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册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发芽情况,描述种子发芽的过程,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根是先长出来的。
2.了解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知道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3.了解根芽、直根系、须根系、变态根等一系列科学词汇。
4.收集不同植物的根并且观察这些根,懂得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根的作用,懂得根具有吸收水分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分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手册、植物种植杯、做植物根有吸收水分作用的实验的材料、各种植物的根的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将凤仙花的种子分别种在了花盆里和种植杯里,一个星期过去了,种植杯里的凤仙花和花盆中的凤仙花种子应该已经发芽了。他们发芽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在发芽的过程中,种子先长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种子的根。
2.板书课题:3.种子长出了根
二、探索
活动一: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1.出示种植杯里的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种植杯里种子的萌发情况。
2.出示课本第8页种植杯种子萌发的过程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运用语言描述这一过程。
3.凤仙花的种子在遇到水的浸泡后,种皮会变软,种子的呼吸和代谢作用就会增强,种子的体积变大,然后长出胚芽、胚根,接着逐渐长出根、茎、叶,形成幼苗。
4.教师小结:同学们,其实种子的萌发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5.出示一段文字,对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比较科学的描述。
种子在遇到水后,里面的亲水物质就会吸引水分子,使种皮变软或破裂,通透性就会增加。种子的细胞壁会与原生质发生水合,酶也会活化,呼吸和代谢作用就会增加,种子的体积就会增加长出胚芽,胚根,然后逐渐长出根、茎、叶,形成幼苗。
6.播放种子萌发的过程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7.师:种子的萌发视频大家看到了,其实种子的萌发过程可以划分为几个步骤,下面请大家来看一幅图,进一步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8.出示课本第8页上面第2幅图,种子萌发的过程。
活动二:预测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1.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刚才都注意到了,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先长出来的是什么呢?学生答:是植物的根。
了解根芽、直根系、须根系、变态根等一系列科学词汇。
出示科学词汇
根芽 直根系 须根系 变态根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根芽、直根系、须根系、变态根这几个科学词汇的意思。
2.教师引导:那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的知识推测一下。
预测:
吸收水分的作用,固定植株的作用,输送营养的作用等等。
3.植物的根究竟有哪些作用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实验来验证大家的推测。
4.探讨植物的根的作用实验
(1)出示课本第8页下面的两幅图,凤仙花的根以及实验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认真阅读旁边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以及实验注意点。
(2)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带有根的植物、红色墨水、试管、植物油、水等等。
实验步骤:
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放入盛有红色水的试管中,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的红色水中,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观察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注意点:
这一株带根的植物必须是健康的。
试管中存放的是红色水,这样可以清楚的体现实验结果。
在试管中的水面上要滴几滴植物油,形成保护膜,这样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不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这个实验所需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可能要几个小时或者一整天,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时,要预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然后在课堂上才能够观察实验现象。
(3)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以及实验记录情况。
(4)全班交流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试管中的水减少了,水位下降了,那么水到哪里去了?很显然是被植物吸收了。植物是通过什么部位吸收了这部分的水?显然是植物的根,因此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5.教师引导:植物的根除了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之外,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请大家看一幅图。
6.出示一棵大树的图片,学生看一看并指出大树的根在哪里。
7.教师引导:同学们,大树这么高大,它的根深深的扎进泥土,除了要吸收水分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答:固定植株的作用。
8.是的,不仅是大树的根,一般植物的根都有固定植株的作用,在刮风下雨的时候,植物强大的根可以固定植物的植株,使植物不至于倒下。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看过哪些植物的根有这方面的作用呢?
9.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说一说,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出示玉米的根,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一下,玉米的根在固定植株方面的作用。
10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基本上明白了植物根的作用,植物的根主要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吸收水分,第二是固定植物。
三、研讨
1.教师引导:同学们,植物是从种子的萌发开始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种下的种子,都能萌发呢?
不一定。
2.那么为什么种下的种子中,有一些种子没有萌发呢?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请大家分析一下。
预设:
原因1:可能是因为太干燥,没有适宜的水分,也有可能是水分太多,也会有影响种子的萌发。
原因2:可能是温度不够,有的植物喜欢温暖,温度达不到,种子不会萌发,而有些植物喜欢寒冷,太过温暖的地方,也不适合植物种子的萌发。
原因3:种子本身就是不健康的。有些种子不饱满,并且受过伤,这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原因4:营养跟不上,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有的植物对营养的要求非常高,营养跟不上,土壤比较贫瘠,种子也不会萌发。
原因5:空气。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没有空气或空气不足,种子也不会萌发。
四、拓展
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有成千上万的植物,这些植物的根都一样吗?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是不一样的。
2.出示课本第9页上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凤仙花、葱、仙人球、浮萍、榕树、戈壁滩上的胡杨等植物的根,说一说这些植物的根在维持植物生存发展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3.教师出示一些戈壁滩上的胡杨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引导学生详细的说一说,胡杨树的根的特点及作用。
有“英雄树”之美称,具有耐寒、耐碱、耐风沙的特点,因此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对防风防沙,改善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之说,乃树中极品,常引喻为有傲骨之名士。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胡杨生长的水分主要靠潜水或河流泛滥水,所以具有伸展到浅水层附近的根系,具有强大的根压和含碳酸氢钠的树叶,因而能抗旱耐盐。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植物的根,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植物的根主要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吸收水分,第二是固定植物。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周围的植物的根,了解他们的根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四年级下册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确定的依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准备,学习过程,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册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师生研讨,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