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解析版).docx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原卷版)第1页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原卷版)第2页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原卷版)第3页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解析版)第1页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解析版)第2页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水体运动规律练习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水体运动规律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上·山东枣庄·高三期中)SWAT模型是由美国农业部的农业研究中心开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它可以结合流域内的多种地理空间信息对流域水循环进行模拟,分析并预测如水量、水质、泥沙与杀虫剂的输移等多种水文物理化学过程。绿水流为实际蒸散发量、蓝水流为地表径流、壤中流以及地下径流之和,绿水储量为土壤含水量。图示意SWAT模型中的水文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流域内蓝水流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增多B.农业生产推广滴灌技术
    C.河流变长导致流域变大D.城市路面采用透水材料
    2.为保障流域内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改良流域土壤结构B.减少流域绿地面积
    C.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D.减少上游地区用水
    【答案】1.D 2.C
    【解析】1.流域内蓝水流下降,说明地表径流、壤中流以及地下径流之和减少。因此,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导致地表径 流和地下径流减少的原因。如气候变化引起降水减少,可能导致径流量减少,但降水增多,可能导致径流量增加,蓝水流增加,A错误;农业生产推广滴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可能导致径流量增加,蓝水流增加,B错误;流域面积变大,河流集水面积增大,可能导致流域内水量增加,蓝水流增加,C错误;如果将城市硬化路面改为透水性好的材料,可以增加下渗,土壤含水量增加,绿水储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蓝水流下降,D正确。故选D。
    2.改良流域土壤结构,会使流域内土壤水含量增加,蓝水流可能减少,A错误;减少流域绿地面积可能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会加剧水土流失,可能引发环境问题,B错误;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可以保障流域内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正确;上下游的用水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管理,而不是简单地减少上游地区用水,D错误。故选C。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有利影响:(1)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2)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3)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4)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5)实施人工增雨,增大降水量。
    (2023上·重庆渝中·高三统考期中)内格罗河由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海拔4700多米)的内乌肯河和利迈河在内乌肯附近汇合而成,最终注入大西洋。内乌肯河和利迈河一年内有2次汛期。内格罗河上游兴建有多个水坝,蓄水为库。读“内格罗河水系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内乌肯河和利迈河一年内汛期分别出现在南半球的( )
    A.冬季和春季B.春季和夏季C.夏季和秋季D.冬季和夏季
    4.上游水坝建设对下游河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影响是( )
    A.全年径流量增加B.河水水位变化增大
    C.河流结冰期变短D.河水泥沙含量减小
    5.水坝附近下游河段的流水作用表现为( )
    A.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B.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加强
    C.径流量增加,沉积作用加强D.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增加
    【答案】3.A 4.D 5.B
    【解析】3.利迈河与内乌肯河的源头位于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处,冬季受暖湿西风影响,降水多,雨水直接补给利迈河与内乌肯河,使其进入冬汛期;春季,随气温回升,安第斯山脉和巴塔哥尼亚高原的积雪不断融化,补给利迈河与内乌肯河,使其进入春汛期。内乌肯河和利迈河一年内汛期分别出现在南半球的冬季和春季,A正确。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秋季没有积雪、大气降水少,BCD错误。故选A。
    4.上游水坝建设会拦水拦沙,导致下游河水泥沙含量减小,D正确。上游水坝建设对全年径流量影响极小,A错误。上游水坝建设会调节下游河流水量,下游河水水位变化减小,B错误。河流结冰期受气温影响,上游水坝建设对水温影响小,C错误。故选D。
    5.上游水坝建设会增加水坝和下游河段的水位落差,导致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加强,B正确,D错误。上游水坝建设只是改变水量的时间分布,径流量没变化,AC错误。故选B。
    【点睛】 内格罗河存在冬春两个汛期,汛期流量大,且上游地区流速较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下游地区流速较慢,流水侧蚀作用强。内格罗河水系对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形的下切和侧蚀作用明显,形成纵深的河谷,加大地势起伏,平坦的高原面变得破碎不完整。
    (2023上·辽宁丹东·高三校考阶段练习)污水地表漫流处理系统是一种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渗透性低、具有一定坡度、生长牧草或经选择的其他作物的土地表面,使污水在沿坡面及薄层缓慢流动过程中不断被净化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处理系统投配的污水经系统处理后,主要( )
    A.下渗转变为地下水B.蒸腾成为大气水
    C.蒸发成为大气水D.汇集成地表径流
    7.污水地表漫流处理系统地面坡度系数要在2%-8%之间,原因是( )
    A.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
    B.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净化
