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单元突破卷06 地球上的水(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宁夏银川·模拟预测)冰间湖是指在极地地区达到海水结冰的天气条件下,海冰区出现的无冰或者仅仅被薄冰覆盖的水域。下图示意阿拉斯加沿海地区,该区域分布由离岸风作用下形成的冰间湖,在冰间湖形成过程中,湖面形成的海冰不断地被风力搬离,不同海域的冰间湖可能同时此生彼消。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东北风的作用下,图中海域最易形成冰间湖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与周边非海冰区海域相比,冰间湖内的海水( )
A.盐度高,水温高B.盐度高,水温低
C.盐度低,水温高D.盐度低,水温低
3.影响乙、丙两冰间湖此生彼消的主导因素是( )
A.风向B.风力C.气温D.降雪
【答案】1.C 2.B 3.A
【解析】1.盛行东北风时,丙海域为离岸风,其他海域为向岸风,离岸风的海域易形成冰间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在冰间湖存在期间,海水结冰后不断被风力搬离,新冰源源不断的产生,海水结冰时盐分析出,形成低温、高盐、高密度的陆架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乙、丙海域分居半岛南北两侧,盛行偏北风时,乙海域为向岸风,丙为离岸风,丙处易形成冰间湖;当风向改变吹偏南风时,乙海域为离岸风,丙为向岸风,乙处易形成冰间湖。因此,风向是影响乙、丙两冰间湖此生彼消的主导因素,A正确;气温、风力、降雪不是主导因素,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冰间湖指的是极地地区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水域。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白霓古堰位于湖北省崇阳县境内,包括石枧堰和远陂堰两座古堰。其中,石枧堰位于白霓镇油市村,最早建于五代后唐时期。据崇阳县水利专家介绍,石枧堰渠首枢纽在堰体底部,创造性设计了独特的泄流排沙底孔,孔口横断面呈矩形,宽约1.5米,高2米,孔口设有闸门,方便开启关闭。下图示意石枧堰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石枧堰在古代发挥的功能不包括( )
A.灌溉B.供水C.发电D.防洪
5.石枧堰底部泄流排沙底孔闸门关闭时间最可能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4.C 5.A
【解析】4.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石枧堰作为古代水利工程,其建成后,当时不可能是为了开发水电,也没有水电技术;古代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农业灌溉水源,同时可以提供生活用水;石枧堰设计了独特的泄流排沙底孔,孔口设有闸门,洪水期能缓解下游洪涝压力,枯水期能蓄水保障生产生活用水。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要求。故选C。
5.湖北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为丰水期,冬春季为枯水期,尤其是雨季未至之前的春季,河流水量最少,农作物生长需水灌溉,此时需要关闭闸门,蓄水灌溉,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堰作为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河流的各种功能,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有六个方面——水源、水产、水电、水运、水景(旅游)、水灾(防治)。
(2024·四川德阳·模拟预测)三峡水库自投用以来,库区静水区范围随蓄水位提高而扩大。2006年开始蓄水,2008—2022年蓄水整体水位继续抬高,最终水位稳定于145—175m区间,下图为三峡2008—2022年库区部分区段泥沙淤积强度变化折线图,其中江津至涪陵段为水库静水区末端。完成下面小题。
6.2008—2022年三峡水位蓄高后,江津至涪陵段泥沙淤积强度变化是因为该河段( )
A.径流量增大B.河道变陡峭C.水位变化大D.植被恢复好
7.根据2008—2022江津至三峡大坝区间泥沙淤积强度变化推测,该河段沉积泥沙粒径( )
A.江津一涪陵段变大,涪陵一大坝段变小B.江津一涪陵段变小,涪陵一大坝段变大
C.江津一大坝段整体均变大 D.江津一大坝段整体均变小
8.2008—2022年,涪陵至三峡大坝区泥沙淤积强度变化可能导致该河段内航道( )
A.宽度变窄B.深度加深C.曲度降低D.长度缩短
【答案】6.C 7.A 8.A
【解析】6.据所学可知,三峡的首要任务是防洪,汛期来临前需放水,水位降至汛限水位,洪水期需蓄水,枯水期放水。江津至涪陵段为水库静水区末端,读图可知,2008—2022三峡水位蓄高后,该段淤积强度为负值,原因是水位蓄高后该段水位变化大,侵蚀加强,大于淤积,C正确;水位蓄高主要影响径流量季节变化,对径流总量影响较小,A错误;短时间河道变陡峭可能性不大,且主要受内力作用影响,与三峡水位蓄高关系不大,B错误;读图可知,库区整体淤积强度增加,说明库区整体泥沙沉积增强,因此与植被状况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7.