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备课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识一识识泰山,泰山简介,泰山名人文化,忆一忆忆常识,文体知识记,读一读正读音,通一通通文意,古长城,日观峰,泰山概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分析赏鉴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姚鼐笔墨简洁,用词传神,真切生动,以神韵为宗的语言特色,体会文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审美鉴赏和与创造 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美、文化美。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品格;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
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作为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加以封号,并广建庙观,刻石题字,历代文人也留下许多记游的精美之作。封禅: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 「禅」则是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向天地宣告人间太平。
中国的文人名士,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排解的泰山情结。泰山之于他们,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具象。 从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开始,极大的拓展了胸襟抱负和思想境界;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激励自己忍辱负重,完成《史记》著述;曹植”拊剑西南望,思欲赴泰山”把泰山作为建功立业的象征和寄托;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鼓舞;苏轼苏辙两兄弟以未登泰山为憾:”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在他们眼里,泰山是人生的标尺,人格的高度,精神的超越。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毅,书斋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授庶吉士;曾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九年借病辞官,后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南京中山书院等,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著有《惜抱轩全集》《三传补注》等。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创始人是康熙年间的方苞,刘大櫆、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他们对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主张古文“清正雅洁”。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辞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核舟记》 (明朝魏学洢)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
四、疏通文意
第一段
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 又:阳谷,县名,隶属山东省聊城市古长城:古代的长城,指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分界。日观峰:在山顶东南,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铺垫
以:在。乘:冒。限:界限。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姚鼐挚友。
余以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旅程路线:动作+地点一气呵成 简练传神
登山时间 同行者 出发地点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 )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磴:石阶。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循,顺着、沿着。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总括游程,表现泰山山势高峻,旅程漫长,登山难险。
仅19个字写完登山全程,似轻描淡写……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限,门槛,名词作状语。云:助词,无实义。几:几乎。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不走寻常路 敢于尝试
路况之艰难登山热情之高 勇气之盛
负:背。烛:照。城郭:城市。居:停留。
拟人,赋予静态的山以动态
比喻,雪光像蜡烛照亮天空
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哪几幅图景?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 动静结合、拟人、比喻手法:“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历经艰难终于见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壮丽优美的盛景,而且“半山居雾”有种如临仙境之感,这一切怎不令人兴奋和喜悦,其中也寄寓了作者遥望未来,想到势必要经历磨难才能得以见彩虹。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五鼓:五更。日观亭:亭名,在日观峰上。云漫:迷漫的云雾。摴蒱: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摴蒱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极天:天的尽头,天边。须臾:片刻,一会儿。采:同“彩”。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古代特殊纪日: 朔:阴历每月第一天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望:阴历每月十五 既望:阴历每月十六
正赤如丹:纯红如同朱砂。绛:红色。皓:白色。驳:杂。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侧面烘托日观峰之高峻。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探究】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描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主要写山顶观日出。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待日出——稍见——须臾——日上——回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图画。比喻、拟人手法:“白若摴蒱”“正赤如丹”用比喻写色彩;“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烘托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
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住所。这里指乾隆登泰山时住过的宫室。漫失:模糊或缺失。展现泰山古老的风貌人文景观圜:同“圆”。罅:裂缝,缝隙。瀑水:瀑布水流。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
【探究】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人文景观: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作用: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
【探究】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自然景观:“三多”、“三少”、“三无”。“三多”是:多石 、石多平方、多松;“三少”是:少土、石少园、少杂树;“三无”是: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以极平实简练的语句,将景物进行对比,写出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特征。虽无细部刻画,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现了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
【文章内容】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第二段: 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艰难登山的经过。第三段: 观日出的过程及日出时雄浑壮丽的景象。第四段: 写泰山的古迹(建筑群与石刻),反映其悠久历史与人文气息。第五段:总结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点。最后一句“桐城姚鼐记”,交代作者,这是游记常见的格式。
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作者犹如一个训练有素的导游带领我们欣赏壮美的泰山日出。
【文章中心】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通过记叙自己在农历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壮丽雄浑的泰山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从散见的资料分析,姚鼐的辞官主因是与《四库全书》的总撰纪晓岚等当时文坛大家的龃龉。限于他的年龄、资历等,自己的观点、主张根本不被重视,并经常受到上司打压。姚鼐是带着一腔怨气离开京城的,他没有了“达则兼济天下”的可能,这是他人生理想上的一大挫折。在这样的人生遭遇和心理背景下,姚鼐登泰山除了调节心情,除了显示他旷达淡然的胸襟,还有一种不服气不认输的坚持在其中,有一种要完成人生转向的大彻大悟在其中。想要借助新年这样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伴随着日出的升起,能够坦然跟过去道别,迎来新的日子。 当然文章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也表达作者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答:①善用传神的动词。如“乘风雪”的“乘”字,从人身不由己,只能随风雪而行的动作里,渲染了风狂雪紧的隆冬景象和风雪的巨大威力。“自”“历”“穿” “越”“至”几个动词蝉联而下,既吻合描写对象,又充分表现了旅途的艰苦,活画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神态,写出了他急于登泰山的浓厚游兴。②善用准确、凝练的语言。作者善于把握住泰山独特的自然景象,选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如文中写傍晚雪山的光亮是“明烛天南”,而写夕阳余晖则称“晚日照城郭”,一个“烛”字,一个“照”字,很细致地区分出两种不同光亮的强弱。③善用修辞,巧于衬托、照应。文中所记多为静景,但作者往往能遗用修辞来化静为动。如白雪覆盖着山峰,是一幅静谧的图景,作者却称之为“苍山负雪”,赋子了它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再如以夕阳晚照的幽静美来衬托日出的雄奇美。
【思考】:
从作者对泰山的景物描写中,你觉得景物描写特别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⑴写作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人生,捕捉生活细节,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⑵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多层次多角度来写。
⑶写景要注意表现手法多样化,如正面侧面结合,动静虚实结合等。
⑷写景语言要简练,生动,富有文采。
【感悟】:泰山巍巍,天寒路险,作者却顶风冒雪,毅然登临,领略到了独得之乐。你有过类似经历吗?你有何感悟?你还能由此联想到什么?
示例: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非有力者、非有情者而不能至,不能悟也。B.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要想得到美的感受,非付出艰辛的代价不可。C.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才能驱散心灵的阴霾。D.要养成勤于观察,勤于 思考的习惯。
愿你有攀登高峰的
勇气与毅力!
愿你有登上高峰后
非同寻常的收获!
(1)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山,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顶。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脊背弯曲的样子。
(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等到达山顶,(看到)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文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南天门,泰山溪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文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山南水北,名作状向西,判断句,通“又”,所说的,形作名雪光,脊背弯曲的样子,文言知识,二通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桐城派,交待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第1段,总结第1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