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讲义)(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
2
考点一 水循环及应用 2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6
水循环 6
水循环应用 10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1考点二 陆地水体特征及补给转化 13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13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8
河流补给方式 18
河流流向判读 19
河流水文特征 21
河流水系特征 2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24
考点三 海水的性质、运动及海-气相互作用 27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7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35
海水的性质 35
海水的运动 37
洋流分布规律及影响 38
海-气相互作用 41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42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45
考点一 水循环及应用
(2023·全国甲卷)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
A.淡水湖、下渗B.淡水湖、蒸发C.咸水湖,下渗D.咸水湖、蒸发
2.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
A.狭长湖盆B.断流河道C.古冰川槽谷D.泥石流通道
3.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
C.褶皱隆起D.褶皱凹陷
【解析】
1.
2.
3.
【答案】1.D 2.B 3.A
(2023·海南卷)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5.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
A.东部低西部高B.东部高西部低
C.自北向南递减D.自南向北递减
【解析】
4.
5.
【答案】4.D 5.B
(2022·湖南卷)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温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量 C. 蒸发量 D. 地表径流量
7. 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 1961-1979年 B. 1970-1989年 C. 1980-1999年 D. 2000-2020年
8.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 沙尘天气增多 B. 灌溉面积扩大
C. 湖岸线较稳定 D. 绿洲面积增加
【解析】
6.
7.
8.
【答案】6. D 7. B 8. D
考向1 水循环环节影响因素
蒸散发的主要形式有:植物蒸腾、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近年来北川河(黄河的二级支流,位于吕梁山中段西翼)流域植被恢复后年蒸散发量减少,7.8月减少最明显。流域内无大型水库,河床宽度小于30米。下图示意北川河流域1970~2020年水面蒸发量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该流域蒸散发量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蒸腾量减少B.土壤蒸发量减少
C.水面蒸发量减少D.土壤下渗量减少
2.该流域水面蒸发量呈减小趋势是因为( )
A.阴雨天多,光照减少B.大量灌溉,水面萎缩
C.降水减少,空气干燥D.植被恢复,风速下降
3.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北川河流域植被恢复,使流域内( )
A.河床下降B.坡面径流增多
C.降水明显增加D.年均气温升高
【答案】1.B 2.D 3.A
【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该现象发生在流域植被恢复之后,植被数量增加,植物蒸腾量会增加,A错误;植被可以增加下渗,D错误;结合图片信息可知近年来水面蒸发量减少并不明显,且河床宽度小于30m,无大型水库,水域面积较小,蒸发量有限,C错误;随着植被覆盖度不断提高,太阳辐射无法直接到达地面,地表温度上升缓慢,土壤蒸发量减少,B正确。故选B。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植被恢复但是年均气温却是升高的,故流域内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微弱,降水不会明显增加,阴雨天气不会明显增多,A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显示该地区进行大量农业灌溉活动,且推测植被恢复是由于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导致的,故耕地面积应该是减少的,灌溉用水也会缩减,B错误;植被恢复利于调节气候,植被蒸腾量增大,空气湿度增加,C错误;风速是影响蒸发的因素,风速越大,蒸发越强,植被恢复利于增加地面摩擦力,降低风速,减少水面蒸发,D正确。故选D。
3.森林植被会调节气温,使温差减小,不会导致年均气温升高,D错误;植被恢复,下渗增加,坡面径流减少,B错误;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植被恢复但是年均气温却是升高的,故流域内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微弱,降水不会明显增加,C错误;植被恢复,河流含沙量减小,含沙量小于输沙能力,河流以冲刷为主,河床降低,A正确;故选A。
【点睛】森林植被的生态功能包括: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洪蓄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植被恢复会增加下渗,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
考向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提升水环境质量,推进水生态文明,逐渐成为共识。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地表径流减少B.地下径流增加
C.蒸发量减少D.下渗量增加
5.该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
①缓解城市缺水问题②解决城市洪灾问题③净化雨水能力更强④加快径流集聚时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4.C 5.B
【解析】4.城镇化的发展增加了不透水地面,导致下渗减少,雨季地表径流增加,A错误;城市不透水地面增加,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BD错误;城市化发展,硬化地面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城市区域内蒸发、蒸腾量减少,C正确。故选C。
5.该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增加了下渗量,增加了地下径流,补充了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缺水问题,①正确;该模式增加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但不能解决城市洪灾,②错误;该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净化雨水和减少径流集聚时间,③正确,④错误。故①③正确,故选B。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2、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3、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考点二 陆地水体特征及补给转化
(2023·湖南卷)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 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
A. 尼罗河流域B. 中南半岛C. 北冰洋沿岸D. 亚洲中部
2. 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 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 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 ④ 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3. 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 )
A. 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B. 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
C. 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D. 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解析】
1.