    C.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D.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减少土壤污染
    8.该污水处理系统( )
    A.工程复杂,基建投资大B.污水处理能耗低,维护方便
    C.对改善局部气候效果明显D.净化效率大,对地下水无影响
    【答案】6.D 7.B 8.B
    【解析】6.由材料可知,污水被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渗透性低的土地表面,因此,下渗比重小,A错误;水循环蒸发和蒸腾速度相对较慢,因此转变成为大气水的比重也不会很大,BC错误;下渗,蒸发和蒸腾的比重不大,污水在沿坡面及薄层流动过程中不断地被净化后,主要汇集形成径流,D正确。故选D。
    7.地面坡度是影响水流速度的主要因素,地面坡度控制在很小的坡度范围之内,污水地表漫流速度变慢,植被可充分吸收或分解污染物质,促进污水净化,B正确;该系统要求土壤渗透性低,目的是减少污水下渗,A错误;坡度大,汇流速度快,蒸发和下渗比重减小,收集的径流会更多,浪费的水资源会更少,C错误;坡度大,汇流速度快,下渗少,土壤污染更少,D错误。故选B。
    8.该系统利用生物分解或吸收污染物,水流顺着地势流动,整个系统能耗低,维护方便,B正确;该系统选择适宜地区和生物,因地制宜建设,工程简单,A错误;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净化污水,对局部气候影响较小,C错误;投配的污水需要预先处理,且只适用于对部分污水进行处理,对系统周围的地下水会有一定的影响,D错误。故选B。
    【点睛】湿地拥有强大的水体净化功能,具有滞留沉积物、营养物和降解有毒物质的功能。湿地的水体净化功能依赖于水中生长的各种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浮游生物以及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2023上·河南南阳·高三校考阶段练习)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的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孟加拉湾地处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之间,印度半岛南端纬线以北海域是世界上表层盐度较高的海域。如图示意孟加拉湾南部表层海水月平均盐度和淡水输运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孟加拉湾海域夏季多年平均表层海水盐度( )
    A.由中部向四周升高B.由中部向四周降低
    C.自东北向西南升高D.自东北向西南降低
    10.孟加拉湾6~9月淡水输运量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
    A.海上大气降水量较大B.沿岸入海江河流量大
    C.沿海地下水输入量多D.沿岸湖泊多与海洋互联
    【答案】9.C 10.B
    【解析】9.从题干信息可知,印度半岛南端纬线以北海域是世界上表层盐度较高的海域,可以推测出孟加拉湾西南侧盐度较高,东北侧靠近陆地,受到陆地径流汇入影响,盐度较小,所以孟加拉湾海域夏季多年平均表层海水盐度白东北向西南升高,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10.孟加拉湾地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沿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多,且集中在夏半年,沿岸河流年均径流量较大,且季节变化也较大。读图可知,孟加拉湾 6-9月淡水输运量较大的直接原因是沿岸入海江河流量较大,B 正确;海上大气降水影响整个海域,而不只是南部,沿海地下水输入量和湖泊的调蓄并不会有明显的季节变化,A、C、D 错误。故选 B。
    【点睛】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护全球水量平衡: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③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④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2023上·江苏无锡·高三统考期中)南大洋贯通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南部,具有独特的海洋动力环境。图为南大洋水文环境及动力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密度最低B.丁盐度最小C.甲盐度大于丁D.乙密度大于丙
    12.西风带对南大洋海域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减少海—气热量交换B.加剧南极大陆冰盖融化
    C.减缓表层海水的流速D.促进深层海域海水上泛
    13.南大洋上升流对该海域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表层海水温度下降B.渔场渔获量减少
    C.海水水质下降D.海水交换减弱
    【答案】11.D 12.D 13.A
    【解析】11.图示中:甲地纬度高,水温最低,密度最高,A错误;丁地纬度最低,水温最高,盐度最高,B错误;甲地水温低于丁地,所以甲地盐度小于丁地,C错误;乙地水温低于丙地,所以乙地海水密度高于丙地,D正确。故答案选D。
    12.受西风带的影响,南大洋表层海水大量流出,可加快表层海水的流速,促进底层海水上泛补充表层海水;底层海水上泛导致表层海水降温,会减缓南极大陆冰盖的融化速度,但会增加表层海水吸收的热量,增加海—气热量交换,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3.南大洋上升流使底层海水上泛,底层海水温度较表层海水温度低,会导致表层海水温度下降;同时上升流扰动底层海水,将海底盐类物质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增多,渔场渔获量增加;上升流将底层海水带至表层会加剧海水交换,对海水水质影响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上升流通常发生在沿岸地区,是一种垂直向上逆向运动的洋流。由于受风力吹送,将表层海水推离海岸,致使海面略有下降,为达到水压的均衡,深层海水就在这里补偿上升,形成上升流。上升流把深水区大量的海水营养盐(磷酸盐、硝酸盐等)带到表层,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因此,上升流显著的海区多是著名的渔场。
    (2023上·江西景德镇·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戴维森海流(下图)是发生在美国西海岸固定时段的局地沿岸流,其成因主要是陆地大量径流汇入海洋后,在海洋表层形成高于邻近海水面的淡水楔,在重力、风力与地转偏向力平衡下形成的海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地区的降水特点是( )
    A.夏季多雨B.冬季多雨C.全年多雨D.全年少雨
    15.图中戴维森海流发生季节与流向分别是( )
    A.夏季、向北B.夏季、向南C.冬季、向北D.冬季、向南
    16.淡水楔对所在海域初级生产力水平产生不利影响,是由于海水( )
    A.盐度变低B.温度升高C.向下沉降D.层结稳定
    【答案】14.B 15.C 16.D
    【解析】14.由图可知,戴维森海流位于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陆地上对应的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湿润,冬季降水多,B正确。地中海气候不是夏雨型、年雨型、少雨型,ACD错误。故选B。
