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3分)
摄影爱好者小明在五一劳动节当日从丰城乘坐大巴车,历时2小时20分钟到达江口水库进行风光摄影旅游。小明在前往江口水库途中发现,绝大多数时间阳光都从大巴车的右侧车窗照进车内。下图示意“从丰城到江口水库的公路线路以及江口水库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旅游当日,小明从丰城出发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
A. 6:30B. 12:20C. 14:30D. 17:10
2. 为拍摄“水中日落”的照片,小明应选择的最佳拍摄点位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题图示信息可知,从丰城出发到江口水库的大致行驶方向是向西南,右手边应在偏西方位,而太阳在偏西方位应是当地地方时12时之后,考虑到车程2小时20分钟阳光大部分时间是从右侧车窗照进车内,所以需要2小时20分钟前后的时间都是在地方时12时之后的时间范围内,当地经度在115°E附近,应在北京时间12:20之后,C正确,B错误;若6:30出发,太阳应位于偏东方,A错误;若17:10出发,虽然太阳在偏西方位照射,但已接近日落,再过2小时20分钟已天黑,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5月1日除极昼极夜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为拍摄日落及其在水面倒影的照片,应选择在水库东南方向拍摄,根据题图示信息可知,丙位于水库的东南方向,能拍摄出日落在水面的倒影,C正确;读图可知,甲地与水库之间有山地相隔,且甲位于盆地,看不到江口水库的日落,A错误;乙、丁没有位于水库的东南方向,不能拍摄到日落及其在水面倒影的照片,B、D错误。故选C。
【点睛】北半球夏半年全球除极昼夜地区都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夜地区都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二分日全球各地均是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下图示意华北某区域裸地和秸秆覆盖情况下土壤的冻结过程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3. 与裸地相比,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主要原因是秸秆( )
A. 削弱太阳辐射B. 减少大气逆辐射C. 增强地面辐射D. 抑制热量交换
4. 与裸地相比,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主要是因为土壤( )
A. 冻结时间较迟B. 获得光照较少C. 水分蒸发较弱D. 水分含量较大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与裸地相比,有秸秆覆盖的地面,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因秸秆阻隔而减少,所以热散失较慢,土壤冻结厚度较薄,D正确;秸秆是地面的覆盖层,阻挡隔离了部分太阳辐射,应使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而不是削弱太阳辐射,A错误;秸秆是覆盖于地面的,不会减少大气逆辐射,B错误;秸秆覆盖于地面,会阻挡地面辐射,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说明这部分土壤升温速度慢,究其根源是因秸秆覆盖的土壤获得光照较少,升温速度慢,所以土壤融化时间较迟,B正确;冻结时间较迟、水分蒸发较弱、水分含量大等因素与融化时间较迟没有必然联系,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指的是持续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地球上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短时冻土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0%,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
2019年9月17—18日西藏林芝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雨。研究表明,深入谷地的季风为该地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山谷风影响了降雨的时空变化,使降雨呈现明显的时段特征。如图示意两次强降雨时距地面10米处的风向与风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第一次和第二次强降雨可能出现的时段分别为( )
A. 17日00:00—01:00 18日12:00—13:00B. 17日07:00—08:00 18日12:00—13:00
C. 17日22:00—23:00 18日01:00—02:00D. 17日13:00—14:00 18日00:00—01:00
6. 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阻挡B. 东南风影响C. 气温变化D. 摩擦力作用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西藏林芝发生第一次强降雨时段,该区域主要是季风的影响,距地面十米处的近地面风向由山谷吹向山顶,属于谷风,根据热力循环的原理,应该属于白天时间,故AC错误;右图中显示第二天强降雨,近地面风向发生了变化,风向主要由山峰吹向山谷,根据热力环流属于山风,应发生在晚上,故B错误,D正确。答案选择D。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显示该区域谷地主要受季风影响,且左图中显示受东南风影响导致风速较快,右图中显示第二天风速减弱,没有受到东南风的影响,因此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主要是受东南风的影响,故B正确;左图和右图中显示的同一区域,风速在河谷区域有较大差异,因此主要不是受地形阻挡和摩擦力作用,故AD错误;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位于河谷地区温差更小,因此主要不是受到气温变化影响,故C 错误。答案选择B。
【点睛】热力环流--山谷风:1.白天的谷风:白天山坡坡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升温快,气流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垂直方向)白天,相对同海拔的坡面,山谷气温低,气流下沉,补偿谷底沿坡面上升的气流。2.夜晚的山风:夜晚山坡散热快,气温低,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垂直方向)夜晚,相对同海拔的坡面。山谷散热慢,气温高,气流上升,补偿坡面下沉空气。
气象学上把我国华西地区在9-11月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阴雨天气,称为华西秋雨。华西地区秋季夜雨的发生频率约占2/3。图为华西秋雨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如图所示,华西秋雨形成时期,闽粤地区最可能( )