2.
3.
【答案】1. D 2. A 3. C
(2022·全国乙卷)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题。
4.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 )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5.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 )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解析】
4.
5.
【答案】4. A 5. C
6.(2022·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左图)。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右图)。
(1)说明左图中水系的演化过程。
(2)指出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
【解析】
(1)从大空间尺度看,地垒抬升,水系一分为二;从小空间尺度看,西侧形成古河道和新水系、东侧形成湖泊和新水系
(2)沿水源补给的时空过程,从补给区和水源来源的特征进行分析;水源来源的特征可以从补给量和时间变化进行分析;时间变化可以从年际或季节等尺度进行分析
【答案】(1)科拉林地垒两侧的河流原为同一水系,随着地垒的抬升,原水系一分为二;地垒东侧边缘成为新的分水岭,原河道的一段废弃成为古河道;分水岭以西形成新的水系,并沿断裂线发育新的河流;分水岭以东形成断陷盆地,积水形成乔治湖,泰勒斯溪等河流汇入湖泊。
(2)主要通过湖盆边缘出露含水层补给;补给量小或者变化大
7.(2022·辽宁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深层地下水的开采超过其恢复和更新能力,会造成中深层地下水补给区的水位低于浅层地下水的水位,改变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方式。某科研团队研究太原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的溶解性总固体含量(简称TDS,即每升水中所含的溶解性固体量)分布特征,发现TDS值越高的地方,地下水水位越低。下图示意太原盆地中深层地下水TDS值的分布。
(1)分析该盆地中深层地下水水位分布并推断地下水流动方向。
(2)简述该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3)说出为保持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1)从太原盆地中深层地下水TDS值分布可以看到盆地北部及边缘地带,其TDS值较低,故及地下水位较高,盆地中心部位其TDS出现最大值,地下水位较低。盆地边缘及北部由于地下水位较高,而盆地中心地带其地下水位较低,故地下水应由周边区域向中心地带流动;盆地中心地带地下水位较深,且数值变化较大,故中心地带地下水以垂直下渗为主。
(2)太原盆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夏季降水多,该地风化强烈,裂隙发育较多,大气降水在岩石裸露区直接下渗可补给地下水。汾河等河流水量较大,由于该地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水可通过地层的裂隙,不断补给地下水。由于该地风化强烈,裂隙发育,该地中深层地下水水位较低,浅层地下水通过不断的下渗补给中深层地下水。
(3)要严格落实水资源的管理制度,防止中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减少浅层地下水的使用,要严格保护地下水资源。通过雨季回灌,减少地下水开采,推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强化取水许可制度和用水定额管理,不得任意开采,定额管理可强化水源的有效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大力实施节水行动,加大宣传,从生活中杜绝水资源的浪费,有序推进节水型城市的建设;培育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大水漫灌,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发展。同时要有序的将中深层地下水取水井陆续关闭,防止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中深层地下水其更新速度慢,其污染主要来自城市的污水排放及工厂排放,完善城市污水处理排放系体系,防止因污水排放下渗,造成地下水水质遭到污染。
【答案】(1)盆地北部及部分边缘地带地下水位较高;盆地中心部位地下水位较低。盆地北部及部分边缘地带向盆地中心汇集;盆地中心地带以垂直流动为主体。
(2)大气降水下渗;汾河等河流渗漏;浅层地下水下渗。
(3)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护地下水资源;推进地下水采补平衡的措施;强化取水许可和用水定额管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实施节水行动,有序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有序实施地下水取水井关闭工作;完善污水处理排放体系,防止地下水污染。
考向1 河流补给类型
克兰河发源于新疆阿尔泰山南坡,全长265千米。克兰河流域冬季严寒漫长,夏秋季降水量大于春季。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克兰河流域降水量呈现冬季明显增加夏秋季有所减少的趋势。下图示意克兰河阿勒泰水文站1980~1989年和2001~2005年年径流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克兰河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 )
A.大气降雨B.地下水C.冰川融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
2.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推测克兰河水文特征的变化是( )
