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考点03 “以”的用法(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03 “以”的用法(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03“以”的用法原卷法docx、考点03“以”的用法解析法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 考点
文言虚词“以”的意义与用法
二、 课内引入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三、 知识讲解
(一)用作介词
1.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等。
- 例句:以刀劈狼首。(《狼》),“以”译为“用”。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以”译为“按照”。
2. 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 屠惧,投以骨。(《狼》),“以”译为“把”。
3.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以”译为“因为”。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以”译为“因为”。
(二)用作连词
1.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以”可译为“而”。
2. 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来”“用来”“以致”等。
-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以”译为“来”。
-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以”译为“来”。
3. 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第一个“以”译为“因为”。
(三)用作动词
1. 以为,认为。
-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以”译为“认为”。
(四)通假字
1. 通“已”,已经。
-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译为“已经”。
四、 例题解析
1.下列句中 “以” 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策之不以其道
2.与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中 “以”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 扶苏以数谏故
C. 以中有足乐者
D. 全石以为底
3.下列各组句子中,“以”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何以战 / 可以为师矣
B. 先帝不以臣卑鄙 / 俯身倾耳以请
C. 则何以哉 / 以刀劈狼首
D. 以其境过清 / 以塞忠谏之路
【答案】
1.B(A、C、D 中的 “以” 都是 “因为” 的意思,B 项第一个 “以” 是 “因为”,第二个 “以” 是 “把”)
2.A(例句和 A 项中的 “以” 都是 “凭借” 的意思;B 项 “以” 是 “因为”;C 项 “以” 是 “因为”;D 项 “以” 是 “把”)
3.A(A 项 “以” 都是 “凭借” 的意思;B 项 “以” 分别是 “因为”“来”;C 项 “以” 分别是 “用”“凭借”;D 项 “以” 分别是 “因为”“以致”)
五、 自主练习
(一)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⑤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
【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③养凫:野鸭。④莳:移植。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啸”句,东皋由此而来。
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与“以疾罢归”的“以”字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周易》《庄》《老》置床头B.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C.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D.挟天子以令诸侯《(三顾茅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例句“以”,介词,因为。
A.以:介词,把;
B.以:介词,因为;
C.以:介词,用;
D.以:连词,用来;
故选B。
(二)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③道边酒垆④,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则据鞍⑤默诵诸经注疏⑥。遇故友似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所学诚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删改)
【注】①亭林:即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诣:到。④酒垆:酒店。⑤据鞍:骑在马上。⑥注疏:作注解。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出门则以一骡二马
A.以顺为正(《孟子》二章)B.以君之力(《愚公移山》)
C.不以疾也(《三峡》)D.以军礼见(《周亚夫军细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用。
A.把;
B.凭借;
C.这样;
D.用,拿;
故选D。
(三)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②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而去(《小石潭记》)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理解。例句“以”是连词,来,用来。
A.以:比得上;
B.以:因为;
C.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和例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
D.以:因为;
故选C。
(四)
《新唐书·魏征》(节选)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①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②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尔?”
时上封事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⑤,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
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B.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例句,“以”,介词,按照。
A.以:用;
B.以:按照;
C.以:因为;
D.以:而,表修饰;
故选B。
六、 当堂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后作业
(一)
萧惠,字伯仁,小字①脱古思。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及攻开京,以军律整肃闻,授契丹行宫都部署。
太平六年,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剌后期②,立斩以徇③。进至甘州,攻围三日,不克而还。时直剌之子聚兵来袭,阻卜酋长乌八密以告,惠未之信。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将兵三千来救,遇敌于可敦城西南。谐理、阿不吕战殁④,士卒溃散。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敝,未可用,弗听。乌八请以夜斫营⑤,惠又不许。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惠曰:“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帝从惠言,乃遣使索⑥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惠以首事功,进韩王。
(有删节)
