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有”影子,他记录了当时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21日00:04。当地时间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如图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F岛的位置可能是( )
A. 12°N,61°WB. 12°N,121°WC. 20°N,61°WD. 20°N,121°W
2. 当地时间下午,小明去往的岛屿最可能是( )
A. 甲岛B. 乙岛C. 丙岛D. 丁岛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太阳当空,人却没有影子,说明当地为太阳直射点,且地方时为12时,根据北京时间为00:04,计算可得当地经度是61°W,BD错误;8月21日,太阳直射点接近12°N,故该地纬度位12°N,C错误,A正确。综上所述,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方位东北,日落方位西北,正午太阳直射,故一天中该地太阳一直在偏北侧。当地时间的下午,太阳位于西北方位,旗杆的影子位于东南方位,所以船的行进方向是东南,位于F岛东南方位的岛屿是丙岛,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重庆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为了探究日影的变化规律,某日在一平坦开阔的地面(30ºN,106ºE),垂直竖立了一支铅笔,并在铅笔影子顶端移动线路上,均匀摆放了8颗小鹅卵石。阳光依先后顺序照到第5颗鹅卵石时,日影最短。图为研学小组成员小明当日某时刻拍下的影子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小明同学拍照的时间及相机镜头的朝向分别是( )
A. 下午东方B. 正午西方C. 上午西方D. 下午北方
4. 依影子移动的先后顺序,当影子指向第2颗鹅卵石时,小明的手表时间为10:00。当影子指向第8颗鹅卵石时,小明的手表时间应为( )
A. 12:00B. 14:00C. 14:56D. 15:52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材料可知,该地位于(30N,106°E),属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始终位于正南,依据"阳光依先后顺序照到第5颗鹅卵石时,日影最短"这一信息,可大致确定图中影子指向为北方,按照面北站立,左西右东的定向原则,可以确定相机对准的方向是西方,A、D错误;结合前面的结论,依据阳光照到的先后顺序,铅笔影子应最先指向最西侧的鹅卵石,照片中铅笔影子已经指向了西数第四颗鹅卵石,依据题意,阳光依先后顺序,影子指向第5颗鹅卵石时,日影最短,所以此时尚未达到日影最短的时刻,照片拍摄的时间应为上午,C正确,B错。故本题选C。
【4题详解】
依据影子移动的先后顺序,当影子指向第2颗鹅卵石时,他手表时间为10:00,当影子指向第5鹅卵石时,106°E的地方时为12:00,手表上的时间,即北京时间为: 12:00+14*4分钟=12:56。所以铅笔影子由指向第2颗鹅卵石移动至第5颗鹅卵石用时2小时56分。由于第2颗鹅卵石与第5颗鹅卵石的间隔与第5颗鹅卵石至第8颗鹅卵石的间隔相同,故影子继续移动至第8颗鹅卵石,也需要用时2小时56分。所以当影子指向第8颗鹅卵石时,手表时间应为:10+2:56+2:56= 15:52,D项正确,ABC错,故本题选D。
【点睛】物体影子的长度与方位规律:①物体影子长度和方位与太阳相反;②正午时的物体影子为一天中最短;③对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物体影子在夏至日正午时达到一年中最短;对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物体影子在冬至日正午时达到一年中最短;④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该地时,可以认定影长为零。
下面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 秋分(9月23日前后)B. 春分(3月21日前后)
C. 寒露(10月8日)D. 清明(4月5日)
6. 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 南半球,向北移B. 北半球,向北移
C. 北半球,向南移D. 南半球,向南移
7. 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 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B.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 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D. 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的较长的时段
【答案】5. B 6. A 7. A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结合图示相关数据上海今日昼长为11小时48分,明日昼长为11小时50分,接近昼夜平均,且白昼在变长,因此当日最接近的节气为春分(3月21日前后),B正确。秋分前后昼长在变短,因此A错误;寒露和清明时昼夜长短相差比较大,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当天昼长小于夜长,直射点在南半球,但明日昼变长,说明直射点在向北移,A正确;故选A。
【7题详解】
此时,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赤道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接近最大,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A正确;地球在远离近日点,公转速度在减慢,B错误;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缩小,C错误;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的昼夜接近平均的时段,D错误。故选A。
【点睛】
下图为“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丙处岩石类型与周围明显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甲处地貌未来可能演变成( )
A. 背斜山B. 向斜山C. 背斜谷D. 向斜谷
9. 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及丙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
A. 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花岗岩B. 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石灰岩
C. 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砂岩D. 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黏土
【答案】8. B 9. A
