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黄河兰州段位于青藏高原东缘,自地质历史时期以来发育有众多河漫滩,河漫滩在地壳运动和河流作用下被废弃,形成了高于洪水位的各级不同高度的河流阶地。下图为黄河兰州段河流阶地示意图,T1阶地已基本消失。完成下面小题。
1.T2~T5阶地间海拔高差小,可能是T2~T5阶地形成期间( )
A.地壳抬升速度慢 B.河流下切作用强
C.受外力侵蚀严重 D.气候呈现暖湿化
2.T1阶地古环境已基本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形成时间较早,地表剥蚀严重
B.地势平坦开阔,人类活动剧烈
C.海拔高度较低,河水时常淹没
D.海水溯流倒灌,沉积环境改变
3.该河段凹岸和凸岸分别为( )
A.东岸西岸B.西岸东岸
C.南岸北岸D.北岸南岸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两种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4.有关甲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C.地貌区盛行风向为东北风D.地貌区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5.有关乙地貌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沉积颗粒从坡底到坡顶增大B.沉积颗粒从坡底到坡顶减小
C.迎风坡坡度大D.背风坡坡度小
图为①、②两个典型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①、②两个典型地貌分别属于( )
A.风成地貌、流水地貌B.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
C.海岸地貌、冰川地貌D.冰川地貌、风成地貌
7.图中①、②两个典型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B.侵蚀C.搬运D.堆积
8.②地貌景观最可能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
A.江南丘陵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辐射逆温是因地面的强烈辐射而失去热量,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温度随高度递增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辐射逆温现象多发。完成下面小题。
9.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10.考虑辐射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一天中,最不适合进行室外锻炼的是( )
A.清晨B.中午C.午后D.傍晚
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是在传统日光温室的背面共用后墙搭建一个背阳的温室。采光面向阳的温室称为阳棚,采光面背阳的温室称为阴棚。采光面向阳的温室采用双层拱形设计,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如图为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阳棚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大气辐射反射B.减弱大气逆辐射
C.减弱太阳辐射吸收D.减少地面辐射损失
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山坡,一方面是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同时又能防止山谷风引起的低温冻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山谷风易引起云雾,且能减少日照,是因为( )
A.夜晚谷底气流下沉B.白天山坡气流下沉
C.夜晚谷底气流上升D.白天山坡气流上升
13.山谷风引起低温冻害时近地面气温、气压状况是( )
A.B.C.D.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7月份等压线(单位:hPa)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甲地区气压可能是( )百帕
A.1000B.1002
C.1000或1002D.1004
15.判断乙地此时的风向为( )
A.西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东南风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17.此时,图中M地吹(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圈”,阴影部分为气压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字母与所表示的风带、气压带对应不正确的是( )
A.E—东北信风带B.F—极地东风带
C.M—副热带高气压带D.N—副极地低气压带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
B.此时地中海沿岸受M气压带控制
C.我国东部地区夏季主要受E风带控制
D.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主要受F风带控制
热浪事件通常是具有一定持续性的异常炎热的天气。澳大利亚部分区域较易受到热浪侵袭。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多年平均热浪强度空间分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推测导致澳大利亚南部热浪强度高值区形成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盛行西风带D.东南信风带
21.热浪发生时,明显增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B.降水C.蒸发D.下渗
下图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甲、乙表示的风带分别为( )
A.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 B.东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
C.西北季风带东北季风带 D.东南季风带西南季风带
23.图中因热力因素而形成的气压带是( )
①赤道低压带②副热带高压带③副极地低压带④极地高压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下图为“非洲大陆沿某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上空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图示各气压带、风带中( )
A.①是东南信风带B.②是极地东风带C.③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④是西风带
26.下列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温低,导致空气下沉B.②地空气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形成东北风