注释:①小字:乳名。②期:到达。③徇:示众。④殁:死。⑤斫营:偷袭敌营;劫营。⑥索;索取。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伯父排押征高丽 从:跟从,跟随
B.至奴古达北岭 至:到,到达
C.以军律整肃闻 闻:使……听说
D.会西阻卜叛 会:适逢,恰巧遇到
2.下列句中,加点字“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惠以首事功,进韩王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D.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
A.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
B.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
C.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
D.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惠治军严格。在征讨回鹘阿萨兰部时,阻卜酋长直刺迟潜晚到,萧蕙便将他斩首示众。
B.萧惠决断果敢。军队疲敝,战斗力不强时,众人请示出兵避敌,萧惠没有听从众人的意见。
C.皇帝认可萧惠对时局的分析,听从了萧惠的话,亲自带领军队攻占了宋国十座城池。
D.萧惠以军纪严整闻名,授职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后因首倡用兵之功,晋封为韩王。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D 3.B 4.C
5.(1)当时,皇上想要统一天下,谋划夺取三关,召集群臣商议。
(2)宋国人向西征伐有年头了,军队、百姓疲惫,陛下您亲自率领部队对阵宋军,一定会胜利。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C.句意是:以军纪严整闻名。闻,闻名。
故选C。
2.本题考查“以”的用法。作答时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例句句意是:萧惠因为首倡用兵之功,进封为韩王。以,连词,因为。
A.句意是: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以,介词,来。
B.句意是: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以,介词,按照。
C.句意是: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以,介词,以致。
D.句意是:不因外物之优和个人之得而喜。以,连词,因为。与例句相同,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句读。句意是:直到阻卜兵撤军回师时,萧惠才预设伏兵攻击之。前锋刚与敌交锋,敌人便败走了。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
故选B。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C.“亲自带领军队攻占了宋国十座城池”有误,原文是“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即萧惠与皇太弟率军逼近宋境,宋人不愿失去十座城池,增加岁币求和。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1)是时,当时;帝,皇帝;欲,想;一,统一;谋,谋划;取,夺取;集,召集;议,商议。
(2)宋人,宋国人;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征,征伐;有年,有年头;师,军队;民,百姓;疲,疲惫;亲,亲自;率,率领;六军,部队;临,面对,这里指对阵;之,代词,指宋军;胜,胜利;必,一定。
【译文】
萧惠,字伯仁,乳名脱古思,随同伯父排押征讨高丽,到达奴古达北岭,高丽依靠险阻拒守,萧惠全力攻打,攻克了它。待到进攻开京,以军纪严整闻名,授职为契丹行宫都部署。
太平六年,萧惠征讨回鹃阿萨兰部,自各路征兵,只有阻卜酋长直刺后到,萧惠便将他立即斩首示众。进军至甘州,围城攻之三日,不克而回。当时直刺之子纠集人马前来袭击,阻卜酋长乌八暗地将情况告知萧惠,萧惠不肯相信。适逢西阻卜反叛,袭击三克统军官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率兵三千来相救,遇敌于可敦城西。谐里、阿不吕战死,士卒溃散。萧惠仓猝间列阵迎敌,敌人出其不意地进攻我军。众人请示乘机挥兵迎击,萧惠认为我军疲,战斗力不强,不听众人建议。乌八请求于夜里去劫敌营,萧惠仍不准。直到阻卜兵撤军回师时,萧惠才预设伏兵攻击之。前锋刚与敌交锋,敌人便败走了。当时皇上想要统一天下,谋划夺取三关,会集群臣计议。萧惠说:“两国的强弱情势,皇上心中自然尽知。宋国人向西征伐有年头了,军队、百姓疲惫,陛下您亲自率领部队对阵宋军,一定会胜利。”皇上听从了萧惠的话,派使者向宋索取十城,集合诸军于燕地。萧惠与皇太弟率军逼近宋境,宋人不愿失去十座城池,增加岁币求和。萧惠因为首倡用兵之功,进封为韩王。
(二)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注]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营护:料理,护送。
1.解释下列加点字
A.与母偕行( ) B.时人义之( )
C.妻子还于京师( ) D.终易连州( )
2.下列各项中的“以”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B.卷石底以出C.全石以为底D.以我酌油知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为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起 认为……有义气 妻子和儿女 改任
2.C
3.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4.(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
(2)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
(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和老母一起去。偕:一起;
B.句意: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义:认为……有义气,意动用法。
C.句意: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妻子:妻子和儿女,古今异义词。
D.句意:最终改任连州刺史。易:交换,改任。
2.本题考查虚词意义的理解。
“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是“介词,把”。
A.介词,用;
B.连词,相当于“而”;
C.介词,把;
D.介词,凭借,凭;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吾:我;执友:好友;何:哪,怎么;忍:忍心;是:这样;
(2)其:那些;乃:于是,就;之:代词。他们。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为友:根据第一段“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可知柳宗元为了不让刘禹锡和他母亲分开,自己去了荒远的地方去做官,由此得出他是一个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的人;
为官:根据第二段“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可知柳宗元到了柳州为了改掉当地不好的风俗,自己出钱,由此得出他是一个革除弊制,为百姓着想的人;
为师:根据第二段“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可知他的学生们不远千里来跟他学习,并且经过指点都成为了有用的人,由此得出他是一个知识渊博,教导有方的人。
【译文】
元和十年,(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01 “之”的用法(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01“之”的用法原卷版docx、考点01“之”的用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十一 文言文阅读之课内阅读(好题冲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十一文言文阅读之课内阅读好题冲关原卷版docx、考点十一文言文阅读之课内阅读好题冲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十一 文言文阅读之课外阅读(好题冲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十一文言文阅读之课外阅读好题冲关原卷版docx、考点十一文言文阅读之课外阅读好题冲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