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清单)-【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3讲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清单)-【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14页。
【必备知识】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 宇宙的物质性——由天体组成
(1)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及星际空间物质的统称。
(2)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2. 宇宙的运动性和层次性——天体系统
(1)运动性: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性: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分为四级,具体如图所示:
【答案】从左往右依次是: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3. 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1)普通性——从距日远近、自身的体积、公转方式来看,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思考题】在如图中填注出各天体的名称。
【答案】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E:木星 F:土星 G:天王星 H:海王星
(2)特殊性——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思考题】大气对生命的存在可起到哪些作用?
厚厚的大气层可以减少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使地表昼夜温差减小;氧气可供生物呼吸,臭氧等可以使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对地球的影响:
①提供能量:直接提供光和热;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②提供动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2. 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思考题】在如图中填注出太阳外部大气层的结构及其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答案】
(2)对地球的影响:
①会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
②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
三、地球历史的演化
1. 地层和化石的关系
地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化石是确定所在的地层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1)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2)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
(3)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4)地质年代表
【思考题】沉积岩地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地层与化石的关系有哪些?
【答案】沉积岩地层往往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 地球的演化史
【思考题】将含有图示四种化石的地层按照先后顺序排序。
【答案】始祖鸟化石出现在中生代中后期;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早期;叠层石出现在前寒武纪;蕨类植物化石出现在晚古生代。因此,先后顺序为③②④①。
四、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 划分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具体对比如下:
2. 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 地球内部圈层
五、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 大气圈
(1)组成: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作用:使地球上温度变化和缓;提供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大气圈中的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2. 水圈
(1)范围: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2)作用:完成地球表面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转换;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3. 生物圈
(1)范围: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
(2)作用: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
【思考题】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答案】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指生物圈。
【关键能力】
一、综合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 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1)“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2. 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二、“四看法”判断地外天体是否存在生命
在分析地球外部天体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析:
三、影响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因素
四、航天器发射时间及回收基地的选择
五、抓住四大要素综合分析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六、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1. 全球太阳辐射分布
(1)空间分布:
①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
②同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2)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2.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1)总体特征: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
(2)特例分析:
①高值中心——青藏高原
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②低值中心——四川盆地
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七、太阳能的开发和基地建设
1. 太阳能开发的优缺点
2. 太阳能电站建设的区位条件
八、岩石(地层)或化石所指示的古地理环境
1. 岩石(地层)所指示的古地理环境特征
2. 化石所指示的古地理环境特征
九、地球演化过程记忆口诀歌
冥古混沌无记录,太古细菌铁镍金;元古藻类无脊椎,寒武一到入显生;
早古三叶留盆鱼,晚古两栖蕨煤生;中生油气两洋现,裸子植物会爬行;
新生造山近现代,被子盖在哺乳身;熬过寒冷第四纪,古猿直立化作人;
新生古新第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海西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纪;元古太古宙阜平,五代太元古中新;
古生海洋无脊椎,中生恐龙泥盆鱼;裸子爬行中生代,被子哺乳新生代;
生命起源三十五,地球演化四十六。
十、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
1. 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及环境变迁后对生物灭绝的影响
2. 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
(1)时间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
(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变化:海洋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3. 生物演化的四大特性
(1)进步性:生物演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2)不可逆性:以前出现并灭绝的种类在以后不会再重复出现。
(3)同时期的一致性:同一个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的总貌具有全球一致性,这一特征使得全球地层对比成为可能。
(4)空间变化性:从空间分布来看,生物具有从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
十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划分如下所示:
十二、图解地球的外部圈层
1. 外部三大圈层,可用与岩石圈的相对位置图示法来帮助识记
2.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火山灰形成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3)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4)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的关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它们之间进行着能量交换,同时使物质迁移,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典例指引】
(2021·湖北)深空网是支持深空探测活动,放飞人类太空梦想的核心系统。深空站作为深空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建立天地联系通道,实现对航天器的跟踪测量和数据传输,其系统复杂,对站址环境条件要求苛刻,建设维护成本极高。我国已基本建成功能完备、性能先进、全球布局的深空网,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保驾护航。图一示意佳木斯深空站,图二示意全球主要深空站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单个深空站无法实现对航天器的连续测控覆盖,主要是因为( )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地球形状 D. 地球大小
