:租庸调制通过统一税制,简化农民的税负,减轻生产负担,同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支持国家建设。
例题10
问题: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
答案:起草诏令,集中决策权力。
解析:中书省负责政策的起草和决策,是三省六部制中的核心决策机构,集中国家最高决策权力。
例题11
问题:科举制度的推广对唐朝士人阶层的影响是?
答案:扩大了士人阶层的规模,促进了社会流动,提高了官僚队伍的素质。
解析:科举制度为更多士人提供了进入官僚系统的途径,打破了贵族垄断,提升了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治理能力。
例题12
问题:以下哪一项不是三省六部制的组成部分?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都督府
答案:D. 都督府
解析:三省六部制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不包括都督府。
例题13
问题:府兵制的优点包括?
答案:减少国家财政负担,提高军队战斗力,保障农民生产。
解析:府兵制通过农民兵的组织,减少了对专业军队的依赖,降低了国家的军事开支,同时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活动,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例题14
问题:大运河的开凿对唐朝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增强了国家统一,推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大运河连接了南北水路,方便了物资运输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商业繁荣,增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经济实力。
例题15
问题:以下哪一项不是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
A. 科举制度
B. 三省六部制
C. 封建土地所有制
D. 府兵制
答案:C. 封建土地所有制
解析:隋唐时期实行的是均田制,限制封建土地所有制,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创新。
十一、结语
通过对《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的系统教学,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隋唐时期制度变革和创新的理解,也提升了历史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隋唐制度的创新为后世封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高度发展。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制度变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对历史事件和制度创新的深入思考能力,全面提升历史学科的综合素养。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及反思,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