    15.从材料可知,海流是大量径流汇入后的淡水楔,在重力、风力与地转偏向力平衡下形成的,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丰富,入海径流多,形成淡水楔,因此戴维森海流发生季节是冬季。受冬季西南风的影响,海流向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初级生产力主要与营养盐、温度(热量)、光照条件呈正相关。淡水楔使得表层盐度降低,海水密度也降低,使海水层化现象加剧,层结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沿岸上升流,使得底层营养盐不易上泛至表层,海洋生物缺乏营养盐来源导致初级生产力降低,D正确;海水盐度降低,不等同于营养盐降低,A错误;冬季陆地水体温度低,并不会使水温升高,B错误;淡水楔的密度比海水低,不会引起海水下沉运动,C错误。故选D。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逆流航行速度慢、能耗高;顺流航行速度快,能耗低;寒暖流交汇处有海雾形成,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洋污染范围;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容易形成渔场。
    17.(2023上·四川德阳·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拉尔河流域地处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附近,全流域面积5.48万平方千米、河流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全长约1430千米,两岸森林、草原等资源丰富,流域广泛分布有多年冻土,同时也是冻土变化的敏感地带。1970年以来受气候变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50~120km,导致流域部分多年冻土分布地区退化为季节冻土区。冻土位于地下一定深度,可以起到阻隔其上下水体交换的作用。左图示意海拉尔河流域及水文站位置。右图示意4个水文站各月径流量。
    (1)分析海拉尔河坝后水文站出现“双峰”现象的原因。
    (2)1~3月海拉尔河径流量小,但1970年以来,该河1~3月径流量增加13%~20%,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海拉尔河该时段径流量显著增加的原因。
    (3)冻土退化会加剧海拉尔河流域森林、牧草退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前峰:春季(4~5月),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大量融化;
    后峰:夏季(7~8月),降水量增多。
    (2)全球变暖,导致冻土退化;冻土退化使隔水作用减弱,流域内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造成流域地下水储量增大,导致该时段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加。
    (3)冻土退化会导致表层土壤水分下渗,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肥力降低,不利于森林、牧草的生长。
    【分析】本题以海拉尔河为背景,涉及区域水文特征、水循环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北,4~5月,气温回升快,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即前峰;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量增多,形成后峰;峰值大是因为水量大,由图可知,坝后水文站以上河段,流域面积大,支流多。
    (2)由“1970年以来受气候变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50~120km,导致流域部分多年冻土分布地区退化为季节冻土区”可知,全球变暖,导致冻土退化;冻土退化使得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造成流域地下水储量增大,该时段河流处在枯水期,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地下水增多,导致该时段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加。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冻土退化会导致表层土壤水分下渗,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森林、牧草因缺水而退化;温度升高后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受淋溶作用增强,肥力降低,不利于森林、牧草的生长。
    18.(2023上·黑龙江·高三统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以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德雷克海峡海冰呈现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一冰退(海冰较常年减少)一冰进的周期性变化,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下图示意南半球表层洋流分布。
    (1)说明德雷克海峡号称“杀人海峡”的可能原因。
    (2)推测德雷克海峡海冰进退对沃克环流的影响。
    (3)解释德雷克海峡海冰呈现冰退后又冰进现象的缘由。
    【答案】(1)常年盛行西风,海域面积广阔,摩擦力小,风力大;海峡狭管效应,加剧风浪强度。
    (2)德雷克海峡海冰冰进(数量较多)年份,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的通道变窄,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多,秘鲁寒流增强,赤道太平洋东岸温度降低,沃克环流增强;德雷克海峡海冰冰退(数量较少)的年份,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的通道变宽,北上水流减少,秘鲁寒流减弱,赤道太平洋东岸温度升高,沃克环流减弱甚至消失。
    (3)冰退后,德雷克海峡通道变宽,西风漂流增强,导致巴西暖流等南下暖流势力减弱,使得暖海水向南极海域输送减少,南极水温降低,导致海冰又增多,形成冰进现象。
    【分析】本题以德雷克海峡为背景材料设置三个小题,考查学生对洋流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分析和阅读材料的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以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说明德雷克海峡有巨浪产生,根据影响风浪原因,德雷克海峡附近,位于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海域面积大,摩擦力小,风力大,风浪大;海峡狭管效应,加剧风浪强度。
    (2)根据南半球表层洋流分布图,西风漂流到达南美洲南端附近时,分成两股海流,一股沿南美洲西岸北上形成秘鲁寒流,一股经德雷克海峡继续向东。德雷克海峡海冰冰进(数量较多)年份,海冰增多,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的通道变窄,向东的海水减少,西侧的海水增加,北上的水流增加,秘鲁寒流增加,赤道太平洋东岸温度降低,沃克环流增强。德雷克海峡海冰冰退(数量较少)的年份,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的通道变宽,北上水流减少,秘鲁寒流减弱,赤道太平洋东岸温度升高,沃克环流减弱甚至消失。