C.③地冷暖气流相遇,导致空气上升D.④地空气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形成西南风
选择题答案:1-5:
6-10:
11-15:
16-20:
21-25:
26:
二、综合题(共4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日本本州岛中南部的飞弹山脉,由一系列海拔超过3000米的群山组成,是日本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木曾川、长良川、揖斐川3条河流呈扇形从北向南流,上游峡谷众多,下游流经平原,在入海之前汇为一流,注入伊势湾。木曾川下游河道中多心滩(水下堆积体,丰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河谷多边滩(如下图),东岸发育有沙丘。下图示意三河下游水系。
简述木曾川上游河谷地貌特征。(4分)
简析木曾川下游河道中,心滩的形成过程。(6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水面积2339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且东岸坡度大,多陡崖,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大。呼伦湖东南岸沙丘分布多,形成沙丘带,近年来沙丘带增长趋势较明显。下图为呼伦湖地理位置及沙丘带分布示意图。
推测呼伦湖沙丘带的主要沙源地及沙丘带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简述呼伦湖沙丘带的形成过程。(6分)
判断呼伦湖沙丘带增长最快的季节,并说明理由。(8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珀斯方圆1300公里无规模城市,有世界最孤独城市之称。
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6分)
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4分)
(3)分析图示地区风能开发利用比重小的原因。(6分)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1.A 2.B 3.C
【解析】1.T2~T5阶地距离黄河较近,说明河漫滩被废弃的时间较晚,河流阶地形成时间晚。当地壳抬升速度慢时,区域地势起伏差异变小,河流下切作用减弱,导致T2~T5阶地间海拔高差变小;T2~T5阶地地势起伏较小,且形成时间晚,受外力侵蚀相对较小,A正确,C错误;气候若呈现暖湿化,则河流径流量增大,河流下切作用增强,会加大T2~T5阶地间海拔高差,BD错误。故选A。
2.由图推知,T1阶地位于T2阶地下部,形成时间相对更晚,A错误;距离黄河最近,地势平坦开阔,且便于取水,可能分布有大规模聚落,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地表沉积环境被破坏殆尽,导致其阶地古环境基本消失,B正确;阶地位于洪水位之上,不会被河水淹没,C错误;该河段位于黄河上游,不会发生海水溯流倒灌,D错误。故选B。
3.由图可知,该河段河流流向为东—西向,河流凹岸和凸岸只能为南、北岸,AB错误;该河段北岸有众多河漫滩发育,流水堆积作用显著,形成凸岸;南岸河流侵蚀作用显著,形成凹岸,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4.D 5.B
【解析】4.图甲为风力侵蚀地貌,为雅丹地貌,AB错误;风蚀沟槽的走向与盛行风向平行,且图中有指北针,根据指北针判断风蚀沟槽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由材料可知,为我国的西北地区,常年盛行西北风,D正确,C错误。故选D。
5.图乙为风力堆积地貌,为新月形沙丘,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从坡底到坡顶逐渐减小,A错误,B正确,迎风坡坡度缓,坡度较小,C错误;背风坡为落沙区,坡度较陡,坡度大,D错误。故选B。
【点睛】沙丘为风积地貌,一般来说,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新月形沙丘的凸出方向,即为迎风坡。
6.C 7.B 8.D
【解析】6.读图可知,①位于海边,属于海岸地貌,②地区有冰斗和角峰,是冰川侵蚀地貌,C正确。两个典型地貌的形成与风力作用以及流水作用影响较小,不是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ABD错误。故选C。
7.图中①为海浪侵蚀地貌,②为冰山侵蚀地貌,因而都属于侵蚀作用,B正确;两个典型地貌的形成与风化、搬运、堆积作用形成关联性不大,ACD错误。故选B。
8.图中②为冰川侵蚀地貌,常见于寒带地区或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冰川地貌分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9.D 10.A
【解析】9.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且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迷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故选D。
10.逆温发生时,大气对流运动减弱,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较差,不适合室外锻炼。一天中清晨气温低,辐射逆温发生较多,不适合室外锻炼,A正确,中午、午后、傍晚气温均不太低,逆温发生概率较小,BCD错误,故选A。
【点睛】逆温现象的概念: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加的现象,叫逆温现象。形成原因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
11.D
【详解】阳棚铺设双层棚膜以及防寒棉被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温,减少大棚内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D正确;这种温室与传统温室相比,地面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而根据所学,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因此不能增加大气辐射反射,A错误;白天双层棚膜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主要是可见光)进入,加热棚内地面,而日落后防寒棉被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棚内热量损失,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更能增强大气逆辐射,B错误;减弱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会使温度更低,不能起到保温的作用,C错误。故选D。
12.D 13.C
【解析】12.雾的形成条件之一是水汽充足。山谷地区,日出后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变小,但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增温较慢,密度仍较大,因而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云雾,D项正确、B项错误。夜晚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谷底气流上升,山坡不易产生云雾,A、C项错误。故选D。