①汛期提前②结冰期延长③含沙量减少④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D 2.A
【解析】1.由图和材料可知,该地冬季严寒漫长,降雪较多,4月份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消融,径流量迅速增加,到5月份克兰河的径流量达到最大,并在夏季时流量减少,根据所学知识,由于克兰河地处我国的非季风区,因此其主要的补给形式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所以D项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阿尔泰山南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被强烈抬升会形成雨水补给,但是由于克兰河距离大西洋遥远,水汽损失量大,降雨量少,因此大气降雨不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所以A项错误;地下水补给虽然比较稳定。但补给量较少,不是克兰河主要补给类型,因此B项错误;冰川融水的多少与气温呈正相关,理论上应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而事实上克兰河的7月份的径流量较小,因此其冰川融水较少,所以C项错误。故选D。
2.由图可知,与1980-1989年的流量相比,2001-2005年径流量的最大值提前,意味着克兰河的汛期提前,因此①正确;由材料可知,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克兰河流域的气温升高,结冰期缩短,因此②错误;由上题可知,克兰河的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根据所学知识,与其它补给类型相比,融雪补给时河流的输沙能力较弱,因此河流的泥沙来源较少,河流含沙量小;且夏季降水减少,也会导致输沙能力减弱,最终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减少,所以③正确;由图可知,克兰河2001-2005年径流量的最大值比1980-1989年的径流量最大值要高;径流量的最低值与1980-1989年的径流量最低值相近,这意味着克兰河的2001-2005年径流量季节变化比1980-1989年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要大,因此④错误。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寡和年内分配情势。河流补给有雨水、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等五种补给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考向2 河流水文特征
布哈河和沙柳河是汇入青海湖的两大支流,两河径流量占青海湖流域总径流量的64%,其中布哈河是青海湖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天峻县疏勒南山,沙柳河发源于刚察县境内第一高峰桑斯扎山南麓,源头为冰冻沼泽区。研究表明,1956~2007年之间,高原气候增暖,两河径流量没有显著的变化,但青海湖水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图示意青海湖流域布哈河和沙柳河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沙柳河相比,布哈河的水文特征是( )
A.年径流量较大B.流域面积较大C.支流较多D.流量季节变化小
4.1956-2007年青海湖水位整体下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蒸发旺盛②引用湖水较多③降水补给少④冰雪融化减少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
5.高原气候增暖对流域自然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流域面积减小②生物多样性改变③湖泊盐度上升④河湖封冻期缩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3.A 4.D 5.B
【解析】3.题目所问的为河流的水文特征,BC描述为水系特征,故排除B、C。布哈河为青海湖第一大支流,且与沙柳河相比流程长,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年径流量较大,A正确。布哈河以冰川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对雨季降水、对旱季蒸发的响应更敏感、径流量季节差异大;沙柳河流域面积小,源头为冰冻沼泽区,涵养水源的能力更强,旱季时月径流量较布哈河大,故而布哈河流量季节变化比沙柳河大,排除D。故选择A。
4.题目所问为自然原因,引用湖水属于人为原因,且青海湖为咸水湖,流域人烟稀少,湖水引用较少,排除②。青海湖水量收入有河川径流、大气降水,水量输出主要是蒸发和下渗;河流径流量占青海湖总径流量的比重高,但“两河径流量没有显著的变化”;由于深居内陆,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较少,增幅有限,对湖泊水位的抬升作用不明显。流域气温上升,尤其是冬、春季节气温有所升高,湖面全年蒸发量增大,湖面萎缩,①③正确。由材料可知“布哈河和沙柳河是青海湖两大支流,两河径流量占青海湖流域总径流量的64%,年径流量1956-2007年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两河径流量没有显著变化,说明大体上水量平衡,在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大的情况下,冰雪融水等补给也加大,排除④。故选择D。
5.高原变暖,湖泊蒸发加强,水位下降,水域减小,盐度上升,不容易封冻,流域内植被向耐旱种类演替,水生生物向咸水生物演替,②③④正确,流域面积是由汇水面积决定的,并不等同于湖泊和河流面积,所以,高原气候增暖不会影响流域面积,①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区别:水系是指河道的结构,而水文特征指的是河水的特征,简单理解就是:水系特征是河流的“样子”多长(流程),多宽(流域面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流向),直的还是弯的(河道弯曲状况)等等。水文特是水文站所测得的河水的一系列指标,如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位,水能,流速、透明度等。
