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作图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有这样的一位科学家,他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过程中,巧妙设计了斜面实验,从逻辑上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被后人誉为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这位科学家是( )
    A.爱因斯坦B.牛顿C.伽利略D.杨振宁
    2.下列关于初二学生的估算,正确的是( )
    A.单脚站立时学生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双脚站立时学生对地面的压力
    B.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C.游泳时受到浮力约为50N
    D.跑步时学生的惯性比静止时的惯性大
    3.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0~10s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乙更快
    B.10~20s时,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第15s末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甲车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4.如图一只鸟在浅水区觅食,水面上出现它的两个“影”——黑影和倒影。则( )
    A.倒影是实像
    B.黑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鸟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
    D.由于光的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见鸟
    5.如图为小明用吸管做了一些家中“神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吸管的一端做得很尖细,是为了减小压强
    B.图乙:用手堵住上端的管口,提起吸管便可取水是因为水柱受重力作用
    C.图丙:简易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顶时吸管内的液面下降
    D.图丁:自制喷雾器A内液面上升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6.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茶壶B.锅炉水位计
    C.U形管压强计D.船闸
    7.如图所示的眼镜片是( )
    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
    8.2023年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隆重开幕。图是我国运动健儿在跳高比赛中的场景。关于跳高运动员的能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助跑过程中,动能保持不变
    B.助跑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C.起跳后的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大
    D.越过横杆后的下降过程中,动能保持不变
    9.用飞机向云层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出现下列物态变化,其中放热的是( )
    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
    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
    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10.如图是探究“晶体熔化规律”和“液体沸腾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用“水浴加热法”可以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B.为了得到普遍规律,两个实验均应进行多次实验
    C.两个实验都需要记录加热时间
    D.甲实验装置可以探究所有金属的熔化特点
    11.摄氏温度计与华氏温度计都是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而华氏温度的规定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2°F(°F,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212°F,将32~212°F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F,现有一只华氏温度计度数为59°F,请问它等于多少摄氏度( )
    A.25℃B.38℃C.15℃D.59℃
    12.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D.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13.如图所示,两个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它们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液体内A、B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其压强分别为、。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
    C.D.
    14.如图甲,物块M在拉力F的作用下在竖直方向上做直线运动,其拉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已知物块M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用动滑轮把物块M匀速提升到某一高度,拉力,如图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块M的重力为
    B.该动滑轮的重力为
    C.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D.所提物重越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
    二、简答题
    15.如图所示,这是节选自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的“场中打稻”的情景,将稻穗抓起,高举过顶,用力摔打在板壁上,使稻粒脱落。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稻粒全部脱落为止。脱落的稻粒尽量在阳光下铺开晒干,除去多余水分,可以延长储藏时间。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摔打稻杆时,稻粒被打脱落的原因和加快晒干速度所用的方法。
    三、实验题
    1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
    (1)在实验中,用适量的热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选填“增长”或“缩短”)实验时间;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
    (3)沸腾是一种剧烈的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____,内能______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4)分析图丙中的图像可知,若a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b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250g,为2min,则为____________min。
    17.如下图甲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小车每次均从同一斜面____________位置由静止向下运动,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____________(以上两空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水平面的____________来改变小车运动时所受的阻力;
    (2)小车在木板、棉布和毛巾表面上运动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其中表示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图线是___________(选填“a”“b”或“c”)由此推测,假如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则运动的小车将____________;
    (3)在图甲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向下运动,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
    18.小明摘来李子,用天平、量筒和水测量李子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______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李子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李子的质量为_________g;用量筒和水测得李子的体积为,则李子的密度为____________;
    (3)完成上述实验后,在不用量筒的情况下,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和该李子测量凉茶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凉茶,如图甲所示,并在烧杯上标记此时液面的位置,测得凉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40g;