(2)为了实现全天24小时360°对航天器的连续跟踪,需要建立的深空站个数至少是( )
A. 2 B. 3 C. 4 D. 5
(3)为进一步优化我国深空站的全球布局,图二中①~④可选为站址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B (2)B (3)A
【解析】第(1)题,为了克服地球自转的影响,实现对执行任务航空器的连续监测、控制,就必须要在全球范围内经度上每隔120°建深空站。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全球范围内经度上每隔120°建深空站。为了实现全天24小时360°对航天器的连续跟踪,需要建立的深空站个数至少是3个。
第(3)题,根据每隔120°建深空站的要求,为进一步优化我国深空站的全球布局,我国在海外潜在的建立站点位置可以在非洲大陆不同纬度上选择。
(2023·浙江6月)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图一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二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 )
①土地 ②太阳辐射 ③劳动力 ④电网分布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5)定日镜工作期间,镜面朝向(图二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转动方向分别是( )
A. 顺时针 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B. 顺时针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C. 逆时针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D. 逆时针 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答案】(4)A (2)B
【解析】第(4)题,与浙江相比,青海地广人稀,多荒漠戈壁,可用于光热发电场的土地广,①正确;与浙江相比,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多晴天,太阳辐射强,②正确;与浙江相比,青海劳动力少,③错误;青海电网分布稀疏,不利于电力输出,④错误。A项正确。
第(5)题,定日镜追踪太阳位置,太阳东升西落,因此水平转动方向上镜面一直是顺时针方向转动。垂直转动方向上,定日镜为了将从东方升起的太阳光线反射到固定的集热塔上,需要伴随太阳不断升高成顺时针方向运动;当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最大时,定日镜需要伴随太阳不断下降成逆时针方向运动,才可以确保将太阳光线反射到固定不动的集热塔上。B项正确。
(2024·浙江模拟)不整合接触的基本特征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及化石。如图为某一恐龙蛋集中产地岩层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不整合接触面附近可能缺少的岩层界代为( )
A. 古生代 B. 中生代
C. 太古宙 D. 新生代
(7)地理信息技术在图示地区的运用正确的是( )
①RS确定恐龙蛋位置 ②GNSS监测断层的稳定性
③GIS模拟地层演化进程 ④BDS统计河流含沙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6)A (7)C
【解析】第(6)题,恐龙出现于中生代,中生代前为古生代,古生代前为元古宙,图中不整合接触面两侧为元古宙与中生代,结合不整合接触面的概念可知,图中不整合接触面附近可能缺少的岩层界代为古生代,A项正确,B项错误;太古宙位于元古宙之前,C项错误;新生代位于中生代之后,D项错误。
第(7)题,RS为遥感,不能确定恐龙蛋位置,①错误;GNSS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具有定位、测速功能,可以监测断层的稳定性,②正确;GIS具有模拟分析功能,可以模拟地层演化进程,③正确;BDS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没有统计功能,④错误。
如图为板块俯冲与岩浆活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此完成(8)~(9)题。
(8)组成图中大洋岛屿的岩石主要为( )
A. 玄武岩 B. 花岗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9)图中大洋中脊的岩浆主要发源于( )
A. 岩石圈地幔 B. 地幔软流圈 C. 地幔柱 D. 下地幔
【答案】(8)A (9)B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地幔柱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大洋岛屿(火山岛),因此组成大洋岛屿的岩石为喷出型岩浆岩,A项正确。花岗岩是侵入岩,变质岩是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的,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B、C、D三项错误。
第(9)题,大洋中脊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软流圈,B项正确。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地幔柱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A、C、D三项错误。
角度
具体内容
自身条件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适中→适宜的温度、水
地球自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适宜的大气
外部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质历史时期
地表的演化
生物的演化
矿产的形成
植物
动物
前寒武纪
冥古宙
海洋与陆地形成,大气成分变化
出现有机质
无
重要成矿期
(铁、金、镍、铬等矿物)
太古宙
出现蓝细菌
元古宙
蓝细菌大爆发
古生代
早古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形成 联合古陆
陆地上出现低等植物
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
—
晚古生代
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
脊椎动物发展,出现两栖动物并逐渐进化为爬行动物
重要成煤期
中生代
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爬行动物盛行,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主要成煤期
新生代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
—
地震波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共性
横波(S波)
较慢
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纵波(P波)
较快
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圈层
范围
特点
地壳
是位于莫霍界面以外,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厚度不均,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
地幔
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
占地球体积的80%;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
地核
古登堡界面到地心,分内核和外核
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势因素
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交通条件
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安全因素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时间
一天中:多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一年中:多选择在北半球秋冬季,主要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回收基地
①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②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③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④地质条件好;⑤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
优点
缺点
能量巨大。它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能量密度较低。采光装置占地面积大、用料多,成本增加
分布广泛。地球上无论何处都有太阳能,可以就地开发利用,不存在运输问题
受天气影响较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受地形、气候、季节和昼夜变化等因素影响,时强时弱,时有时无,给利用带来不少困难
清洁能源。在开发利用时,不会造成污染和公害
地层
古地理环境
含煤(石油)地层
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卵砾岩
河流发育,河流落差较大
石灰岩
温暖的浅海环境
页岩
静水环境
玄武岩
有火山活动
有色金属矿产
岩浆活动频繁
化石
古地理环境
三叶虫、鱼、贝壳等海洋生物化石
海洋(水生)环境
珊瑚化石
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
恐龙化石、裸子植物化石
气候温暖、植被茂密
鸟类或哺乳类动物化石
陆生环境
圈层名称
特征
地壳
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地幔
上地幔
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液态的金属物质
内核
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3讲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清单)-【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原卷版),共13页。
这是一份第4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清单)-【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11页。
这是一份第18讲 河流地貌(知识清单)-【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