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306875/0-17302707531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广州市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306875/0-173027075319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广州市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学生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306875/0-17302707532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广州市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学生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作图题,填空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下列最符合实际的是()
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 18cmB.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 0~2000Hz
C.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9℃D. 中学生步行速度是 5m/s
一同学用分度值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是 12.1cm、12.3cm、12.4cm,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A. 12.27cmB. 12.3cmC. 12.2cmD. 12.4cm
关于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甲图和丙图B. 甲图和丁图C. 乙图和丙图D. 乙图和丁图
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 秒,如果他在前5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 / s ;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13m / s , 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8m / sB. 9m / sC. 10m / sD. 11m / s
关于声音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摩托车加消声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 的是()
禁止鸣笛B.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C.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D. 学校周围植树
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探测深海
敲瓶底火焰摇动
回声定位
超声波探查
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 37.5℃,若没有甩就直接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分别为 36.9℃和38.7℃,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A. 36.9℃和 38.7℃B. 36.9℃和 37.5℃
C 37.5℃和 37.5℃D. 37.5℃和 38.7℃
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 A、B、C、D 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B.C.D.
二、作图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 20m/s 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上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 v-t
图象。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做出它的速度-时间图象。
三、填空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23 分)
(1)如图甲是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其示数是℃;红红发现这是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 4℃;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 94℃。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 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2)如图乙是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所测物体的长度是;如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1)如图甲所示,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为m/s,10s 时甲、乙两车相距m。
(2)如图乙所示,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距离前方山崖 555 m 时鸣笛,继续行驶 3 s 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传播速度为 340 m/s,则 3 s 内汽车前进的距离为m。
如图所示,(甲)、(乙)、(丙)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三种动物叫声的波形图,其中音调最高的是图
,响度最低的是图;蓝鲸的质量是已知海洋动物质量最大的,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 声越是响亮而低沉,图(选填“甲”或“乙”)最有可能是蓝鲸发出的。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该实验中通过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3s,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5s,则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
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 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 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 4 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四、计算题(共 2 小题,19 题 7 分,20 题 8 分,共 15 分)
某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 45s 内,其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已知前 10s 轿车运动的路程为
100m。求:
前 10s 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
国庆假期,张先生驾车从龙岗到光明访友,汽车以 70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了 0.6h 到达宝安,停留了 0.5h 后, 再以 60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了 0.4h 到达目的地光明。求:
龙岗到宝安,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km?
龙岗到光明,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
编 号
A
B
C
D
材料
规 格
尼龙
尼龙
尼龙
镍合金
长度/cm
55
55
80
①
横截面积/mm2
1
0.5
1
0.5
五、综合题(共 2 小题,每空 1 分,共 8 分)
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题图甲所示,全长 55km,其中主桥 29.6km,桥面设计了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汽车限速 100km/h。
汽车行驶在中间车道过程中,司机发现大桥上的桥墩向后运动,是以为参照物;
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主桥至少需要h;
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题图乙所示,前 15s 行驶 0.3km,前 15s 汽车的平均速度是m/s;15s 至 30s 汽车做运动。
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 20Hz 到 20000Hz.低于 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 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 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申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
——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l 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 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共25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大联盟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6月月考试物理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一部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全卷共18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6月大联盟月考试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一部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全卷共18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