    ②将李子放入凉茶中,李子沉底,如图乙所示,在烧杯上标记此时液面的位置;
    ③取出李子,然后向烧杯中加凉茶,使液面上升至位置_________,测得此时凉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82g。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得凉茶的密度为____________。从烧杯中拿出李子时会带出一些凉茶,这对凉茶密度的测量结果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19.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在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完毕后,当在杠杆B点挂3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如图乙所示,那么在杠杆的D点挂____________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平衡后,将B、D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1格,那么杠杆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实验中若不在D点挂钩码,而在杠杆的A点或C点使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挂在____________点;
    (4)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应用,如图丙为三千多年以前用来捣米的舂,这是____________杠杆。
    20.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红将一个物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逐渐使其浸入水中,如图1所示。
    (1)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_N;
    (2)小红根据图A、B、C得出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小黄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由图A和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小红接着用图2所示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得到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5)以下情况不会影响实验结论的是___________;
    A.图甲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
    B.操作时物体碰到溢水杯的杯底
    C.图乙中物体未全部浸没在水中
    (6)物体浸入溢水杯过程中电子秤示数将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1.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高铁总里程世界第一。如图为运行的某列“复兴号”高铁列车,它的总质量约为。列车在水平轨道上以10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所受阻力是重力的0.02倍。g取10N/kg。求列车匀速直线行驶时:
    (1)1分钟通过的路程;
    (2)所受牵引力的大小;
    (3)牵引力的功率。
    22.“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只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如图所示,已知桶壁上最长的木板长0.5m,最短的木板长0.2m,桶底面积,空桶重40N(忽略圆桶外壁的厚度,桶底面平整)。求:
    (1)空桶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2)当桶装足够多的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23.图甲是某饮水机自动注水装置的模型,底面积为的柱形水箱内装有质量为6kg的水,一质量和体积不计的竖直硬细杆上端通过力传感器固定,下端与不吸水的、底面积为的实心长方体A连接。打开水龙头,水箱中的水缓慢排出,细杆对力传感器作用力的大小F随排出水的质量m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排水质量为4kg时,长方体A刚好全部露出水面,由传感器控制开关开始注水。求:
    (1)当排水质量为4kg时,水箱内水所受的重力?
    (2)长方体A的体积?
    (3)上述排水过程中,当力传感器示数为3N时,水箱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五、作图题
    24.图中物块正水平向左滑动并压缩弹簧,在O点画出物块水平方向受力示意图.
    25.如图,向碗中加水至图示位置,请画出人眼刚好看到硬币上P点的光路图。
    六、填空题
    26.端午节赛龙舟时,划龙舟的选手看到岸边的景物向后移动,所选参照物是________;到达终点停止划水,龙舟由于________仍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27.泉州南音(原称弦管)有着“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演唱时通常以琵琶、洞箫、二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奏二弦时,手按住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各种乐器相互配合,可以奏出优美乐曲,听众可以通过___________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28.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体积之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在混合液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用搅拌,过一会儿整个混合液体都变成红色,该现象又说明了____________。
    29.《三国演义》有“青梅煮酒”的典故,芒种节气正是青梅煮酒季,煮酒可利用水浴法对酒加热。质量为0.5 kg的酒从20 ℃升高到40 ℃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若煮酒位置海拔越高,水面上方的气压越低,水的沸点会越________。
    30.如图的无人机携带着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地面景物通过摄像机镜头,成像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____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____________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31.物理小组自主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已知物体A重10N,B重4N,不计绳重及其与滑轮的摩擦。当在绳端挂上物体B时(如图甲),物体A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运动,A所受摩擦力为___________N;接着把物体C放在A上,三者停止运动时(如图乙)再用大小为1.6N的拉力,竖直向下拉物体B,使物体A、C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水平面粗糙程度不变)。若撤去拉力,并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拉动A,使A、C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的大小为___________N。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故A不符合题意;
    B.牛顿在伽利略的基础上总结出力学牛顿三大定律,故B不符合题意;
    C.伽利略,通过实验改进了力学研究方法,是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巧妙设计了斜面实验,被后人誉为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牛顿在伽利略的基础上总结出力学牛顿三大定律。故C符合题意;
    D.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B
    解析:A.由于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学生的重力,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所以单脚站立时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双脚站立时学生对地面的压力,故A错误;
    D.由于惯性是物体的性质,与速度大小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跑步时学生的惯性与静止时的惯性大小相等,故D错误;
    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重力约为500N,游泳时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约为500N,故C错误;
    B.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两脚的总面积约为,对地面的压强
    接近,故B正确。
    故选B。
    3.答案:D
    解析:A.0~10s,甲、乙图像都是过原点的直线,所以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10s甲经过的路程是100m,乙经过的路程小于100m,由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10~20s时,甲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甲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在第15s末时 ,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车在前20s内经过的路程为100m,则甲车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D