A. 气压骤变,台风频发B. 气流下沉,气温偏高C. 锋面滞留,阴雨连绵D. 持续降温,发生凌汛
8. 下列不属于华西秋雨对区域农业活动造成的影响是( )
A. 缓解伏旱天气,提供灌溉水源B. 积温热量不足,作物生长期延长
C. 昼夜温差减小,有机质积累少D. 天气阴雨连绵,农作物晾晒不便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如图所示,华西秋雨形成时期,闽粤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气温偏高,天气晴朗,B正确;华西秋雨持续时间较长,形成时期气压较稳定,因气压骤变而台风频发的可能性很小,A错误;受高压控制,不属于锋面滞留区,C错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不会发生凌汛,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伏旱天气主要在7月份,此时是9-11月,并不能缓解伏旱天气,A错误,符合题意;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导致气温下降和光照减少,可能导致成熟的秋粮发芽、霉变和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不利于农作物的晾晒,B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阴雨天气多,故昼夜温差小,不有利于物质的积累,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华西秋雨的形成,是由于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滞留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冷暖空气长期对峙,于是就形成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秋雨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有些年份秋雨不明显,甚至出现空雨季,有些年份则阴雨连绵,持续时间可达一月之久。
亚洲的天气、气候与气压场的分布及变化直接相关。下图为沿100°E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9. 甲、乙气压系统分别( )
A. 赤道低压、极地高压B. 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
C. 亚洲低压、西伯利亚高压D. 副极地低压、亚洲高压
10. 图中气压年变化最大的地方( )
A. 春季气压变化,能减少沙尘灾害天气B. 夏季气压控制,易出现东南季风降水
C. 秋季气压变化,可降低气旋出现频率D. 冬季气压控制,常形成低空逆温现象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出现的时间是7月左右,其气压中心位置为北纬30°附近,且气压值较低,说明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在7月,亚洲大陆较同纬度海洋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即甲为亚洲低压;乙出现的时间是1月左右,其气压中心位置位于50°N附近地区,气压值较高,说明1月,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亚洲大陆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被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所以甲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乙是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推断,气压年变化最大的地方位于亚洲中部(中国西北)附近。春季升温快,气压变化大,则容易造成大风天气,容易增加沙尘灾害天气,所以A项错误。夏季受低气压控制,容易出现降水,但并不一定是东南季风造成的降水,所以B项错误。秋季气压变化与气旋出现频率的降低并非直接相关,气旋的出现频率受热力、动力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C项错误。冬季受气压(亚洲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快,气温低,上层气温降温相对较慢,常形成下冷上暖的低空逆温现象,D项正确。故选D。
【点睛】7月,亚欧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保留在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亚速尔高压)上。 1月,亚欧大陆上形成冷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和大西洋(冰岛低压)上。
下图1为沿某岛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和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图2为图1岛屿的地形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岛甲、乙两地( )
A. 甲地1月牧草枯黄B. 乙地有明显干湿两季C. 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D. 气温年较差较小
12. 影响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大气环流B. 地形洋流C. 地形大气环流D. 洋流海陆位置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乙两地为热带气候,气温曲线平缓,说明气温年较差较小,D正确;读图可知,该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1月高温多雨,应草木茂盛,A错误;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干、湿季,B错误;读图可知,乙地7~12月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及岛屿轮廓可以判断,该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甲、乙两地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两侧,海拔高度接近,受东南信风影响;其中乙位于岛屿东侧,来自海洋的东南暖湿信风被山地阻挡,在岛屿东侧形成迎风坡,多地形雨;甲所在的岛屿西侧也临近海洋,但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C正确;两地纬度相当,A错误;岛屿两侧均是暖流,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使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使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郊区多。