13.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温较低,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降温慢,气温较高,因此山谷等温面向上凸,等压面向下凹,夜晚时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引起低温冻害,C正确,D错误。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因此低温冻害多发生在夜间,A、B错误。故选C。
【点睛】山谷风是由谷风和山风组成的,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为谷风,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山坡流向谷地,谷地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地吹向山坡。夜间则相反。
14.C 15.B
【解析】14.甲地区的闭合等值线位于1000和 1002之间,因此甲地区的气压可能是1000,也可能是1002,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读图分析,图中乙地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的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南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东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等值线的共性特征:(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2)相邻两条等值线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3)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4)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不一定全部闭合。(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16.D 17.A
【解析】16.根据等压面的弯曲和热力环流中气温与气压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四地气压状况为甲>乙>丙>丁;气温状况为乙>甲>丙>丁;密度状况为甲>乙>丙>丁;海拔为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状况为甲>乙>丙>丁;气温状况为乙>甲>丙>丁;密度状况为甲>乙>丙>丁;海拔为甲=乙>丙=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因甲地气压高,乙地气压低,所以M地的气流由甲吹向乙,方向应是从北向南,又因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偏,偏转成东北风,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等压面图的判读: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在等压面图中,可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判读:(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
18.A 19.B
【解析】18.读图可知,M位于30°~40°之间,是副热带高气压带;N位于60°~70°之间,是副极地低气压带。E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西风带;F位于极地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极地东风带;A对应不正确,符合题意,BCD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判断图示为北半球,图中气压带的位置相对于平均位置偏北,由此判断出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地中海沿岸受M气压带控制,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受夏季风的控制,不受E风带控制;我国冬季受冬季风控制,不受F风带控制,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0.A 21.C
【解析】20.由图可知,热浪强度高值区地处30°S~40°S,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BD错误;受西风控制时为冬季,不易出现热浪,C错误;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为夏季,且副高控制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天气炎热,可能出现热浪天气,A正确。故选A。
21.热浪发生时气温升高会导致蒸发加强,C正确;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由上题分析可知,出现热量时多为夏季,受副高控制,水汽输送少,降水少,地表径流少,下渗也会减少,ABD错误。故选C。
【点睛】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炎热干燥。
22.A 23.B 24.C
【解析】22.读图可知,甲、乙风带分别位于赤道低气压带的南北两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乙风带分别为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3.结合所学知识,赤道地区常年受太阳直射影响,气温高,近地面空气受热对流旺盛,近地面形成低压,形成赤道低压带;而极地因纬度高,太阳辐射少,气温低,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形成极地高压带,二者都是受热力因素影响而形成,①④正确。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由于动力因素形成,排除②③,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24.读图可知,赤道低压带的位置相较于赤道北移了5-10°,其他气压带和风带都有所北移,由此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图示月份最可能为7月,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与二分日相比,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季时位置偏南。
25.D 26.B
【分析】25.据图可知,③在赤道附近且气流上升为赤道低气压带,①在北回归线附近且气流下沉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②北半球信风带,④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吹向较高纬,为西风带,故选D。