读图可知,江津一涪陵段泥沙淤积强度减小,说明侵蚀加强,携带能力增强,沉积泥沙粒径变大,涪陵一大坝段泥沙淤积强度增大,说明沉积作用增强,携带能力减弱,沉积泥沙粒径减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2008—2022年,涪陵至三峡大坝区泥沙淤积强度增大淤积泥沙增多,可能导致该河段内航道深度变浅,对主航道产生压缩,使航道宽度变窄,尤其是在枯水期,航道内的水位变浅、水流变小,容易造成大型船舶的搁浅,使通航能力下降,A正正确,B错误,读图可知,泥沙淤积强度呈藕节状分布,淤积强度不一致,航道曲度增大,C错误,该河段位于库区,水位较高,泥沙淤积可能会影响通航能力,但对航道长度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三峡水库是长江流域防洪关键时刻的“王牌”,保障三峡水库库容安全是保障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建设安澜长江的必然要求。三峡水库库尾减淤调度是结合三峡库尾消落期地走沙条件,根据入库来水情况,通过科学调控水库水位来促进库尾走沙,将淤积在变动回水区内侵占防洪库容的泥沙拉动到死库容内,改善水库淤积分布。
(2024·安徽安庆·三模)温盐环流是指依靠海水的温度和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其主要路径是以风海流等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并在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沉到海底,这些高密度的冷水接着流入洋盆南下前往其它的暖洋位加热循环。近年来北极浮冰的消融对温盐环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图示意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完成下面小题。
9.与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的形成关联最小的是( )
A.纬度差异B.大气环流C.海水密度D.海陆分布
10.北极浮冰消融,意味着( )
①海面反射太阳辐射能力减弱②全球的航运沟通可能更迅捷
③全球极端天气现象可能多发④北极熊的活动空间可能扩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北极浮冰的消融对温盐环流的影响是( )
A.北冰洋海水温度上升,盐度上升,密度减小
B.北冰洋海水温度下降,盐度下降,密度增大
C.暖海水从北冰洋流入大西洋,温盐环流减弱
D.冷海水从北冰洋流入大西洋,温盐环流增强
【答案】9.D 10.A 11.C
【解析】9.结合材料“温盐环流是指依靠海水等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可知,温盐环流是在不同海区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差异,及盛行风的共同影响下形成,ABC不符合题意,与海陆分布关联较小,D符合题意。故选D。
10.冰层的反射率高,浮冰消融导致海面反射太阳辐射能力减弱,①正确;浮冰消融会加速北极航道的开通和运营,全球的航运沟通可能更迅捷,②正确;浮冰消融改变了全球热量的时空分布格局,从而引发全球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可能多发,③正确;北极熊可借助浮冰捕猎和活动,浮冰消融压缩了北极熊的生存空间,④错误;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北大西洋温盐环流主要表现为低纬度低盐低密度暖水依靠风海流在海表输送至高纬度海区,变冷变重后下沉,在海底流回低纬其它暖水区。北极浮冰的消融会使得北冰洋水温升高,盐度下降,密度减小,AB错误;变暖的海水从北冰洋流入大西洋,降低了北大西洋下沉海水的盐度和密度,导致温盐环流减弱,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温盐环流,又称"输送洋流"、"深海环流"等,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的运作现况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流如墨西哥湾暖流等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暖流在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沉到海底,这些高密度的水接着流入洋盆南下前往其他的暖洋位加热循环,一次温盐循环耗时大约1600年,在这个过程中洋流运输的不单是能量(温度 / 热能),当中还包括地球固态及气体资源等,不过温盐环流最受人类关注的是其全球恒温的功能。温盐环流推测主要是由于北大西洋及南冰洋之间的盐分及温差对流而触发的。
(2024·北京昌平·二模)图为2018年1月-2024年1月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温距平变化情况统计图。当该海域海温距平高于0.5℃且持续3个月以上,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海温距平低于-0.5℃且持续5个月以上,则出现拉尼娜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统计时段( )
A.海温距平变化幅度小于3℃
B.2023年下半年出现较强厄尔尼诺现象
C.拉尼娜现象持续时间最多不超过九个月
D.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每年交替出现
13.厄尔尼诺现象导致( )
A.全球变暖趋势明显减缓B.印度尼西亚森林火灾减少
C.秘鲁寒流势力不断增强D.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答案】12.B 13.D