    (3)冰退后,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的通道变宽,西风漂流增强,水位增高,巴西暖流等南下的洋流减弱,使得暖海水向南极海域输送减少﹐南极水温降低,导致海冰又增多,形成冰进现象。
    (2022年辽宁卷)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1-2题。
    1.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
    A.7月的热带季雨林 B.12月的热带季雨林
    C.7月的落叶阔叶林 D.12月的落叶阔叶林
    2.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 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
    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 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答案】1.D 2.B
    【解析】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分利用效率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要使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也就是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较小,而蒸散发量较大。我国7月的热带季雨林,高温多雨,降水量大,因此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大,故A错误;7月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因此夏季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量较大,因此水分利用效率较大,故C错误;12月的热带季雨林,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小,且由于气候干旱,蒸散发量较大,因此比值较小,而12月的温带落叶阔叶林,12月属于冬季,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树叶已经掉落,没有叶面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水分利用率最低,故D正确。答案选择D。
    2.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属于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深居内陆,海拔较高,其高山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因此要提高水分利用率,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水量,使其水分增加,单位面积光合作用的合成有机质总量增加,故C错误;高山草甸的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说明气温降低,而气温降低,将会减缓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导致合成的有机质总量减少,故AD错误;月平均风速减小会减少蒸发量和蒸腾量,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故B正确。答案选择B。
    【点睛】高寒草甸是祁连山区的优势植被类型,不但是当地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碳储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服务功能。放牧是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科学的放牧不但能够有效提高草地的生产力、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而且能够促进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
    (2022·河北卷)横断山区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地带,地形复杂,气候和地表水资源地域差异显著。下图示意该区域中三个典型地区的位置及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布(径流深是指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其集水区上的水层深度,反映地表水资源量丰缺)。据此完成下面23-24小题。
    3.Ⅰ、Ⅱ、Ⅲ区年均降水量( )
    A.I>Ⅱ>ⅢB.Ⅱ>I>>ⅢC.Ⅲ>Ⅱ>ID.Ⅱ>Ⅲ>I
    4.相较于I、Ⅱ区,Ⅲ区径流深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集水面积大、植被截留强B.集水面积小、蒸散发较强
    C.地表渗漏多、蒸散发较强D.地表渗漏多、植被截留强
    【答案】3.D 4.C
    【解析】3.读图可知,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Ⅱ地区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最大,Ⅲ地区位于河谷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大,I地区位于金沙江流域,距西南季风远,且位于背风坡,降水最少,故Ⅰ、Ⅱ、Ⅲ区年均降水量由多到少是Ⅱ>Ⅲ>I,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据材料“径流深是指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其集水区上的水层深度,反映地表水资源量丰缺”,相较于I、Ⅱ区,Ⅲ区径流深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断裂构造发育,地表渗漏多,海拔低,气温高,蒸散发较强,C正确;根据径流深的定义,集水面积对径流深的影响较小,Ⅲ区地表水资源相对较少,说明植被截留作用并不比其他两个区域强,ABD错误。故选C。
    (2023·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密度最低B.丁盐度最小C.甲盐度大于丁D.乙密度大于丙
    6.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其栖息海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
    ①大陆冰川融化 ②暖寒流的交汇 ③深层海水上升 ④西风漂流携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5.D 6.C
    【解析】5.甲地纬度高,水温最低,密度最高,A错误;丁地水温最高,盐度最高,B错误;甲地水温低于丁地,所以甲地盐度小于丁地,C错误;乙地水温低于丙地,所以乙地海水密度高于丙地,D正确。故答案选D。
    6.依据题意,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而该海域南部有一股环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其水温很低,它在极地东风影响下向北流去时下沉。而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流在南下时,遇到这股下沉的寒流,就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可将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磷虾摄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故②③正确;大陆冰川融化速度缓慢,提供的营养物质数量不大,①错;西风漂流为闭合的全球性环流,携带的营养物质少,④错。②③正确,故选C。