26.①地在低纬度,气温高,空气下沉是由于动力原因造成的,A错误。②地空气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北半球东北风信风,B正确。③地在赤道附近,温度高,上升气流强烈,C错误。④地为南半球四风带,风向为西北风,错误。故选B。
【点睛】锋面是冷暖气流交汇形成的倾斜面,冷性气流密度较大,暖性气流密度较小,冷性气流在锋面下方,暖性气流在锋面上方。
27.(1)河床呈“V”型;河道较窄;谷坡陡峻。
(2)下游河道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枯水期不出露水面;水下堆积体进一步沉积,扩大增高,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心滩。
【分析】本题以木曾川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河流堆积地貌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考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1)河谷由谷坡和谷底构成,河谷的地貌特征从谷坡陡缓,谷底宽窄来分析,据材料“日本本州岛中南部的飞弹山脉,由一系列海拔超过3000米的群山组成”,可知,木曾川上游峡谷众多,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下切侵蚀强于侧向侵蚀,流水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峡谷深度大于宽度,河道较窄,呈“V”形,两岸陡峻。
(2)结合所学知识:流水作用分为侵蚀、搬运、堆积,流速快以侵蚀,搬运为主,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根据材料“木曾川下游河道中多心滩(水下堆积体,丰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可知:心滩形成于下游河道,下游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浅滩,枯水期不出露水面;由于浅滩滩面上的物质粗糙,引起流速减小,浅滩滩面上水流的挟沙力降低,使泥沙继续在浅滩上沉积下来。浅滩便可继续发展滩体不断扩大淤高,最后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心滩。
28.(1)沙源地:湖床(湖滩)。主要外力作用:风力堆积。
(2)呼伦湖盛行西北风,湖面开阔,风力较大;强劲的西北风携带湖床(湖滩)的沙子向东南方向移动;受地形阻挡,大量沙子堆积形成沙丘。
(3)季节:冬季。
理由:冬季西北风风速更大,搬运能力更强;冬季呼伦湖水位低,湖床(湖滩)暴露多,提供沙源多;冬季呼伦湖结冰,冰面摩擦力更小,风速更大;冬季植被少,固沙能力弱,沙源更丰富等。
【分析】本题以呼伦湖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外力作用,沙丘带的形成,风成地貌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河流携带泥沙堆积在湖泊处,湖泊水位下降,河滩裸露提供沙源,沙源主要来自于河床或者说湖滩。结合相关知识点可知沙丘的形成主要受风力堆积。
(2)呼伦湖沙丘带的形成过程主要从主导风向、沙源物质、沙丘形成过程。结合我国冬季风风向可知,呼伦湖盛行西北风,湖面开阔,对风的阻力较小,风力较大,河滩裸露提供沙源,强劲的西北风携带湖床(湖滩)的沙子向东南方向移动,受地形阻挡,大量沙子堆积形成沙丘,沙丘连接延伸形成沙丘带。
(3)呼伦湖沙丘带增长最快的季节是冬季,原因主要从风力强弱、沙源物质多少等角度分析。冬季西北风风速更大,搬运能力更强,能够搬运更多的沙粒物质堆积形成沙丘;冬季呼伦湖水位低,湖床(湖滩)暴露多,且湖滩较为干燥,易起沙,提供沙源多;冬季呼伦湖结冰,冰面摩擦力更小,风速更大,冬季植被少,阻风固沙能力弱,沙源更丰富,风力强劲,加之沙源物质丰富,使得沙丘带增长速度快。
29.(1)珀斯西临海洋,东为陆地(沙漠面积广);珀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气水平运动弱;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形成海风;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形成陆风,所以风向多变。
(2)珀斯地处30°S-40°S大陆西岸,冬季西风带北移,受西风带控制,中纬度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西临印度洋且地势平坦,摩擦力小,风力大。
(3)图示地区地广人稀,能源需求量少;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丰富,风能开发成本优势不明显;风能不稳定,开发成本较高。
【分析】本题以珀斯为背景材料,涉及风向日变化的成因、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风向变化的原因主要从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角度分析。据图可知,珀斯位于30°S- 40°S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气水平运动弱,大范围的风力小;白天东侧的沙漠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西侧的海洋升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吹偏西风;晚上,沙漠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西侧的海洋降温慢,气温高,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吹偏东风,所以风向日变化明显。
(2)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应从地表性质、气压梯度力等角度分析。珀斯地处30°S-40°S大陆西岸,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该地受西风带控制,中纬度南北温差大,使得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珀斯位于30°S-40°S,西临辽阔的印度洋,且地势平坦开阔,海陆摩擦力小,因此风力强劲。
(3)图示地区位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能源需求量少。根据图例,图示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的开发成本低。由题干“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可知,该区域风能不稳定,风电开发成本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D
B
C
B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C
C
B
D
A
A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C
A
B
C
D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共11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B 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 第Ⅱ卷必须用0, 拉布拉多半岛中南部的自然带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