【解析】12.由图可知,距平的最低温度约为-1.5℃,最高温度约为2℃,变化幅度越过3℃,A错误;2023年下半年连续多个月距平温度超过0.5℃,出现较强厄尔尼诺现象,B正确;从2021年10月开始到2023年1月连续16个月距平温度低于-0.5℃,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时间超过9个月,C错误;由图可知,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不是每年交替出现,D错误。故选B。
13.厄尔尼诺只是影响局部地区,对全球变暖趋势影响不明显,A错误;印度尼西亚变得干旱,森林火灾增加,B错误;由于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水温异常升高,秘鲁寒流势力不断减弱,C错误;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洪涝和干旱现象多发,D正确。故选D。
【点睛】南美西海岸,东南信风吹动表层海水离开海岸,深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秘鲁寒流,东南信风减弱,上升补偿流也减弱,水温异常升高,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东南信风加强,上升补偿流加强,南美洲西海岸水温更低,高气压气流下沉,气候更加干燥。
(2024·四川乐山·三模)年径流绝对比率是实测最大年平均流量与实测最小年平均流量的比值,能粗略地反映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小。读我国部分河流径流量比较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有关表中河流年径流变化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多年平均流量大小成正相关B.集水面积越大,年径流变化越大
C.北方河流整体大于南方D.枯水年变量大于丰水年
15.形成怒江年径流量变化特征的原因可能是( )
①支流多②降水稳定③植被丰富④地下水补给多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16.上述河流中水利工程所发挥的调蓄效益最明显的是( )
A.怒江B.淮河C.长江D.松花江
【答案】14.C 15.D 16.C
【解析】14.从表格数据中看不出多年平均流量大小与年径流变化有直接的正相关关系,所以A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集水面积最大的是长江武汉站,但其年径流绝对比率(31100/14400)并不是最大的,所以B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北方河流(如松花江、黄河)的年径流绝对比率普遍高于南方河流(如淮河、怒江),C正确;年径流绝对比率反映的是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小,而不是枯水年和丰水年的变量大小,D错误。故选C。
15.虽然支流多可以增加总径流量,但它并不直接影响年径流的变化,年径流的变化更多地与季节性的降水变化有关,而不是支流的多少,①错误;怒江流域位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并不稳定,②错误;植被丰富可以增加地表的蓄水能力,减少径流的快速流失,从而减小年径流的变化,③正确;地下水补给可以提供稳定的流量来源,减小径流的年际变化,怒江地处高山峡谷区,地下水补给可能较多,这有助于减小其年径流的变化,④正确。故选D。
16.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怒江的年径流变化较小,怒江流域的水利工程相对较少,是由于地形等限制,其调蓄效益可能不如其他河流明显,A错误;淮河流域的年径流变化也较大,但相比于长江和松花江,其水利工程可能较少或规模较小,因此调蓄效益可能不是最明显的,B错误。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其流域内拥有众多大型水利工程,如三峡大坝等,这些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调节长江的径流变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因此,长江的调蓄效益是最明显的,C正确;虽然松花江的年径流变化也较大,但其流域内的水利工程数量和规模可能不如长江,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有无凌汛、流速及水位。 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河水流速大小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4·辽宁大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渤海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结冰海区,每年冬季渤海都会有海冰发生,海冰的生消使渤海海域的海-气相互作用发生季节性变化。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渤海海冰面积减小。下图示意渤海海冰面积变化。
(1)指出影响渤海海冰分布的主要因素。(4分)
(2)说明辽东湾冬季海-气相互作用弱的原因。(6分)
(3)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渤海海冰面积减少原因。(6分)
【答案】(1)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轮廓、风速、河流径流量、海水的深浅、海水的盐度、海水运动等。(4分)
(2)海冰具有高反射率,减弱了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海洋对大气热量输送减少;海冰是热的不良导体,阻隔了海水输送给大气的热量;海冰减少了海水蒸发,导致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海水水温较低,蒸发量小。(6分)