策勒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临近易改道的策勒河。在广布的新月形沙丘、灌丛沙丘之间的平地.局部发育了尺度较小的沙波纹地貌(如下图)。受重力加速影响,沙波纹背风侧风速较快,侵蚀能力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受沙丘约束,发育沙波纹的局部地区( )
A. 地势较高B. 风速较小C. 地表干燥D. 植被稀少
14. 沙波纹平均粒径最大之处位于( )
A. 迎风坡坡脚B. 迎风坡坡中C. 沙波纹顶部D. 背风坡坡脚
15. 和策勒地区相比,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波纹地貌罕见,主要是因为( )
A. 沙丘掩埋B. 沙源不足C. 风蚀较弱D. 地表崎岖
【答案】13. B 14. D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广布新月形沙丘、灌丛沙丘之间的平地,受沙丘阻挡,风速较慢,形成小尺度风沙地貌—沙波纹,B正确;与沙丘相比,沙波纹地势较低,A错误;地表干燥、植被稀少均与沙丘约束无关,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受重力加速影响,沙波纹背风侧气流下沉,风速较快,外力侵蚀作用强,小颗粒物质被侵蚀,留下的颗粒平均粒径较大,尤其是背风坡坡脚,重力下沉加速达到最大。因此沙波纹平均粒径最大之处位于背风坡坡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策勒地区由于临近易改道的河流,地表相对较湿润,且有灌丛沙丘发育,沙丘更趋向于固定,而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有更多流动的大型沙丘,会直接覆盖小型沙波纹,A正确;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源充足,风力也较强,地表起伏较小,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沙丘一般自然界的沙丘是由风堆积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见于海岸,某些河谷以及旱季时的某些干燥沙地表面。
二、综合题(共55分)
16. 下图为新西兰地理事物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以丘陵地形为主的新西兰北岛不同,新西兰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可占该岛面积的70%,许多山峰超过3000米。南岛山地顶部多积雪、冰川,现代冰川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新西兰南岛峡湾地貌发育,如米尔福德峡湾(见左下图)。在峡湾峭壁上,大小瀑布叮咚或者轰鸣,汇成动听的天然交响乐。
(1)与北岛相比,新西兰南岛多冰川地貌分布的原因。
(2)简述米尔福德峡湾的形成过程。
(3)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甲沿海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
【答案】(1)南岛纬度较高,气温低;海拔高的山地地形比重大,多雪峰;西风控制时间长,降雪大,冰川面积大,冰川作用强烈。
(2)米尔福德峡湾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板块碰撞挤压,地形破碎,冰川运动侵蚀地表,形成“U”形谷地;随着气候变暖,冰川消退,“U”形谷地被海水入侵,形成峡湾。
(3)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活跃,产生大量火山灰在此沉积,土壤中矿物养分充足;地势低平,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在此沉积。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西兰地理事物简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河流水文特征、冰川地貌、土壤肥沃的原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新西兰南岛比北岛多冰川地貌分布的原因应从纬度、地势、降水等方面分析。图中显示,与北岛相比,南岛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图中显示,新西兰高大山峰主要集中在南岛,南岛海拔高的山地地形比重大,多雪峰;材料信息表明,南岛比北岛纬度较高,西风控制时间较长,海拔高处降雪更大,因此南岛的冰川面积更大。由于南岛的冰川面积更大,冰川侵蚀和沉积作用更明显,导致南岛的冰川地貌更多。
小问2详解】
新西兰南岛峡湾地貌集中分在西南部沿海地区板块交界处,原因分析如下,西南部纬度较高,气温低,地质历史上第四纪冰川侵蚀作用明显,西南部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冰川发育,许多山谷受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冰川谷;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板块碰撞挤压,地形破碎,易受海浪侵蚀和流水侵蚀,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谷地,形成峡湾地貌。因此,新西兰南岛峡湾地貌集中分布在西南部沿海板块交界处。
【小问3详解】
甲沿海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应从地球的内力、外力作用角度分析。从内力作用来看,新西兰地处板块交界处,图中显示,甲地西部多火山,火山活动活跃,产生大量火山灰,在西风的吹拂下在此沉积,给土壤中带为充足的矿物养分,使得土壤肥沃,从外力作用来看,甲地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图中显示,有河流流经,河流带来的丰富的泥沙在此沉积,使得当地土层深厚,土壤中营养元素丰富,土壤肥沃。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a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图b)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时速可超过100千米。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当有其他条件配合时,莱芒湖畔局地还容易出现冰冻现象。
(1)图a中控制英国中南部的天气系统类型为____,简述其影响下的天气特征____。
(2)结合图a和图b,分析莱芒湖区大风的形成原因。
(3)简析莱芒湖畔局地出现冰冻现象自然条件。
【答案】(1) ①. 高压/反气旋 ②. 特征: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天气晴朗,湿度较小;气温较低,日温差较大。