    解析: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因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水鸟背光一侧形成的暗区域。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因此鸟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大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人能从不同角度看见水鸟是由于光照射在鸟身上发生了漫反射,使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D
    解析:A.吸管―端做得很尖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错误;
    B.用手堵住上端的管口时,上端不再与大气相通,下端的水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所以水不会从下端流出,则吸管中有一段水柱,故B错误;
    C.大气压强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把水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顶,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而外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此时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吸管,吸管内水柱会升高,故C错误;
    D.从B管右侧向左吹气时,吸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A管中水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所以吸管A中的水柱会上升,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了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
    B.锅炉水位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锅筒的蒸汽空间、水空间直接连接,因此水位计中水位与锅炉水位是一致的,水位计中的水位变化即为锅筒中水位的变化,利用了连通器,故B不符合题意;
    C.压强器的U形管一端和空气连通,另一端和探头连通,探头是不透气的,故不是连通器,故C符合题意;
    D.先打开船闸的一端,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外面的船就可以开进船闸,然后把这一端船闸关闭,然后打开另一端的船闸,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船就可以开到另一端去,属于连通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C
    解析:图中眼镜片将字放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眼镜片是凸透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解析:AB.助跑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因此运动员的动能增大;高度不变,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是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因此机械能增大,故AB错误;
    C.起跳后的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故C正确;
    D.越过横杆后的下降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因此运动员的动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图甲中,使用水浴法对物质加热,是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两个实验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可以得到普遍规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探究“晶体熔化规律”需要记录不同时间物质的状态,探究“液体沸腾规律”需要记录不同时间水的温度,两个实验都需要记录加热时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大多数金属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甲实验装置不可以探究所有金属的熔化特点,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摄氏温度的0℃对应华氏温度的32°F,摄氏温度的100℃对应华氏温度的212°F,32~212°F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F。现在华氏温度计度数是59°F,有
    这样可以认为在32°F上还有27个华氏温度单位,也可认为0℃ 上有27个华氏温度单位。100℃除以180得出每一华氏温度单位是多少摄氏温度
    然后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A错误;
    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可以不变,比如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后,自身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C正确;
    D、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的不是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C
    解析:A.已知物块M在2~5s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拉力F=100N,根据力的平衡关系得到物块M的重力为
    故A错误;
    B.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的重为
    若考虑绳重和摩擦,动滑轮的重应小于60N,故B错误;
    C.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故C正确;
    D.所提物重越重,提升相同的高度,有用功增大,额外功不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见解析
    解析:当摔打稻秆时,原来稻秆和稻粒都是运动的,撞击的板壁时,稻秆由运动变为静止,而稻粒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将稻粒从稻秆上打落下来,这是利用稻粒的惯性。 快速晒干的方法:摊开放在阳光下,可增大表面积,同时提升表面的温度,从而加快水的蒸发。
    16.答案:(1)缩短
    (2)96
    (3)汽化;不变;增大
    (4)5
    解析:(1)在实验中,用适量的热水,减小水加热到沸腾升高的温度,减小水加热到沸腾吸收的热量,目的是缩短实验时间。
    (2)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为96℃。
    (3)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沸点不变,但其内能增大。
    (4)由图丙得,a、b两组同学加热的水的初温与沸点相同,水升高的温度相同,由得
    a、b两组水吸收的热量关系为使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则
    17.答案:(1)相同;相同;粗糙程度
    (2)a;匀速直线运动
    (3)速度
    解析:(1)该实验中每次都从同一斜面上相同位置释放小车,其目的是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控制变量。
    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目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由毛巾表面到棉布再到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小车受到的阻力也减小。
    (2)由图乙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都随时间而减小,其中a图线速度减小得最慢,说明其受到的阻力最小,因此,表示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是a图线。
    由此可以推出,假如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水平面绝对光滑,速度将不会减小,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3)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由静止自由下滑,它们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质量相同,所以可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18.答案:(1)零刻度线
    (2)44;1.1
    (3);1.05;无
    解析:(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处,这是天平使用前的必要步骤,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然后,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为后续的测量做好准备。
    (2)根据图示的天平读数和游码的示数,我们可以知道李子的质量为
    李子的体积为,则李子的密度为
    (3)在测量凉茶密度的实验中,我们需要确保在取出李子后加入的凉茶量能够使液面恢复到原来的标记位置。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加入凉茶前后的质量差来计算出被李子排开的凉茶的质量,进而利用李子的体积(即被排开凉茶的体积)来求出凉茶的密度。