考点三 海水的性质、运动及海-气相互作用
(2023·山东卷)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
1.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相对干旱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
C.沿岸流影响大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
2.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
A.由海向湖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由湖向海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解析】
1.
2.
【答案】1.A 2.A
(2022·山东卷)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B.甲丁乙丙C.丙乙丁甲D.丙丁乙甲
4.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解析】
3.
4.
【答案】3.D 4.C
(2022·湖北卷)智利竹荚鱼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图示意智利竹荚鱼洄游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智利竹荚鱼洄游路线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盛行风向B.海水温度C.距陆远近D.种群规模
6.推测智利竹荚鱼的生活习性是( )
A.冬季产卵B.顺流洄游C.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D.幼鱼更倾向深水环境生活
7.与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幼鱼的活动范围( )
①厄尔尼诺年,向南偏移②厄尔尼诺年,向北偏移③拉尼娜年,向南偏移④拉尼娜年,向北偏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5.
6.
7.
【答案】5.B 6.C 7.B
(2023·北京卷)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由图可知( )
A.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B.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
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9.该地最可能位于( )
A.印度洋沿岸B.大西洋西岸C.亚欧大陆东部D.南美洲西部
【解析】
8.
9.
【答案】8.C 9.D
10.(2023·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城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城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
(1)分析在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的原因。
(2)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
(1)
(2)
【答案】(1)气候变冷,夏季风势力减弱,海水扰动减少;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海冰范围扩大且历时长,不利于上、下层海水交换;海平面下降,日本海与外海交换减弱,洋流影响减弱。
(2)认同:现代对马暖流影响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距今约8千年,这些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开始同步增强,放映对马暖流自此开始全面影响这些海域,表明现代对马暖流基本形成。
不认同:距今约8千年,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开始同步增强,仅暗示此时对马暖流势力增强;由于影响洋流的因素复杂,因此这一现象不足以支撑现代对马暖流即形成于此时。
考向1 海水的盐度
渤海的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为28‰~31‰,是我国四大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域。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所以海冰的含盐量接近淡水。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图为某年1月15日渤海湾海冰预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其他三大海域相比,渤海表层海水盐度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注入渤海的河流较多,径流丰富
B.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
C.盐碱地得到改良,地下水盐分减少
D.海域封闭,受大陆水系影响大
2.与辽东湾相比,莱州湾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间的距离较近,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低,气温较高B.海水深度浅
C.径流汇入少D.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答案】1.D 2.A