(3)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延长了海冰的消融期(或缩短了冻结期),导致海冰的覆盖范围和厚度急剧下降;海冰覆盖范围不断缩小,下垫面反射降低,出露的海面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海水温度上升加速海冰融化;出露的海面增多,会增大大气湿度,进一步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加剧海水融化。(6分)
【分析】本题以渤海海区海冰为材料,涉及海冰的影响因素、海——汽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般太阳辐射少的高纬度、寒流流经区、盐度低海区、海域面积小、海水深度小、风力小、河流径流量注入大、海水运动速度小的海区海水容易结冰。
(2)海—气相互作用包括热量输送和水汽交换,主要与海水温度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冰反射率较海水高,因此冬季辽东湾因海冰的分布导致海水接收的太阳辐射少,同时海冰还阻隔了海水对大气潜热输送,导致海水输送给大气的热量减少,同时由于海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海水温度降低,蒸发减少,导致海水向大气输送的水汽减少,从而导致海—气相互作用减弱。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气候变暖后,首先因气温升高导致海冰大量消融,使得海冰存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缩小,海冰厚度下降;其次,海冰减少,海面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海水温度上升,又加速海冰融化,同时海—气相互作用加强,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潜热和水汽增多,导致大气水汽增多,保温作用加强,温度进一步上升,进一步加剧海冰融化。
18.(2024·辽宁葫芦岛·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秋香江是珠江水系干流东江中游的一级支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1998年以前,秋香江上水电站数量及水库库容均处于较低水平,1998年之后水电站数量及水库库容急剧增加,已梯级建成水电站21座。2023年3月,多部门联动对秋香江流域开展专项调查,以实际行动推进秋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下图为秋香江上小水电站分布图。
(1)分析秋香江流域进行梯级水电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说出“1998年之后水电站数量及水库库容急剧增加”之后,秋香江下游水文特征的变化情况。(6分)
(3)针对当前秋香江流域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出该流域开发治理的可行性措施。(6分)
【答案】(1)秋香江地处华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降雨量多,水资源充沛,河道径流量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河流势能大。(6分)
(2)水库蓄水期下游水位降低河流流速减缓,径流量季节差异减小;河流水位季节变化稳定:洪水期下游河道洪峰减小;含沙量减少。(6分)
(3)多部门联动,对流域内开发与保护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协调流域内用水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植树造林、疏浚河道);设置生态保护区;加大防污治污管理力度(废水管理、污水治理)。(6分)
【分析】本题以秋香江为背景材料,涉及水电开发的有利条件、水文特征变化、流域开发治理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主要从流量、流速的角度展开分析。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可知,秋香江位于我国华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量较大,河流径流量多,水资源充沛,河道径流量大;根据材料信息“秋香江是珠江水系干流东江中游的一级支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可知,秋香江流域内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快,河流势能大,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2)水文特征包括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流速、结冰期等。水电站数量及水库库容急剧增加,大量蓄水,导致下游河流水位降低,河流流速减缓;水库的调蓄功能增强,径流量的季节差异变小,水位变化趋于稳定:河流汛期可以拦蓄洪峰,能够使得下游河段洪水期水位降低:水库可以拦蓄泥沙,减小下游含沙量。
