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2.了解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理解比热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比热的差异
4.理解陆地和海洋比热的不同对气温的影响
5.理解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6.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举机理
教学重难点
不同物质的比热;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季风的形成
教学过程
备注
课堂教学
【引入新课】书本讨论一,下列词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剩下的是描述什么的?(引出气候概念)
【新课教学】
一、气候
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与天气的概念进行区别)
2.我国各地气候差异很大,是由于不同的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
二、纬度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也比较大),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问: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地球表面分成几个温度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我国的纬度位置跨五带中的哪几带?(热带、北温带)
分析:海南和漠河的气候特征
三、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夏天人们都喜欢去海边度假避暑,因为夏天内陆天气比较炎热,海边则比较凉快(夏威夷、天涯海角、北戴河)。以前在作业本里也做到,夏天海水温度升高的慢,陆地温度升高的快,造成温度差,从而产生对流,将凉爽的海风带到陆地上。这些都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的?
书本活动结论:
1.实验表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快。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要多加热一些时间,即水要吸收更多的热量。
2.以上的实验反映了水与煤油这两种物质的不同性质。以此延伸,就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㈠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使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㈡比热单位:焦/(千克。℃)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J/(kg。℃)
㈢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单位质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焦。
㈣比热表的阅读:
得出:
(1)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
(2)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3)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思考:比较水和砂、土的比热大小,说说海洋和陆地会对气候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分析我国一月和七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验证猜想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不同。海洋使得气温变化小,同时海洋上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丰富
四、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1.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在对流层内,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2.山地的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潮湿的气流前进时,受到山地的阻挡,连着山坡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下降,气流中含有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雨,降落在迎风坡上,这种降雨叫地形雨)
五、季风
1.季风是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
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气压高,太平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中国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偏北风;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太平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形成偏南风。
2.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东南风)。
课堂练习
1.山顶气温为-2℃,山脚气温为22℃,则该山的高度为 4000米
2.水的比热读作4.2×103焦每千克摄氏度。含义为单位质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焦。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季风等。
本课作业
周末回家完成作业本A.B中相关作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优质课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课,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