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四年级下册6.观察土壤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四年级下册6.观察土壤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新课探索,师生研讨,课堂总结,课堂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名
3.6观察土壤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2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3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难点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等。
学生准备:一份新鲜土壤、白纸、镊子、盘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土壤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来自在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土壤里面有什么呢?
(设计意图:聚焦主题:观察土壤。)
二、新课探索
师:1.说说我们对土壤组成的猜测。
2.采集并观察、描述土壤。
·在校园或田野里挖一块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带回教室。
· 把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
再借助放大镜观察。
·把土壤晾干、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颗粒的大小,并描述。
生:交流讨论,实验思考,回答问题。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 的微粒进行分类。最大的土壤颗 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 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 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沙砾直径 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 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师:● 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 杯 里 , 用 小 棒 搅 拌 后 静 置,观察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生:交流讨论,实验思考,回答问题。完成土壤观察记录单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培养证据意 识 。)
三、师生研讨
师:在水倒入土壤的整个实验 过程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水倒入土壤中搅拌:土壤中有空气、静置后土壤出现分层,从上到下依次为黏土、粉沙、沙和沙砾。
(设计意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土壤。)
拓展
师:根据观察和实验,你认为 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土壤是由黏土、粉沙、沙、沙砾、空气、水分、腐殖质和矿物质共同组成的。
师:观察植物生长繁茂的地方,这里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生:土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微生物。土壤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活动以及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设计意图:回顾观察过程,用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测。)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交流总结。
1把水倒入土壤中搅拌:土壤中有空气、静置后土壤出现分层,从上到下依次为黏土、粉沙、沙和沙砾。
2.土壤是由黏土、粉沙、沙、沙砾、空气、水分、腐殖质和矿物质共同组成的。
……
六、课堂巩固
1.老师把土壤放入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口处有“白气”产生,这种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 )。
A.黏土B.空气C.水
2.科学课上,老师对土壤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口出现“白气”,说明土壤中含有( )。
A.空气B.水分C.黏土
3.把一块土壤晒干,放入水中,我们观察到有气泡出来,说明土壤中有( )。
A.腐殖质B.空气C.沙子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将课后习题完成
板书设计
3.6观察土壤
教学反思
在土壤的组成成分实验中,水壤出现分层需要长时间的静置,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穿插其他的教学活动。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保留上一班级沉积实验的结果,让学生观察,本节课重在观察结果。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下册6.观察土壤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6.观察土壤教案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6.观察土壤教案及反思,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简析,学情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