    (2023·浙江1月选考)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A.P沿岸降水增多 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C.Q沿岸降水减少 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8.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洋流、洋流B.纬度、洋流C.径流、纬度D.洋流、径流
    【答案】7.D 8.D
    【解析】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附近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Q附近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海域有寒流流经,水温降低,海水的蒸发作用减弱,海水盐度升高;Q海域有亚马孙河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导致海水盐度降低,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洋流和径流,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9.(2023·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左图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右图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1)说明左图所示环流的形成原因。
    (2)分析右图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
    【答案】(1)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2)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分析】本题以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和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海水运动、海水性质、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所示环流是因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的密度差异导致的环流。而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读图可知,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2)中低纬地区处于信风带控制区,该地位于大陆西岸,信风为离岸风,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10.(2023·浙江1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特定区域的大气降水主要由水汽输入与水汽输出决定。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汽输入、输出和径流量之间基本平衡。长江流域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较大。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了“主汛期反枯”、长期高温少雨的大面积干旱现象,中下游的许多支流和湖泊干涸。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水循环简图及长江流域示意图。
    (1)分析长江下游地区8月降水年际变率大的原因。
    (2)图中长江流域入海径流占比为____。说出长江沿江城市在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策略____。
    (3)针对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状况,专家认为仅调长江上游水库的水无法有效解决中下游农业缺水问题,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1)副高控制位置、强度变化大;夏季风不稳定;台风雨占比高,年变率大。
    (2)13.3% 控制高耗水工业布局;循环利用水资源
    (3)汛期降水少,上游水库蓄水量少;输水距离远,沿途蒸发、下渗多;支流灌区农田海拔高,地表水无法自流灌溉;河口海水倒灌,可供灌溉地表径流减少。
    【分析】本题以长江流域水循环简图及长江流域示意图未治疗,涉及了影响降水的因素、陆地水体和水循环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我国长江流域夏季会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但是副高的强度和位置并不确定,因此降水年际变化较大;长江中下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不够稳定;我国长江中下游8月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台风会带来强降水,但是台风的年际变化较大。
    (2)结合图片可知,降水补给总量主要是25.1%+1.7%=26.8%,蒸发量应为11.8%+1.7%=13.5%,地表径流占比应为26.8%-13.5%=13.3%;长江流域经济发达,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策略,首先应该控制控制高耗水工业布局,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在政策上,应该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结合所学可知,2022年长江流域汛期降水较少,因此上游水库蓄水量少,无法通过调配来缓解干旱;长江上游水库距离中下游地区输水距离远,沿途蒸发、下渗多,因此水资源的消耗较大;支流灌区农田海拔高,地表水无法自流灌溉,需要动力引水;河流水量较少,因此河口海水倒灌,河流盐度上升,可供灌溉地表径流减少。

    相关试卷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讲义)(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讲义)(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水体运动规律讲义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水体运动规律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讲义)(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讲义)(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大气运动规律讲义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大气运动规律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练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练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大气运动规律练习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大气运动规律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