【解析】1.我国东海、南海也有大量河流注入,其河流径流量更大,渤海湾相比于其他三个海域,相对海湾封闭,与大洋交换较少,加之陆地河流注入,淡水在相对封闭的海域存留,使得渤海表层海水盐度低,A错误,D正确;虽然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海冰对盐度有影响,但此处海水盐度最低主要是因为受大陆水系的影响,B错误;海水盐度与陆地盐碱地的改良关系不大,排除C。故选D。
2.由材料,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图中辽东湾地区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相比,偏离程度较大,莱州湾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间的距离较近,是由于莱州湾与辽东湾相比,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海水不易结冰,故A正确;都在大陆架附近,两处海湾海水深度差别不大,B错误;莱州湾靠近黄河入海口,径流汇入并不少,C错误;人类活动差异并不大,D 错误。故选A。
【点睛】表层海水的盐度主要与降水量、蒸发量有关。一般情况,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海区,海水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陆地径流、结冰和融冰、洋流等对海水的盐度也有影响。
考向2 洋流分布规律及影响
海洋表层水温分布受多方面的影响,水温的局部分布格局影响大气环流,造成局部气压场的变化,进而对生物圈产生影响。图为印度洋某月份海洋表面水温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地某季节有明显的上升流,此季节北印度洋海域( )
①盛行东北风②自西向东航行的船只顺风顺水③受副高控制④海水流向东北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4.受盛行上升流影响时,甲海域( )
①降水增多②浮游生物聚集③海水温度较低④营养盐类较少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答案】3.C 4.D
【解析】3.甲地地处北印度洋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吹离岸风,形成上升流,①错误;夏季时该海域因盛行季风环流而受副高影响小,③错误;该海域的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动,自西向东航行的船只顺风顺水,②④正确。故选C。
4.受盛行上升流的影响,甲海域出现冷海水上泛,海水温度较低,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①错误,③正确;上升流给表层海水带来营养盐类,使海水的营养盐类增多,浮游生物集聚,渔业资源丰富,②正确,④错误。故选D。
【点睛】上升流,又名涌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海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水平辐散所造成。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
考向3 海-气相互作用
某一海区与相邻海区之间的淡水运输量取决于两海区的海水盐度及海水相对运动状况,正值表示淡水增加。图1为阿拉伯海位置示意图,图2示意图1中A、B之间断面(9°N)阿拉伯海月平均输运淡水量。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 )
A.冬季,阿拉伯海淡水输运量来自于断面东部
B.夏季,A处断面淡水主要取决于垂直补偿流
C.5、6月份,没有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低盐度海水
D.8、9月份,印度洋表层低盐度海水由断面东部流出
6.海—气之间既有淡水交换也有能量转移。大气向阿拉伯海输送能量最多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答案】5.A 6.C
【解析】5.“某一海区与相邻海区之间的淡水运输量取决于两海区的海水盐度及海水相对运动状况”。图中9°N以南低纬海区属于低盐海水,冬季阿拉伯海盛行东北风,受其影响,阿拉伯海海水逆时针方向流动,低盐海水主要从东部断面注入,使冬季的阿拉伯海淡水输运量增加,A正确;夏季,A处断面受西南风控制,阿拉伯海海水顺时针方向流动,低盐海水主要从西部断面注入,B错误;5、6月份,该地已经开始受西南季风影响,存在从印度洋低纬度海区带来低盐度海水,图2中5、6月份淡水运输量虽然为负值,只能说明5、6月份进入的低盐度海水没有流出的多,不代表没有,C错误;8、9月份,西南风还未退去,印度洋表层低盐度海水由断面西部流进,D错误。故选A。
6.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海水运动,因此大气向海洋输送能量的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是风浪(风暴潮)和风海流。北印度洋中,夏季风明显强于冬季风,且夏季多热带气旋和风暴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洋吸收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储存在海洋表层,通过长波辐射、潜热、热传导等方式把热量输送给大气。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而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还给海洋。
冬季平均Nin3.4指数是衡量沃克环流的重要指标,当指数值大于1,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指数值小于-1,对应拉尼娜现象。左图示意1982-2015年冬季平均Nin3.4指数值,右图为世界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判断,1992年( )
A.东南信风增强,甲附近海水异常增温B.赤道逆流减弱,乙沿海地区洪涝灾害增多
C.东南信风减弱,甲附近渔场渔业减产D.赤道逆流增强,乙沿海地区森林火灾减轻
8.据图判断,2010年甲海区海水等温线及盐度( )
A.数值减小,向北弯曲幅度加大盐度增大B.数值减小,向北弯曲幅度减小盐度减小
C.数值增大,向南弯曲幅度加大盐度减小D.数值增大,向南弯曲幅度减小盐度增大