(3)可从管理、开发、治理等角度展开分析。多部门和多地区联动,建立统一的开发和保护管理部门,对流域内的开发和保护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建立统一的用水量规划体系,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流域内生态修复,实施植树造林和疏浚河道等工程,促进流域内生态环境恢复;在生态脆弱地区或水源涵养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加大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力度,加强对污染物集中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19.(2024·辽宁辽阳·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999年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2002年开始实施调水调沙,2015~2016年由于来水来沙太少以至调水调沙中断。黄河调水调沙显著影响了尾闾河道和河口海岸地区的地貌演变。下面左图为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冲淤年内变化示意图,右图为1986~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月平均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1)简述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冲淤年内差异,并对此做出解释。(6分)
(2)与2001~2005年相比,分析2006~2015年黄河尾闾河道汛期冲淤量变化的原因。(6分)
(3)结合右图,说明小浪底调水调沙对黄河尾闾河道汛期的影响。(6分)
【答案】(1)年内差异:汛期冲刷量大,非汛期淤积量大。原因:汛期水流快挟沙能力强对河道冲刷,非汛期水流慢泥沙沉积导致河道淤积。(6分)
(2)中上游水土保持工作成效致来沙减少;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使泥沙在库区淤积且减少来沙量;流域内用水量增加致汛期来水量减少。(6分)
(3)制造洪峰,使流量和流速增加、冲刷作用增强、减少淤积;控制泥沙输移,遏制下游泥沙淤积;改善下游河道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6分)
【分析】本题以黄河尾闾河道冲淤年内差异为材料,考查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在2001~2017年期间,黄河尾闾河道的冲淤情况存在明显的年内差异。在汛期,河道冲刷量较大,而非汛期则淤积量较大。这是因为汛期时,黄河上游来水携带大量泥沙,水流速度快,对河道造成冲刷;而在非汛期,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导致河道淤积。
(2)与2001~2017年相比,2006~2015年黄河尾闾河道汛期冲淤量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是因为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导致来沙量减少。同时,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措施使得泥沙淤积在库区,进一步减少了来沙量。此外,流域内用水量增加,导致汛期来水量减少,也影响了冲淤量的变化。
(3)小浪底调水调沙对黄河尾闾河道汛期产生了显著影响。在调水调沙期间,通过调整水库下泄流量,人为制造洪峰,使得下游河道流量和流速增加,冲刷作用增强,进而减少了河道淤积。同时,通过调整水库下泄沙量,人为控制泥沙输移,使得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得到有效遏制。此外,调水调沙还改善了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河流站名
集水面积(km²)
多年平均流量(m³/秒
最大年均径流量
最小年均径流量
(m³/秒)
(m³/秒)
长江武汉站
1488036
22400
31100
14400
松花江哈尔滨站
390626
1190
2680
387
淮河蚌埠站
121330
788
2020
85.2
怒江道街坝站
118760
1650
1940
1380
黄河花园口站
730036
1470
2720
636
叶尔羌河长裙站
50248
205
279
142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6 地球上的水(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6 地球上的水(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6地球上的水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6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四)湖泊(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四)湖泊(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四湖泊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四湖泊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二) 水量平衡(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二) 水量平衡(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二水量平衡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二水量平衡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