【解析】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中部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较深,两侧较浅,说明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其槽部物质结构紧密,不易遭受侵蚀。如果仅考虑外力作用的影响,未来最可能演变为山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说明乙处的岩层出露地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乙处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疏松,岩层破碎,受到外力侵蚀而成为谷地。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丙处海拔比其附近地区高,为突出的小山地,说明该处受到的侵蚀力度小,因此可推测其岩层最可能是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硬度高、耐磨损,不易风化;石灰岩、沙岩和黏土均受外力作用较大,极易受到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广东省石根山风景区,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岩石,景色优美。调查发现,石根山风景区岩石多由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下面为石根山风景区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 ①——外力作用B. ②——岩浆活动
C. ③——变质作用D. ④——重熔再生
11. 材料中的“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和构成石根山风景区的主体岩石分别对应图中的( )
A. 甲、丙B. 甲、丁C. 乙、丙D. 乙、丁
12. 石根山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 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 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C. 岩浆喷出一变质作用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D. 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答案】10. A 11. B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表示侵入型岩浆岩,乙表示喷出型岩浆岩,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变质岩。①是岩浆岩受外力作用变成沉积物的过程,为外力作用,A正确;②环节是沉积岩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B错误;③是岩石的熔融再生作用,属于内力作用,C错误;④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的过程,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表示侵入型岩浆岩,乙表示喷出型岩浆岩,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变质岩。由所学知识可知“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应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多为花岗岩类岩石。此类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即分别对应甲和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景观是由侵入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因此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后形成侵入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岩石裸露,不断遭受风化侵蚀,形成如今的地貌景观,故石根山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形成奇形怪状的岩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指向岩浆的地质作用表示重融再生,指向岩浆岩的地质作用表示冷却凝固,指向变质岩的作用表示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作用表示外力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发育出辫状水系。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 )
A. 颗粒较小B. 粗细混杂C. 大小均匀D. 定向排列
14. 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气候( )
A. 逐渐变冷B. 逐渐变暖C. 反复升降D. 相对稳定
15. 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 )
①冰川消融量较小②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③冰川谷比较宽阔④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13. B 14. D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河流沉积物是河流携带物质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流速减小,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分选性。而冰川沉积的物质具有以下特点:皆由碎屑物组成;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或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AC错误,B正确;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无成层现象,绝大部分棱角鲜明,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一条冰碛垄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该时期内冰川在同一区域融化后冰碛物大致在同一位置堆积而成,因此形成过程中气候持续稳定,D正确;而气候变化则会使冰川的融化量变得不稳定,造成堆积物位置不稳定,不利于形成冰碛垄,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辫状河道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流量很不稳定,含沙量大且粒度粗而不均一。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因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而使得流量不定,冰川消融区释放出大量粒度粗而不均一的砂砾,再加上冰川谷比较宽阔,对汛期水流的约束小,因此很容易形成辫状水系,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冰川消融量较小不利于辫状水系的发育,①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辫状水系又称辫流,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汉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常出现在冰川末端,由冰川融水构成,或出现在水流不稳定,含沙量大的山区与山前河流上。辫状河道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流量很不稳定,含沙量大且粒度粗而不均一。它们的形成可以从洪水期与枯水期两个不同的时间去描述。洪水期时河流含沙量大,当洪水流出山口或河道宽阔处,地势变得平缓、河谷比较开阔,河流流速变缓,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沙洲或浅滩;枯水期时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或者在洪峰退后,浅滩出露形成若干沙岛及多股的忽分忽合河道。