【答案】7.C 8.A
【解析】7.据图判断,1992年冬季平均尼诺3.4指数大于1,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其形成原因是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升温,盛行上升气流,沿岸降水增加,秘鲁渔场的渔获量较往年减产,智利沿海地区的干旱程度缓解,AB错误;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秘鲁沿上升流受到抑制,营养盐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减产,C正确;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秘鲁寒流减弱,同时南赤道暖流也减弱,到达乙沿岸的暖海水变少,气温降低,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澳大利亚东海岸山火概率增加,D错误。故选C。
8.2010年冬季平均尼诺3.4区指数小于-1,对应拉尼娜现象,沃克环流增强,东南信风增强,上升流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根据等值线的弯曲“凸高值低”的特征,等温线向温度高的低纬度方向弯曲,沿岸下沉气流增强,降水减少。海洋盐分上泛,盐度增大。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沃克环流减弱(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1)夏季主雨带偏南,北方大部少雨干旱。(2)长江中下游雨季大多推迟。(3)秋季我国东部降水南多北少,易使北方夏秋连旱。(4)全国大部冬暖夏凉。(5)登陆我国台风偏少。除了上述一般规律外,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因为制约我国天气气候的因素很多,如大气环流、季风变化、陆地热状况、北极冰雪分布、洋流变化乃至太阳活动等。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水循环及应用
2023全国甲卷6-8题,12分
2023全国海南卷5-6题,6分
2022湖南卷14-16题,9分
2022全国甲卷10题,4分
2022辽宁卷12-13,6分
2020天津卷2题,3分
【命题规律】陆地水体属于高频、高分值、高难度考点。陆地水体部分在综合题和选择题部分出现频率都很高。近几年直接考查水循环过程的题目减少,而考查陆地水体的补给转化以及河流与湖泊水温、水系特征的题目越来越多,考查形式也越来越灵活,复习时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也属于主干知识,由于该部分内容相对单调,难以组织相关材料命制多角度、高难度的试题,所以考频较低。命题多作为选择题的部分选项来考,但具备命制综合题的潜力。
【命题预测】水循环、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与湖泊的水文特征仍将是高考的重点,将来可能会加重水系、水文演化的考查,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角度对水循环、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与内外力作用、植被、气候等要素的关系进行综合考查,对知识的考查越来越具体、细致。随着我国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水的性质将会成为高频考点,洋流考查的可能性会提高,海水的其他运动形式也会成为新的考点。
陆地水体特征及补给转化
2023湖南卷11-13题,9分
2023全国新课标37题,28分
2023浙江6月选考21题,3分
2022全国乙卷7-8题,8分
2022山东卷18题,15分
2022辽宁卷18题,18分
2021湖南卷18题,12分
海水的性质、运动及海-气相互作用
2023山东卷6-7题,6分
2023广东卷19题,10分
2023海南卷18题,15分
2023北京卷5-6题,9题,9分
2023浙江1月选考,7-8题,4分
2023浙江1月选考,21题,3分
2023浙江6月选考9-10题,4分
2022山东卷13-14题,6分
2022湖北卷10-12题,9分
2022河北卷8题,3分
2022浙江6月选考,3-4题,4分
2022山东卷16(2)题,10分
2022浙江1月选考14-15题,4分
纬度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总计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0°~30°N
0
0
0
0
0
0
0
1
0
1
30°~40°N
5
24
25
21
0
1
3
12
33
58
40°~50°N
132
151
10
12
1
5
27
49
170
217
50°~60°N
34
22
3
5
0
0
3
7
40
34
60°~70°N
16
1
0
6
1
0
0
1
17
8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水体运动规律练习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水体运动规律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讲义)(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讲义)(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大气运动规律讲义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大气运动规律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练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练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大气运动规律练习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大气运动规律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