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梨园百花教学设计(邹燕丽)八年级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6/16304927/0-173021143613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艺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梨园百花教学设计(邹燕丽)八年级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湘艺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梨园百花教学设计(邹燕丽)八年级教案,共3页。
《梨园百花》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1.学唱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2.体验黄梅戏的唱腔韵味;3.对附点节奏和一字多音处的准确表现;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韵味的热爱;2.能用自然流畅高位置的声音有韵味的演唱《对花》片段;3.通过介绍黄梅戏和名家严凤英老师,增进学生对黄梅戏戏曲艺术的兴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学唱中感受黄梅戏《对花》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难点:唱腔特点以附点节奏和一字多音处的准确表现;四.教学用具:钢琴、黑板、戏曲挂图、多媒体课件等;五.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正处于叛逆期,对社会的关注存在片面性,对音乐的爱好偏向流行歌曲,对传统地方戏曲不感兴趣,不太积极主动参与演唱和表演,本节课试图通过对黄梅戏《对花》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戏曲艺术,并能以生动的心态去学习,把我国的戏曲艺术发扬光大!六.教材分析:《对花》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中第二课时的演唱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唱腔韵味,并在艺术美感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与技能,使这节课成为对学生热爱黄梅戏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弘扬黄梅戏艺术;七.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一.创设情境,视频导入:师: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同学们,今天的音乐教师与以往有哪些不同呢?(脸谱)是啊!这一张张充满戏曲味儿的脸谱,把我们的教室装扮的真像一个戏剧大舞台,我很想站在这个舞台里高歌一曲,大家想不想听?好,我来唱一小段戏曲,大家听听这段戏曲是哪个地方的戏曲?(安徽黄梅戏)用戏曲挂图装饰教室:①吸引学生好奇心;②渲染戏曲氛围。了解黄梅戏及黄梅戏的名家名作1.大家对黄梅戏了解吗?黄梅戏原名叫黄梅调。他是安徽的地方戏曲,但它不是起源于安徽,而是起源于湖北的黄梅县,但后来黄梅戏是在安徽的安庆发扬光大。采用的是安庆方言,安庆方言最大的特点是和普通话很接近,让人听了很容易明白;2.那么,黄梅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古老的剧种,当中的一些名家名作值得我们去学习。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位黄梅戏宗师——严凤英老师。严老师用她短暂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她的代表剧目有《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这些优秀的剧目使黄梅戏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严老师的代表作之一《打猪草》中选段《对花》,请大家带着以下这两个问题来欣赏:①这段戏曲的情绪、速度怎样?(活泼、欢快、稍快);②你认为这段戏曲中哪句最有趣呢?(这是用上南方的方言加上衬词);通过讲解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和流传地域来引入。使学生更快速进入新课学习。学唱并表演《对花》1.学唱《对花》戏曲中的第一段,并得出几个与普通话不一样的字,如:埂(gen),颗(kuo),么(mo);2.通过唱谱让学生明白黄梅戏旋律特点是级进上行又紧接下行,使他的唱腔委婉动听,优美流畅;3.通过唱歌词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一字多音;4.要求学生声音位置靠前来歌唱这首戏曲;5.师:同学们,黄梅戏演员在表演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演员们在表演时完全生活化状态还是带点舞台表演呢?(舞台表演);6.给戏曲编动作:①学动作;②分为两组,派选代表表演;7.总结黄梅戏有哪些特点呢?①一字多音;②唱词中运用衬词,旋律起伏不大,容易上口;③旋律常用手法:先级进上行,又紧接着下行,使黄梅戏唱腔委婉动听,优美流畅;通过教师有感染力的演唱,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拓展延伸1.播放几首戏曲,让学生听听哪一首是黄梅戏?2.总结: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黄梅戏《对花》中的第一段,老师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喜欢上我们的中国戏曲,并把它们发扬光大!通过学唱黄梅戏,激发学生对学习戏曲的兴趣。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