昆明准静止锋是影响云贵高原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冬、春季表现最为突出。研究人员根据锋面活动的位置,选取昆明、沾益、贵阳3个站点将昆明准静止锋细化为3类(如下左图)。c类准静止锋出现占46%,b类准静止锋占40%,a类准静止锋仅占14%。完成下面小题。
16. 研究人员确定准静止锋位置的依据有( )
①锋线以东东北风、锋线以西西南风 ②锋线附近等压线稀疏
③卫星云图内西部云系和东部晴空分界 ④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17. 右图示意昆明、沾益、贵阳三城冬季上午8时阴天日数年际变化统计,图中甲、乙、丙分别是( )
A. 昆明、贵阳、沾益B. 贵阳、沾益、 昆明
C. 昆明、沾益、贵阳D. 贵阳、 昆明、沾益
18.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西伸脊点偏西时,会使近地面抵达云贵地区的冷空气势力变化及影响是( )
A. 减弱,不利于c类准静止锋的形成和维持B. 减弱,有利于c类准静止锋的形成和维持
C. 增强,不利于c类准静止锋的形成和维持D. 增强,有利于c类准静止锋的形成和维持
【答案】16. C 17. C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中的准静止锋位置可知,三条锋线均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结合所学知识,昆明准静止锋锋线东北侧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西南侧气流来自低纬度地区为暖气团,两侧气流均流向锋线附近,即锋线以东是东北风,锋线以西是西南风,①正确;根据锋的形成可知,锋线附近冷暖气团相遇,气压差异大,等压线密集,②错误;锋线东侧为冷气团控制区域,暖气团抬升,多阴雨天气,气温低,锋线西侧为单一暖气团控制区域,多晴朗天气,气温较高,所以锋线附近气温差异大,等温线密集,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7题详解】
准静止锋锋面东侧的冷空气来自高纬度地区,冷空气势力强,会把锋面推向西南方,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被抬升会在锋面冷气团一侧形成降雨,根据材料“c类准静止锋出现占46%,b类准静止锋占40%,a类准静止锋仅占14%”和图中3类锋面的位置可知,该地降水频率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小,由图可知,甲降水频率最少,应为处在最西南边的昆明,丙降水频率最高,应为处在较高纬度、易受冷空气影响的贵阳,乙为沾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其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西伸脊点偏西时会阻挡冷空气南下,使冷空气势力减弱,而不是增强,CD错误;由于冷空气来自高纬度地区,会把准静止锋锋面推向西南方,因此当冷空气较弱时,锋面移动慢,锋面会停留在东北方,更有利于c类这种相对冷空气势力较弱的准静止锋的形成和维持,B正确,A错误。故选B。
【点睛】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我国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
汉江盆地位于陕西南部秦岭与大巴山之间,2022年6月3日夜间至4日清晨,该地经历一次局地强降水过程,降水量大。下图为汉江盆地及周边区域6月3日20:00的环流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示时刻,影响汉江盆地的天气系统为( )
A. 冷锋B. 暖锋C. 准静止锋D. 气旋
20. 本次降水过程汉江盆地降水量大,主要是因为( )
①暖气团快速爬升,触发强对流②山风势力强,增加降水量
③天气系统受地形阻挡,移动速度慢④西北气流强,水汽含量大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9. A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北部气温低,风力较强,冷气团势力较强,南部气温高,风力较弱,暖气团势力较弱,故影响汉江盆地的天气系统为冷锋,A正确;暖锋应该暖气团势力较强,B错误;准静止锋指的是冷暖势力相当的锋,C错误;该地气旋气流应该是呈逆时针辐合,但在图中不明显,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据图可知,西北风的风力较大,冷气团势力强,暖气团被迫爬升,触发强对流,①正确;6月3日夜间至4日清晨,山风势力强,会加剧山谷中的上升气流,增加降水量,②正确;天气系统受地形阻挡,移动速度慢主要影响降水时间,③错误;西北气流强,但是较为干燥,水汽含量较小,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准静止锋: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而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尤卡坦半岛终年受信风带控制,但西海岸离岸风比向岸风更强,东海岸则相反。尤卡坦半岛西海岸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信风,徘徊不前,形成海风锋。下图示意尤卡坦半岛位置和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尤卡坦半岛西部形成海风锋最可能在( )
A. 冬季午夜B. 春季早晨C. 夏季午后D. 秋季傍晚
22. 造成尤卡坦半岛东西海岸的离(向)岸风强度差异的原因是( )
①信风带风向常年稳定②信风与海陆风的叠加情况不同③东西海岸的海陆风强度不同④东海岸海洋水体更大更深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尤卡坦半岛西海岸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信风,徘徊不前,形成海风锋”可知,信风稳定时容易形成海风锋。北半球夏季,东北信风北移,可以完全控制该区域,因此夏季最易出现海风锋;夏季午后,海陆间温差最大,是近地面一天中海风最强的时间,在半岛西部信风来自大陆,湿度较低,而海风受海洋影响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海风遇到信风,不同温度、湿度的空气相遇,容易形成锋面,所以此时海风锋形成的可能性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读图,结合经纬网和大气环流可知该地受东北信风的控制,东北信风对于西海岸是离岸风,对于东海岸是向岸风,而海风主要是白天出现,由海洋吹向陆地,而夜间以陆风为主,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即信风与海陆风的叠加情况不同,②正确;由材料“西海岸离岸风比向岸风更强,东海岸则相反”可知东北信风势力强,原因是信风带风向常年稳定,①正确;东北信风势力强,也说明海陆风强度较弱,东西海岸的海陆风强弱无法比较,③错误;海洋水体深度与风的强度关系较小,④错误。①②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气团是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冷暖两种不同的气团相遇后,它们之间的交界面叫作锋面。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异。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下列关于图中各序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的形成原因为热力作用
B. 受④及地形影响,中美洲东部有热带雨林分布
C. ③⑥影响下多阴雨天气
D. 受⑤及沿岸寒流影响,伦敦终年温和湿润