    李子排开的凉茶的质量为
    由于李子沉底,所以李子的体积就等于被排开凉茶的体积,即
    因此,凉茶的密度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即
    从烧杯中拿出李子时会带出一些凉茶,但这并不会影响凉茶密度的测量结果。因为我们在计算凉茶密度时,是通过比较加入凉茶前后的质量差来求出被排开凉茶的质量的,而这个质量差与是否带出少量凉茶无关。只要我们确保加入的凉茶量能够使液面恢复到原来的标记位置,就可以准确地求出凉茶的密度。
    19.答案:(1)便于测量力臂
    (2)4;不能
    (3)A
    (4)费力
    解析:(1)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中动力臂和阻力臂均在杠杆上,方便测量力臂的长度。
    由图可知,杠杆左端下沉,右端上翘,说明此时重心偏左,所以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
    (2)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解得,则在杠杆的D点挂4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当杠杆平衡后,将B、D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1个格,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则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要使动力最小,动力臂要最大;由图可知:在杠杆的A点或C点中,A点的力臂最长,所以在A点施加的力最小。
    (4)如图所示,捣米的舂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动力大于阻力,则捣米的舂是费力杠杆。
    20.答案:(1)1;(2)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3)D、E;(4)等于;(5)C;(6)不变
    解析:(1)由A图可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4N,则物块的重力,由D图可知,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2)图A、B、C,排开液体体积不同,深度也不同,由于没有控制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故小红的结论是错误的。
    (3)要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故应选择图A、D、E。
    (4)图2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为
    则,所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5)A.图甲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物体放入溢水杯时,先要使溢水杯满了才可以向外排水,故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出的水的重力,故A不符合题意;
    B.操作时物体碰到溢水杯的杯底,此时物体受到杯底的支持力的作用,使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测量的浮力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乙中物体未全部浸没在水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排开液体的重力小,浮力也小,仍然能得出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对实验没有影响,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6)物体浸入溢水杯过程中电子秤受到的压力为
    所以电子秤示数将不变。
    21.答案:(1);(2);(3)
    解析:(1)1分钟通过的路程为
    (2)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受牵引力的大小为
    (3)牵引力的功率为
    22.答案:(1)
    (2)
    解析:(1)空桶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2)当桶装足够多的水时,水的深度为0.2m,桶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
    23.答案:(1)
    (2)
    (3)
    解析:(1)当排水质量为4kg时,水箱内水所受的重力
    (2)由图象可知,当排水质量为4kg时,细杆对力传感器作用力的大小为2N,此时长方体A刚好全部露出水面,则长方体A的重力
    长方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细杆对力传感器作用力的大小为
    则长方体A所受浮力
    A的体积为
    (3)从排水量1kg~4kg的过程中,水位下降的高度为
    ……①
    A的底面积为
    ……②
    联立①②可得
    上述排水过程中,当力传感器示数为3N时,物体所受浮力
    此时A浸入水中的体积为
    此时A的下表面距离水面的深度为
    A的下表面与容器底的距离为
    当力传感器示数为3N时, 水箱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24.答案:
    解析:物块正水平向左滑动并压缩弹簧,物块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物块受弹簧弹力方向水平向右,如图所示:
    25.答案:
    解析:眼睛在恰好能够看到硬币上P点,说明此时的折射光线会沿着碗的上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点,做出入射光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认为硬币的P点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如图所示:
    26.答案:龙舟;惯性
    解析:划龙舟的选手看到岸边的景物向后移动,是以龙舟为参照物,景物相对于龙舟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到达终点停止划水,龙舟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27.答案:音调;音色
    解析:演奏二弦时,手按住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弦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听众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28.答案: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体积之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混合后占据了彼此的分子间隙,使得总体积变小。
    在混合液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用搅拌,过一会儿整个混合液体都变成红色,这是扩散现象,该现象又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9.答案:;低
    解析:吸收的热量。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
    30.答案:缩小;减小
    解析:摄像机的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相似,地面景物通过摄像机镜头,成像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无人机上升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须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31.答案:4;9.6
    解析:物体A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B对A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对A的拉力大小等于B的重力,为4N,所以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4N。
    把物体C放在A上,三者停止运动。用大小为1.6N的拉力竖直向下拉物体B,物体A、C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A所受拉力F等于物体B的重力和拉力之和,大小为
    因为物体C与A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所以A与接触面的摩擦力为
    当A、C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所以此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方向水平向右,同时还受到绳子向右的拉力,大小为
    由于A、C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水平拉力为

    相关试卷

    福建省福州立志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开学考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立志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开学考物理试卷,共10页。

    福建省福州第三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第三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共8页。

    42,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42,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估测符合生活事实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