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 3.2熔化和凝固-【课堂笔记】同步练习(附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309449/0-173033179001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 3.2熔化和凝固-【课堂笔记】同步练习(附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309449/0-17303317900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 3.2熔化和凝固-【课堂笔记】同步练习(附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309449/0-173033179008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课堂笔记】同步练习(附答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固体熔化实验,熔点和凝固点,其他考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考点梳理
一、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2.物态变化: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冰雪熔化、蜡烛燃烧等)
(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冬天水管冻裂、冰凌等)
2.特点:(1)熔化吸收热量;
(冬天雪熔化时更冷、吃雪糕凉快)
(2)凝固放出热量;
(北方冬天菜窖内常放几桶水)
三、固体熔化实验
1. 实验器材及作用:
(1)温度计:测物体温度;
(2)玻璃棒:使物体受热均匀;
(3)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4)钟表:记录加热时间;
2. 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
3. 选用较小的固体颗粒的优点:
A.小颗粒固体受热更均匀;
B.温度计玻璃泡与小颗粒充分接触,测得温度更准确;
4.试管在水中的位置要“适当”:
A.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
B.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
5.水浴法加热的好处:
A. 被加热物质受热更均匀;
B. 固体颗粒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6. 实验中,必须做到“两测一看”:
指实验中要测量记录物质温度及加热时间和观察物质状态;
7.会根据实验数据会作出物质熔化时温度-时间图像:
先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
8.实验现象:
海波或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石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9.实验结论: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四、熔点和凝固点
五、其他考点
1.熔点与物质的种类、压强和是否含有杂质等因素有关;
(1)不同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2)冬天,结冰的路面撒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2.在寒冷的北方,冬天测气温常选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低;
3.灯丝用钨来做,是因为钨的熔点高;常用锡焊接电子元件,是因为锡的熔点低;
4.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5.已知物质温度,如何判断晶体状态的规律:
(1)晶体温度低于熔点时,物体为固态;
(2)晶体温度等于熔点时,物体可能为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温度高于熔点时,物体为液态;
重难点突破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2、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阴凉处则( )
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两杯水的温度高低无法进行比较
3、液态的蜡在凝固成固体时体积变小,中间凹陷下去, 这说明( )
A.蜡从液态变为固态后,分子间距离变大
B.蜡从液态变为固态后,分子间距离变小
C.同种物质液态的分子与固态的分子不同
D.液态变为固态后分子间就无空隙了
4、从互联网上查得的信息知道,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这种夹克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人们穿上这种夹克,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开始熔化,人体感到凉爽;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开始凝固,人体倍感温暖.这种夹克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原理是( )
A.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
B.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
C.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
D.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
5、如图所示,由冰的熔 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 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6、关于下表中几种晶体的熔点,说法错误的是( )
A.在﹣268℃时,氢是固态
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纯金掉入钢水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
7、以下给出的物质都属于晶体的是( )
①蜂蜡②金属③玻璃④冰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8、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9、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熔化要吸热,但熔化时温度不一定升高B.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
C.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D.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放热,其温度降低
10、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烧杯中的水面应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上图中的丙还是丁?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B.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因此温度为0℃时,水、冰都可以存在;故AB错误;
CD.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因此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液体变成固体时由于分子间距离减小而使体积减小;液态的蜡凝固时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减小了,由此可说明多数物体从液体变为固体时体积减小.
4、答案:D
解析:气温升高,固态的微胶囊物质会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会从人体吸热,人因此会感到凉爽;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会凝固,凝固时需要向人体放热,人会感到暖和;故选D.
5、答案:B
解析:A.从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冰为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从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冰的熔点为0℃,故B符合题意;
C.冰从2min开始熔化,到4min完全熔化,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2min,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A、熔点是晶体固态时最高温度,液体时最低温度;
B、钨的熔点很高,不易熔化;
C、比较金和钢的熔点的关系便可得出结论;
D、水银的熔点是﹣38.8℃,不能测量﹣40℃的温度.
解:A、氦的熔点为﹣259℃,﹣268℃低于氦的熔点,所以此时处于固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表格中数据知,钨丝的熔点很高,不易熔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金的熔点为1064℃,钢的熔点为1300℃,高于金的熔点,所以将纯金掉在钢水中会熔化,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银温度计在低于﹣40℃时不能使用,因为在该温度下水银是固态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C
解析:蜂蜡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属于非晶体;金属和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属于晶体。所以属于晶体的是②④,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C
解析:浇铸铜像的过程是先将铜溶化成液体,然后将熔化后的铜液体浇注到模具中,当温度降低,铜凝固成固体时,铜像就成型了,故在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先熔化后凝固,答案选C.
9、答案:D
解析:本题易错之处是将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混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吸收热量,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液体凝固成晶体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0、
(1)答案:均匀;高于
解析: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烧杯中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答案:试管壁;46
解析: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6℃。
(3)答案:48;晶体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
(4)答案:丙
解析:比较图象丙和丁可知,丙物质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丁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说明丙是晶体,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
晶体
非晶体
定义
有熔点的固体
无熔点固体
熔化
熔点
有
无
图像
特点
AB段:持续吸热,温度升高,固态;
BC段: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
3.CD段:持续吸热,温度升高,液态;
4.熔点为T0 ℃;
整个过程,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吸收热量
凝固
凝固点
有
无
图像
特点
1.AB段:持续放热,温度降低,为液态;
2.BC段:持续放热,温度不变,为固液共存;
3.CD段:持续放热,温度降低,为固态;
4.凝固点为T0 ℃
整个过程,持续放热,温度降低;
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放出热量
物质
固态氢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金
钢
钨
熔点(℃)
-259
-117
-39
1064
1300
3410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 密度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密度,密度的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第1节 质量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质量,托盘天平,用天平测质量,特殊情况造成的质量偏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透镜,了解与透镜有关的名词,三条特殊光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