24. 推测气流②风向的变化过程( )
A 西风--偏西风--西北风--北风
B. 北风--偏北风--东北风--东风
C. 东风--偏东风--东南风--南风
D. 南风--偏南风--西南风--西风
【答案】23. B 24. D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根据空气运动形式及纬度位置可知,①位于赤道附近,空气上升,原因是赤道附近受热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为热力作用,③位于30°N附近,空气下沉,原因是30°N高空空气堆积导致下沉,为动力因素形成,A错误。④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为东北信风。中美洲东部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此形成了热带雨林,B正确。⑥处有极锋,暖气流沿坡爬升,多阴雨天气,但是③空气堆积下沉,水汽不易凝结,因此多晴朗天气,C错误。⑤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为盛行西风,伦敦终年温和湿润与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有关,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气流②位于高空,赤道上空气压高,30°N上空气压低,受高空气压的分布影响,最开始,气流由赤道上空流向30°N上空,即吹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断向右偏,会逐渐形成偏南风、西南风,最终偏转成西风。故D正确,ABC错,本题选D。
【点睛】近地面的风,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高空的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咸水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
A. 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B.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 雨林大量被砍伐,东北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D. 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
26. 图中新月形沙丘( )
A. 1~4月移动速度快B. 缓坡大致朝向东方C. 陡坡风力大于缓坡D. 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答案】25. D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依题意可知,“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沿岸洋流为暖流(巴西暖流和南赤道暖流),A错误;“千湖沙漠”位于赤道附近,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错误;沙漠地处河口位置,应该是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的风力堆积地貌,不是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吹蚀的结果,C错误;“千湖沙漠”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沉积,“千湖沙漠”所在地区纬度较低,终年高温,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风携带着河口附近的泥沙被吹向陆地,形成“千湖沙漠”,D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1-4月赤道低压带在南半球,是这里的雨季,风的影响较小,沙丘移动速度慢,A错误;因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该地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因此新月形的缓坡大致朝向东,B正确;缓坡是迎风坡,风在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并堆积,缓坡的风力应大于陡坡,C错误;该地雨季时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均匀,信风影响时为少雨季节,且沙丘面积较小,缓坡和陡坡降水差异不大,缓坡的降水不会大于陡坡的,D错误。故选B。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种较小的盾形沙丘,它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以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下图甲为南美洲气候分布图,图乙为某地多年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乙中气候特征,对应图甲中类型是( )
A. ①B. ③C. ④D. ⑥
28. 关于图中各地地理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 地地形平坦水热充足,农业发达B. ②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草原广布
C. ④风急浪高外力侵蚀强烈,海岸破碎D. ⑤地形阻挡深居内陆,植被稀少
【答案】27. D 28. C
【解析】
【分析】
27题详解】
图乙中最低温在5~10℃之间,为亚热带;夏季降水量较多,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热带雨林气候,A错误;③为地中海气候,B错误;④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错误;⑥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28题详解】
①是亚马孙平原,地形平坦,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但由于人口稀少,农业水平较低,A错误;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朗干燥,沙漠广布,B错误;④受西风漂流和西风带影响,风急浪高,外力侵蚀强烈,C正确;⑤受到西侧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难以深入,降水稀少,但距海较近,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点睛】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下图为“位于亚欧大陆40°N~50°N①②③④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对应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 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0. ①②③④四地中( )
A. ①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有关
B. ②地河流年径流量变化大
C. ③地夏季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D. ④地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距平值大
