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 3.2熔化和凝固-【课堂笔记】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 3.2熔化和凝固-【课堂笔记】同步练习(附答案)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 3.2熔化和凝固-【课堂笔记】同步练习(附答案)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 3.2熔化和凝固-【课堂笔记】同步练习(附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固体熔化实验,熔点和凝固点,其他考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考点梳理
    一、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2.物态变化: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冰雪熔化、蜡烛燃烧等)
    (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冬天水管冻裂、冰凌等)
    2.特点:(1)熔化吸收热量;
    (冬天雪熔化时更冷、吃雪糕凉快)
    (2)凝固放出热量;
    (北方冬天菜窖内常放几桶水)
    三、固体熔化实验
    1. 实验器材及作用:
    (1)温度计:测物体温度;
    (2)玻璃棒:使物体受热均匀;
    (3)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4)钟表:记录加热时间;
    2. 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
    3. 选用较小的固体颗粒的优点:
    A.小颗粒固体受热更均匀;
    B.温度计玻璃泡与小颗粒充分接触,测得温度更准确;
    4.试管在水中的位置要“适当”:
    A.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
    B.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
    5.水浴法加热的好处:
    A. 被加热物质受热更均匀;
    B. 固体颗粒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6. 实验中,必须做到“两测一看”:
    指实验中要测量记录物质温度及加热时间和观察物质状态;
    7.会根据实验数据会作出物质熔化时温度-时间图像:
    先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
    8.实验现象:
    海波或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石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9.实验结论: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四、熔点和凝固点
    五、其他考点
    1.熔点与物质的种类、压强和是否含有杂质等因素有关;
    (1)不同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2)冬天,结冰的路面撒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2.在寒冷的北方,冬天测气温常选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低;
    3.灯丝用钨来做,是因为钨的熔点高;常用锡焊接电子元件,是因为锡的熔点低;
    4.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5.已知物质温度,如何判断晶体状态的规律:
    (1)晶体温度低于熔点时,物体为固态;
    (2)晶体温度等于熔点时,物体可能为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温度高于熔点时,物体为液态;
    重难点突破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2、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阴凉处则( )
    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两杯水的温度高低无法进行比较
    3、液态的蜡在凝固成固体时体积变小,中间凹陷下去, 这说明( )
    A.蜡从液态变为固态后,分子间距离变大
    B.蜡从液态变为固态后,分子间距离变小
    C.同种物质液态的分子与固态的分子不同
    D.液态变为固态后分子间就无空隙了
    4、从互联网上查得的信息知道,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这种夹克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人们穿上这种夹克,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开始熔化,人体感到凉爽;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开始凝固,人体倍感温暖.这种夹克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原理是( )
    A.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
    B.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
    C.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
    D.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
    5、如图所示,由冰的熔 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 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6、关于下表中几种晶体的熔点,说法错误的是( )
    A.在﹣268℃时,氢是固态
    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纯金掉入钢水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
    7、以下给出的物质都属于晶体的是( )
    ①蜂蜡②金属③玻璃④冰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8、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9、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熔化要吸热,但熔化时温度不一定升高B.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
    C.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D.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放热,其温度降低
    10、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烧杯中的水面应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上图中的丙还是丁?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B.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因此温度为0℃时,水、冰都可以存在;故AB错误;
    CD.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因此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液体变成固体时由于分子间距离减小而使体积减小;液态的蜡凝固时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减小了,由此可说明多数物体从液体变为固体时体积减小.
    4、答案:D
    解析:气温升高,固态的微胶囊物质会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会从人体吸热,人因此会感到凉爽;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会凝固,凝固时需要向人体放热,人会感到暖和;故选D.
    5、答案:B
    解析:A.从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冰为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从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冰的熔点为0℃,故B符合题意;
    C.冰从2min开始熔化,到4min完全熔化,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2min,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A、熔点是晶体固态时最高温度,液体时最低温度;
    B、钨的熔点很高,不易熔化;
    C、比较金和钢的熔点的关系便可得出结论;
    D、水银的熔点是﹣38.8℃,不能测量﹣40℃的温度.
    解:A、氦的熔点为﹣259℃,﹣268℃低于氦的熔点,所以此时处于固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表格中数据知,钨丝的熔点很高,不易熔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金的熔点为1064℃,钢的熔点为1300℃,高于金的熔点,所以将纯金掉在钢水中会熔化,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银温度计在低于﹣40℃时不能使用,因为在该温度下水银是固态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C
    解析:蜂蜡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属于非晶体;金属和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属于晶体。所以属于晶体的是②④,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C
    解析:浇铸铜像的过程是先将铜溶化成液体,然后将熔化后的铜液体浇注到模具中,当温度降低,铜凝固成固体时,铜像就成型了,故在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先熔化后凝固,答案选C.
    9、答案:D
    解析:本题易错之处是将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混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吸收热量,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液体凝固成晶体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0、
    (1)答案:均匀;高于
    解析: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烧杯中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答案:试管壁;46
    解析: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6℃。
    (3)答案:48;晶体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
    (4)答案:丙
    解析:比较图象丙和丁可知,丙物质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丁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说明丙是晶体,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
    晶体
    非晶体
    定义
    有熔点的固体
    无熔点固体
    熔化
    熔点


    图像
    特点
    AB段:持续吸热,温度升高,固态;
    BC段: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
    3.CD段:持续吸热,温度升高,液态;
    4.熔点为T0 ℃;
    整个过程,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吸收热量
    凝固
    凝固点


    图像
    特点
    1.AB段:持续放热,温度降低,为液态;
    2.BC段:持续放热,温度不变,为固液共存;
    3.CD段:持续放热,温度降低,为固态;
    4.凝固点为T0 ℃
    整个过程,持续放热,温度降低;
    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放出热量
    物质
    固态氢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熔点(℃)
    -259
    -117
    -39
    1064
    1300
    3410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 密度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 密度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密度,密度的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2024)第1节 质量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第1节 质量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质量,托盘天平,用天平测质量,特殊情况造成的质量偏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透镜,了解与透镜有关的名词,三条特殊光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