(2)莱芒湖区等压线较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气压北高南低,偏北风越过北部山地后下沉过程中,受重力影响加速;地处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高原谷地,风向与谷地(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平行,具有狭管效应;高原及湖面摩擦力小,风速大。
(3)受湖泊影响,近地面水汽足湿度大;北风强盛/冷空气南袭,气温下降到0℃以下;逆温条件下对流较弱,热量交换弱,地表持续低温。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欧洲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莱芒湖畔局地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3道试题,涉及风的影响因素、冰冻的自然条件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此时英国中南部等压线数值较四周高,从气压看,形成高压中心,从气流看,形成反气旋。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流水平运动弱,风力微弱;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湿度较小;该系统为冷高压,气温较低,天气晴朗,日温差较大。
【小问2详解】
从图a中等压线形式来看,该湖泊附近的等压线相对较为密集,整体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对较大。从图a中可以看到该地北部有明显的高压中心,东南部有明显的低压中心,较强的偏北风越过汝拉山脉后,在下沉的过程中受山地重力的影响,会对风力起到加速的作用。同时由于湖泊表面摩擦力相对较小,使得风速也相对较大。从图b来看,莱芒湖位于汝拉山脉与阿尔卑斯山脉之间,处于瑞士中部高原的南部地区,该地区谷地呈东北-西南走向,与该地盛行西南风风向大致平行,同时由于两山相夹,该地地形较窄,具有一定的狭管效应。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莱芒湖的影响,可以提供大量的水汽,近地面水汽足湿度大;当地盛行北风,风力大,同时天气晴朗,便于夜晚快速降温,气温下降到0℃以下;据材料“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可知该区有逆温现象发生,逆温条件下对流较弱,热量交换弱,地表持续低温,增强冰冻现象的发生。
1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科尔沁左翼后旗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由于人口大量增加,人们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土地退化严重。近年来,科尔沁左翼后旗大力推广浅埋滴灌技术,实现农业增产。浅埋滴灌技术是将滴灌带(管)埋入地表下5—7厘米土层,然后将滴灌带(管)与地上支管连接,将水肥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促进农作物生长,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下图为科尔沁左翼后旗位置和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1)描述科尔沁左翼后旗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科尔沁左翼后旗土地退化的原因。
(3)简述科尔沁左翼后旗采用浅埋滴灌技术对其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特点:降水的空间差异性较大;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该地人口大量增加,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植被覆盖少(裸露面积大);处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区(年降水量400mm左右),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冬春季节多大风,土壤干燥,风力侵蚀加剧;气候较干旱,蒸发较强,农业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
(3)浅埋滴灌技术将水肥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产增收;精准灌溉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肥资源,扩大农业规模;有助于土壤保墒,减轻荒漠化和土壤板结,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本题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位置和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为材料,涉及降水影响因素、荒漠化及防治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区正好位于400mm等降水量附近,故年降水量大致400mm左右;从分层设色图可知,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从509mm到369mm,降水的空间差异性较大。
【小问2详解】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大量增加,食物需求大量增加;畜牧业产出不如种植业多,因此人们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植被覆盖少,裸露面积大,草场变成农田,季节性收割使地表失去保护;该地处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冬春季节多大风,对没有植被保护的土壤的侵蚀加剧;长此以往导致土地沙漠化,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变成没有植被覆盖的流动的沙地。该地年降水量400mm左右,气候较干旱,蒸发较强,农业不合理灌溉,使土壤盐分上升,形成土地盐碱化。
【小问3详解】
浅埋滴灌技术能够将水肥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缓解当地粮食短缺;浅埋滴灌技术能够精准灌溉,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肥资源,节省施肥量,扩大农业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水资源得以有效利用,有助于土壤保墒,减轻荒漠化和土壤板结,有助于恢复植被,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暑假8月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暑假8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暑假8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