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课堂笔记】同步练习(附答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响度,音调,音色,波形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考点梳理
一、响度
1.定义: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2.单位:分贝(dB)。
3.影响因素:
(1)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传播距离:传播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分散程度:声音越集中,响度越大。
4.日常生活中对响度的描述:
说话声音太大(或小)、高声喧哗、低声细语、震耳欲聋等。
二、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
2.单位:赫兹(Hz)。
3.影响因素:振动频率。
发声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人耳能感受声音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1)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
(2)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
5.日常生活中对音调的描述:
(1)同一音阶内:1234567的音调逐渐升高。
(2)女生声音尖细,男生声音粗沉;女高音、男低音等。
(3)发声体越“细、薄、紧、短”振动发声时,音调高。反之,越“粗、厚、松、长”振动发声时,音调低。
三、音色
1.定义: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特有的品质。
2.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3.音色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主要标志。
四、波形图:
1.甲乙响度不同:甲响度小,乙响度大。
2.乙丙音调不同:乙音调低,丙音调高。
3.音色:音色主要看波形的样子。
五.声音特性在传播过程中是否变化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色和音调不会改变,响度会改变。
重难点突破
1、关于乐音与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噪声使人心烦
B.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
C.乐音也有时变成噪声
D.乐音和噪声有本质区别,乐音不会变成噪声
2、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声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A.音色和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响度和音调
3、冬奥会开幕式上,女高音歌唱家的歌声倾倒了无数观众。“女高音”是指声音的( )
A.响度大 B.音色好 C.音调高 D.振幅大
4、地震及海啸都会产生声波,但人耳却听不到,原因是( )
A.速度太快B.速度太慢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
5、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6、在图所示的波形中,能反映是同种乐器演奏,但声音响度不同的是( )
A.甲和乙B.乙和丁C.甲和丙D.丙和丁
7、小明在班里举办的小型音乐会上,用“水瓶琴”演奏了乐曲。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小木棍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的( )
A.响度音色B.音调音色C.音调响度D.音调响度音色
8、小芳听到歌声“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便脱口而出:“这是小明在唱歌”。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9、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所示: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乐音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噪声听起来不舒服,同时会损害人的健康.故A正确;
B、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故B正确;
C、乐音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也会变成噪声.故C正确;
D、乐音和噪声有本质区别,从环境保护角度乐音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也会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D.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指的是声音振动的频率大,即音调高,答案选C.
4、答案:D
解析:AB.不管是超声波、次声波还是人能听到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故AB不符合题意;
CD.次声波的频率是低于20 Hz的,故其频率太低,不在人耳朵的听觉范围内,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响度 与物体振动的輻度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A错误。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错误。超声波和次声波均不在人耳 的听觉范围之内,都是人耳听不到的,C错误。不同的人声音的 音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说话者, D正确。
6、答案:C
解析:如图可知,甲、丙的波形相同,所以是同种乐器演奏,相同时间内,甲、丙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但甲、丙偏离原位置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乙和丁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不是同种乐器演奏.
7、答案:A
8、答案:B
解析: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
故选B.
9、答案:(1)③ ⑤;(2)④ ⑤;(3)20
解析:探究声音的音调的影响因素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猜想一是探究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则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要保持相同,改变琴弦的材料,可以选③⑤进行实验;猜想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长度,可以选④⑤进行实验;猜想三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选用①②时,长短都应是20cm。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
①
钢
20
0.3
②
钢
0.5
③
钢
4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40
0.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 密度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密度,密度的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第1节 质量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质量,托盘天平,用天平测质量,特殊情况造成的质量偏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透镜,了解与透镜有关的名词,三条特殊光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