【答案】29. B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四地均位于北半球40°N~50°N,根据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曲线判断:①地7月气温距平值为负值,说明夏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1月气温距平值为正值,说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冬夏季降水丰富、均匀,应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7月气温距平值与降水距平值都为正值,1月都为负值,且夏季降水量较大,雨热同期,应为温带季风气候;③地7月降水距平值为负值,1月降水距平为正值,冬夏季气温距平值都为正值,应为地中海气候;④地7月气温距平值为正值,1月为负值,冬夏季降水距平值为负值,说明该地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无关,A错误;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最大,B正确;③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农作物生长期缺水,不利于农业的发展,C错误;④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错误。故选B。
【点睛】距平就是与平均值的差,分为正距平和负距平。气温正距平表示某时间段的气温超过若干年或月的平均值。气温负距平表示某时间段的气温低于若干年或月的平均值。
二、综合题
31. 读甲、乙两国部分地区简图,回答问题。
(1)请指出图中甲国阴影部分的气候类型并解释其成因。
(2)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请解释其原因。
(3)甲国北部沿海海域的气候与南亚具有相似之处,请指出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甲国北部的盛行风向,并解释其成因。
【答案】(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处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乙国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
(3)西北风。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
【解析】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和日本地理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以及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经纬度及“大堡礁”可知,甲国为澳大利亚,阴影区位于东北部大分水岭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多;且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得该阴影区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小问2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以及国家轮廓可知,乙国为日本,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以多山的地形为主。冬季, 西北季风从日本海带来水汽,南下过程中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影响,使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水汽,受到地形抬升影响,位于迎风坡的东部沿海降水多。
【小问3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当日本盛行西北风时,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气压带与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受到向左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北季风,影响澳大利亚的北部。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都由花岗岩组成,山体垂直方向的节理(岩石裂隙)发育。 雪山多呈塔状,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针锥插在山上,尖峭挺立。 其中位于人烟罕至的菲茨罗伊山峰,因其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海拔3359米,相对高度1951米)而成为无数登山爱好者、攀岩者的圣地。近年来,巴塔哥尼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塔状尖峰和冰原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图甲示意巴塔哥尼亚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图乙示意菲茨罗伊山峰景观和岩石节理结构。
(1)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说明巴塔哥尼亚雪山塔状尖峰形成的过程。
(2)分析菲茨罗伊峰常年“云雾”缭绕的原因。
(3)简析菲茨罗伊峰难以攀登的缘由。
【答案】(1)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山脉隆起,山体岩石破裂,产生裂隙(节理);山峰经风化,冰川侵蚀,山体逐渐形成角峰;该区域的山体垂直裂隙(节理)发育明显,节理(裂隙)两侧岩石易被侵蚀而剥落,渐渐形成塔状尖峰。
(2)西风带来的水汽受安第斯山脉的抬升作用,在山峰附近容易凝结成云雾;山峰附近风力较大,吹起地表积雪。
(3)垂直高差大,地势陡峭;山顶附近气流紊乱,天气变化复杂,山地降水丰富,雪崩多发;位置偏僻,位于冰原,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任答两点);
【解析】
【分析】题目通过巴塔哥尼亚冰原的位置、地形及高原上雪山的岩性、节理、坡度及当地旅游业发展等,考查区域自然特征及产业影响分析总结能力。
【详解】(1)运用内力作用,主要从板块位置及岩性特征分析,该地地处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挤压边界,岩层破碎,岩浆易侵入;受到板块挤压,地壳抬升,隆起形成高原、花岗岩山地;岩石受到内力作用,山体岩石破裂,产生垂直节理。外力作用的原理主要从外力作用的过程说明,山地海拔较高,有冰川分布,山峰岩体经风化、冰川侵蚀,山体逐渐形成角峰;该区域的山体垂直节理发育明显,节理两侧岩石易被风化、侵蚀而剥落,逐渐形成塔状尖峰。
(2)常年"云雾"缭绕的原因,主要是和湿度大、温度低有关。该地位于西风带,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受安第斯山的抬升作用,在山峰附近因温度下降容易凝结成云雾;山峰附近风力大;吹起地表积雪;空气中湿度大、温度低,云雾多。
(3)简析菲茨罗伊峰难以攀登的缘由,可以从高差、坡度、气候、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相对高度1951米,垂直高差大;塔形山峰,地势陡峭;山顶附近气流紊乱,天气变化复杂,常年云雾缭绕,能见度差;山地降水丰富,积雪厚度大,雪崩多发;位置偏僻,交通、通讯、补给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点睛】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软体动物化石的发现可以,该地貌的形成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形成沙丘的主要原因是,管子内沙粒最多的是,甲图地貌为,甲、乙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我国石冰川主要分布在,相比于一般冰川,石冰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